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魚被臺灣和日本人稱為淡水魚王,全國只有霞浦此地有野生的

2021-01-12 愛霞浦

本文來源:愛尚霞浦 作者:蕭然

香魚來自楊家溪,此溪位於太姥山西南側,霞浦牙城鎮的西北部,原名南洋坪,自北宋名將楊文廣「平南蠻十八洞」之後,得名楊家溪。楊家溪香魚,地方亦稱鰣魚,在日本與臺灣譽之淡水魚之王,人喜焙烤成乾食用。

香魚別名年龜,閩南稱溪鰮,閩東稱時魚、鯰魚,臺灣謂之鱗魚、國姓魚等。 香魚屬鯡形目,香魚科,為溫水性河口及內陸水域名貴中小型魚類。其肉質細嫩,清香味美,風味特殊,為上等食用魚。可滋補健身,尤其對產後婦女和病人更具滋補強壯之功效。 香魚體細長而側扁,一般體長15一2O釐米,最大達32釐米。口大,斜裂,頭小,吻端下彎,形成吻鉤。下頜前端各有一突起,兩突起之間呈明顯的凹陷。上下頜各有一行寬扁細牙,能活動,附生於皮上。犁骨無牙,顎骨和舌上具牙。全身除頭部外均披有細小圓鱗。體背綠色,兩側及腹部銀白色。鰓蓋後方各具一明顯的橙色大斑。各鰭皆是淡黃色,胸鰭上方有一紅色斑點。

(山清水秀的楊家溪,愛尚霞浦壇友神遊蒼海拍攝)

神奇之至,香魚乃一年生魚類,楊家溪河段便是香魚的天然產卵場,每年立冬,雌魚至此產卵,爾後返海至死。次年初,年幼的香魚溯流而上,夏秋時節成熟。香魚大不過四兩,喜清激流,入死水或遇洪水,數日即死。香魚也是集體主義的魚,群集遊翔,不食俗餌,其在亞洲的日本、菲律賓、朝鮮和中國臺灣的淡水與海水交匯的溪流中生存。食史之中,中國大陸亦只浙江、江蘇和福建見其蹤,如今清溪之中野生香魚,則唯有霞浦楊家溪。

香魚早在漢代就已成為美味珍饈,東漢名士嚴光(子陵)以難捨美味為由拒絕了光武帝劉秀入仕之召,更使香魚名滿天下。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讚賞有加,稱其為「惜鱗魚」、「南國絕色之佳」,並做詩讚曰:「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鱸魚。」從明代萬曆年間起,香魚成為貢品,進入了紫禁皇城。至清代康熙年間,已被列為「滿漢全席」中的重要菜餚,當時首批捕撈的香魚一上岸,即日便用快馬日夜兼程,遞送京城。民間有香魚最為嬌嫩之說,據說捕魚的人一旦觸及魚的鱗片,就立即不動了。著名評話家王少堂在他的《宋江》一書中,對其特性描述道:「鰣魚生得最嬌。它最愛身上的鱗呀,它一聲離了水,見風見光,隨時就死了,活鰣魚很不易吃到。鰣魚稱為魚中的貴族,她自身中有一種獨特的個性,鰣魚雍容華貴,典雅清高,世人難得一窺其鮮活美貌,所以她那麼得人喜歡的原因。」

(山清水秀的楊家溪,愛尚壇友遊泳火柴拍攝)

大凡名品,多有附麗於其上的軼事傳說。中國皇帝中,最好出遊的是明朝的正德和清朝的乾隆,因此許多事都和這兩位皇帝掛上鉤。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正逢有人在烤炙香魚,乾隆遂「聞香而循,後入民家」,嘗而美之,遂定為貢品。可惜沒說乾隆是翻牆跳進去的,要不就成了新版「佛跳牆」,愈加傳奇了。香魚,史志記載也是乾隆時定為貢品,只是還沒編出乾隆曾來楊家溪吃香魚的故事。

