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 (王子濤 康玉湛)列車無人駕駛、車內亮度自我調節、配備無線充電平臺、全線智慧運維……12月18日,記者探營了即將於近日開通的上海軌交18號線。18號線一期南段(航頭站~御橋站)目前已順利通過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具備全自動運行初期運營條件。
上海軌交18號線站廳。 康玉湛 攝
18號線是上海首批全功能一次性開通最高等級全自動運行的大運量軌道交通線路,採用了多項新型施工技術、新型材料和工藝化裸裝。線路縱貫上海東中部腹地,途經浦東新區、楊浦區、寶山區,南起航頭站,北至長江南路站。
車站公共區設置了諸多人性化設施,除常規的垂直電梯、盲道外,閘機統一採用門式,方便嬰兒車及攜帶大行李乘客通過。除御橋站外其他7座車站均設置了母嬰室,進一步提升人性化服務水準。
上海軌交18號線無人駕駛。 康玉湛 攝
車輛方面,18號線也配備了多種人性化服務。列車客室照明系統採用自調光、自動變色的設計理念,不僅支持客室照明亮度隨外界的亮度自我調節,進一步降低能耗,而且還可以根據四季進行變化,冬季呈現出暖色,夏季呈現出冷色,自動進行色溫的調控,提高乘客的舒適性。
車廂內配備智能無線充電平臺,方便乘客的手機進行無線充電;配置了可視化的緊急對講系統和交互式門解鎖功能,使控制中心可清晰看到對講乘客情況,更精準地指導乘客;車廂大面積採用木紋內飾,彰顯溫度地鐵的人文關懷。
車廂內的智能無線充電平臺。 王子濤 攝
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調試經理姜斯亮告訴中新網記者,「18號線列車的自動喚醒、自檢、出庫、停車到站、開關門發車、洗車、回庫,這些過程全程都無需人工介入。同時,無人駕駛設計了很多應急場景,保證系統安全。」
車站內的母嬰室。 王子濤 攝
此外,18號線是上海地鐵第一條以建設、運營單位為主導,全線應用智慧運維平臺的線路。上海軌交十八號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奚巍表示,項目聚焦數位化,實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運營維護保障單位利用BIM數據實現集成化應用和管理的創新模式,具體體現在:首次實現數字資產信息從建設期到運維期的無縫傳遞;首次在竣工交付時同步交付數字資產和BIM運維平臺;首次將基於BIM的運維管理平臺從單個車站推廣到全線。
工程技術方面,航頭定修段入段線盾構區間國內首次採用預埋承插式連接件新型管片錯縫拼裝技術,填補了國內該技術領域的空白。滬御中間風井~康橋站盾構區間施工中首次引進「盾構出渣皮帶機輸送系統(簡稱皮帶機)」新工藝,在國內地鐵盾構區間施工領域尚屬首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