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觀點:發揮信息化創新引領賦能全域作用,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

2020-12-22 賽迪研究院

「十四五」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影響前所未有,信息化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加速步入智能互聯、融合創新、全域賦能階段,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助推高質量發展的主導作用更加凸顯。

「十四五」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重點方向

「十四五」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面臨新階段、新機遇、新挑戰、新問題等一系列新情況,應該立足於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以充分發揮信息化創新引領、賦能全域作用為主線,統籌考慮安全與發展、自主與開放、政府與市場、城市與鄉村的關係,著力補齊短板和前瞻布局,加強信息領域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和產業化;著力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著力以信息化穩定和擴大就業,增進民眾福祉;著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擴大信息消費有效供給,釋放內需潛力;著力縮小數字鴻溝,統籌推進數字鄉村和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持續釋放數字紅利,讓信息化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為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提供強大動力。

(一)

加強信息領域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和產業化遵循技術發展規律,體系化梯次推進信息領域核心技術創新突破,促進產業應用與研發創新有序銜接。

一是加快核心技術補齊短板。提高基礎軟體和重點應用軟體自主研發水平。以雲計算為突破口,推進雲作業系統、嵌入式作業系統、資料庫系統及相關領域的應用軟體研發。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力發展面向重點工業領域工業軟體。

二是強化戰略性前沿技術布局。著眼長遠發展,建立關鍵共性技術體系,加快提升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無人駕駛、區塊鏈、量子通信等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推進量子計算、衛星網際網路、類腦計算等新技術布局。

三是建設先進的信息產業體系。提高產品服務附加值,推動信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遷移。圍繞5G規模商用發展信息通信業,加快信息服務向5G演進升級,推動面向未來應用場景的有線與無線通信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電子信息製造業,注重集成電路、人工智慧、高清顯示、物聯網等產業鏈構建,推動產品、模式、業態創新湧動。做大做強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強化技術投資保障和開源生態構建。

四是打造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協同互動與高效銜接,引導和支持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暢通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轉化通道,推動龍頭企業雙創平臺建設,打造大中小企業協同共生的「雙創」新格局。

(二)

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的部署建設與演進升級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牽引作用,統籌部署泛在感知的網絡設施,有序推進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

一是全面加快5G商用部署。加強5G網絡建設,實現城市、縣域和鄉鎮的全覆蓋。加快產業化進程,加大5G研發和創新支持力度。推動5G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探索新需求、新技術、新模式,重點開展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

二是升級窄帶物聯網技術應用。圍繞NB-IoT產業核心環節,研究物聯網平臺化智能感知終端平臺系統架構技術、多源感知信息智能處理的軟硬體融合片上系統技術等。

三是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縱深發展。以平臺為中心,輻射帶動工業網際網路全鏈條發展,通過平臺的建設迭代牽引數據採集、網絡接入、安全防護、應用開發等各產業鏈條協同發展,帶動提昇平臺供給能力。以應用為先導,循序漸進打造多層次平臺體系,建立涵蓋生產全流程、全環節的一系列平臺解決方案。

(三)

建立互惠共享、安全高效、開放有序的數據資源體系信息化開啟以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智能化階段,應加快建設高質量的數據資源體系,全面推進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和開發利用,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價值。

一是持續完善基礎資料庫,加快重點領域主題資料庫。建立動態更新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推動形成開放統一的部門大數據體系。

二是加大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數據共享協調力度,推動建立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數據共享的協調機制。持續建設完善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

三是發揮國家和地方開放數據門戶網站作用,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適度、合理地跨部門按需共享和向社會開放。

四是加快制定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制度,完善數據產權保護制度。

(四)

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行動指南。二是夯實轉型基礎。三是提升轉型能力。推動製造資源雲端遷移,加快高耗能、高價值、通用型工業設備上雲用雲,引導大型企業加快業務系統雲化改造,推動中小企業業務雲端遷移。加快製造能力平臺化開放,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構建一批微服務資源池,加快製造資源和生產能力在線共享和優化配置。四是優化轉型服務。五是創新轉型機制。

(五)