這樣的一種名品,當然會有人寫詩歌詠之,著文讚頌之。最為人稱引的是清道光年間蔡琪的兩首七律《饋香魚梁中丞》:「潑潑香魚耀錦鱗,本來水族作山珍。 一潭明月初開網,半嶺秋風正理綸。脆羨直疑生穴丙,甘芳雅合配盤辛。薄將土物申芹獻,好佐重陽漉酒巾。山草山花集眾芳,潭中魚小亦名香。纖纖正待迎潮長,寸寸偏教計月量。斜日一竿來竹嶼,秋風千裡憶蓴薌。筠籠烘出郵筒送,晝錦堂前好共嘗。」 梁中丞指當過兩江總督的著名學者梁章鉅,蔡琪這兩首詩寫了雁蕩香魚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生長周期、捕捉時令、加工方法等等。清代詩人端木國瑚也有詩道:「筋竹澗寒生箬米,芙蓉溪暖種香魚。」當代一篇叫《阿香》的小說裡描寫人們在溪灘裡烤香魚時的情景:「男子漢們馬上分頭烹起香魚來。香魚烹得吱吱叫,香油遍灘流,引得四遭的麻雀子、水點點、烏都飛攏來,叫得很熱鬧,聲音裡也帶著一種透明的香。」寫那個叫阿香的姑娘吃香魚乾:「美美對著香魚乾咬一口,香油從嘴角裡吱出來,滴在衣裳上,衣裳上香噴噴,滴在石頭上,石頭上香噴噴。她咂咂嘴,香裡香氣吐出話:『太香了,太香了,香死人啦!』」

(貨真價實的楊家溪香魚,愛尚壇友五行拍攝)

那時的香魚都是野生的。如今,即便是楊家溪野生的香魚也不多了……

(如今香魚可以人工養殖了,愛尚壇友妖精魚拍攝)

