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爭與瘟疫,來回顧抗生素的發展史

2020-12-11 騰訊網

大亂之後必有大疫,重症大疫出良醫。

歷史上每經過一次戰亂或者嚴重的自然災害,一般都要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戰爭與瘟疫,這兩個視生命如螻蟻的惡魔,在人類文明史的長河中,糾纏不清。

在《道德經》的記載中,有這樣一句話引人深思:「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古代頻繁的戰爭,加上衛生條件的落後,很容易發生瘟疫,而戰爭帶來的人口密集和血流成河,又加快了瘟疫的傳播速度。

從古至今,人類遭遇過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非常嚴重,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非典、流感、痢疾、鼠疫、天花、霍亂等。由於部分強致病性因素的存在,細菌、病毒便可引起可怕的傳染病。

在中國最早的史料記載中,《周禮·天官·冢宰》有這樣一句話:「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癘疾意思為疫病、流行性傳染病,即麻風病。

《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記載「五疫之至,皆向易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氣。」在對瘟疫的了解上,古人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指出了流行季節和傳染趨勢。

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記載道:(公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瘟疫之猖獗,可見一斑。

曾經名士輩出的三國時期,也沒能倖免於瘟疫橫行。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史料曾經記載,在漢桓帝劉志,至漢獻帝劉協之間的的七十餘年裡,疫病流行約有17次。疫情導致民不聊生,即使作為上流社會的士大夫們也未能倖免。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幹、劉楨、陳琳、應瑒竟然也一時俱逝。

在歷朝歷代的發展史中,瘟疫都扮演了令人敬畏而又重要的惡魔角色。

曹植在《說疫氣》有云:疫者,鬼神所作。面對瘟疫,束手無策的先祖們往往只能向神靈來祈求得到幫助,於是便漸漸有了瘟疫的神話傳說。

其中,虐鬼,死後化身為疫鬼,會經常出現在水流附近, 盤踞在有人居住的地方,驚嚇天真無知的幼兒,並傳染瘟疫,給當時的人們帶來恐怖的災難。

《論衡》記載:「一居江水,是為虐鬼;一居若水,是為魁艦鬼;一居人宮室區隅漚庫,善驚人小兒。」 因此,從漢朝以來,一般會在年初之時,宮廷可命方相氏舉行肆儺儀式來驅逐疫鬼,希望保來年平安

傳說虐鬼的父親顓頊是個給孩子護短的人,虐鬼在人間傳播瘟疫,搞的民不聊生。顓頊不但不責罰於他,還幫他掩蓋罪惡行為。顓頊派大神重與大神黎前去隔斷了天地通道,從此斷絕了人神往來,讓民間疾苦的消息再也無法傳達到天庭。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中,臘八粥便和虐鬼相關,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說:「冬至日,量日影,作赤豆粥,以禳疫。」赤便是火焰的顏色,屬於陽性,故用作來除陰迎陽。

古時候的人們非常迷信,害怕鬼神,認為自己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在作怪。這鬼天不怕地不怕,卻獨怕赤(紅)豆,於是便有了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臘八粥在熬製時以豆居多,特別是紅豆之類的,去疫吉祥之意。

歷史的車輪滾動至20世紀初,在品嘗到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之後,西方資本主義帝國的軍事野心便開始蓬勃發展,各國間的政治關係和霸權爭鬥變得更加微妙。

世界經濟危機的出現,新舊殖民的矛盾激化、各帝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突發爆發。海盜民族的歐洲各豪強帝國,在面對蛋糕分配問題上,利益至上的理念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似乎暴力便能解決一切問題。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造成的人口損失不亞於任何一場大瘟疫流行。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各國的兵力大多消耗殆盡,流感又造成人員短缺。

在西班牙大流感事件中,總共出現了三個階段; 1918年春季, 1918年秋季, 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 受此影響,約6個月內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比持續了52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還要多;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相比較為致命,感染率高達5%。

短暫的和平過後,歐洲帝國中的德意志和義大利民族,似乎並不安分,而處在亞洲的日本軍國主義也對我國的領土虎視眈眈。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閃電突襲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大片土領土相繼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戰爭在客觀因素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軍事中的槍炮、飛機、航母、原子彈等,然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依舊是傷痛,在外傷救治方面,抗生素的領頭羊——青黴素,在二戰中發揮的巨大的醫學作用。

