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式常朗誦藝術賞析——表演還是朗誦?

2020-12-14 項飛Phillip

2012年,達式常老師72歲,應邀參加深圳讀書月經典詩文朗誦會,朗誦了這篇《散步》。我是當年導演,與達式常老師有過一面之緣,有過短暫的交流。最近這個視頻在網絡上火了起來,有人評價完美,太感人了,也有人說這不是朗誦。

《散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於1985年創作的一篇散文。通過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引發了作者的「生命的感慨」。文章語言平易樸實,內涵豐富,耐人尋味。

達式常老師是著名影視表演藝術家,我的父母輩都是他的影迷。通過回顧達式常老師的藝術作品,可知電影藝術是他終身的追求,當然也拍攝了很多電視劇作品,也活躍在朗誦藝術的舞臺上。

就這篇散文的朗誦而言,達式常老師用深厚的影視表演功底,親切自然又飽含真情地為觀眾呈現出一家人散步的畫面,他把自己帶入第一人稱「我」這個角色,對兒子、對母親、對妻子的語氣拿捏準確生動,文字中的小幽默,通過貼近人物的有聲語言,生動再現,讓人忍俊不禁。比如那句,「妻子在外面總是聽我的」,說得既得意又含蓄。把外人面前妻子的尊重和回家後的家庭地位,通過語氣、神態,清晰、生動、自然、準確地表達出來。可是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見,認為這種以人物身份娓娓道來,更貼近表演,不是朗誦。

要討論是不是朗誦,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朗誦。這要從說文解字開始了。

「朗」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當明亮,響亮講。在「朗誦」這個詞裡,朗,是響亮,大聲的意思。基本沒有分歧。再來看看「誦」字。

《古代漢語詞典》中,誦,有三層含義。1 、朗誦;朗讀。《赤壁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送東陽馬生序》:「坐大廈之下而~《詩》、《書》,無奔走之勞矣。」2 、 背誦。《後漢書·荀悅傳》:「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記。」3 、頌揚。《毛遂自薦》:「左右未有所稱~,勝未有所聞。」

《現代漢語詞典》中,誦,也有三個意思。1 、念出聲來;朗讀。朗誦 / 背誦。2 、述說。傳誦 / 稱誦。3、 背誦。過目成誦 / 記誦。

從字面基本意思理解,朗誦,是大聲的朗讀、背誦,大聲的講述。不論從古代漢語中的含義,還是現代人們對朗誦藝術的普遍認知,朗誦都是基於已有文學作品的有聲語言再創作。大聲背誦文學作品,就是朗誦。那同樣是基於文學作品的大聲背誦,朗誦是否有一個標準界定這個是朗誦,那個不是朗誦呢?

我們從語言藝術的本質和分類說起。「所謂語言藝術,就是指人們常說的文學,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各種體裁。文學以語言為手段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引自《藝術學概論》彭吉象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這裡可以從兩個角度談與朗誦的關係。一個是朗誦所依據為基礎的文學作品,不僅包括詩歌、散文、小說,也包括劇本等各種文學體裁。另一個是文學的目的,是作者的目的,也應該是朗誦者要傳達的目的。包括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藝術學概論》中,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等被歸類為綜合藝術。綜合藝術吸收了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各門藝術的長處,獲得了多種手段和方式的藝術表現力。那麼屬於有聲語言表達的朗誦應該歸於哪種藝術呢?在書中並沒有明確分類。但從舞臺朗誦結合了配樂、燈光、舞美等藝術手段,應該列為綜合藝術。

我們換一個視角,以有聲語言為主體,重新分類。「人類的有聲語言,自從有了文字,就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由內部語言外化為有聲語言。另一種是,由文字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共同為人類的交際、交往、交流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引自《播音主持藝術論》張頌 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也就是播音界常說的「有稿播音」和「無稿播音」。從這個角度分,朗誦基於文學作品,屬於有稿播音。