相關焦點

  • 軍魚最大只有十幾斤,卻被稱為淡水之王,軍魚到底有何魅力?
    我國淡水資源豐富,相對應的江河野生魚種類也居世界前列,僅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就有數百種野生魚,其中體型可長到上百斤的「巨物」無數。 然而,其中一種體型並不算是多麼龐大的「軍魚」,卻被許多人稱為「淡水魚之王」。
  • 鯉魚被稱為「淡水魚王」,為何現在沒人喜歡吃了?原因其實很簡單
    鯉魚相信每個人都非常的熟悉,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經常吃的魚應該都是鯉魚,主要的原因就是這種魚的數量非常多。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鯉魚一直都被稱為「淡水魚王」,在海鮮沒有普及到內陸城市的時候,鯉魚都是許多人最喜歡吃的魚類。
  • 鯛魚是種怎樣的魚?為什麼被稱為「日本魚王」?
    「魚王」通常用來形容一種魚類中個體特別大的存在,比如在2005年的7月,江蘇南京金牛湖捕魚隊在金牛湖中捕獲了一條長176公分,重114公斤的野生大青魚,那麼這條青魚就是「青魚王」了。但是,在「日本魚王」並不是一種體型龐大的日本魚,而且體長並不算長的鯛魚。那麼鯛魚為什麼被稱為「日本魚王」呢?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魚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愛吃魚,認準這5種買,無法用淡水魚冒充,都是野生海魚,放心吃
    愛吃魚,認準這5種買,無法用淡水魚冒充,都是野生海魚,放心吃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愛吃魚,認準這5種買,無法用淡水魚冒充,都是野生海魚,放心吃!』日常生活中,除了家禽、畜肉,魚肉也是我們經常吃的一類食材。
  • 入侵美國成「水中霸主」,在我國卻是淡水魚上品,野生的60元1斤
    我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而就做火鍋的食材來說,也是數不勝數,其中常見的有牛肉火鍋、羊肉火鍋、雞肉火鍋、狗肉火鍋和魚肉火鍋等。各種食材的火鍋,都受到了大量食客們的喜愛。而在近些年各地的魚肉火鍋還是很有市場的,有一種魚就很適合用來做火鍋。它在我國被稱為「淡水魚上品」,最火鍋是一絕,野生的賣60元一斤。可是在國外卻成為了「水中霸主」,讓他們頭痛不已。
  • 軍魚體型並不驚人,為何被釣魚人稱為淡水之王?
    我國淡水資源豐富,相對應的江河野生魚種類也居世界前列,僅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就有數百種野生魚,其中體型可長到上百斤的「巨物」無數。然而,其中一種體型並不算是多麼龐大的「軍魚」,卻被許多人稱為「淡水魚之王」。——軍魚看起來極像是草魚。
  • 它其實是淡水魚之王,卻常被誤認為是鯰魚,肉質鮮美,下次別錯過
    它其實是淡水魚之王,因被誤認為是鯰魚而倖存下來,營養高肉質美 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大家也都知道魚分為淡水魚和深海魚。海魚相對來說營養價值更高一些,所以說在日常生活當中更受大眾的歡迎,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一些淡水魚的營養和口感都是非常不錯的,而且價格相對來說也比較便宜一些,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
  • 哪種淡水魚最好吃?老漁民:這5種魚最好,可惜懂得人不多
    有這麼一種魚,原產地在美國,本來無人問津。後來流入多個國家,大部分地區都將它列為入侵物種。多年以後,這種魚自己也想不到,竟然在我國被稱為「淡水之王」,也有的親切地把它封為「水中人參」!每一年的銷量令人咂舌,單是在上海就要吃掉數十萬條。
  • 福州野生淡水魚價高,知情人說江邊叫賣閩江野生魚來自超市?
    和國外的行情完全不同的市場現象,也包括了國人對野生淡水魚的偏好,一些國家河流裡淡水魚泛濫成災,儘管他們的河流水質遠比我們的乾淨,但人們還是擔心河流被汙染了,所以不吃淡水魚,最終選擇把淡水魚出口到中國。我們卻截然相反,消費者不去想河流水質的問題,只要是野生的淡水魚就願高價購買。
  • 被稱為水中老虎,我國原生猛魚,水中有它存在不會有其它魚殘存
