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刻孤單
不妨抬頭看看月亮
作者:安娜貝蘇
責編:柳葉叨叨
01
坐標湖南長沙。
當地夜經濟繁榮,凌晨時分,街頭依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五一路商圈、坡子街美食一條街以及「解放西」酒吧一條街,更為成為全國遊客慕名而來的「網紅打卡地。」
然而,繁華背後卻潛伏著想像不到的罪惡。
一個犯罪團夥以KTV、酒吧等夜場從業年輕女性為目標,以「低利息、無抵押、放款快」的幌子引誘年輕女孩們籤下「借款協議」。
「借款1萬,每日利息200,逾期違約金每天1000,借款限期1個月。」
普通人看起來高昂的利息費用,對於在夜場賺快錢的女孩來說,尚有餘力,且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的她們,每月入不敷出,有時實在需要應急。
20歲的小南,因為急於交房租,向老闆借款1萬元,實際到手只有7000,又以「你不是本地戶口,需要擔保」為由,拍下了小南的裸照。
一個月後,小南7000元的借款上漲到了四萬元,被逼走上了還債的道路。
女孩們在老闆的安排下,接客,賣卵,稍有不聽話的,就拳打腳踢,甚至在大冬天把人衣服扒光扔進江裡。
小霏在提及自己那段慘痛的經歷時,仍是心有餘悸。
她在2017年向陳總借款3.8萬元,合同金額也是很快漲至8.5萬元,小霏為了躲債,四處逃竄,卻依舊沒躲過犯罪分子的天網。
當晚,小菲帶至湘江河畔,陳總逼著她脫光衣服朝江中心走,無論她如何跪地哀求,身邊人絲毫不為所動,冷漠地在一旁錄製視頻。
在冰冷的河水中掙扎得奄奄一息時,陳總才讓人把她弄上岸。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早就死了,成為了他們養的牲口。」
後來小霏在陳總的安排下,輾轉在長沙各地的ktv坐檯、從事賣淫服務,恐嚇侮辱、遭受毆打更是家常便飯。
原本只是圖「來錢快」,沒想到以後的人生都將在深淵裡度過,小霏說,自己的人生,再也沒有未來了。
截至案發,該犯罪團夥一共對700多名女孩「放貸」1000餘次,貸款金額1000餘萬,非法獲利300餘萬元。
他們為何能夠屢屢得逞?
除了專業的團夥作案之外,究其本質,還是因為年輕女孩的無知和虛榮。
「佳麗貸」,顧名思義,是專為年輕女孩提供的貸款,長相越好,年紀越輕,能獲得的額度越大,女孩們在借款前,太高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太低估社會的黑暗。
於是在虛榮的包裹中,一步步滑向犯罪團夥早就設置好的陷阱。
不知她們在借錢的那一刻是否能意識到,所有片刻的光鮮和歡愉,命運也會在暗中標註價格。
02
被網貸摧毀的年輕人
2019年的某一天,21歲女孩馮潔從17樓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巨大的聲響擾動了深夜的寂靜。
父親流著眼淚描述了女兒死時的慘狀:「從17樓下去,把樓下的石板都砸爛了,孩子當時得有多大的勇氣才能跳下去啊,摔得有多疼啊。」
將這位年輕女孩逼入絕境的,也是網貸。
她的噩夢,是從一部手機開始的。
起初,她在網絡平臺借款4000元買手機,沒想到最後如滾雪球一般,三年後累積到了17萬元。
女孩的遺物中,有一張還款清單,一個月的時間裡,她幾乎有20多天都在還款。
三年來,她瞞著父母,拿著每月4000元的工資,去填補這個巨大的窟窿,奈何,填不上了。
去世時,還有10多萬欠款沒還清,銀行卡裡,只剩下1元錢。
女兒去世後,父親才體會到了她這三年來噩夢般的生活,他每天都要收到催債人員幾百個要債信息和電話。
恐嚇、謾罵、威脅、人身攻擊,無所不用其極。
網貸最可怕的地方,不完全在於巨大的利息滾動,還在於對當事人自尊和人格的摧毀。
女孩的破碎的手機上,留下了她對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句話:「我對不起所有人」。
巨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因借錢引起的巨大恥辱感,最終逼死了這個年輕的女孩。
深入了解網貸,就能發現這是一個早就設定好的套路。
他們背後有專業公司運作,並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產業鏈。
首先,他們設置超低的貸款門檻,不看徵信,不用抵押,只要一張身份證,都可以在手機上申請立即到帳。
大多現金貸,都利用「日利率」、「月利率」等計算方法,令人產生利率低的假象。
網絡貸周期一般為7至14天,放款時,他們會以服務費的由頭,扣除一部分錢,1500到手就變成1050。
當你還不上錢時,他們主動繼續為你放貸,後面利滾利,息上息,一個月後,原本的1050元,增至6000多元,三個月後,更是高達20多萬!