《中國播音學》(張頌 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中對「有稿播音」的總體要求是「錦上添花」。必須要忠於「錦」,那就是忠於文學作品本身,表達要準確,包括了文字準確,邏輯準確,感情基調準確等。但僅僅忠實呈現稿件本身,還是不夠的,需要用聲音二度創作,實現錦上添花的目的。要求把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生動的聲音形象。可以用《播音創作基礎》(張頌 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中的「三性三感」詮釋「錦上添花」的具體要求。規範性:語言規範,清晰順暢;莊重性:真實可信,落落大方;鼓動性:情真意摯,愛憎分明;時代感:胸襟開闊,新鮮跳脫;分寸感:準確恰當,不溫不火;親切感:懇切謙和,息息相通。

按傳播渠道分,朗誦可以粗略分為舞臺朗誦和廣播電視中的話筒前朗誦。舞臺朗誦屬於藉助綜合藝術手段直接面對現場觀眾,可以劃分到綜合藝術門類。而廣播、電視中的朗誦,是為廣播、電視節目服務,通過電波傳遞到聽眾、觀眾耳邊面前,可以劃分到有稿播音的陣營。

綜合藝術門類和有稿播音在藝術追求上交集部分,可以初步劃定朗誦需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

一、以文學作品為基礎。不論是古今中外的詩歌、散文,或是小說、劇本,都可以成為朗誦的素材。這和即興口語表達有著嚴格的界限。

二、忠於原著,準確表達。朗誦需要研究原著,研究作者,深刻了解作者本意,儘可能傳遞作品的本來的面貌。這和演講必須講述自己的或自己親身經歷的真人真事有著明顯區別。

三、感情真摯。不論是作者的直抒胸臆,還是文學作品中角色的情感,都需要朗誦者調動真摯的情感。有了真情,才會生動,才會形象。沒有真情的生動是矯情,沒有真情的形象是假象。這幾乎是所有藝術門類都需要的。

四、有聲語言為主要表情達意手段。不論是廣播電視中朗誦,還是舞臺上朗誦,所憑藉的手段主要是有聲語言,肢體語言、表情等副語言為輔助。舞美道具,背景畫面等,更是輔助手段,不能喧賓奪主。這和影視作品或戲劇作品,有著本質的區別。當然在電視臺錄製朗誦作品,與影視作品有相通之處,可以運用鏡頭語言、蒙太奇切換等,但主體依然還是朗誦者的聲音表達。

五、與作者交流,與聽者交流。朗誦藝術是文學作品作者與觀眾之間交流的橋梁。這一點與幾乎所有二度創作的藝術是相通的。這個橋梁不僅僅是原封不動地傳遞。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傳遞中必然會融入朗誦者的人生體驗和理解。而這種體驗和理解,在面對不同的受眾時,會反饋新的體驗和理解。真正感情真摯又懂得交流的朗誦,每一次都應該有新的體驗,新的感受,而不應該像錄音機一樣,每次都一樣。

綜上,在舞臺上或話筒前,大聲且飽含真情背誦出已有的文學作品,就可以界定為朗誦。不管是影視演員,戲劇演員,還是播音員和主持人,可能呈現出明顯不同的風格,但那只是藝術審美的區別,風格的區別,而非是不是朗誦的區別。不管什麼風格,是否塑造了鮮明準確的藝術形象,是否表達了作者和朗誦者的真情實感,應該是藝術評價的標準,而非其他。

著名表演藝術家盧時初老師說,沒有什麼比真情更可貴的了。

著名表演藝術家姚錫娟老師梳理她對朗誦藝術的理解,總結了八個字:熟、懂、化、說、準、松、真、新。其中的準,是準確。說和松,是自然、鬆弛。真和新,便是真摯的情感和每一次朗誦都是全新的體驗。同樣的作品,每一次的感情都是新的,才能讓每一次感情都是真摯的。

