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全球新冠疫情最新趨勢,鍾南山、張文宏這樣說

2020-12-06 騰訊網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人類對「痛」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體驗。針對仍舊嚴峻的疫情形勢,鍾南山、張文宏分享了最新趨勢研判。

11月8日,2020騰訊醫學ME大會正式上線,全球頂尖醫學領軍者共聚,從「痛點」出發,聚焦新冠疫情、心臟病、癌症、生殖醫學、抑鬱症等前沿醫學,結合網際網路科技對用戶痛點的洞察,為大眾解碼生命的前沿思考。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在寄語ME大會中提到,「馬化騰先生曾說過,網際網路的任務是解決用戶的痛點。這跟醫學的使命很像,我們是解決人類最根本的痛點,生命之痛。」 鍾南山院士還表示,未來的醫學研發實踐還應該積極地投入前沿科技力量。

此次ME大會演講嘉賓還有《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主編Eric Rubin、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上海市胚胎源性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黃荷鳳院士、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陸林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蔡三軍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脊柱外科主任彭寶淦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以及騰訊醫療副總裁黃磊。

國內外頂尖專家把脈新冠:總結成功點,抓住關鍵痛點

在鍾南山看來,這次防疫的一個最大的成功之點,亦或是這次防疫的一個「痛點」,就是抓住了在社區領域的群防群控,在上遊不讓其傳染,不讓其蔓延到更多的人,這是最大的一個成績。他認為,這次疫情裡,人們得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是要進一步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

「我們通過社區的聯防聯控策略,迅速遏制疫情,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社會各界在醫學科普上的大力投入,讓公眾消除了恐慌的情緒,並且理解和遵守各種的防禦措施,從而有效的應對了疫情。」

他也高度認可科技在疫情中凸顯的價值:「AI、大數據、5G、網絡,在疫情預報、疫苗研發、病情診斷方面都給予我們巨大的幫助。前沿科技是推動未來醫學發展的一個變革性的力量。」

對下一步疫情防控,張文宏表示,在這場疫情中,全球成為抗疫共同體,當世界的疫情沒有結束,中國無法獨立於世界之外,中國經驗就是「比病毒跑的更快」的策略。「我們接下去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要跑的比病毒更快,迅速對出現疫情的地方進行控制,並對相關接觸人群進行檢測,直到發現每一個病例。同時,我們需要通過提高疫苗接種率,以迎接世界重啟與開放。」

目前,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研發成為了國際醫學界和各國民眾最為關切的議題之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主編、傳染病學權威專家Eric Rubin表示,疫苗的製造是一個耗時漫長且機理複雜的過程,新冠疫苗的研發目前以D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的研究進展最為理想,但還需要通過後期臨床試驗進一步對人體接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評估。他對獲取到理想的新冠肺炎疫苗充滿信心,「開始一個疫苗項目,通常需要10多年時間,我們已經能夠將通常需要數年的時間濃縮成幾個月,這是一個重大的勝利。」

多種疾病加重健康負擔,醫學專家呼籲「治未病」

今年ME大會的舞臺上,嘉賓關於痛點的議題還涵蓋了出生缺陷、脊椎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抑鬱症等常見病、慢性病,從出生到年邁、從身體到心靈,為每個人的全周期健康帶來前沿醫學最新探索。

每個人的健康早在胚胎時期就應開始受到關注。黃荷鳳院士致力於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預防出生缺陷。「我國大概每年有80萬到100萬不健康的小孩出生,平均每30秒鐘就有一個缺陷兒誕生。」黃荷鳳院士認為,減少出生缺陷重在預防,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T)作為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手段,可以在胚胎植入前就通過篩查剔除致病基因,阻斷罕見病和遺傳病的發生。她希望全社會重視對出生缺陷幹預的觀念普及,減少國人出生缺陷、提高生育素質。

