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查體卻被診斷為糖尿病?出現併發症!誰的原因?怎麼辦

2020-12-17 營養發源地

在2020年8月下旬,有一位大叔到我們醫院來查體,其中血常規有兩項指標不正常,一個是血糖,還有就是甘油三脂。

到了10月下旬,他的睡前血糖就到了24.6了!短短2個月的時間,為什麼血糖有這麼大的變化?

我在基層工作多年,我們國家每年都會對老年人進行免費的查體,有的很多單位也會針對員工進行免費的查體。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會出現糖尿病呢?查體不重要,重要的是查完體之後你做了什麼!我們國家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體檢數據,有很多體檢數據是不正常的,當你發現自己的體檢數據不正常之後你會怎麼辦呢?是人氣發展,還是好好的控制,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呢?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得過且過吧!

其實國家推行《健康中國行動》、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一系列健康政策及法規,目的就是讓國民重視健康,可是現在很多人對自己的健康不重視, 這也反應出國家對居民的健康教育不到位,同時也反映出醫療體制的很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國民對自己健康不重視!你覺得對不對呢?

營養總結: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對自己健康負責,對家人負責!

相關焦點

  • 什麼是2型糖尿病?如何正確診斷?如何預防併發症?
    來源:糖尿病之友作者:金文欣 吳莎翻譯整理2型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人體內的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且2型糖尿病患者多出現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原名「成人發病型糖尿病」,中老年人易發病,但是兒童和青少年也會因肥胖患2型糖尿病。
  • 她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16年,直到她的女兒也被診斷為糖尿病
    小霞今年42歲,在自己26歲那年,她懷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但是因為身體逐漸消瘦,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尿糖陽性,血糖高,被醫生診斷為妊娠糖尿病,開始胰島素治療。10月懷胎,非常辛苦,她要每天自己注射胰島素,檢查血糖,好在血糖控制得非常好,整個孕期都很順利,也很順利的生下來自己的第二個女兒。
  • 怎樣診斷糖尿病?如何穩定控糖?醫生告訴您
    高血糖對於人體的影響較大,其主要影響到人體的血管,導致血糖損傷、硬化,也因此導致各種併發症,比如慢性的併發症有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變以及糖尿病足等,急性的併發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中風,心血管疾病等。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併發症才是其健康的大敵,一旦出現併發症,急性的可能有生命危險,慢性的後期可能會導致失能、殘疾,讓人痛不欲生。
  • 糖尿病朋友,查體發現脂肪肝了嗎?不要掉以輕心,它會進展的哦
    信很多朋友是在查體的時候發現自己血糖高,被診斷為糖尿病。可能你還發現了,自己還有脂肪肝。是不是有些醫生會告訴你,脂肪肝很多人都有,沒事,不需要治療。脂肪肝是指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而出現的一種臨床病症,是一種與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臟損傷,疾病譜包括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其相關肝硬化和肝細胞癌。這個疾病的診斷包括臨床診斷標準和病理學標準,同時還要排除其他導致脂肪肝和肝損害的疾病。
  • 糖化血紅蛋白成為糖尿病診斷新指標,這個值有何意義?為你詳解
    在我國最新發布的2020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經將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作為了的確診糖尿病的補充診斷指標之一,如果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超過6.5%,同時存在空腹血糖超標或糖負荷試驗後2小時血糖超標的情況,就可以明確的診斷為糖尿病問題,由此也說明了,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對於糖尿病診斷和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值。
  • 糖尿病防治指南,出現9項更新,診斷標準也有變化
    糖尿病防治的難點,是什麼?得了糖尿病,在家測血糖,能夠準確了解病情進展嗎?這些疑問,都有答案。近日,2020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發布,其中,出現9項重要內容更新。咱們現在就來進行解讀。新版指南的第1項更新,是糖尿病患病率。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標準,以及最新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目前糖尿病患病率為11.2%。
  • 糖尿病足潰爛前都有哪些徵兆?老年人糖尿病足出現潰爛怎麼辦?
    糖尿病最怕糖尿病足,腳氣會引起糖尿病足嗎?腳氣是否會引起糖尿病足呢?在臨床中很多患者的主訴就是有糖尿病,但是因為腳氣沒控制好就出現了潰爛,其實這個腳氣只是一個誘發因素。它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血管產生了狹窄和閉塞,腳部血運供應不上引起缺血,造成了這個潰瘍。當然了,這個腳氣是一個誘發因素。在治療糖尿病足的時候,一定要重視這個腳氣的真菌感染要加用抗真菌的藥物。像局部外用酮康唑或者是派瑞松,把腳氣的這個誘發因素一塊治療了,這個潰瘍面才能夠有效地癒合。
  • 糖尿病足是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你還聽說過糖尿病手嗎?
