寺,廟,宮,殿,觀,庵等建築有什麼本質區別

2020-12-05 盧龍軍節度使

現在的人總是把兩個事務(或兩個東西)合在一起來稱呼,比如墳墓,夫妻,寺廟等。但是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會那麼簡單地將這兩個字合在一起表達一個意思。其實寺廟這兩個字分開來說區別很大,古代人總是喜歡求神問佛,什麼事情都要祈禱一番。上到身體健康,下到姻緣事業。要做這些事就要到寺廟裡去拜一拜,添一點香火錢。

那麼為什麼有的地方被稱為寺有的地方被稱為廟呢?寺其實最開始是法度的意思,是官舍立志的地方,我們常聽說的大理寺,太常寺。為什麼佛教也叫寺呢?因為在古代的官寺當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是主管外交的。它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期西域以白馬馱經書而來,受到鴻臚寺的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就有了寺的名號就做白馬寺。這個時候寺就多了一個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祖的地方。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代的大學,他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邊有藏經樓,相當於現在圖書館的作用。裡邊不僅有佛家經典,還有儒家,道家的經典。很多讀書人像範仲淹,朱熹,王陽明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讀書。而且寺院裡有定期的佛法講座,當地老百姓都可以去聽,這起到了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一個場所。

而廟比寺出現得更早,一開始的時候,廟是指帝王貴族祭祀先祖神位的地方,叫做宗廟。其實一開始古人把廟當作貌的諧音,覺得在這裡可以看到先祖的容貌,從這裡可以看出,廟遵祖先之貌也,廟一般指的是廟宇,供奉的是神,或者說已經去世的聖賢,如孔廟供奉孔子,如武聖廟供奉關羽。還有土地廟,城隍廟,龍王廟,媽祖廟等等。去廟裡一般是表達人們對忠孝信義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嚮往,承載強烈的精神寄託。

寺和廟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的地方,寺是指印度傳入我國的佛家像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羅漢等都是在寺裡邊供奉著。而廟供奉的是神仙一類的雕像,如土地爺,山神廟,關公廟,太上老君廟,玉皇大帝等等。都是在廟裡供奉的。

寺和廟唯一相似的地方就是他們都是掌管人家命運的高等地方,而祠是為了紀念一些人而修建的建築。這點與廟有點相似,子孫們也常常把祖宗牌位供奉在裡邊,這就叫做祠堂。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據《漢書》記載:文公忠於蜀,利民,為立祠堂,及時祭禮不絕。東漢末年,社會上興起建祠堂,以抬高家族門第之風。甚至有活人為自己修建生祠,因此祠堂也日漸增多。

而觀有不一樣了,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臺,歷史上記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之後各地建觀已然成風,據說最早進入觀中的道家道士是漢中的王仲篤,他因治好了漢元帝的頑疾而引進皇宮內的,從此皇家感激道教徒,因此將道教的建築稱之為觀。

還有一種建築叫做庵,古時候庵指的是一種小草屋,所謂結草為庵,舊時文人的書屋也能稱為庵,如老學庵,穎梅庵等等。在漢代以後,建立了專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於是庵也就成了古代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名稱了。

還有殿,殿,堂之高大者也。——《說文古本考》。殿為宮室、禮制和宗教建築所專用。堂、殿之稱均出現於周代。「殿」字出現較晚,原意是後部高起的物貌;用於建築物,表示其形體高大,地位顯著。

殿堂的名稱即依所安本尊及其用途而定。安置佛、菩薩像者,有大雄寶殿(一般稱為大殿)、毗盧殿、藥師殿、三聖殿、彌勒殿、觀音殿、韋馱殿、金剛殿、伽蘭殿等。安置遺骨及法寶者,有舍利殿、藏經樓(閣)、轉輪藏殿等。