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我國國民死亡的頭號殺手,作為國際醫學界最有影響力的心臟病研究專家之一,葛均波院士表示,中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已達3.3億人,近年病例爆發性增加的原因在於源頭預防沒有做好。他認為,高膽固醇血症、肥胖以及肥胖導致的糖尿病、吸菸以及高血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爆發性增加四大危險因素。

控制危險因素是從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最好手段,他為大家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範式:遠離肥胖、少吃鈉鹽、多吃蔬果、戒菸戒酒、適量運動、充足睡眠,並提倡定期體檢。

癌症,是人類健康的另一大殺手。多年來紮根腸癌科研及臨床診療的蔡三軍教授指出,腸癌的發生、發展需要5到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為大眾提供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甚至早期發現腸癌的寶貴機會。蔡三軍強調,改變生活方式,做好病因預防、篩查和早期診斷,能夠有效減少大腸癌的發病。

脊椎病也是現代人不健康生活下的常見病。頸腰痛是發病率僅次於感冒的疾病,腰痛是成年人群中引起勞動力喪失最常見的原因,頸痛排第四位。彭寶淦教授說,除中老年外,脊椎病正不斷向年輕化發展。他提出,脊椎病重在預防,改變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如進行腰背肌鍛鍊、避免高枕或無枕睡眠姿勢、長期伏案工作電腦屏幕與視線保持一致或稍微抬高、加強運動等,可以很好地防止脊椎病加重。

他特別強調重視青少年的脊椎保健,防止脊椎病的年輕化。

除了疾病造成的身體之痛,近年心理疾病對大眾生命質量構成的威脅也不容樂觀。全球3.5億人罹患抑鬱症,嚴重影響了人們工作和生活能力,甚至導致自殺死亡。我國精神衛生領域首位中科院院士陸林教授指出,「抑鬱症負擔加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低就診率、低診斷率。」

對抑鬱症的誤解和基層醫療資源的不足,讓我國得到診斷和治療的抑鬱症患者僅有20%-30%。他強調,要通過醫學科普消除歧視,消除「病恥感」,擺脫「汙名化」,這是抑鬱症康復最重要的前提。

騰訊醫典發布新計劃,重構網際網路醫學科普時代

會上,騰訊醫療副總裁黃磊發表了《醫學科普再進化,匯聚個體照亮全體》的主題演講,回顧了新冠疫情中網際網路帶來的突出價值,「網際網路在知識科普、全社會動員、在線問診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構建起了全民抗擊疫情的線上防線。」

根據騰訊醫典聯合Ipsos Healthcare聯合製作的《2020公眾健康行為洞察報告》顯示,42%的公眾認為免疫力是最主要的健康標誌;67%的人表示疫情後接種疫苗意願度更高;當身體出現不適時,76%的受訪者願意選擇主動幹預,包括:就醫檢查、網上搜索信息、服藥等。公眾對權威醫學知識的獲取更高頻、主動,對內容的需求往便捷化、實用性方面發展。

「疫情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場通識教育課,更多醫生投入科普,更多大眾關注科普,更多平臺傳播科普。」黃磊認為,網際網路醫學科普已迎來3.0時代:以社交化、場景化的傳播方式,重塑科普連接,重構科普的「人-內容-場景」,知識的生產、傳播、形態都更加開放多元。

為此,騰訊醫典在ME大會上正式宣布啟動三大計劃——醫學科普官計劃、大眾科普官計劃、內容開放計劃,期望匯聚更多專業醫生、機構、公眾力量,聚沙成塔、聚木成林,推動構建優質科普新生態。

黃磊表示,「期待醫學科普像毛細血管一樣,滲透在公眾日常生活中,彌合信息鴻溝,驅動公眾健康認知進化,助力居民健康水平達到新高度」,如鍾南山院士在致辭中對於醫學、科學、生命未來的構想那樣,「讓醫學的科學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