    許多人並不覺得糖尿病有多麼可怕,但患者往往因為糖尿病併發症而丟失寶貴生命。 糖尿病的併發症波及範圍廣,「從頭到腳」,無一倖免,不僅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的情況甚至危及生命。
  • 得了1型糖尿病就要不久人世了?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本文作者吉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 李可心副主任醫師)今天出診遇到個患者,看病過程中反覆問給他確診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因為他聽說1型糖尿病就必須打胰島素,而且併發症出現得早、一般不會活太久。所以非常在意自己是否為1型。
  • 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爛腳的原因會有哪些?
    糖尿病爛腳是糖尿病其中的一種併發症之一,它的出現不僅僅會給患者帶去心理與生活上的負擔,還會給患者的經濟帶來一定的負擔,它的危害還是蠻大的。 造成糖尿病患者出現爛腳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和以下三種因素有關:
  • 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近日有關於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的具體情況,那麼關於到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的相關信息,小編也是在網上進行了一系列的信息,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與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相關的信息吧
  • 2型糖尿病會變成1型嗎?為啥肥胖人群容易患糖尿病?醫生告訴您
    1、視力問題在某些情況下,視力問題可能是人們患有糖尿病的第一個徵兆,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有可能傷害到眼睛的微小血管,這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被稱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視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
  •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水腫?或是這3個原因作怪,甲狀腺檢查不能少
    糖尿病屬於一種代謝紊亂性疾病,一般是由糖代謝障礙或者內分泌障礙所引起的。在糖尿病早期,可能僅僅表現為糖尿病的一些臨床症狀,但是如果不及時控制血糖,隨著疾病的發展,糖尿病會引發一系列併發症,這樣會對身體各個方面都帶來損傷。
  • 疾病分類 | 分娩相關病案主要診斷選擇難點
    臨床醫生的診斷思維與ICD的編碼思維往往不盡相同,如產婦入院生產,醫生下診斷總是先把孕周寫在主要診斷,然後再寫合併症和併發症;但在編碼工作中,產科主要診斷的選擇應按照《住院病案首頁數據填寫質量規範》來填寫,文件中第十四條說到「產科的主要診斷應選擇產科的主要併發症或合併症。
  • 健康| 今天是聯合國糖尿病日,這些知識得了解!
    二、糖尿病定義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並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條件的人,可以診斷為糖尿病:1、一天中任一時間血糖≥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
  • 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和治療|主動脈|併發症|替換術|夾層|診斷|治療|...
    因此,對於劇烈胸背痛且伴高危病史及體徵者應懷疑AD的可能;出現遷移性疼痛可能提示夾層進展,如患者出現下肢疼痛,則提示夾層可能累及髂動脈或股動脈。部分患者亦可無疼痛症狀。3.1.2  心臟併發症表現心臟是Stanford A型AD最常受累的器官。
  • 他做了一次「鹽療」,就得了嚴重糖尿病足,到底是怎麼回事?
    患者為1型糖尿病患者,平常予胰島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欠佳,曾經住外院,診斷為:「1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伴有雙足有麻木、疼痛症狀。,是糖尿病患者截肢(非外傷)的最主要原因,重者可以導致截肢和死亡。
  • 聯合國糖尿病日│正確認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當前,中國糖尿病形勢十分嚴峻,12.8%的成年人有糖尿病,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視網膜、腎臟和神經病變等各種慢性併發症。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世界各地舉辦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旨在喚醒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5大陷阱,你能識別幾個?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可累及中樞和周圍神經,前者涉及大腦、小腦、腦幹、脊髓1級運動神經元及其神經纖維等部位的損傷,後者包含脊神經、顱神經及植物神經病變。在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可達8%,在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中,這一患病率超過50%。
  • 讀懂這些助你遠離2型糖尿病
    11月14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共同發起的「世界糖尿病日」,後正式更名為「聯合國糖尿病日」。糖尿病頓時成為網際網路上的熱搜詞,我們今天就藉機聊一聊2型糖尿病。30歲以上易發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於30歲以後發病,在半數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發病時年齡為55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