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聚焦品牌特賣,唯品會如何搞定供應鏈?

2020-12-22 李成東

導語:投資人要的是未來有想像空間的故事,唯品會要的則是更長遠的未來。

文| 李成東、張雅坤

來源| 東哥解讀電商(ID:dgjdds)

2019年6月以來,唯品會股價大漲130%,市值120億美元。唯品會在主業聚焦品牌特賣戰略以後,股價也再度重返增長軌道。

2020年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下,品牌銷售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也會更加凸顯出唯品會的價值。唯品會創辦於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直接受益於品牌的大量滯銷尾貨,以及用戶購買力被削弱。所以唯品會的品牌特賣模式吸引用戶紛至沓來。

貝佐斯說:「當你發現了一個對的事情,甚至10年後依然如一,那麼它就值得你將大量的精力傾注於此。」對唯品會來說,品牌特賣就是那個「對的事情」,而在品控方面所做的諸多努力,就是「大量的精力」。

當然,唯品會作為一個特賣平臺,用戶最關心的就是商品品質,以及正品授權。

事實上,唯品會此前就曾遭到過這方面質疑,阿里巴巴、京東、網易考拉等,幾乎每個有跨境電商業務的平臺都曾面臨過售假指控。消費者很難了解到品牌方與諸多電商平臺的合作細節,所以假貨指控一直都是電商的「原罪」。

2015年,義大利奢侈品牌Gucci和其母公司法國開雲集團旗下Yves Saint Laurent、Balenciaga等品牌聯合起訴阿里巴巴集團,認為其故意放縱造假者,並幫助製造商進行銷售和運輸。

2017年開雲集團和阿里巴巴冰釋前嫌,但在2018年10月,Gucci CEO Marco Bizzarri又於BoF時裝商業評論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峰會上表示仍在觀望和阿里巴巴、京東這兩家電商平臺的合作。

由於各個平臺在與品牌商合作時選擇的形式有所區別,導致用戶對不同平臺如何保證正品有著不同的疑問。而針對唯品會,用戶在這個問題上的質疑可以大致歸為三方面。

疑惑一:直營與自營,正品保障力度誰更強?

同樣是來自品牌渠道的貨,多數人分不清直營與自營的差別。如果分別以天貓和唯品會作為直營與自營的代表平臺,那麼二者的相似之處就在於他們在交易中都扮演著信用背書的角色,關鍵目的就是保障正品。不過二者雖然目的「同歸」,但操作層面卻「殊途」。

對於申請直營店的商家,天貓有要對其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核。該審核包含初審和覆審兩個步驟,需要提交的資質證明資料包括但不限於下表所示範圍。

就檢驗材料來看,可以說是事無巨細。這很好理解:因為是基於平臺模式下衍生的店鋪類型,所以貨的所有權依舊在品牌商手中,平臺在把握直營產品品控時勢必要把重點放在資質審核。

但是天貓的直營除了品牌持有人自營,還有品牌持有人授權第三方經營這種形式。後者的第三方會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問題,在品牌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商家搶先註冊商標或者偽造品牌授權文件入駐天貓這件事並不是沒有可操作空間。

況且,擁有品牌商授權的第三方,也極有可能出現真假混賣的現象——這並非直營模式的過錯,而是商家能不能控制他們內心道德風險的問題。

相比之下,自營的平臺由於要採購入庫,對供應鏈的上下遊都可以自主操控,這意味著能夠把控商品從出廠到最後一公裡的整個流通過程。換句話講,其實在商家資質審核時嚴謹對待是保證正品最有力的措施,直營模式與自營模式都做到了這點,只不過直營模式下更難以防控「奸商」。

當然,雖然沒有這個問題,但是自營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那就是投入的資源遠超過直營;而且從概率來講,也只是保證正品的概率更高一點,無法從根本上讓市場上所有假貨都消失。

不過,在這種自保的情勢下,自營倒是可以為其每一個流程加一道保險,至於具體怎麼個保險法,則需要將每一個環節從全流程中剝離開來,分別剖析。

疑惑二:所謂「全流程」嚴控假貨,真的全嗎?

首先要清楚,在大多數消費者看來,多數造假髮生在採購過程中。當事人懷疑的都不是品牌方,而是平臺自身是否採購了假貨、平臺是否獲得品牌授權,也就是認為平臺進貨渠道有問題。

這是因為品牌的公信力要比第三方平臺的影響力更強。因此,平臺與其給品牌商家背書,不如給自己背書,即掌握對貨品擁有絕對控制權,將「打假」滲透到採購流程的每一處。

那麼,唯品會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從整體布局來看,唯品會為了保證正品,成立了居於行業首位的近1000人專業品控團隊,並且通過了ISO9001和ISO22000認證,建立了以法務、供應鏈、物流中心為主的質檢團隊,將品控和質檢滲透進整個採銷流程。

