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深思的行為藝術:究竟是「行為」還是「藝術」?

2020-12-16 二小書法

文/王呈祥

行為藝術,值得思考:究竟是「行為」還是「藝術」?

傳說中的行為藝術

藝術,一個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它包羅萬象,上至宇宙大自然,下至人狗豬馬驢,甚至有人認為,一切無法理解的事物統統都可以納入藝術範疇,由此不得不說,藝術的包容性忒強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動物的行為也成了藝術,名曰:行為藝術。要說為驢畫張肖像稱為藝術,是沒有人有異議的,如黃胄的《驢畫》;但要說活驢尥蹶子也是藝術,就讓人無法理解了,至少一時是無法接受的。

黃胄《驢》

據說這種藝術起源於上世界的歐洲,按照「吃飽撐的」理論,傳至中國應該是步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因為這時的人們都能吃飽飯(吃不飽不會有精力搞這個)。

在中國得到盛行和發展,其實就在最近幾年,據說是因為一個叫「犀利哥」的乞丐,不知是真是假。不知何時亦不知何故,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書畫,也被強拉硬拽至其中,還冠以美名,曰:創新。是不是創新,或許只有從事者自己明白,我等看客是搞不清楚的。

傳統書畫

它們的門類眾多且五花八門,被大眾熟知的:

用一支針管裝滿墨汁在紙上或牆上亂射的(射書);用拖布寫字邊寫邊叫的(吼書);用毛筆寫字為達到某種精神亂畫的(亂書);有用毛筆在外國美女身上亂塗不用眼看的(盲書);甚至,還有用隱私部位持筆蹲下寫字的(不清楚叫啥名,但畫面感比較寫實);等等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射書
盲書
身體書
亂書

其中部分從事者說:「書畫的發展我們責無旁貸,即使身負罵名也不能讓『創新』的腳步停止。」這是什麼樣的「壯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也不過如此!更有甚者還以此為榮,揚言:「你們看不懂,說明你們不懂藝術!」倒有「不吃山珍海味,是因為你窮吃不起」的意思。

有人說他們的創新是行為藝術,我們姑且從之。但何曾見過大學教授、書畫專家、文化學者研究行為藝術,並且還是親力親為地去研究呢?誰能想到,他們個個都是道貌岸然的專家教授,卻不知「醜」為何物。即便二傻上茅房也會將臉朝外,難不成這些人都是臉朝裡,因為這樣可以不知羞恥,不知羞恥即可任意妄為。

亂書作品

什麼是行為藝術?舞蹈、雜技、喜劇表演之類是也。行為藝術給觀眾帶來的是享受,是嘆為觀止,是發自內心的愉悅。

如楊麗萍《雀之靈》的舞蹈,優美的動作和嫻熟的技巧融合,觀之會令人心曠神怡;又如高空雜技表演,運動員無任何安全措施便可在鋼絲上來去自如,每每一個高難度動作都會令觀眾嘆為觀止;再如英國喜劇大師卓別林和憨豆,只需要用肢體動作就能把人逗得開懷大笑。

舞蹈

反觀專家教授,他們的行為除了醜態百出還有什麼?另外,創造出來的作品,除了讓人厭惡還有什麼?

與其說是行為藝術,倒不如把「藝術」二字摘取只留「行為」,因為只是行為,根本看不出藝術。總不能把二傻上茅房的過程硬說成是藝術吧?若非要為之有個定義,也許用「行為異常,作品醜陋」八字最能說明。至於書畫藝術是否等於行為藝術,最後就留給時間去驗證吧。

