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還是劇本,魔幻還是現實,離奇還是理解,他人還是自己」。
這是《和陌生人說話2》片頭的一句旁白。
《和陌生人說話2》收官之作—《勸生者》於7月4日上線,截至到7月8日,已經達到3444.3萬次的播放量,短短時間之類能夠收穫大量的點擊量,足以證明該節目的質量和熱度。
與第一季相比,《和陌生人說話》第二季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和陌生人說話1》豆瓣評分9.2分的基礎上,第二季更上一層樓,獲得了9.5分的佳績,微博話題#和陌生人說話#達到了2.5億的閱讀量,有15.7萬的觀眾參與討論。而節目被觀眾肯定的背後,是源自於騰訊新聞出品的堅守和深度。
以小見大,引領觀眾反思是最大的新聞價值
在第二季的節目裡,每一集的主人公依舊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騰訊新聞在這些「小人物」的身上,去深挖這個社會大環境裡容易被大家忽略或漠視的社會現實,以小見大,引導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去思考和反思這類社會問題。或許這些問題也曾經發生在正在觀看節目的觀眾身上,這個節目就像是一顆小小的石頭,在他們原本平靜的內心激起了漣漪,激發和喚醒他們,這也是這個節目所帶來的最大的新聞價值。
節目的收官之作—《勸生者》將觀眾的注意力聚焦在「自殺」的問題上。在中國,每年有近30萬人死於自殺,250萬人自殺未遂。在網絡不良群體的影響下,直播自殺和相約自殺的事件日益增多。但是自殺作為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我們無法完全杜絕,只能依靠官方或民間組織採取一些手段來避免更多這樣的事情發生,比如開設「生命熱線」進行心理疏導,運用AI技術幫助網上有自殺傾向的人。當你在搜尋引擎輸入「自殺」兩個字,搜索頁面的第一條結果是關於各地區24小時免費心理危機諮詢熱線,並附有這樣一句激動人心的標語「這個世界雖然不完美,但我們仍然可以治癒自己。」在節目的最後,也出現了「生命危機幹預熱線『希望24熱線』」的字幕。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那些有自殺想法的人帶來了一絲溫暖。就如馬東所說:「心裡有很多苦的人,一絲甜就能填滿」。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我們社會在不斷向好的方向進步。
《勸生者》裡的胡明在大兒子自殺後,成為了一名網絡勸生者,為的就是讓他兒子的悲劇不再重演,讓更少的家庭因為自殺而受到傷害。但是胡明勸說的中心思想是「你死後父母有多痛苦」,對於這位父親的做法,網友的意見看法各有不同。
有網友指出父親的勸說方法太過單一,單單是讓自殺的人去想到自殺後父母的感受並不能引起自殺者的共鳴,有些人自殺就是因為父母。而有些網友卻支持這位父親的做法,畢竟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牽掛我們的人,我們的離去給他們帶來的痛苦是最大的。也有網友說,我們應該更關注自殺者自殺的原因,與他們一起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讓他們徹底放棄自殺的念頭。
而作者在看了節目之後,更能體會到節目中父親的心情,聯想到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母親說的一句話:「有哪位父母願意花二十幾年的時間去培養一名殺人犯。」從《勸生者》的角度來講,又有」哪位父母願意花二十幾年的時間去培養一位自殺者」?無奈又現實的情感,讓人心酸。
節目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但也給觀眾帶去了反思,讓他們關於對自殺的行為和產生自殺的原因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也願意為了自殺者去做一點付出和努力。在看了節目之後,當你遇到有人在懸崖邊上時,是說 「在嗎?」還是「你怎麼還不跳?」相信你心中已有了答案。
同樣給觀眾帶來強烈反響的是王晶晶的校園霸凌案,那一期播出後,引發了眾多自媒體的關注和網友關於校園暴力的深度討論。網友在強烈譴責王晶晶案背後黑手的同時,也開始關注起自己校園時期,有沒有對身邊同學進行校園暴力,還是成為校園暴力的旁觀者。甚至有的網友在看完節目後,意識到原來自己當時的校園暴力行為給受害者帶來重大的傷害之後,即使時隔多年,依舊自動去找到對方,跟他說一句對不起。
有網友在豆瓣的相關話題下寫道:「對於這世界上的任何小惡我們都要引以為戒,也不要置身事外,因為霸凌的千瘡百孔,都是所有人的合謀!」也有網友寫道:「霸凌事件的頻繁出現,整個環境都有責任。」這一句句的評論,就像一個個警鐘,在提醒所有人,校園霸凌並不是你不參與你就不是兇手,你的漠視也有可能成為幫兇。呼籲更多的人去重視校園暴力問題。這些評論的出現就是這個節目帶來的價值,讓更多的人去聚焦社會問題,帶給社會影響力,帶領社會向美好的方向去發展,可以感受到騰訊新聞的真心和用心。
節目中其他的劇集也給觀眾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小小的真實故事背後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在溫暖,激發,喚醒和驚醒觀眾。《獵豔者》讓女性開始注意保護自己並留意PUA;《菖蒲河老人情》讓更多的人關注自己家老人的情感需求;《無聲合唱團》讓更多的人去關注貧困山區兒童的生活問題;《換子疑雲》讓觀眾對命運有了更多的思考;《生命的魔比斯環》讓觀眾對器官捐贈的價值和意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我和我的300個債主》讓在這個被描述得越來越冷漠的世界生活的熱心人重新被看見。
這一期期節目給社會帶來的深刻意義的背後,在於騰訊新聞的堅守和深度。
在碎片化時代,看騰訊新聞的堅守和深度
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優質內容也極度稀缺。觀眾在碎片化,娛樂化的視頻消費中佔據了消費時間和消費心智,而騰訊新聞卻在同質化的浪潮中走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路徑,帶來了《和陌生人說話》這樣有深度有內涵的節目,一方面是基於騰訊視頻平臺所做出的複合平臺屬性的差異化嘗試,另一方面是騰訊新聞堅守始終專注打造原創深度內容的核心價值觀。正因為如此,才讓騰訊新聞出品的節目能夠帶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看出騰訊新聞的溫度和深度。
「眼界即人生」是騰訊新聞在2019年提出的全新slogan,對於這句全新slogan,騰訊網副總編輯李倫這樣解釋:「我們希望受眾通過騰訊新聞能夠打開眼界,通過打開眼界讓自己的人生更遼闊。眼界最簡單的意思就是一個視角,其實視角的一個本質性的問題就是理解問題的一個維度。所以,本質上眼界是要促進人們思考,讓他有更多元、多維度的參照性,更好地認識自我。這是我們想要表達的」。
從騰訊新聞出品打造往期節目來看,《十三邀》、《和陌生人說話》、《我和我的時代》、《不可說》、《星空演講》、《財約你》、《巔峰問答》、《鏘鏘天下行》、《回家的禮物》等等,騰訊新聞確確實實是在為觀眾帶來更多新的視角,新的認知和新的事實,扎紮實實地為觀眾在社會上去挖掘有深度意義的內容,帶給社會巨大的影響力。能夠在平靜的水面上激起漣漪,就是騰訊新聞這個節目帶來的價值。
接下來騰訊新聞又會給觀眾帶來一些什麼有深度有溫度有態度的節目內容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