現在讓我們再看一次達式常老師在舞臺上創作的《散步》。

是否生動形象傳遞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是的。是否感情真摯?是的。是戲劇表演或者影視表演嗎?如果舞臺上真的出現一個妻子,一個兒子,一個母親,大家分角色完成這篇散文,並且通過舞臺調度,再現散步的過程,每個演員必須限定在角色的規定情境中,這就是用話劇片段的方式呈現這篇散文,這就是表演,不是朗誦了。顯然,達式常老師借鑑了影視表演中對角色的拿捏,卻不是影視表演或戲劇表演。他並沒有去扮演妻子、母親和兒子,只是以一個中年人的口吻講述自己和妻子、母親、兒子發生的一個故事。

反過來說,朗誦需不需要塑造角色?我認為,是需要的。文學作品本就有塑造形象的職能(見上文《藝術學概論》),作為二度創作的朗誦藝術,當然應該用聲音塑造形象。

在播音員主持人與演員之間,有分寸拿捏的區別。播音員主持人朗誦中的「我」,往往是一個旁觀者,講述者,「我就在」。演員朗誦中的「我」,往往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我就是」。而影視演員和話劇演員,同樣都是「我就是」,表達也有不同。我想這是創作道路不同,審美風格不同,而不是「是不是朗誦」的區別。

朗誦,尤其是舞臺朗誦,本就是綜合藝術,需要藉助綜合的舞臺手段,借鑑各個藝術門類的長處。武斷地劃定疆界,無異於畫地為牢。充分學習借鑑姐妹藝術,博採眾家之長,豐滿有聲語言藝術表達的羽翼,做優秀文化的傳播者,才是每一個朗誦藝術工作者、愛好者追求的方向。黑貓白貓論也適用於朗誦藝術。少一些黑貓白貓的爭論,情真意切能打動觀眾的,就是好的朗誦藝術。當然也應該避免為了迎合觀眾,缺少情感地出奇搞怪,撒狗血。這個話題留待以後慢慢講。

達式常,

1940年9月26日出生於上海市,著名演員,畢業於上海電影專科學校表演系。

1962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兄妹探寶》。

1980年,主演劇情電影《燕歸來》,憑藉該片獲得第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82年,與潘虹搭檔主演根據諶容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人到中年》,在片中飾演從事金屬力學研究工作的傅家傑。

1984年,憑藉《走進暴風雨》,獲得第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

1987年,主演武俠電影《書劍恩仇錄》,憑藉該片入圍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3年,與馮鞏、牛振華聯合主演喜劇電影《站直囉別趴下》;同年,與奚美娟搭檔主演愛情電影《第一誘惑》。1995年,參演根據石楠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畫魂》。

1995年,入選由廣電部電影局、新華出版社、中國電影資料館主辦的「1905-1995中華影星」。

2001年,主演警匪劇《警戒線》。2004年,主演電視劇《第二春》。2008年,主演涉案劇《代號利劍》。2011年,由其參演的戰爭劇《中國1945之重慶風雲》播出。

