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凱拉·奈特莉和馬克·魯弗洛曾共同主演一部音樂愛情電影《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Begin Again》)。生活與情感失落的男女主角,因為音樂而相遇。當他們的音樂被大唱片公司拒絕,他們決定在紐約這座城市的各處獨立錄音。紐約成了一個露天錄音棚,地鐵站、帝國大廈的樓頂、大橋下、唐人街是不同歌曲的錄取地點。他們錄下了音樂,也錄下了這座城市的呼吸與脈動。
韓國JTBC電視臺自2017年開始推出的音樂綜藝《Begin Again》(豆瓣譯為《再次出發》),其創意源頭就來自於這部電影。節目的形式是,年齡、地位、音樂風格、性格各不相同的幾位韓國音樂人聚集在一起,去往無人知曉的異國他鄉,隨機地在路邊、廣場上、地鐵周圍,開始街頭表演。從2017年至2020年,節目已經連續推出四季,在豆瓣獲得極高的口碑,評分分別為9.4分、9.6分、9.5分、9.7分。評分或許有些虛高,但一眾的好評背後,也著實是節目質量過硬。
《再次出發4》海報《再次出發》每一季的歌手都不盡相同,參加第四季的歌手有素羅、河琳、Henry劉憲華、李秀賢、Jukjae鄭在元、Crush、鄭承煥等人,有韓國國寶級歌手,也有炙手可熱的新秀。在前三季裡,歌手們曾去愛爾蘭、英國、匈牙利、義大利等多個國家的多個城市進行路演。今年的《再次出發4》因疫情原因無法去往海外城市進行錄製,節目組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地在韓國本土進行錄製,前往全國需要應援的不同地方,比如機場、醫院、校園、市民廣場等地,展開一場「維持距離街頭公演音樂旅行」,將音樂作為禮物,以此安慰度過辛苦時間的國民。
在校園演唱 在郵輪上演唱《再次出發》在國內韓迷圈裡有不少死忠粉。從節目模式上看,《再次出發》其實非常簡潔——就是把幾個歌手拉到異國他鄉的街頭隨性演唱。節目何以產生如此巨大的魅力?
首要的是,《再次出發》還原了音樂最自由、最純粹的那一面。
區別於市面上汗牛充棟的音樂類綜藝,《再次出發》獨特的地方在於,音樂主要是以街頭表演的形式呈現的。在以往的刻板印象中,街頭音樂總是與「賣藝」聯繫起來,甚至常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大多數音樂綜藝裡的表演,都有華麗的舞臺、頂級的設備、隆重的儀式感,相形之下,街頭音樂就有點下裡巴人。
但事實上,「賣藝」從來就不是丟人的事,在維也納音樂廳演唱也是賣藝。更關鍵的是,許多街頭音樂人表演音樂的首要目的不是換取報酬,他們僅僅是享受音樂本身,並樂於分享音樂;他們首先是自我愉悅,接著才愉悅別人。如果有聽眾自然是好的,行人的一次駐足、一個微笑、一次目光交匯,都是一種肯定;如果沒有聽眾,也絲毫不會影響他們的音樂表達。
在異國他鄉演唱正是因為音樂人與聽眾之間這種自由的、鬆散的、隨機的關係,街頭音樂在解放聽眾的同時,也解放音樂人——他們可以無所顧忌地「玩」音樂。他們在川流不息的人群裡悠然自得地彈唱,忘我而專注,淡定又從容。
從第一季到現在的第四季,觀眾可以通過肉眼直觀地看到音樂人的不斷「解放」。第一季他們會因為街頭表演緊張或難為情,第二季他們的街頭表演是為了紓解自身的職業困境、帶有較強的功利性,到了第三季他們就越來越放得開了——他們更多是在享受街頭演唱本身。他們走到哪唱到哪,山頂、臺階或碼頭,不用設備或準備,就這樣觸景生情、由心而發。
隨心所欲地歌唱而參加節目的音樂人都是寶藏歌手,比如國內觀眾最為熟悉的Henry劉憲華。此前,很多人都是經由《嚮往的生活》認識他,以為他就是一個綜藝咖,後來的《聲入人心》劉憲華小試牛刀,當時還有不少人議論他當導師是否夠格。到了《再次出發》(劉憲華連續參與二、三、四季),我們可以重新認識音樂人劉憲華。如此多才多藝——各種樂器信手拈來,如此自由快樂——熱愛音樂的人在音樂中無所拘束、盡情釋放。
劉憲華為什麼不參加《嚮往的生活》了,哪怕國內綜藝給他的片酬更高?看完節目終於知道答案:他在過自己「嚮往的生活」。
劉憲華《再次出發》可以讓人感受到純粹玩音樂的那種快樂。沒有任務、沒有競技壓力,就是幾個音樂高手隨心所欲地合作一首歌。幾乎每一次他們一起和聲的時候,那種靈魂的共鳴也能將觀眾裹挾到音樂的氛圍裡。
《再次出發》的另一個魅力是治癒。治癒是音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不僅能夠帶來聽覺上的愉悅,也賦予聽者心靈上的感受。
音樂自誕生之日起,就帶有治癒功能。關於音樂起源的多種學說裡,很重要的一種說法是,音樂起源於勞動。人類在勞動中發出的叫喊聲和勞動動作相互呼應,這為音樂的音高和節奏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勞動中產生的音樂的作用是協調運作、減緩疲勞、振作精神。這就是一種治癒。
從聽眾的視角上看,相較於其他音樂形態,街頭音樂更接近於「勞動——治癒」的原始音樂形態。在我們忙碌完一天工作的下班路上,在某個十字路口,我們與街頭音樂不期而遇,一曲輕快溫暖的小調或許能暫時緩解的疲憊,一曲感傷的遊子吟或者會讓你心有戚戚……在疲憊的勞動之後,音樂總更能擊中你。
四季以來,《再次出發》在街頭曾治癒了許多毫無準備的聽眾。節目也仿佛把疲憊的我們帶到街頭,等待一次音樂的撫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