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書的孩子和不讀歷史書孩子的差別,對三觀的形成有什麼不同

2021-01-15 峨眉師姐在紐約

為啥喜歡讀歷史書的孩子更明辨是非,思維更有邏輯,三觀都很正呢?讀歷史書帶給孩子的那些好處你可能想像不到?

教育學家長期跟蹤研究發現,和父母從小讓孩子看歷史書記有關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嘗試閱讀歷史書,對於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非常有幫助。舉列子:如果一個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或者不讀歷史課外書籍,那以後就會有大問題。

起碼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為人處世就會有阻帶,在工作或者個人生活中都會出現無知,無趣,無味。

教育學曾有一個著名的研究表明,學校裡優秀的孩子,都是從小喜愛歷史,接觸歷史,融入過歷史書的孩子。

古人說過,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人為鑑,可明得失;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如果孩子從兒童時期就接觸歷史,那更是為幼兒園升小學,小學升初中,中學升學高中,高中升大學,以此為本,歷史知識會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成為成功的照明燈,讓孩子的未來一路光明。

喜歡歷史的孩子抗壓能力,承受能力會更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會更強,常言也道:讀史明智。孩子從小就熟悉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可以開拓思維,從讀書中汲取做人的道理,明辨是非。往大了說,從小孩子就知道自己肩負的歷史和責任。父母方面呢,父家長會少為孩子少超很多的心。

喜愛歷史的孩子,成績一般都會在中上等,歷史知識是他們強大的後盾,兒童時期是孩子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越早讓孩子接觸歷史越好,孩子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是最牢靠的,兒童時期讀的每一本書,都會深深印在腦海裡,長大了也會回味無窮。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長期的監測,他對1000名兒童進行了從出生到成人的跟蹤調查,結果讓大家震驚,兒童5歲前是智商發展的最關鍵的時期,就相當於播種一樣,種什麼瓜,得什麼豆,如果孩子在兒童時期就多讀課外讀物,那孩子那時候的智商就相當於獲得了很大的澆灌,一半的收成都有了,孩子出生到上小學前的時間,家長都要密切的注意他們,引導他們多看課外讀物,特別是歷史故事,從簡入深,需循漸進的指導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因為歷史故事的精彩有趣,更容易吸引孩子們。在孩子記憶的黃金關鍵時期,播下歷史故事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父母一定要明白,讓孩子讀歷史書,要從趣味入手,讓孩子主動看,喜歡看,不是被動的接受,那就需要父母給孩子選擇正確的歷史讀物,在孩子認字不多的時候,配彩圖,圖畫的歷史書,是最佳的選擇,孩子喜歡圖畫,如果讀物有拼音更完美了,孩子又可以學習拼音,自己就可以完成閱讀,不明白的地方家長輕輕提點,孩子的大腦打開了,注意力也會集中,會更主動的看書,理解書的內容,圖書的插畫更是給孩子描繪了歷史長河中各式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一個閱讀過歷史書的孩子和一個沒有閱讀過歷史書的孩子,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讀歷史書讀的早的孩子比讀歷史書讀的晚的孩子,那又更不在一個頻道上。

如何讓孩子在兒童時期就愛上歷史呢,愛看歷史書籍呢?

答案是:讀歷史插畫書,從中國歷史先,從讀史記開始,《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先生撰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先生曾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被梁啓超先生盛讚是「千古之絕作」。記載了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三千年間帝王將相、儒林俠客等,各朝各代重要人物的歷史事跡。

兒童歷史讀物「寫給孩子的史記」 是家長買給孩子第一本歷史書的首選,必選。

大家都知道,史記原著作共130卷,50幾萬文字,又是文言文,內容龐大,小朋友基本很難獨立閱讀,父母讀給他們聽,孩子們也沒有興趣了,但是這五本「寫給孩子的史記」加注了拼音和彩繪的插圖,讓孩子拿起書就有興趣讀,還會每天想看。

我翻看了一下這全套的「寫給孩子的史記」發現:

「寫給孩子的史記」 這本書裡面有精美的插畫,每個歷史人物都以繪畫形式躍然在紙上,很是生動和形象,栩栩如生,能夠讓孩子愛上讀歷史書,趣味性強,幫助孩子理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龐大的歷史的內容。