2017年,達式常獲得第16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

相關焦點

  • 學員登臺表演朗誦 展現語言藝術魅力
    珠江時報訊(記者/王方亞)12月6日,一場特別的語言藝術表演在佛山市圖書館上演,8名培訓優秀學員和3名優秀線上活動參與者登臺表演朗誦,展現語言藝術的魅力。 這是2020「百千萬」佛山產業工人發聲行動的收官之作。
  • 少兒口才語言表演和朗誦有什麼區別?
    少兒口才表演和朗誦是有區別的。少兒口才表演、主持、朗誦、新聞播報、講故事、繞口令、演講七大塊都屬於播音主持的類目,所以說朗誦和口才是同等行列不同類目,是有很大區別的。
  • 朗誦宣傳文明,「長沙銀行杯」朗誦比賽圓滿結束
    、製作戶外公益廣告、舉辦「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朗誦比賽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倡導社會文明新風。(評委老師風採)郴州市文明辦、郴州日報社聯合舉辦此次朗誦比賽,旨在以朗誦藝術形式,傳播文明健康理念,助推文明、幸福郴州建設。
  • 戲劇教育專家:朗誦藝術語言是二度創作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付程線上講授 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9日電(李雙南)16日至19日,第二期兒童戲劇朗誦教師培訓班在線上成功舉辦。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付程在講授中指出,朗誦藝術語言是以生活語言為依據、基於作者思想感情的二度創作。
  • 朗誦:最美的童聲,潘麗欣,四川省2020年朗誦藝術大賽最小冠軍
    詩歌帶來詩情,朗誦播撒希望。通過朗誦經典來吸取智慧,提高人的綜合素養。近日,四川省2020年朗誦藝術大賽各獎項名花有主,其中,最小的冠軍潘麗欣備受關注。近66餘萬人次在線同步觀看賽事直播。《美麗的集郵冊》、《我的南方與北方》《南京大屠殺》《賣火柴的小女孩》……無數琳琅的朗誦傑作,穿越歷史,跨越舞臺,踏歌而來。為什麼喜愛朗誦?為什麼需要朗誦?筆者試解析原因如下:一是情感所需。參賽者通過朗誦配樂、舞蹈伴奏等多種形式,感受古詩文的魅力,提高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 「手術刀遇上話筒」——演說朗誦藝術請進醫院
    「手術刀遇上話筒」——演說朗誦藝術請進醫院 2020-12-18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吉林口才朗誦加盟_悟語教育
    吉林口才朗誦加盟, 20萬萬,一般包括店鋪租金、門店裝修、採購設備、員工工資、流動資金等費用。請問我可以加盟金口才嗎,新開業前需要做那些什麼準備?金口才新店開業的店鋪要有一個良好的形象,新店開業之後每一個員工都能自如的接待顧客。品牌及資源支持:金口才國際品牌、金口才核心內容、國內外專家團隊。教學核心目標支持:培養孩子講故事、表演、朗誦主持、口語交際能力,不可複製平臺資源。
  • 藝術家曹燦逝世 生前致力傳播和推廣朗誦藝術
    記者從其家屬處獲悉,在與癌症頑強抗爭了15年後,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曹燦於2020年1月8日15時18分在京離世,享年87歲。藝術家曹燦逝世    曹燦,1932年12月27日生人,江蘇南通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先進工作者、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
  • 劉元鳴朗誦《愛心樹》
    青島金聲音藝術學校於雷錄製 愛 心 樹 朗誦/改編:劉元鳴 劉元鳴 劉元鳴:戲劇家,山東藝術學院 聘教授、碩士生導師;青島市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原院長;青島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曾發表演出戲劇、文學作品80餘部,多次獲國家大獎。從事戲劇教育近40年,為青島培養近千名表演、導演、主持、編劇學生考入國內八大藝術名校。
  • 丫丫朗誦《致橡樹》
    致 橡 樹 朗誦:丫 丫 王 穎:暱稱丫丫,中國網際網路朗誦聯盟理事,山西省朗誦藝術協會會員,曾為職業跳傘運動員,新聞記者,警察;興趣愛好廣泛,喜愛朗誦,唱歌,美食
  • 濰坊飛翔朗誦主持學校力推語言四化教育