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釋放內需潛力以加快提升產業供給能力為重點,以優化信息消費環境為保障,大力推動信息消費向縱深發展,打造信息消費升級版,壯大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一是提升新型信息產品的供給能力,二是強化信息消費者賦能,三是完善信息消費發展環境。

(六)

統籌數字鄉村與新型智慧城市融合發展一是建立城鄉信息化融合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二是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是分類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十四五」時期政策措施建議

完善信息化體制機制一是持續完善信息化頂層設計。加強對新形勢、新問題、新技術、新變革的戰略研判,處理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的關係,制定「十四五」信息化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將信息化規劃作為國家重點專項規划進行落實和推進。二是健全協同發展機制。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統籌部署下,建立健全協同推進機制,強化部門聯動、央地協同,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任務,形成合作推進的工作格局。引導相關產業聯盟、組織,建立完善合作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推動技術、標準、政策等方面的資源對接和協同創新。三是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要按照鼓勵創新原則,留足發展空間,同時堅守質量和安全底線,切忌簡單封殺或放任不管。加強對新生事物發展規律研究,分類量身定製監管規則和標準。創新監管方式,依託國家「網際網路+監管」系統,聯通匯聚全國重要監管平臺和政府履職過程中形成的數據,並歸集到相關市場主體名下。探索推行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徵的非現場監管,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強化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加大財政資金對5G、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構建、重大應用示範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支持力度。採用政府首購、訂購優惠等支持方式,促進電子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規模化應用。二是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推動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體和集成電路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落實,鼓勵相關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升級。三是創新金融服務和融資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建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積極推進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綜合運用風險補償等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揮政府投資在全社會投融資中的先導和帶動作用,重點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信息化領域實行有利於商業運作、持續運營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多渠道社會投資參與。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標準體系一是研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快研究制定電信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重點圍繞自動駕駛、服務機器人等細分領域,加快研究制定相關安全管理法規,為新技術的快速應用奠定法律基礎。二是研究建立人工智慧倫理規範。組織跨學科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慧企業代表、行業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慧行為科學和倫理等問題研究,建立倫理道德多層次判斷結構及人機協作的倫理框架。三是完善標準體系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前瞻性和重大關鍵軟體項目為重點,以提高軟體產業質量和軟體企業的軟體工程能力為目標,調整優化軟體標準體系,強化標準的實施監督,建立並完善軟體質量管理體系和軟體評估體系,推動信息化發展進程。

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完善信息化人才培養與激勵機制。針對信息化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在重點院校、大型企業和產業園區,建設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培養一批國際知名的信息化領域領軍人才。推進適應我國信息化發展特點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以及人才評價機制改革,鼓勵信息化人才有序流動。二是加快勞動者技能的數位化轉型。面向在職人員、新成長勞動力、失業人員等群體,加大軟體編程、大數據分析、工業軟體、數據安全等數字技能培訓規模。構建終身學習數位化平臺體系,開發一批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方便勞動者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三是大力引進海外信息化人才。建立全球招才引智平臺,增設國(境)外招才引智機構,依託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等展會、賽會引才集才。建立健全技術移民制度,為信息化領域高端人才引進開闢綠色通道,加大在來華工作許可、出入境、居留、住房、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深化信息化領域國際交流合作一是堅持「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結合「一帶一路」倡議等,加快開拓國際市場,輸出優勢技術和服務,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企業和產品。二是堅持「引進來」,加強國際先進技術學習。支持相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信息化領域的關鍵技術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研究,進行全球研發服務外包,在境外設立研發機構、開展聯合研發,學習和借鑑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三是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積極參與網際網路領域安全保護國際條約,加強網絡信息安全領域政策和法律互聯互通,加強打擊網絡安全犯罪合作。積極參與制定跨境數據流動規則,參與相關國際談判與合作,以安全、公平、高效的方式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自由跨境流動,充分保障國家網絡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ccid-2014」