「寫給孩子的史記」 這本書的整體印刷質量也很不錯,紙質厚實,字跡清晰, 印刷質量很好,書的版式也很流暢,疏稀有致,有一種新書獨有的書本味道。

需要的父母大人朋友,在文末「看一看」處下單。

孩子讀的全彩圖,全拼音的史記

相關焦點

  • 哈佛學霸書單曝光:從小讀歷史書長大的孩子,到底強在哪?
    在如今家長們都著急給孩子報數學班、英語班的時代,我從小就讓兩個孩子看歷史書的行為,被很多人質疑。他們一致認為:「讓孩子讀歷史有什麼用?」美國有百年歷史的頂級中學,比如霍奇基斯學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等等,給學生們推薦的必讀書單中歷史書是最多的,多達50本。而且後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從小讀歷史書長大的孩子,到底強在哪?
  • 經典童話《海的女兒》被批三觀不正,但我還是建議你給孩子讀童話
    說到童話故事我就想起來我小的時候,不愛出去玩就喜歡躲在家裡讀童話書,什麼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都是我童年裡最美好的記憶。也有很多童話故事到現在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例如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等等。但是最近我看到了有很多家長抵制童話故事的現象,他們認為童話故事大多三觀不正,不適合給孩子閱讀。確實,現在的家長不僅重視孩子的學習更加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希望孩子形成好的人生觀,有的家長在孩子剛剛會認字讀書時就給孩子買歷史書、詩歌等等文學素養較高的書,而很少讓孩子看童話類的書,家長們不光抵制童話還抵制動畫片,認為這些大多會給孩子帶來壞的影響。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智商和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都喜歡看這類書
    孩子是出門了,但只是走馬觀花,實際上什麼都沒記住,每到這時我都非常後悔當初為什麼沒好好學歷史。回家後,我就下定決心重新讀歷史,不僅我自己要看,孩子也要看。在我找合適的歷史書時,發現不少優秀的企業家和名人都喜歡讀歷史,比如馬雲、任正非、馮侖等,有些人還曾公開推薦歷史類書籍。
  • 哈佛大學調查顯示:高智商及排名靠前的學生,大多數偏愛歷史書
    萬達集團的老總王健林在訪談節目中說到:自己學歷史,喜歡歷史,古老智慧影響了他對萬達集團的創建和管理。華為集團董事長任正非也是「歷史愛好者」,「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或許這就是成功的企業家喜歡讀歷史的原因吧。
  •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1、關注教育的家長都知道孩子讀課外書的重要性。2、指導孩子讀書應當從選書開始,選書當然首選名著。名著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品,名著是永遠散發光芒的古董。老師推薦和教育部推薦的名著值得讀。孩子不喜歡讀名著的原因,除了閱讀能力弱,和家長不會引導也有關係。這就如啟蒙階段,我們開發孩子音樂、美術、體育等興趣一樣,如果沒有引導,我們永遠不知道孩子的潛能。
  • 哈佛大學調查顯示:高智商及排名靠前的學生,為什麼偏愛歷史書
    我們普通大眾的想法是,知道給孩子多讀書是好的,但是都按照我們自己的喜好來給孩子選書,大多家長都認為歷史書枯燥無味,買了孩子也不會喜歡看。 但是從網上看到哈佛學霸的書單我很吃驚,美國中學生的必讀書單中,「歷史」書籍屬於必讀類目,而且在霍奇基斯這種百年歷史的頂尖名校中的書單中,歷史類書籍佔50本之多。
  • 讀什麼?怎麼讀?讓孩子學會閱讀,愛上母語
    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孩子,應該閱讀什麼書? 閱讀就是為了語文考試嗎? 閱讀就一定能考得好試嗎? 在剛剛結束的四個平臺同步的直播活動中,親近母語的創始人、著名的兒童閱讀推廣人徐冬梅老師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了親近母語的整體觀點、呈現方式,想要做什麼,到達什麼樣的方向。在整體的活動中,徐老師主要和大家分享了母語教育的意義。分別從親子共讀和中國文化兩個角度來和大家介紹親近母語的整體框架。
  • 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原來喜愛看歷史書的大多都有這些「毛病」
    人們常說好古之人身上都有一種沉穩的氣質,畢竟那是被無形的歲月打磨出來,這也就導致他們臨危不懼、遇事不亂,看似心中有一根定海神針,其實這都是歷史的薰陶。也就因為歷史上許多不完整的事需要重新探索、思考、考證、假設,所以也就養成了那些愛看歷史書的人習慣性運用辯證的思維看待某些事情,畢竟這個世界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
  • 比小說還好看的歷史書
    作者:王維  近年來,歷史類圖書的閱讀熱潮不斷,將歷史「故事化」「圖像化」,降低閱讀難度、增加閱讀趣味,無疑有普及知識的利好,但有時也不禁讓人感慨,有沒有在知識層面既準確、專業,在閱讀體驗上又能提供類似閱讀小說一般快感的歷史書?
  • 這3套歷史書學生借了不還,資深老師卻不停推薦,因為實在太有趣