相關焦點

  • 「行為藝術之母」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行為藝術
    說起行為藝術,你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樣的?很多不了解行為藝術的人,首先想到行為藝術的時候,總覺得這個過程充滿著不正常。我們都知道,繪畫是用筆觸和色彩去表達觀念,而行為藝術則直接通過藝術家的身體和動作來表達,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行為藝術呢?
  • 是藝術還是墮落? 直擊行為藝術家的血腥作品(多圖)
    在行為藝術的題材、表現方式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和明天,我們難道真願逼問一句:「這是藝術嗎?」  是藝術還是屠殺行為?藝術家的血腥作品  16日,20多位來自中國、英國、捷克、德國、日本等近10個國家的行為藝術家在成都郊區某花園住宅內展示了令世人震驚和不解的行為藝術。
  • 藝術還是屠殺?中國行為藝術家的血腥作品讓人眩暈
    行為藝術往往帶有破壞傾向,藝術家們該考慮如何走出怪圈了。  早報訊(記者戴豔妮) 昨(16)日,20多位來自中國、英國、捷克、德國、日本等近10個國家的行為藝術家在成都郊區某花園住宅內展示了令世人震驚和不解的行為藝術。其中,北京朱昱的作品《復活節快樂》因其血腥的場面和殘忍的過程引發了強烈的反應,來自英國的女行為藝術家MiMi甚至一度揮舞鐵鎬衝入現場試圖阻止行為的繼續。
  • 90後才女畫聖誕裝逛街,繪畫還是行為藝術?網友:不好意思看!
    引言:何謂藝術?是老太天茶餘飯後跳個廣場舞?還是街頭賣藝中唱個情歌?在人們印象中藝術是一種興趣,但殊不知,它與說話一樣,是表達思想的一種手段,而如今交互藝術、裝置藝術與行為藝術等前衛藝術形式的出現,卻讓人有些看不懂了。
  • 混合現實技術助力行為藝術收藏
    賀瑋 10月22日晚,佳士得「二十世紀:從倫敦到巴黎」拍賣會引入了拍賣史上首個混合現實行為藝術作品——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生命》。
  • 對話阿布拉莫維奇:人性、烏雷和行為藝術
    主持人Eric Shiner 和藝術家 Marina Abramovic因為這次講座是面對公眾開放的,小印有幸可以參加這次講座,親耳聽到被人們稱為「行為藝術之母」的阿布拉莫維奇為大家講述自己的藝術理念及觀點,感覺受益匪淺。
  • 女子裸騎華爾街銅牛,行為藝術還是趁機炒作?網友:怎麼好意思?
    不了解國外股市的人或許不太了解,這是華爾街的一個象徵性雕塑,很多人把它看作「牛市」的代表,可以理解為牛氣沖天,只不過這座銅牛,最初並不是華爾街故意建造,而是一位藝術家想要成名,絞盡腦汁之後想到的一個奇葩行為,但這個奇葩行為卻成為了藝術家成名最典型的案例。
  • 女子「下衣失蹤」街頭拍寫真:誤將「不雅行為」當「藝術」!
    不論是人多人少,白天還是深夜,該女子都不顧旁人的眼光,做出不雅的舉動。這究竟是「行為藝術」,還是「商業炒作」?雖然事態嚴重後,發布者刪除了相關圖文,不過公眾的熱議還未平息。畢竟,在公共場合拍攝不雅照,是一種有違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 紅磚美術館行為藝術首展——「尼格爾·羅爾夫:正當時」
    紅磚美術館行為藝術首展——「尼格爾·羅爾夫:正當時」展覽於1月31日開幕。作為行為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尼格爾·羅爾夫(Nigel Rolfe,1950年生於英國懷特島)自1969年以來近五十年時間裡,始終是行為藝術領域重要的實踐者之一,此次展覽試圖追溯和梳理藝術家的藝術實踐,包括歷史作品、特定場域攝影及在紅磚美術館完成的新作。除20件行為藝術圖片外,展覽還展示了他重要的視頻作品。展覽由紅磚美術館高級策展人喬納斯·斯坦普(Jonas Stampe)策劃。
  • 澀谷街頭「橫屍遍野」,東倒西歪如同行為藝術!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原文標題:澀谷街頭「橫屍遍野」,東倒西歪如同行為藝術!網友:看完覺得人體可塑性真強!· 街頭睡姿格鬥,你來我往 ·當你喝茫的時候,是放聲大哭,瘋狂大笑,還是像這個小哥一樣抱著人腿不撒手?被抱的那個兄弟還貼心的左手支著他,一定是真愛了如此寂寞的睡姿,我看得出來,你確實是無敵!
  • 「行為藝術之母」阿布拉莫維奇:我們如何去愛
    原創 小清 人文清華講壇「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真實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她的藝術為何總是震動世界?面對昔日戀人烏雷的逝去,年過七旬的她想說些什麼?我一直由衷地欽佩她,不論是她創造的藝術品還是她所展現的愛。這次她所帶來的不僅僅是關於創作的思考角度,我想更多的是將藝術應如何存在展現給我們。藝術是來自靈魂、來自生命的存在方式和能量,也是我們面對的記憶、感受和邊界。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TED演講視頻嘉賓介紹: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當代行為藝術、人體藝術家、導演、編劇、演員。