到了還款日期時,說好的自動扣款協議失效了,面臨逾期時,網絡平臺又會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繼續給你推薦各種貸款。
新貸養舊貸,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至成為一個你再也還不起的天文數字。
緊接著,就是暴力催收,催債者會打爆你的電話,轟炸你的親朋好友,惡言相向、威脅、送花圈、潑油漆、在門口蹲點,假傳法院傳票……
幾番操作下來,受害人基本崩潰了,只能乖乖還錢,錢能還上還好,還不上的,只能等死。
「只要你敢借1000元,他們就敢讓你還10萬。」
「只要你敢借款,我就敢讓你身敗名裂」。
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慄。
網貸猶如獵人精心設置的陷阱,表層放著動人的誘餌,深層的核心卻是長滿獠牙的地獄。
03
當今世界,物慾橫流,商家大肆鼓吹的消費主義,讓我們不知不覺被其裹挾,被欲望驅使著往前走。
我們眼中的美好生活,幾乎都在被商家定義。
背愛馬仕包包就是名媛,開豪車的就是富豪,吃大餐的人光鮮,說走就走的人自由。
這些所謂的精緻和成功的人生,讓很多年輕人還沒開始奮鬥,就先投入了享樂的懷抱。
入不敷出,收入支撐不起欲望,便一頭跳進借貸的火坑。
有一項研究報告稱:「90後年輕人超過一半人有網貸行為,並且負債率高達1850%」。
「3號還款中信,7號微粒貸還款,8號還款平安,10號花唄借唄還款,23號廣發還款……」
這個看似玩笑的段子背後,是大多數年輕人的生存現狀:
一邊是空空如也的口袋,一邊是滿肚子的欲望,瘋狂的借貸行為,正在把這屆年輕人推向深淵。
還記得那個被養母趕出家門的90後女護士嗎?
逛街時別買的東西,她一定要買;只有有空就請朋友喝酒吃飯,一次花費就是一千多元;周末兩天的時間,她也要買一張機票去旅遊,玩一天再飛回來……
新聞發生後,記者翻看她的帳單,發現她每月的消費少的近兩萬,多的三四萬,而她的月收入,不過8000左右。
無節制的揮霍,讓她最終欠下60多萬的網貸,養母為她償還23.8萬元後她依舊不思悔改。
萬念俱灰的養母只得拿出領養證,這個外表光鮮的女孩,立馬從「養女」,變成了一個孤兒。
心理學上,有一個「棘輪效應」,講的是人的欲望會不斷膨脹,一開始只是要一支口紅,後來想要一個包包,再到後來,是昂貴的首飾……
要得越多,災難越多。
於是我們看到各種「佳麗貸」、「校園貸」、「裸貸」,不少人最後淪落到靠出賣身體去還款,還有人最終丟了性命。
這些涉世未深又克制不住欲望的年輕人不知道,這個世界其實惡毒得很,當你稍微放鬆警惕,就有無數的坑等著你往裡跳。
《斷頭皇后》裡有句永不過時的臺詞:「命中獲得的贈禮,早就為你標好了價格。」
自殺式人生,就是從網貸開始的。
今天你為欲望所奴役,明天會用更大的代價去還。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就不要去觸碰。
04
朱德庸曾說:「人的欲望像擠牙膏一樣,當它被擠出來之後,就很難再擠回去了。」
渴望體面的生活,本無可厚非,但在不考慮清楚後果的前提下一味揮霍,必將是人生的重大災難。
憑一張身份證就能輕鬆借款的年代,太多人只顧著眼前的欲望,卻從未思考代價該怎麼去償還。
因網貸而起的悲劇,以上所有並不是個例,也不是最後一例。
希望年輕人在欲望面前,能保持一份清醒。
作家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裡寫:
「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的鑰匙,放縱肯定更不是。」
我們的所有選擇,都應該基於自己的能力,我們的所有代價,都應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