ME大會由騰訊攜旗下騰訊醫典聯合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其獨家授權的中文數字媒體《NEJM醫學前沿》共同舉辦。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表示,連接、算力與智慧化是醫學數位化創新三大路標,「我們相信,科技應當向善,與醫學結合共同助力消除人類的痛點。以科技守護生命之光,讓每個人的健康變得可度量、可管理、可改善。」

作者:唐聞佳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許琦敏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張文宏建議:發燒後,這個舉動能救很多人!鍾南山也有新提醒
    張文宏說,冬季來臨,會出現流感和新冠合併感染的情況,這本來就是一個常見的現象。針對元旦、寒假即將來臨,張文宏建議,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這三招,仍是最好的手段。「中國在國慶已經受過一次壓力測試,冬季輸入性的風險會更大一點,所以自我防護仍是最重要的。」
  • 7月13日河北最新疫情通報來了!全球疫情惡化,鍾南山等專家最新發聲!
    「國際疫情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這對人心理的影響要大過對身體的影響。我們現在需要一個提升士氣的辦法,或者說心理疏導的辦法。」鍾南山院士說。吳尊友:輸入風險仍進一步加大,但不會再出現類似武漢疫情「全球疫情將持續高水平流行,冬季將會在高水平流行的基礎上繼續加重。」
  • 鍾南山最新研判!
    鍾南山最新研判!鍾南山最新研判!「再感染是可能的,但並非普遍現象。」11月13日下午,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1世紀的流行病」國際學術交流會上,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視頻作了以《新冠肺炎治療進展》為題的主旨報告。
  • 【最新疫情】鍾南山:發現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
    【最新疫情】鍾南山:發現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發現同患新冠、流感病例!鍾南山:阻斷傳播關鍵做好兩點11月27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發表《中國臨床科技進展與新冠疫情防控》主旨演講,對當前疫情、新冠病毒與冬季流感共同感染、疫苗研發等問題作出最新研判。
  • 新冠病毒變異影響多大?鍾南山最新研判
    沒想到,在新冠疫苗快出來的時候,全球出現了新冠病毒變異,歐美國家的「集體免疫」成了「集體變異」,世界衛生組織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範凱爾克霍弗表示在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新變種的基本傳染數從1.1上升至1.5,這意味著它能傳染更多人。剛剛,鍾南山給出了最新研判,中國有輸入嗎?中疾控也給出了回應。
  • 鍾南山張文宏接連發聲
    當地時間12月19日,英國官方確診新冠病毒已變異,倫敦等多個地區已將防控級別提升至4級,目前許多國家紛紛發布"禁英令",針對新冠病毒出現變異,接種疫苗是否有效,我國專家鍾南山和張文宏也給出了最新的說明。
  • 冬季來臨,新冠和流感共同感染?鍾南山最新提醒!
    流感高發期已發現合併感染 在日前深圳舉行的首屆中國衛生技術創新與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發表演講,就當前的流行病進行了最新研判,新冠和流感存在共同感染,即新冠患者可能同時患有流行性感冒。
  • 張伯禮鍾南山張文宏這樣說……
    過節期間疫情會有反彈風險嗎?防控該抓哪些方面?多位專家為你解答疑惑。春節不同於國慶 人員流動要注意1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去年國慶節,「幾億人口在流動都沒有事兒」,但春節期間流動,「不行」。張伯禮稱,因為現在正處於寒冷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
  • 鍾南山預測成真!張文宏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吳尊友提醒國人當心
    據央視新聞11月24日報導,隨著北半球秋冬季到來,一些國家已出現新冠病毒二次暴發的情況,我國近來也頻頻在海外進口的部分商品外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近來在我國幾個地區還出現本土新增確診病例。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4日7時26分,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人數已超過5907萬例。多國重新開始"封鎖"、提升防疫等級。據環球網報導,目前許多歐洲國家已實現不同程度的"封鎖",韓國也上調了首都圈的防疫等級。面對國外疫情的複雜態勢,這個冬季我國疫情防控局面又將如何?對此,我國3位重量級專家早有預判。
  • 全球確診破100萬!鍾南山現在最擔心這件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愈發嚴峻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天上午6點21分全球確診人數已突破100萬人死亡人數已超過5.2萬人鍾南山院士也流露出對此的擔心鍾南山:擔心一些國家控制不了疫情,會給全世界帶來災難4月2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參加新冠疫情防控國際分享會
  • 流感季來了,冷鏈運輸造成病毒傳播……聽聽鍾南山的最新研判