在抗生素問世之前,戰爭中的士兵受傷後,只能進行簡單的消毒和包紮,然而細菌便從這傷口,進入人體,高燒,寒戰,嚴重者可出現膿毒血症,甚至死亡。所以戰場上的傷員一旦出現,身體便種下了死亡的種子,在無藥可救的情況下,只能任其發展至死亡。

1928年夏季的某一天,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實驗室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在與外界空氣長期接觸的條件下,竟然長出了一團綠色黴菌,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都被殺死了,他突然敏銳的覺察到這個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夠抑制葡萄球菌生長。弗萊明進一步提純黴菌,做了大量實驗,並鑑定為青黴菌。

由於弗萊明並不懂生化技術,以及認知問題,他並沒有把青黴素完全提取出來。於是他將青黴菌菌株逐代進行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了英國病理學家弗洛裡(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弗洛裡和錢恩在1940年用青黴素重做了這個實驗,一系列臨床數據證明了青黴素對鏈球菌、白喉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的神奇療效:殺死致病細菌,又不損傷人體細胞。

因為在於青黴素中的有效成分青黴烷能使病菌細胞壁的合成出現致命的障礙,進而出現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動物體內的細胞卻沒有細胞壁。

在戰爭中,青黴素的出現可以說挽救了無數士兵的性命。美國政府在面對弗羅裡的求助時,敏銳的發現的青黴素的醫用價值,立即組織研究團隊攻克關鍵技術難題,直到1943年下半年,青黴素才開始大規模生產。

1944年,我國生產出了第一批國產青黴素,開創了我國抗生素醫用的歷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國的青黴素年產量已佔世界青黴素年總產量的60%,居世界第一。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道:「青黴素是二戰中最偉大的發明。」他的價值不僅體現在醫學和金錢上,更多的是對傷痛的消除和生命的挽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之寶,而青黴素當之無愧的便是這抗生素中的代言人。

1945年,弗萊明、弗洛裡和錢恩這三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價值」而共同榮獲了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項。

戰爭的殘酷讓人民渴求和平的希望,槍聲的背後永遠是傷痛。如果說古來瘟疫不可避免,那麼和平的美好生活則由世界人民共同維護。醫學技術只想服務於普通病人,而不是去和戰場上的死神賽跑。

青黴素作為抗生素的代表藥物,發展至今可分類為:青黴素V類、青黴素G類、耐酶青黴素、抗假單胞菌青黴素、氨苄西林類、美西林及其酯匹西林類。每一次醫學技術的革新,都是對人類幸福生活的保障。

避免過度醫療和抗生素的濫用,在與細菌和病毒的鬥爭中,人類還將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條路會是進化史上的荊棘叢林。