    國家一級演員,著名配音大師肖國隆老師主考濰坊市2014年全國朗誦考級時談到:當前的語文教育,只重視文,輕視語,通過朗誦主持語言學習,可以很好的彌補這一缺陷,對青少年兒童一生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意義。一、個性化語言教育打破傳統,引領語言教育方向 針對傳統語言教育問題,飛翔朗誦主持學校首推小學生六年學制,幼兒八年學制。以11級全國朗誦考級教材為主教材,輔助形體禮儀、標準普通話、播音主持、故事、表演、演講、辯論等課程,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 雷佳音周一圍朗誦被批,網友:難道朗誦詩詞記不住?
    近日,抗疫時代劇《在一起》開播晚會朗誦會遭到吐槽,有網友爆料:《在一起》開播晚會,有兩位演員表演詩朗誦全程只看臺詞,算不敬業嗎?標題裡說的演員正是雷佳音和周一圍,朗誦會上,他們背不下詞,引發網友熱議,更有網友表示:臺詞記得住,難道朗誦詩詞記不住?
  • 中傳研支團發揮傳媒藝術特色在施甸開辦朗誦課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李彥龍 通訊員 黃珩 張斯充)為切實加強支教地學校朗誦教學,提升支教地學生普通話水平,近日,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以下簡稱:中傳研支團)積極發揮學校專業優勢,聯合共青團中國傳媒大學委員會、中國傳媒大學廣播臺,以遠程互動教學的方式,為雲南省施甸縣大樓中學的學生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朗誦公開課
  • 淺談丁建華朗誦藝術中的「飽滿」
    動畫電影: 《熊貓的故事》 《九色鹿》 《天書奇譚》 《邋遢大王歷險記》 《雪孩子》 《三毛流浪記》 丁建華老師近年來活躍在朗誦藝術的舞臺上
  • 大型原創實景朗誦劇《漁陽薪火》首演--上觀
    大型原創實景朗誦劇《漁陽薪火》,12月7日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上演。演出空間不大,但藍色舞臺一直延伸至觀眾席,演員就站在觀眾身邊,用沉浸式的表演,將中共黨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用藝術黨課的形式生動呈現。
  • 歌手總決賽:華晨宇說唱被質疑是朗誦式,周深徐佳瑩演繹可愛風!
    當晚華晨宇依然是表演風格受到質疑,而周深徐佳瑩則不同於決賽的緊張氣氛,演繹了輕鬆可愛的舞臺。從這一季歌手第一期開始,號稱「華語樂壇領軍人物」的華晨宇就一直飽受非議。猶記得多年之前華晨宇出道之時,很多人就無法理解的藝術行為。
  • 【經典賞析】《未選擇的路》(朗誦|偉雅)
    未選擇的路 朗誦|偉 雅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 詩歌朗誦會點讚知識的海洋 上海圖書館新館迎20歲「生日」
    日前,上海圖書館和上海作家協會共同推出「知識的海洋——上海圖書館新館開館20周年詩歌朗誦會」,劉安古、陳少澤、趙靜等藝術名家和上圖朗誦團團員們以及上海圖書館「東方書院」的師生等共同演繹。  朗誦會分「誦壇新人」、「大家風範」、「春溢東方」、「友誼之聲」幾大部分展開。著名語言文字專家過傳忠還特別為這場朗誦會創作了熱情洋溢的詩歌《上圖,我們的樂土》,展現了他對上海圖書館的感念之情!
  • 心田花開第一屆朗誦大賽《少年朗讀者》在千年...
    此次大賽,由心田花開杭州分校、徐志摩紀念館和西子湖詩社聯合舉辦,共同攜手賞詩文朗讀語言藝術之美,帶領少年朗讀者們一同品人文底蘊。  這場經典好詩好文與朗讀語言藝術相遇的文化盛宴中,除了有優秀小選手們帶來的朗誦表演,還有數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朗誦家和書法家親臨大賽現場,他們大多來自西子湖詩社和徐志摩紀念館。第三屆《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雷海為老師也來到了大賽現場,為小選手們助力加油。
  • 美麗中國 作者:段勇 朗誦:八路調音臺
    王彥啟:無論是在稻花飄香的江南,還是在紅梅綻放的北國,你都可以坐遊輪,搭飛機,乘高鐵,品嘗中華美食,暢遊大中國。中華大地,千裡之外,瞬間而至。古人「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的夢想,而今早以被呼嘯的列車拋在滾滾的車輪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