    作者:孫秋霞 朱族英11月27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針對冷鏈運輸中的新冠病毒傳播和疫苗研發等問題,作出了最新判斷。 「中國每天都有幾十例境外輸入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我不覺得是個大問題,因為我們知道他們是從境外來的,而且入境以後就對他們做核酸檢查並進行隔離,除非我們沒有把好這個關口,否則他們傳染給別人的機會比較少。」鍾南山說。
  • 張文宏釋疑
    28日上午,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在上海科技館舉行,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來到現場,就當前大家關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動態與趨勢開展講座。
  • 鍾南山最新研判→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規定,患兒具有流行病學史,IgM、IgG均呈陽性,且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徵、實驗室檢查和臨床表現,符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診斷標準。經天津市級專家組綜合研判,確定楊某某為本土第147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普通型),現已送至定點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治。
  • 張文宏稱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還說了什麼?
    【張文宏稱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今天英國首相也說了,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不能讓輸入性疫情成為小火苗再度爆發從全球範圍看,為何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住,而且在國家和地區之間造成不平衡?張文宏道出他思考的答案:歸根到底,和這次新冠病毒的特性有著極大關係。新冠病毒傳播力非常強,但致死率並不高。「不像伊波拉,不像SARS,甚至不像H1N9禽流感,」在張文宏看來,正是這一非常獨特的現象導致病毒在全世界持續蔓延。
  • 張文宏這樣說…
    張文宏這樣說… 2020-12-2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驚人數據,全球死亡數創新高!香港兩歌手中招,張文宏最新研判來了!
    8400萬人的國家,據估算,約有2500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據Worldmeters實時統計數據,截至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60萬例,其中美國死亡病例超14萬例。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1426萬例。另外,世衛組織報告過去24小時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新增7360例,為5月10日以來最大單日新增。另外,過去24小時全球新增確診病例超過25.9萬例。
  • 新冠:上海浦東一小區調為中風險!張文宏作出最新研判!
    今天上午,上海市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宣布,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要求,經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將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列為中風險地區,上海市其他區域風險等級不變。
  • 張文宏:年底到明年初 新冠疫苗將迎來上市高峰
    今天上午,上海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走進第154講上海科普大講壇,聚焦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他指出,目前我們可以把新冠疫情控制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其他人正常生活不受影響,這應該是對新常態下疫情防控的最好詮釋。
  • 鍾南山、張文宏談無症狀感染者;青島嶗山衛生局回應核酸檢測外國人...
    他說,無症狀患者有明確的傳染性,這已經得到了證實。但是否有很高的傳染性,現在沒有證據來說明。  鍾南山:復陽患者傳染率較小  目前出現一些康復出院的病人檢測復陽,鍾南山認為,康復患者的核酸檢測只是檢測到一些片段復陽,並不是全病毒。而且患者康復後會產生比較強的抗體,一般不會重新感染,傳染給別人的機率也小。
  • 昨晚,鍾南山的這句話振聾發聵!關於少兒健康,張文宏送上10條超實用...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上海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等抗疫英雄為同學們授課。他說,在這60年裡,自己經歷的最重要的兩件事,其一是17年前的「非典」疫情。鍾南山提出,讓兄弟醫院將最重的病人交給他。「我們搶救這些病人取得的存活率96.2%,這在全世界是最高的,這個時候醫生的心情是這沒辦法形容的。」鍾南山說,「我們把一條生命救過來了,這是我們的願望。「另一件事則是與全國人民一起經歷的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