  • 盤點全球最「喪心病狂」行為藝術,第3個最不能忍!
    「人性」是藝術家們創作藝術作品不可或缺的關鍵字。而詮釋人性的藝術手法有很多,有人用畫作、有人用詩詞、但也有一些藝術家不走尋常路,選擇用「極端」的方式體現「人性」。接下來的這幾名藝術家,即用自己的行為甚至身體,揭露了人性的弱點。
  • 2020年終盤點:十個奇葩行為藝術大賞,哪一個最讓你費解
    做這個盤點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行為藝術,行為藝術不同於繪畫、攝影、雕塑等,它不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是由藝術家參與其中,精心推出的一個事件或者過程。行為藝術誕生於20世紀中葉的歐洲,但是在我國起步較晚,時至今日,我們談及行為藝術,都很難用正面的詞彙來形容它,甚至將它等同於「神經病」,因為它真的太有爭議性,也太難讓人看懂了。
  • 肉體藝術打造出來的產物,究竟是藝術還是怪物?
    儘管奧蘭把整個做手術的過程稱之為藝術,但她的身體成為了公開辯論的產物:她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改造後的產物,究竟是藝術還是怪物?奧蘭1995年手術後的樣子本文將結合《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中「怪物」的定義及寓意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
  • Lady Gaga和JAY-Z的行為藝術啟蒙源自她?丨夜問
    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1946年11月30日出生於南斯拉夫(現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從小受到軍事化的管理和過於壓抑的家庭教育,影響了她後來行為藝術的創作風格。1965年至1970年就讀于貝爾格萊德美術學院。1972年在薩格勒布(現克羅埃西亞首都)美術學院拿到碩士學位。上世紀70年代開始藝術創作。
  • 陳旭然的前夫,區志航的行為藝術受她影響?讓人猜不透的媒體人
    這一切,源自他的一個大膽前衛的舉動,他開始了他的「區式伏地挺身」裸體行為藝術之旅。其實區志航從1988年就已經開始接觸人體攝影,只不過那個時候一直是拍別人、拍模特。而「區式伏地挺身」是區志航自己挑戰,親自下場體驗人體攝影藝術。他的攝影鏡頭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地方標誌性建築前留下一個「伏地挺身」人體藝術動作來記錄大事件。
  • 全球最瘋狂的行為藝術作品:常人難以理解,認為是美化的暴力
    行為藝術指的是行為藝術者「有意味的」行為過程展示藝術,包括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和觀眾的交流,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行為藝術的鼻祖是法國著名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史上最殘忍行為藝術的行為藝術者名叫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她將全身麻痺6小時,為了測試人性的善與惡,於是在房間裡貼出了告示,允許觀眾隨自己所願挑選桌上的72種物件,阿布拉莫維奇則進行了全身麻痺。
  • 張洹:從行為藝術到藏傳佛教
    當時張洹最知名的作品是20世紀90年代末的內臟行為藝術,先是在北京東村的波西米亞飛地進行行為藝術,後來是在美國的多個博物館演示(他的另一個更知名的作品是在一個公共廁所一動不動地坐10個小時,身上塗滿魚油和蜂蜜,讓蒼蠅聚集在他身上)。當時格裡姆徹對張洹生產線的規模感到震驚,工作室裡充滿了雕塑、繪畫和裝置作品。而這一次,他震驚的是這位藝術家幾乎完全不依靠助手就完成了這些新畫。
  • 最悲傷的行為藝術:在她身體麻痺的6小時,只有暴徒欺凌沒人擁抱
    人性究竟是怎麼樣的?有一位行為藝術之母是這樣回答的,當人有了可以為所欲為的權力,就會打開藏在他(她)心裡邪惡的潘多拉魔盒,邪惡跟魔鬼會在其頭腦中佔據支配的地位。而這時對他人行惡就會變得理所當然,理直氣壯,乃至窮兇極惡。
  • 讓「日常行為」成為後浪們的「創意主張」-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
    2020年7月5日11:00,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新一屆優秀畢業生的創意作品的創意視頻雲上發布正式開始。在線圍觀數二十餘萬人次,後臺互動留言中充滿了肯定與讚許的聲音。東華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是全國最早建立服裝類學科的高等院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