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2型糖尿病?如何正確診斷?如何預防併發症?

2020-12-16 百度健康糖友會

來源:糖尿病之友

作者:金文欣 吳莎翻譯整理

2型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人體內的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且2型糖尿病患者多出現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原名「成人發病型糖尿病」,中老年人易發病,但是兒童和青少年也會因肥胖患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症狀

2型糖尿病的症狀可能非常輕微,容易被忽略。症狀包括:

口渴多尿視力模糊脾氣暴躁四肢麻木乏力傷口癒合慢酵母菌反覆感染飢餓消瘦易感染頸部或腋下出現暗紅疹(稱為黑色棘皮病),通常是胰島素抵抗的症狀。

2型糖尿病的病因

胰腺會產生一種叫做胰島素的激素,幫助體內細胞將食物中的葡萄糖轉化為能量。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內仍會產生胰島素,但是細胞無法正常使用這些胰島素。胰腺會因此產生更多的胰島素,試圖讓葡萄糖進入細胞。

但最終,葡萄糖並未進入細胞,反而堆積在血液裡。通常情況下,一些綜合因素會導致2型糖尿病。這些因素可能包括:

基因:科學家發現不同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片段會影響人體產生胰島素的方式。超重:超重或肥胖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尤其是腰部肥胖。代謝症候群:胰島素抵抗患者通常有以下症狀:高血糖、腰部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肝臟中葡萄糖過多:血糖低時,肝臟產生並輸出葡萄糖。吃東西後血糖升高,肝臟產生葡萄糖的速度通常會減慢,將其儲存起來以備後用。但有些人的肝臟會不斷產生葡萄糖。細胞間通訊紊亂:有時,細胞會發出錯誤的信號,或者無法正確接收信息。當這些問題影響到體內細胞產生、使用胰島素或葡萄糖的方式時,引發的連鎖反應可能導致糖尿病。β細胞受損:如果胰島素生成細胞在錯誤的時間分泌的胰島素數量不對,血糖就會下降。高血糖也會損害這些細胞。

2型糖尿病的診斷

醫生可以通過血液檢測確定你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

最靠譜的方法就是去醫院抽取靜脈血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也就是喝糖水,通過這個試驗,可以觀察你的身體是如何處理糖分的。

2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治療2型糖尿病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

改變生活方式

減肥:減掉多餘的脂肪會有所幫助。最好減掉5%至10%的體重,不過減掉7%的體重並保持下去似乎更為理想。

也就是說體重81公斤的人可以通過減掉大約6公斤的體重來改變自己的血糖水平。雖然減肥看似任重道遠,但可以從控制飲食份量、健康飲食開始。

健康飲食:2型糖尿病沒有特定的飲食方案,可以請營養師幫助你制定一個長期的飲食計劃。

注意:少吃熱量高的食物;減少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尤其是甜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吃高纖維食物。

運動:儘量每天進行30-60分鐘的體育活動。可以走路、騎自行車、遊泳或做任何能讓你心跳加速的事情。除此之外,做一些力量訓練,如瑜伽或舉重。如果服用降低血糖的藥物,你可能需要在鍛鍊前吃點零食。

注意監測血糖水平:根據你的治療情況,遵醫囑監測血糖水平。

藥物

如果改變生活方式沒有讓你達到目標的血糖水平,你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治療2型糖尿病最常見的藥物包括:

二甲雙胍:這通常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它能降低肝臟產生的葡萄糖量,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反應。

磺醯脲類:該類藥物能使機體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主要包括格列美脲、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

格列奈類:該藥物促使機體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比磺醯脲類藥物起效更快。你可以服用那格列奈或瑞格列奈。

噻唑烷二酮類:這類藥物像二甲雙胍一樣,能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你可以服用吡格列酮或羅格列酮,但它們會增加你患心臟病的風險,所以通常不是治療的首選。

DPP-4抑制劑:利拉利汀、沙格列汀和西格列汀有助於降低血糖水平。

GLP-1受體激動劑:注射該藥物可以延緩消化速度,降低血糖水平。最常見的是艾塞那肽、利拉魯肽、度拉糖肽等。

SGLT2抑制劑:該藥物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重吸收。你可以服用卡格列淨、達格列淨、或恩格列淨 。

胰島素:你可以在晚上注射長效胰島素,餐前注射餐時胰島素。

什麼是糖尿病併發症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血糖會損害你的心臟和血管。你患心臟病或中風的可能性比正常人要高五倍,同時還面臨血管阻塞(動脈粥樣硬化)和胸痛(心絞痛)的高風險。