主要殿堂,如佛殿、法堂、毗盧殿、天王殿、方丈等,一般建於寺院的南北中心線上,其餘齋堂、禪堂、伽蘭殿、祖師堂、觀音殿、藥師殿等,則作為配屋而建於正殿前後的兩側。

相關焦點

  • 寺、廟、祠、觀、殿、宮、庵有何區別?區別大著呢!
    人們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這些建築,有些人把它們統稱為宗教建築,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別呢?一、寺「寺」在古代漢語裡有「持續,相續」的意思。本義:古代官署的名稱。秦以官員任職之所,通稱為寺。如:大理寺。
  • 寺廟壓根不像話,寺與廟有何區別,為啥我們需要了解
    那麼,寺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寺與廟曾經都歸屬了誰,為什麼現在會徹底成了佛教建築的專用詞?寺——古代官署稍微對歷史有了解的朋友大多聽過,諸如大理寺、寺卿、寺曹這樣的詞彙,沒錯「寺」一開始便是指代古代官署,是秦漢時期的行政機構。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將「寺廟」合起來叫,並且認為其佛教弟子的住處,事實上「寺」與「廟」是分開的,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別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啥叫「寺」,啥叫「廟」,千萬不要再弄混了。
  • 99%的人不知道寺與廟的區別,原來在這裡!
    寺,最初有法度的含義,是指官舍,是官員統治的地方,如我們聽說過的大理寺和太常寺等。 為什麼佛教被稱為寺呢?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它負責外交。作為我國第一座寺,並由政府管理,經文傳入我國,接待處自然是鴻臚寺。 漢朝時期,西域地區以白馬馱著經文來,被鴻臚寺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就以「寺」的名字被稱為「白馬寺」,寺就多了新的含義,成為僧侶供奉佛的地方。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其目的是普及教育。
  • 寺和廟是一個地方嗎,有何區別?別拜錯了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總會到寺廟中燒香拜佛,寺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彙,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寺和廟似乎沒什麼差別,人們經常把寺和廟放在一塊兒說,比如有人會說去寺廟燒香拜佛了,這樣看來去寺裡燒香和去廟裡燒香似乎完全是一個意思,其實寺和廟兩者是有區別的,只不過現在的人沒有分得那麼清楚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一人不進廟現在人經常喜歡把寺和廟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寺是屬於佛教建築,裡面是有和尚居住的;而廟是祭祀天地神或者祖宗的地方,裡面只有泥胎雕塑或者牌位;還有一個觀,觀是屬於道教建築,裡面是供奉仙的,比如三清之類的,當然觀裡面也是有道士居住的。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曾有有這樣的一句話:「獻鳥者佛其首,畜鳥者則勿佛也」意思就是,如果想要給別人送禮,根據你的財力不同,收禮者的身份不同,要奉獻不同等級的物品。其中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禮物就是禽類,把鳥或者鴨子作為禮物,送給他人。
  • 大理蒼山將軍洞,遊玩1廟2庵8個景點,半天時間全拿下!
    大理蒼山將軍洞風景區,有著名的唐朝李宓將軍廟,有抽籤很靈驗的靈瑞庵,還有明代翰林名士趙雪屏的覺真庵等景點可以觀光遊覽,體驗一廟一世界的無限風光。沿途還可以欣賞到"觀音缽泉"、招鶴樓、龍泉瀑布、"三眼井"、石交椅、松鼠尾巴石、古榕樹(大青樹)、"古龍祠"等小景點。遊玩以上所有景點,只要規劃好線路,半天時間就足夠了。
  • 寺為啥叫寺,廟為啥叫廟,二者之間有何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平日裡,我們在說「寺廟」的時候,這倆字是練在一起的,但是,不知大家發沒有,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寺」和「廟」是分開來的,像「土地廟」、「關公廟」、「觀音廟」等,而「寺」也是一樣,有「少林寺」、「雷音寺」、「大理寺」等等。那麼,這「寺」和「廟」之間,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 寺和廟,是一回事兒嗎?