相關焦點

  • 人類與瘟疫的不懈鬥爭
    一、瘟疫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衝擊 回顧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和共同演化的歷程可見,自人類社會早期開始,瘟疫就是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因素。隨著農業文明的進程,人類與馴化動物、家禽的接觸更加密切,擴大了微生物、寄生蟲的傳播機會。早期城鎮衛生狀況惡劣,為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提供了機會。
  • 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這符合千百年來呈現的規律——瘟疫經常改寫人類歷史,但也並非隨心所欲。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不斷與疫病做鬥爭的歷史。而傳染病,正是微生物與人類相互作用的產物。幾千年來,瘟疫與人類社會發生過太多的糾纏。
  • 我們和瘟疫的戰爭,從來談不上勝利
    ,把目光投向奔流向前的時間長河,通過對歷史的思考與回顧,尋找祖先智慧的倚仗—或者,至少看看他們是如何在混沌中了解瘟疫、度過危機的,就顯得尤其必要。:瘟疫、戰爭和饑荒。 選擇以「瘟疫」切入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歷程,劉滴川也是受到了西方對「黑死病」深入研究的啟迪。產業革命以前,人口數量是衡量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經濟總量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若以「人口」為核心考察古代社會,歷史學者以往更關注戰爭對人口的減損,但卻忽視了,古代瘟疫對人口的減損的幅度更大。
  • 抵禦瘟疫的利器:與原子彈、雷達並稱為二戰時期的三大發明
    青黴素的發明是人與瘟疫的持久戰中的一個關鍵性環節。有了青黴素,人類對抗瘟疫的襲擊就有了個絕地反擊的武器。 正在互相推讓之際,一個英俊少年突然從外面走進屋來,紳士瞥了一眼便問道:「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高興地點點頭說:「正是。」紳士接著說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讓我們訂個協議吧,請允許我把你的兒子帶走,我要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也像他父親一樣善良,那麼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感到驕傲的人。」鑑於紳士的誠心誠意,農夫同意了他的提議。
  • 瘟疫,戰爭中最可怕的「生化武器」
    在中國及世界的歷史上,每逢戰亂,人口就會隨之大規模的減少,但鮮為人知的是,直接死於戰爭本身的人口與死亡的總人口相比,可謂是九牛一毛,少之又少。實際上,導致人口大規模減少的原因往往是與戰爭相伴相生的併發症——瘟疫、饑荒以及流離失所。
  • 那些被瘟疫改變的戰爭
    瘟疫常常與戰爭結伴而行。大瘟疫帶來的士兵傷亡往往會通過改變交戰各方戰鬥力對戰爭的走向和結果產生劇烈影響。1918年大流感:結束了一戰交戰國家為了不讓對手探聽虛實,嚴格控制著新聞報導。不少歷史學家相信,如果這場進攻成功的話,德國便贏得了戰爭。魯登道夫的計劃功敗垂成,在給也正在患流感的德皇威廉的報告中,他把使德國失去贏得戰爭的最後機會的罪愆歸於西班牙女郎,由於患流感的士兵多得數不勝數,德軍完全喪失了進攻能力。交戰雙方流感滿營,連站崗的人都快找不到了。
  • 人類瘟疫史啟示錄
    千百年來,人類與瘟疫之間的鬥爭從不曾停息。它是一種自然災害,卻不像洪水雪災那般兇猛,也不是硝煙場上的匕首炸彈,越是寂靜,越是兇險。它當然也可以來勢洶湧,曾經輝煌的古羅馬文明、瑪雅文明和印加文明就一度被它摧毀。
  • 人類與瘟疫:一場西西弗斯式的戰爭
    本著要謹慎不要恐慌的態度,不妨不夾雜情緒的來看看歷史上人類所遭遇的那些嚴重瘟疫災害,以及為戰勝疫情所付出的代價與換來的經驗教訓。1.故事的開始,要從與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臨床症狀相似,同為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流感說起。
  • 懸浮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饑荒、瘟疫、戰爭
    饑荒、瘟疫(疾病)、戰爭帶來的死亡但他們努力的成效如何呢?每個時代仍會有數以百萬甚至千萬的人死於饑荒、瘟疫(疾病)、戰爭。饑荒、瘟疫(疾病)、戰爭是大自然的天然組成部分,就如同空氣和水一樣。而且人類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天生就是不完美的,因此人類要一直所饑荒、瘟疫(疾病)、戰爭的影響。
  • 回顧查士丁尼大瘟疫:一場永無休止的鬥爭,自然與社會的雙重因果
    當我們翻開歷史書籍,重新回顧瘟疫的歷史時,我們不難發現瘟疫一直都是人類文明的同行者!美國著名歷史學家麥可尼在其著作《瘟疫與人》一書中指出:"傳染病在歷史上出現的年代早於人類,未來也將會和人類天長地久地共存,而且,它也一定會和從前一樣,是人類歷史中的一項基本參數以及決定因子。"
