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的大雪節令之日的零下4度來到廣西容縣19度春,是的,這裡分明是春天呀!於是,隨文旅系統的黃老師一行,步入容縣都嶠山,這般的丹霞地貌,這般的陽光溫暖和這般的風景優美,也難怪當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考察了五天,據黃老師說,蘇東坡也曾來此,史書中都有據可考。是的,走進容縣——楊貴妃故裡的那一刻,我在想,如此人文、歷史、特產豐富的容縣,一個容字,給予了人們太多的容與融合大文化。
導遊告訴我,這裡還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洞天,宗教文化源遠流長。都嶠山方圓37平方公裡,現已闢為五個景區,其中文化內涵最豐富的是慶壽巖標誌性的文物是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書高108米、寬88米的描金佛字。這個佛字佔據了大半個山面,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個佛字。據說到了晚上,這個佛字便會放射出神秘的金光。山腳下池塘邊有個觀佛亭,是這個佛字和金光的最佳觀賞處。
峰奇、洞多、谷幽、道險,是都嶠山風光的主要特色,全山有大小巖洞300個,諸巖歷代建房近千間,其中有一巖建房就達72間之多,巖內保留著珍貴的文物古蹟。
慶壽巖景區是都嶠山的一部分,是一個融自然景觀與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區。已建有金佛大字、南山閣、福壽橋與福壽亭、暗河佛源漂流、登山觀光纜車、五百羅漢堂、慶壽巖禪寺、猴山和觀猴長廊、雙獅迎賓、仙鶴戲龜、蓮池、九曲橋、望佛亭、植物園、七星伴月、九龍聚會景觀以及雲溪寺等眾多景觀。景區的最高處還是古代的觀星臺,二十八宿列九天;起伏恢弘,七十二山分奔走;脈絡循環數百裡,奇巒峻拔萬千峰,列土木金分左右。
走進都嶠山時,我發現,這裡有一潭碧水,滿山綠樹,雖是冬日,暖暖的陽光映照著整個山谷,綠叢中隱現著那紫紅色的丹霞山巖,如同一幅色彩斑斕的巨畫展現在眼前。碧水是山泉匯集而成,十分的寧靜。
導遊帶我們沿著小道往山谷中行走,眼前是一片荷塘,冬日裡,睡蓮依舊綻放著美麗,粉紅色的蓮花,就像是睡美人一般,有的半豔爭芳,有的含苞欲放,讓人賞心悅目。
湖面上,橫臥著一座迴旋別致的九曲橋。這是一條彎彎曲曲,恰似人生坎坷、波折的九曲橋。走到那九曲橋的盡頭,就是那望佛亭。望佛亭,就是觀賞那個佛字和金光的最佳之處。坐在望佛亭裡,面向著大佛字,在佛光普照,普渡眾生的仙境下,虔誠地祈禱,人生的煩惱就會煙消雲散,心靜怡然。
穿過荷花塘邊的林蔭小道,向山坡上漫步前行。這裡是丹霞地貌,風景優美。丹霞地貌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碎屑巖,其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崖」,形態各異的山巖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越往上攀爬就越能清晰地看到懸崖上的巖穴洞窟,更能清楚地看到山谷對面形成的方山、石牆、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聽說這裡還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洞天。
慶壽巖半山腰有座慶壽禪院,禪院內有五百羅漢雕塑,供奉於五個天然巖穴之中。從阿若撟陳如尊者到願事眾尊者,五百個羅漢或坐或蹲或立,形態各異,使人目不暇接。只見那高矮不一、神態各異的羅漢塑像,坐著、站著、蹲著、手舞足蹈,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構思精巧,像群仙迎賓。
都嶠山是宗教聖地,是集道教、佛教、儒教於一體的風景宗教名山。溪水年年自淺深,山雲日日半晴陰。溪山好處劃開眼,看水看出悟此心。雲溪寺就坐落於此山中。名山名寺聖境,於宋朝皇佑年間稱為全國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佛教稱為修行成佛所居的名山勝地。晉朝浙江省句容縣人葛洪曾在都嶠山丹灶峰煉丹,二十四個丹灶歷歷在目,靈景巖背嶺脊有仙人床見證,後葛洪成仙而去。南漢時期庭派劉根帶御書來到都嶠山建寶元觀,後在都嶠山成仙而去。其它很多道人被朝庭封為真人,如盧深寶等14人。唐朝朝龔年間,朝庭派伏倫、惠雲等高僧來都嶠山建都嶠山靈景寺,並建雲溪寺茅蓬。宋朝朝庭派蔡莛中軍大將(大臣)來靈景寺建設,並把雲溪寺茅蓬建為雲溪寺,建成大雄寶殿、地藏皇殿舍等。
人間難得是清淨,就在這千年都嶠山的雲溪寺。幽靜之地,另有一番熱鬧處,亦是驚心之處,那就是國內第二長的玻璃吊橋——白鶴千裡路,青雲細雨渡。煙波漫繡水,夢裡南山路。描述的就是這白鶴雲渡橋。步步驚心,又步步驚豔。
嶠山勝景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無限風光看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