作者丨許旭、魯金萍、王蕤、王婧、王珂飛、黃向前

相關焦點

  • 數位化與電動化雙賦能 一汽-大眾引領產業創新變革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一汽-大眾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劉亦功致辭順應產業轉型升級潮流,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一汽-大眾從2017年開始著力布局新能源領域,堅定推進全體系數位化變革。
  • 石化盈科聚焦能源產業,洞察數據價值,賦能數位化轉型
    石化盈科聚焦能源產業,洞察數據價值,賦能數位化轉型 2020 年 11 月 11 日,「數字轉型  智造未來——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使能者」石化盈科用戶大會在浙江杭州隆重召開,來自能源化工行業的專家
  • 2020行業信息化技術創新發展峰會在北京盛大召開
    北京2020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2020年10月22日,2020(第三屆)行業信息化技術創新發展峰會在北京萬壽賓館召開,峰會由賽迪網、《網際網路經濟》雜誌聯合主辦,賽迪呼叫協辦,並得到了中國軟體評測中心、賽迪智庫的大力支持。
  • 建證「六專」|數位化升級 發揮信息化引領驅動作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強調,要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數位化發展。「六個專項行動」是實現中建集團「一創五強」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 中國石油:以數位化轉型驅動油氣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創新生產組織方式和運行方式,引發產業變革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湧現。油氣行業作為傳統工業產業,面對能源革命和能源轉型加快推進的新形勢新趨勢,必須有效利用雲計算、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數位技術,驅動業務模式重構、管理模式變革、商業模式創新與核心能力提升,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價值增長。同時,油氣企業只有對其業務進行系統性、徹底的重新定義,包括組織、流程、業務模式和員工能力的方方面面進行重新定義,數位化轉型才能成功。
  • 數位化觀察之三十四:把握數字奇點 賦能銀行轉型——訪神州信息...
    神州信息定位是金融科技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聚焦金融科技,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分布式與雲計算以及量子通信等新技術的應用,驅動軟體及服務產品智能化迭代,助力金融機構安全合規地推進基礎架構升級及業務創新;融合金融、政企、電信、農業等行業數據及場景資源,創新金融場景,打造新的服務平臺並提供運營服務,賦能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打造產業融合新生態。 為什麼是金融科技?
  • 數位化浪潮下,銀盛支付以科技賦能產業
    在銀行平行論壇《智·賦能 金融科技引領金融行業數位化發展》環節,銀盛支付董事長陳敏發表講主題為《金融科技在企業數位化中的應用落地》的演講。 陳敏從支付公司的角度,表達了關於整個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的觀點。
  • 鋪就商業街區數位化轉型之路:黃浦區召開數位技術賦能傳統行業研討會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數位化浪潮的來臨也為城市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機遇。為了探討黃浦區商業區數位化轉型之路,12月4月下午,黃浦區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人民網上海頻道舉辦「數字經濟2.0-新型數位技術賦能傳統行業」閉門研討會。
  • 數位化轉型 博威合金引領行業發展
    萬物互聯時代,數位化技術成為人類生產生活的底層架構。當下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正隱喻著人類的數智未來,數位化成為賦能傳統產業轉型的亮眼底色。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經過近30年發展,博威合金已成為集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於一體的科技型、國際化公司。數位化技術大潮下,博威合金積極擁抱數位化,近日獲央視網「雲棲數字樣板間」欄目關注,成為中國數位化轉型的標杆企業代表。變革加速數位化轉型大勢所向從工業時代邁入網際網路時代,數位化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實現價值增值。
  • 創新奇智亮相智博會,主辦AI製造業論壇成焦點
    中冶賽迪將人工智慧、數位化設計與仿真分析、自動化、大數據等多專業能力融合,形成一體化解決方案,用智能化大數據賦能鋼鐵生產運營,滿足客戶轉型的目標。」創新奇智CEO徐輝表示:「人工智慧需要與實體產業相融合,為實體經濟賦能,加速傳統產業的智能化轉型。但人工智慧落地決非易事,』技術、產品、場景、工程、商業』五個要素缺一不可。人工智慧在製造業落地尤其艱辛,但是潛力巨大。
  • 潤聯科技:發揮中央企業科技之翼擔當,服務國家數位化發展戰略