腎臟:如果你的腎臟受損或腎衰竭,你可能需要透析或換腎。眼睛:高血糖會損害眼底的微小血管(視網膜病變)。如果不治療,會導致失明。神經:導致消化不良、雙腳麻木和性功能障礙。皮膚:高血糖導致血管循環變差,所以傷口癒合較慢,可能會被感染。懷孕: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更有可能流產、死產或生出有缺陷的嬰兒。睡眠:你可能會患上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就是睡覺時呼吸會暫停。聽力:你很可能存在聽力問題,但不清楚原因。大腦:高血糖會損害你的大腦,並可能增加你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避免這些併發症的最好方法是有效控制你的2型糖尿病;按時服用糖尿病藥物或胰島素;檢查血糖水平;正確飲食,不要漏餐;定期去看醫生,檢查是否存在併發症的早期跡象。

相關焦點

  • 2型糖尿病能治好嗎?對壽命有什麼影響?醫生告訴您如何與其共存
    不過很可惜,從目前的醫療情況來看,2型糖尿病可能需要患者終生帶病,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夠控制好血糖,注意飲食,並且正確使用藥物或胰島素,是能夠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或者降低患病風險,同時也能夠炎症2型糖尿病患者的壽命,能夠普通人一樣過著正常的生活,達到治療的理想效果。
  • 怎樣診斷糖尿病?如何穩定控糖?醫生告訴您
    #前幾天,也就是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其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的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The Nurse and Diabetes),目的是讓大家了解糖尿病患者需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並且明白護士在幫助患者控糖、預防、治療併發症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 1型糖尿病發病比較急,常見病因有自身免疫系統缺陷,遺傳因素等
    031型糖尿病的療效表現如何?如何進行檢驗,以及區別診斷?1、1型糖尿病的療效表現如何?通過胰島素測定,可以根據年齡、臨床表現等綜合判斷,做出診斷。3、如何進行區別診斷?但是2型糖尿病一般不會發生。1型糖尿病採用胰島素進行治療,一般是為了保證良好的生活質量,幫助避免嚴重的低血糖等。還是為了保證可以控制代謝水平,例如積極的預防糖尿病的其他併發症。若是年紀比較的大,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其他的藥物,類似二甲雙胍和糖苷酶抑制劑等。
  • 她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16年,直到她的女兒也被診斷為糖尿病
    要照顧兩個孩子,老公工作忙,顧不上家裡,小霞的胰島素有時候就顧不上用,吃飯也很隨意,其實她自己也有僥倖心理,少打幾次胰島素也沒有什麼吧!每次去取藥或者檢查,醫生都搖頭,你這控制的太差了啊!很快併發症就會出來的,到時就晚了!可是小霞並沒有在意,還年輕呢,怎麼就會出現併發症了呢!
  • 得了1型糖尿病就要不久人世了?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本文作者吉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 李可心副主任醫師)今天出診遇到個患者,看病過程中反覆問給他確診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因為他聽說1型糖尿病就必須打胰島素,而且併發症出現得早、一般不會活太久。所以非常在意自己是否為1型。
  • 康健園|如何防治老年慢阻肺合併2型糖尿病
    慢阻肺和2型糖尿病,分屬呼吸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慢性病,貌似風馬牛不相及,實際情況卻是慢阻肺合併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人數不斷上升,特別是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兩者互相影響,病情更為複雜,高度關聯性展露無遺。
  • 什麼是2型糖尿病?早期症狀有哪些?冬天該如何合理穩定血糖?
    什麼是2型糖尿病?顧名思義,2型糖尿病也屬於糖尿病的一種,同樣也是慢性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佔總體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較高,大約佔90%左右,目前對於糖尿病並沒有徹底治癒的方法。為了穩定病情,減少併發症出現,只能通過飲食、運動調整以及藥物治療來控制,延緩病情發展。早期症狀有哪些?
  • 2型糖尿病會變成1型嗎?為啥肥胖人群容易患糖尿病?醫生告訴您
    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1型糖尿病是一種比2型糖尿病較為嚴重的疾病,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而2型糖尿病可以不用胰島素,甚至不用吃藥也可能控制好血糖,只有轉變成了1型糖尿病,才會使用胰島素。那麼,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 讀懂這些助你遠離2型糖尿病
    30歲以上易發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於30歲以後發病,在半數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發病時年齡為55歲以上。2型糖尿病的臨床表現2型糖尿病多數起病隱匿,症狀相對較輕,僅有輕度乏力、口渴,半數以上無任何症狀;有些患者因慢性併發症、伴發病或體檢時發現。
  • 2型糖尿病很常見,一旦發現,及早治療
    有些朋友檢查出自己有2型糖尿病,感覺天都要「塌」了,很害怕自己的血糖沒法降下來。其實,很多人害怕,都是源於自己還不夠了解該疾病。對於2型糖尿病,我們應該正面它,而不是驚慌失措。因為過度緊張、焦慮的心情也是會影響到血糖指標的控制,當診斷出2型糖尿病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早做好血糖調理。很多嚴格管理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終其一生也沒再發生過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問題。因此,只要血糖控制好,2型糖尿病也是可以逆轉的。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2型糖尿病?
  • 愛達健康科普:Ⅱ型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有效的運動