  • 雅典大瘟疫:左右伯羅奔尼撒戰爭進程的超級災難
    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與瘟疫的鬥爭就從未停歇。其中發生在公元前430-427年的雅典大瘟疫,被視為歷史上的十大瘟疫之首。至於釀成瘟疫爆發的眾生百態,則會在日後的歷史中反覆出現。  1 戰爭與傲慢  除了好色和沉迷戰爭,還具有傳播瘟疫的能力。在《伊利亞特》的開篇,阿波羅就以放出毒箭的方式在希臘軍營裡降下災難,引發恐慌,懲罰希臘人的褻神行為,說明希臘先民很早就意識到瘟疫與戰爭之間的關係。因為在古代的衛生水平情況下,集體紮營最容易導致疫情爆發。  但高傲自滿的希臘人很容易讓人忘記祖先古訓。
  • 瘟疫一來,電影圈就亂了
    這種後來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瘟疫,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流行病之一,在美國造成 67.5 萬人死亡,是美軍一戰死亡人數的五倍多,超過了其 20 世紀任何一場戰爭中的死亡人數。· 「西班牙流感」感染者的死亡率在 3%-10%,最終在全球範圍內殺死 5000 多萬人意外受害者之一,是當時剛剛發展壯大的好萊塢。
  • 策略類遊戲《瘟疫戰爭》今日發行,售價37元
    由Genm Studio製作和發行的策略類遊戲《瘟疫戰爭(War of pandemic)》,今日(11月26日)已在steam平臺發行。《瘟疫戰爭》是一款模擬遊戲。玩家將從多個職業中挑選你的團隊成員。
  • 《戰爭機器5》來臨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戰爭機器》系列發展史
    在今年的E3展會上,微軟正式公布了旗下經典遊戲系列《戰爭機器》的最新續作《戰爭機器5》的發售日期——2019年9月10日。作為微軟旗下最重要的IP之一,《戰爭機器》系列自誕生以來就成為了微軟Xbox主機上的標誌性遊戲之一,雖然最新一作的名字是"5",其實這已經是系列的第六部作品了,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回顧這個有著13年歷史的經典遊戲系列。
  • 歷史上人類面臨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
    不過現代先進的科學發展只是近來幾百年的事情,它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經千百萬年的歷史長河中顯得十分短暫,而在這突飛猛進的進步之前,饑荒、瘟疫和戰爭始終困擾著人們,幾乎毀滅人類。瘟疫,是人類至今仍然面臨的問題,但已經遠遠不如從前一樣嚴峻,就說剛剛發生的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這般致命的疫情人們也能夠迅速控制,這足以證明人類的能力,也說明了科學發展的正確性和重要性,同樣的,如果瘟疫造成了不可控制的局勢,那也是人性自身的問題。
  • 新冠肺炎疫情與人類歷史上那些大規模的瘟疫相比,哪個更厲害?
    回顧近年來,我們經歷了SARS病毒,禽流感等的肆虐,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傷害。人類歷史上還有過哪些主要的瘟疫病毒吶?1.鼠疫鼠疫想必是大家最常聽到的瘟疫。它最早起源於六世紀的中東,並通過海陸貿易傳播到北非和歐洲。
  • 被瘟疫改變的戰爭: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敗仗,原是瘟疫在「幫忙」
    前右為牟田口他的計劃,是來一場速戰速決的奇襲戰,計劃2周內結果了英印聯軍。三、日軍中要命的瘟疫痢疾、瘧疾和腳氣病,都是當時無藥可治的烈性傳染病,短時間內就可索人性命。我們來簡單說說這3種可怕的瘟疫,在當時有多厲害。
  • 聖杯戰爭召喚出瘟疫,是成田設定的最大失誤,它根本不可能被召喚
    《Fate strange fake》第六卷更新之後,不少崇尚高戰力英靈的月廚都被偽騎士瘟疫所折服。這名天啟四騎士之一,不但能夠利用自身黑死病的性質將致命的病毒傳播給生物,還能夠將其他從者席捲進自己的結界之內,從而利用自己具現化的力量以一敵多。
  • Commun Biol:科學家揭秘抗生素耐藥性到底從何而來?
    雖然人類的DNA只能從父母遺傳給孩子,但細菌卻擁有跨越物種共享某些基因的習慣,這通常適用於讓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那些基因。抗生素的使用和濫用會促進細菌產生獲得性的耐藥基因,從而就會進一步促進抗生素耐藥性的擴散,這往往給臨床治療帶來了一定困難,同時細菌耐藥性的發展也會威脅到大部分的現代醫療保健體系。
  • 《繁榮與貧困》:戰爭、瘟疫等重大歷史事件怎樣影響經濟發展?
    中國初高中教科書一般都會講授馬爾薩斯陷阱,自公元以來,人口的增長總會觸及環境資源的上限,最終通過戰爭、瘟疫等過程減少人口。李楠在《繁榮與貧困》中首要陳述的正是各類歷史事實和重大歷史事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這些專題包括文明起源、地理大發現、奴隸貿易、工業革命、戰爭、瘟疫、人口與遷移、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