    而且「寺廟」也成為中國佛學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說像杭州西湖得靈隱寺等,會有很多人慕名前往。但是「寺廟」這個詞語其實是「寺」和「廟」兩個單詞的組合,因為在中國的古代,「寺」和「廟」在社會上所佔據的功能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因此本文本文就來辨析一下到底「寺」和「廟」有什麼具體的差別呢?
  • 阜新:彰武大四家子聖經寺,遼寧唯一的藏式佛寺建築
    由創建人一世信持喇嘛包.甘曹扎蘭畢(朝陽人),秉承施主賓圖郡王旨意,奔走四方,募化資金籌建,原計劃建九九八十一間,因故只建成七十八間,初名扎蘭廟,後因二世喇嘛包.甘曹圖戈傑以廣積經卷而盛名於世,而更名聖經寺。
  • 罕見的三教廟,三廟一塔三教合一,免門票
    但是北京有一個三教合一的寺廟,裡面供奉著孔子、釋迦牟尼的老師燃燈佛和老子,這就是通州三教廟。北京通州三教廟位於通州西海子公園的東北角,濱臨京杭大運河,地鐵六號線通州北關站的南邊。通州三教廟嚴格來說是個建築群,包括「三廟一塔」,分別指的是:文廟(儒家學府,又稱學宮)、紫清宮(俗稱紅孩兒廟)及燃燈佛舍利塔及其附建的佑勝教寺。
  • 你知道寺和廟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之處嗎?為何有不同的叫法?
    你知道寺和廟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之處嗎?為何有不同的叫法?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寺廟,它就是一個整體的東西,通常會有一些和尚在裡面誦經,然後寺廟場景開放共享客們燒香拜佛,但實際上我們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一個誤區,雖然我們經常會把飼料要連起來念,但二者有很大的差別。
  • 住持與方丈,寺與廟,師傅與師父,意義不同,別再傻傻地分不清!
    住持與方丈,寺與廟,師傅與師父,意義不同,別再傻傻地分不清!中華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同義詞,看似相同,但在不同環境下,意義卻相差甚遠,比如「住持」與「方丈」,「寺」與「廟」,「師傅」與「師父」等,就不能隨便亂用,然而現代人似乎早就傻傻地分不清,讓人貽笑大方還不自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它們之間的區別!一、「住持」與「方丈」住持,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個寺院的主僧。
  • 2020甘南十大景點:五廟,三草原,二城
    這兒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有成群奔跑的牛羊,不知名的鮮花在角落綻放,好客的藏民與你打著招呼,宏偉的寺廟裡瀰漫著青松味兒和酥油燈味兒,廟口那長長的路上蜿蜒曲折是一道由不停五體投地叩拜大禮的藏民組成的朝聖之路。選擇去甘南旅遊,自然要知道該去玩的2020甘南十大景點:五廟,三草原,二城。
  • 金佛山四大古寺之鐵瓦寺
    寺處甄子巖之巔,座北向南,依山而建。甄子巖又名佛頭臺,山高而險,壁立萬仞,氣勢磅礴。古剎即建在甄子巖上平坦寬闊之處,常有白雲繚繞於山巔,舒捲無定,不一其狀,極目遠望,山峰層疊,蒼翠環抱,美不勝收。清乾隆時,南川縣令原敬德曾遊古剎,作《登金佛山遊鐵瓦寺二絕》,詩云「去天尺五矗層峰,蕩我茫茫萬古胸。下界陰晴看倏忽,眼前三百六芙蓉。人到空濛寂歷間,白雲長為護松關。
  • 《連平州志》卷之八:古蹟·寺觀,附墳墓.仙釋.養濟院
    古蹟充斥民間傳說,寺觀廟庵如今多已無存。照牛排覺得州志引言說的對,是否為古蹟不必太較真。中國古代有三大教派:道教、佛教、儒教,後兩種受歷代肉食者所推崇和利用,和如今的馬列一樣。比如武則天把自己的裙子、秘色瓷,連同佛教聖物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一起封存於法門寺地宮以示崇佛,讓人安於現狀向往來世。
  • 世界那麼大——海天佛國 觀音菩薩道場 普陀山應該什麼時候去遊玩
    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應該什麼時候去普陀山普陀山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都可以遊玩。寺院規模宏大,全寺殿堂六進,自南向北貫串在一條中軸線上,其中大圓通殿是普濟寺主殿,殿中供奉高8.8米的毗盧觀音為菩薩正身法像,兩邊端坐觀音「三十二應身」,以示觀音大士感應世間萬物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