    糖尿病被成為身體惰性疾病,超過80%的糖尿病和肥胖、缺乏運動有關,缺乏運動也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規律的運動動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水平,還可以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改善併發症的發展和預後,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規律運動8周以上可將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66%;
  • 向青年人科普Ⅱ型糖尿病 關鍵詞「肥胖」更能引起重視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肖新華在會上強調:「Ⅱ型糖尿病『三級預防』中,第一級是針對糖尿病的潛在人群,防患於未然,這是最重要的。」《中國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Ⅱ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一級預防目標是控制Ⅱ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預防Ⅱ型糖尿病的發生;二級預防的目標是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在已診斷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三級預防的目標是延緩已發生的糖尿病併發症的進展、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並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我國糖尿病發病率高,但知曉率低。
  • 新發布的2型糖尿病診療指南能給糖尿病人帶來什麼新變化?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24次會議於11月27日在蘇州閉幕,這次會議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發布。這是自2003年以來,對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第6次修正。這次指南結合了最新的國際糖尿病管理指南和臨床證據,為我國2型糖尿病的臨床診療提供指導。
  • 他做了一次「鹽療」,就得了嚴重糖尿病足,到底是怎麼回事?
    患者為1型糖尿病患者,平常予胰島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欠佳,曾經住外院,診斷為:「1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伴有雙足有麻木、疼痛症狀。 什麼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下肢遠端(踝關節以下)因為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導致的足部潰瘍、感染和(或)深層組織破壞,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多的併發症之一
  • 喝咖啡可以預防糖尿病?真相可能並沒有這麼簡單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對很多人來說,糖尿病是很可怕的,但糖尿病的可怕之處不在於糖尿病本身,而在於他的併發症。糖尿病併發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 補充維生素D可以預防2型糖尿病?真相是……
    高中生青青在體檢時發現空腹血糖6.8mmol/L,餐後血糖8mmol/L,王主任說這是糖耐量受損,是2型糖尿病(T2DM)的前期。青青媽一聽有點慌了,連忙諮詢主任,如何延緩進展,避免發展為糖尿病。小知識
  • 做到這7點,遠離糖尿病,良好的心血管健康可預防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十分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糖尿病地圖估計,全球目前大約有4.63億人患有糖尿病,其中85%-90%為2型糖尿病。而中國糖尿病患者超過1億,佔全球患者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在中國,每十個人裡就有一個是糖尿病患者。預防糖尿病、降低糖尿病相關社會和經濟負擔尤為重要。
  • 阿米巴性宮頸炎原來是婦科病,它的併發症有哪些呢?如何去預防?
    阿米巴性宮頸炎這麼複雜的名字,大家的印象肯定也沒有很深刻,儘管醫生可能口中提到過這個疾病,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是扭頭就忘,可能只是記住了它的一些常見併發症,一心想著去治療而已。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阿米巴性宮頸炎是什麼,它的併發症有哪些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去預防和治療它。
  • 糖尿病患病高達1億人!最新研究,HIV藥物可預防糖尿病
    最近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有一類治療愛滋病和B肝的藥物——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s),如拉米夫定(Lam)、阿巴卡韋等,可以預防 2 型糖尿病[6]。研究人員在 5 個資料庫中評估了服用 NRTIs 與未服用的愛滋病/B肝患者之間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差異,這項研究覆蓋了 > 120000 名患者。在美國最大的綜合醫療系統美國退伍軍人健康管理局(VHA)中,進行了長達 17 年的研究,評估服用 NRTIs 但先前未診斷出患有 2 型糖尿病的患者,在不同時間間隔內是否發生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高達1億人!最新研究,HIV藥物可預防糖尿病
    2 型糖尿病在我國預計有 1.096 億患者,並且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漸急劇上升[3],2013 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中國 18 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況,顯示糖尿病患病率為 10.4%,相當於每 10 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4];患有糖尿病之後,還有各種各樣的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壽命,比如視網膜病變會導致失明、糖尿病足可能導致殘疾、糖尿病腎病可能導致腎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