    這個事情就得兩說了,牽扯很多的因素,我認為二者或許能夠勢均力敵吧,不過相對來講,鱤魚比起狗魚的個體還要大,也更為兇猛,它們的名字常被稱為水老虎,也有中國黃金猛魚之稱,而狗魚常被稱為水中之惡狗,到底孰強孰弱呢,相信魚友們的心中只有評判。
  • 廣西9種名貴淡水魚 第一種不敢吃,有2種幾乎見不到
    雖然說廣西水資源豐富,但是現在很多比較名貴的淡水魚還是不常見的,有的可能大家都沒見過,小編也是經常和魚打交道,都很難偶遇。大家知道廣西淡水魚有哪些珍貴魚種嗎?林家小子就帶大家來看看,9種珍貴淡水魚種。分布於全國各水系。市面上比較常見的魚類第6種 芝麻劍
  • 我國十大淡水魚
    正宗的長江刀魚是小眼睛、黃背、鱗片白亮,光澤度高,且魚身圓潤、有肚,整體白裡透亮。價格幾百到上千的都有。 2、松江鱸魚 松江鱸魚是中國四大名魚之首,松江鱸魚雖然名字叫松江鱸魚,但並非是松江特產,以前我國黃、渤海和東海廣泛分布,但以松江秀野橋之鱸魚最為有名。
  • 此魚被譽為「淡水之王」,自帶「芝麻香」,因長得像鯰魚遭嫌棄
    導讀:此魚自帶「芝麻香」,被譽為「淡水之王」,因長得像鯰魚遭嫌棄文/農夫也瘋狂我國的淡水魚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尤其是在過去河流、湖泊裡面各種各樣的魚讓人是數不勝數有一種魚,在我國被譽為「淡水之王」,它還天生自帶芝麻香味,肉質非常的鮮美,卻因為長得像鯰魚,遭人嫌棄。有些人還把它誤認成入侵物種,不敢食用。你們認識嗎?芝麻劍魚的科普魚的身上普遍都有魚腥味,讓人有點反感。
  • 羅非魚和鯽魚有什麼關係?它是怎麼來到我國的?
    最後是魚鱗的形狀和尾鰭的特徵,鯽魚的魚鱗較圓且大,而羅非魚的魚鱗較小且密集,從尾鰭的特徵上看,鯽魚的尾鰭為純黑色上面沒有花紋,而羅非魚的尾鰭上有明顯的豎向條紋。羅非魚是從哪裡來的?上面我們已經說過,羅非魚是原產非洲的一種淡水魚,也就是說它來自於非洲。那麼,它是怎麼來到我國的呢?
  • 此魚叫聲像鴨子,身上卻有3根毒刺,過去一撈幾十斤,如今30元1斤
    導讀:此魚叫聲像鴨子,身上卻有3根毒刺,10年前河裡很多,如今30元1斤 我國南北方的飲食有很大的差異,其中北方愛吃甜的,而南方則更偏愛吃鹹的。就拿吃魚來說,鯉魚在北方很受歡迎,可是在南方卻並不吃香,很多人不愛吃鯉魚。另外在南方有不少的淡水魚,北方人也吃不習慣。
  • 海邊人喜歡吃的6種魚,有2種是日本人最愛,排名第一的是午魚
    在海邊生活的人,吃魚可謂是行家,因為這裡的魚類資源特別豐富,各種各樣,不同口感的魚類應有盡有。 鯛魚又叫加吉魚、班加吉、加真鯛、銅盆魚,因為它的肉質鮮美,還被人們稱為「魚中之冠」,其中真鯛魚(加吉魚)算是魚中極品,因為顏色發紅,又叫「紅加吉」,日本人對它尤為喜愛,常說「
  • 現實中的歐鰉,不僅壽命極長,還是能產「黑色黃金」的淡水魚之王
    鰉魚屬於鱘形目魚類,鱘形目是存在了兩億年的古老魚類群體,現存僅兩科二十餘種,分布在北半球,大多數都是洄遊性魚類,可以在淡水和海水中生存。前不久宣布滅絕的白鱘就是鱘形目-匙吻鱘科-白鱘屬,匙吻鱘科只有白鱘和美國匙吻鱘兩種。前段時間網上很多人甚至一些知名媒體都拿美國匙吻鱘的圖片來悼念白鱘。
  • 東北以前常見的淡水小野生魚,你吃過幾種?全吃過的人不多
    全吃過的人不多東北的淡水魚品種豐富,主要以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為主,湖泊有興凱湖,鏡泊湖,查幹湖等大型湖泊,魚類品種有「三花五羅十八子」之說,東北水資源很豐富,所以野生的河魚很多,隨著環境的改變,水質的汙染,以前常見的淡水小野生魚漸漸的淡出了人們視野,市場上賣的都是人工養殖的魚了。今天分享下東北以前常見的淡水小野生魚,下面一起看看這些野生魚你吃過幾種?
  • 聚焦福建第一本原生淡水魚圖鑑:給福建魚兒留一份檔案
    臺灣中山大學魚類學博士李帆說,這本書填補了福建省內缺乏相關淡水魚類圖鑑的空白,為大家打開了一個窗口。這樣的反響讓張繼靈激動又自豪。他從小生活在連江海邊,對魚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小時候光著腳丫捉魚摸蝦,長大了依然愛魚。」張繼靈坦陳,以前家人認為他「不務正業」,現在則有所改觀。
  • 酒煎野生虎頭魚,盪氣迴腸味傳奇
    酒煎野生虎頭魚是二哥最喜愛的一道菜,除了帶來舌尖上的誘惑,更能激發盪氣迴腸的英雄氣概。虎頭魚,又稱烏鱧,俗稱黑魚。這種魚屬於淡水魚中的霸王魚,它生性兇猛,繁殖力強,還是吃貨,只要遇見淡水魚,就盤算著如何把對方吃掉,甚至不放過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