    歷史學習主要靠知識的積累,簡單說就是讀的書越多,知道的歷史知識越多,對歷史的認識也就越深刻,歷史成績自然就不會太差。其實,教材編寫得很好,但是多數孩子不願意看教材。比如二混子陳磊的《半小時漫畫中國史1-4》和《半小時漫畫世界史》,這套書雖然是漫畫的形式,但屬於「正史」,對於史實的敘述真實,沒有虛假、篡改。一般孩子喜歡看野史,覺得有趣,但考試不考呀!
  • 讀《半小時漫畫中國史》有感
    我喜歡讀書,喜歡讀歷史書,尤其是中國史。 通過讀歷史,我看到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了解了很多的中華傳統,明白了很多成語出處。但大人們的歷史書,卻對學四年級的我並不那麼「友好」,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抽象的歷史年號,生硬的歷史事件,都成了我讀懂歷史的「攔路虎」。
  • 40萬字、569張圖,把世界史講得明明白白,孩子超喜歡|Chin@美物
    但市面上的歷史書,大多艱澀無趣、漏洞百出,適合給孩子讀的實在是太少了。一條生活館向你推薦這套《太喜歡歷史了!給孩子的簡明世界史》,專業、有趣,非常好讀。由知名童書品牌「中信童書」、知中ZHICHINA編委會和各大名校歷史相關學者聯手打造。註:知中ZHICHINA,是一個深耕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內容品牌。
  • 語文新課標推薦 孩子一生必讀的8部世界名著,你家孩子讀了幾本?
    她曾經說過她在讀書時代就喜歡各種課外書籍,特別是世界名著,目前所有的名著她基本都看過,而且閱讀的習慣她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在《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我們能看到不一樣的董卿。愛讀世界名著的孩子,會有超出年齡的眼界和心胸。黃磊曾在微博上曬過一張多多在窗邊讀書的照片,配文「窗邊的小女孩」。
  • 600多個歷史故事,豐富有趣,通俗易懂,讓孩子一口氣讀懂中國史
    讓孩子學習歷史,可以開闊他的人生格局,拓展視野,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讓他擁有不一樣的胸懷與眼界。不過,要引導孩子學習歷史,並且愛上歷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今市面上的歷史書往往內容枯燥,是被割裂的,是片段的,由一串串數字和人名填充,枯燥難懂,別說孩子了,大人都很難讀下去。
  • 讀再多的育兒書,也無助於培養出大格局的孩子
    近日,有一個朋友和常爸在微信上聊,下面是對話的大體意思:朋友:「我們家的育兒書已經放滿了書架,大概有四五十本,我每本都很認真地研究了。」常爸:「那你空餘時間都幹什麼?」朋友:「空餘時間?我除了上班帶孩子,所有時間都在鑽研育兒書了,哪有時間再做別的?常爸:「不看點小說、歷史書之類的嗎?」
  • 月球就是太陽系的歷史書
    月球從形成以來,就一直暴露在宇宙的真空環境中,45億年的時間裡,月球沒有受到任何嚴重的人為影響,基本保持著自然的狀態。 月球沒有磁場、沒有大氣層,太陽輻射和宇宙輻射可以直接影響月球,這讓月球表面土壤完整記錄了太陽系的一切變化,挖掘月球樣本,就像是查看太陽系的天然歷史書。
  • 《給孩子讀文言》:鍾叔河為孫輩學古文而作
    故交如初逢,是因為一次次的人生體驗過後,你總能在過往的那些經典中尋找力量和指引,從而獲得新的認知。初逢如故交,是因為爺爺的爺爺們讀著這些長大,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映射,那麼我們身上註定宿命般沉睡著這些基因。經典便是喚醒這些沉睡者,它們讀起來似曾相識。
  • 讀《成語故事》,陪孩子一起品讀智慧和文化
    成語故事就是一個巨大的智慧寶庫,裡面囊括了包羅萬象、浩瀚無邊的素材和內容。如若對孩子進行成語認知學習和語言啟蒙,就必須從這個寶庫裡精心挑選,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並與孩子實際生活有連接,只有這樣的故事才容易進入到孩子的世界,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並不斷豐富他們對詞彙和語言豐富性的認識。
  • 小學高年級的孩子,應該讀什麼課外讀物?
    今天有粉絲問,關於小學高年級孩子應該讀什麼課外讀物?我把回答與大家分享一下:1.小學三四年級之前多一些體育運動或才藝方面的接觸,有玩中學的性質,孩子比較快樂,對性格養成有好處。2.三四年級以後,孩子智力和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家長可以帶領孩子閱讀,這將是一段共同的親子成長時光,非常珍貴。以下是閱讀建議:3.小學三四年級以後,文言文可以讀《世說新語》,無所謂版本,有譯文和注釋就行,《世說新語》裡面的文章短小、故事性強,孩子讀起來不那麼艱澀。
  • 選得不對別怪孩子不讀
    從「利益」出發,家長挑選繪本時就容易走入各種誤區,選得不對,可別怪孩子不讀了。2)內容與孩子年齡不符每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理解力都不一樣,他們經歷的生活也有所不同。家長選購繪本時,一定要注意內容和孩子理解範圍的匹配性,否則閱讀是沒有效果的。讓孩子覺得有趣,同時又能夠融入生活,才能稱之為好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