    」為願景,以「技術驅動創新 智慧賦能產業」,致力於成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數字生態建設與合作組織,服務國家戰略和數位化發展。   聯盟副理事長、南方電網數位化部副總經理陳豐在會上以「風起於青萍之末」為寓意,期許聯盟能夠發揮引領作用,打造「灣之重器」,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加快推動智能電網、智能核電、5G創新、數字民生、智慧文旅等建設
  • 搶抓機遇繁榮生態推進兩化融合 加快產業智能化改造數位化轉型
    本次大會由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江蘇省政府聯合主辦,以「融合新業態 產業新生態 發展新格局」為主題,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行業聯盟組織、科研院所、龍頭企業、投資和服務機構的近千名代表參加。其間,舉辦高峰論壇、分論壇、專題會、投融資對接會和展覽展示等一系列活動,深入研討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路徑,交流創新經驗,加速推進位造業轉型升級。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三:以價值效益為導向推進數位化轉型的...
    一、數位化轉型應圍繞價值效益系統性推進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世界正處在一個從工業時代向資訊時代加速轉型的大變革時代。 數字經濟時代關注發揮信息技術作為通用使能技術的賦能作用,打破工業技術專業壁壘,形成輕量化、協同化、社會化的業務服務新模式,動態響應用戶個性化需求,引發傳統創新體系、生產方式、產業結構、價值體系等發生系統性重構。
  • 企業數位化之路痛點明顯!藍卓supOS賦能企業轉型升級
    飛象網訊(易歡/文)當前,工業正由數位化向網絡化、智能化深度拓展,工業網際網路從概念普及進入實踐深耕的新階段。製造業在生產過程數位化、供應鏈數位化、產業協同數位化的過程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可。對此,浙江藍卓工業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偉感受深刻。
  • 漫談企業數位化轉型(上):什麼是信息化、網際網路化和數位化?
    對於企業來講,尤其是傳統企業,如果想實現數位化轉型、數位化賦能,首先應當定義清楚這些概念,理解各自的特點和挑戰,這樣才能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做量身剪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欠缺什麼,找到正確的演進路徑。
  • 國資報告: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道與術
    日前,由國資委新聞中心指導、《國資報告》雜誌社、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有企業信息技術創新與應用研討會聚焦新基建背景下國企信息化工作的新要求、新特點、新趨勢,探討國有企業如何通過信息技術與創新應用加快企業數位化轉型,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 「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 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在榕舉辦
    活動邀請了4位嘉賓到場交流分享,主題涵蓋《「十四五」時期軟體產業發展研判》《數字科技變革與產業投資機會》《軟體和電子企業在註冊制環境中如何挖掘自身潛力》和《資本助力大健康產業數位化轉型》。他指出未來軟體產業一要補齊基礎軟體、高端工業軟體等重點領域的短板,提升關鍵軟體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水平;二要加速構建新興信息技術的長板領域;三要產業鏈各方參與共建共享的軟體開源生態;四要深化融合應用,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支撐智慧社會建設、助力「新基建」;五要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科技領域的開放合作;六要做好安全保障。
  • 工業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發展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全面推進
    「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步入深化應用、變革創新、引領轉型的快速發展軌道,全國兩化融合發展結構實現由「金字塔形」到「紡錘形」的升級,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新模式新業態培育等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兩化融合總體水平邁上新臺階。
  • 推動電力工業從信息化邁向數位化
    會議以「融合融建,攜手數字電力『十四五』」為主題,搭建了電力行業從信息化到數位化轉型平臺,凝聚了企業數位化轉型力量。與會人員圍繞「數字經濟與新基建賦能電力『十四五』」「電力兩化融合:創新、融合、高效」「網絡與信息安全:數位化轉型新機遇、新保障」「電力大數據:
  • 專家觀點|潘超巧:能力魔方——數位化轉型方案專家
    本文系國脈集團CTO潘超巧於11月26日下午在"2020智慧中國年會"上的"新基建賦能數字社會--數字經濟篇"分論壇上的演講,演講主題為"數位化轉型方案設計與頒獎",內容通過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