從微觀布局層面來看,唯品會首先溯源了貨品的源頭,將供應商也列為審核對象。它堅持自營直採的理念,通過在全球範圍內的近2000名專業買手,對每一個正式合作的供應商都先進行實地考察,進行原產地認證、生產工廠、生產實景的查檢,全面評估供應商實力,保證商品質量。

除實地考察以外,唯品會還會對供應商資質進行嚴格審查,包括是否涵蓋營業執照、產品檢驗報告及品牌授權許可文件等。對於進口產品,還要求供貨商必須提供入關單據等文件;對於有溯源需求的消費者,客服還會聯繫關務,出具可以在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網站查到的報關記錄。

在對供應商進行各個維度的審查以後,唯品會開始對合格供應商的商品進行查驗。唯品會所有合作品牌,都必須經過其獨有的售前5道+售中3道產品審核與驗證。

海豚智庫整理製圖

具體來看,在商品入庫前,唯品會會委託第三方進入供應商倉庫進行抽檢或者全檢,隨後讓供應商把商品送檢測機構做測試,全部合格後,再把商品送到唯品會倉庫安排供應鏈抽檢,抽檢合格後由IQC做全檢,通過全鏈路檢驗的商品才可進入貨位架允許銷售。

在整個過程中,唯品會保證每個物流環節都要實名登記實時記錄,隨時掌控商品信息;售出之前,平臺還會指派物流揀貨的人進行二次檢查,由OQC做出貨全檢;在售中過程中,唯品會還會委託第三方的檢測機構在網頁上隨機購買測試,檢測產品質量。

此外,唯品會還聯合了重要品牌推出《貨品保證單》,憑藉該單據可到線下品牌專櫃進行驗貨且享受專櫃全國聯保;同時,唯品會也為每一件商品都提供了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品保險。

除了以上檢驗步驟,唯品會每年還會委託專業國家級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每個品牌進行數次抽檢。可以說,唯品會擁有行業內最長的檢驗鏈,已經把品控做到了極致。其實做完這些,多數消費者的心已經放下了一大半,但在一般觀念中,品質與價格很難兩全。那麼唯品會為何會成為特例?

疑惑三:保證正品的前提下,為什麼唯品會還能實現低價?

全流程的正品保障可以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價格則能夠直擊消費者的癢點(即消費欲望),是成交率和轉化率的直接影響因素。唯品會之所以既能做到物美,又能實現價廉,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唯品會成立至今,已逾十年。一路走來,它經歷過轉型,走過彎路,又回到了屬於自己的那條品牌特賣之路。它所經歷的一切,鑄造了其自身在這個垂直領域的雄厚實力,也將自身的權威和信譽深深鐫刻到它自己的市場形象中。在馬太效應的作用下,專注於「特賣」多年的唯品會不僅佔領了用戶心智,也在品牌供應商之間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在特賣領域擁有超強話語權。

第二,唯品會的供應鏈體系發揮了強大的價值。目前,入駐唯品會的品牌商已經超過3萬家,所售商品均從品牌方官方渠道直接採購,供應商類型包括品牌生產商、品牌官方授權總代理商、品牌分公司及國際品牌駐中國的辦事處等合法渠道。

這裡需要劃重點的是,唯品會秉承一對一授權的原則,即要求與品牌方或品牌授權的一級代理商直接合作,務求將授權鏈縮至最短,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中間商賺差價的影響和假貨的風險。疫情期間,唯品會作為一個穩定且出貨量大的特賣渠道,在幫助品牌商清理庫存、回流現金這件事上居功至偉。

第三,唯品會的銷售效率難以被超越。從財務數據上來看,2019年第四季度,服飾穿戴品類為唯品會貢獻了70%以上的GMV。要知道,不管是特賣還是普通的B2C,甚至整個電商和零售,庫存都是核心的指標之一;而對服飾品類來講,庫存周轉速度更是能夠決定行業正負手的核心。

從財務方面來看,2019年,唯品會存貨周轉天數為32.55天,存貨周轉率為11.06次,這意味著唯品會的銷售效率非常高。再觀察唯品會近五年的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唯品會的存貨周轉天數在不斷下降,存貨周轉次數在不斷增加。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固然得益於供應鏈的不斷優化,同時也離不開唯品會與品牌商合作的獨特方式。

唯品會不僅優選了上遊供應商,還會隨時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不斷變更特賣的品牌。與唯品會合作的品牌商,會先把貨送去唯品會的倉庫,等上線的特賣結束後,沒賣完的貨再退回給品牌商。正因如此,唯品會的庫存壓力幾乎為零,也使得其在與品牌商合作時有了其他平臺無法取代的優勢,為正品低價提供了保障。

事實上時至今日,「大品牌,打折賣」早已成為了唯品會的專屬標籤,而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唯品會的616年中購物節更會成為其專注特賣道路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除了11場不同品類的特賣專場,還加了3折封頂、億元補貼等猛料。

其實無論是回歸特賣以來唯品會的持續盈利,還是這次範圍和力度都空前的616特賣節,都成功證明了品牌特賣這一模式具有強大的抗周期性。隨著消費者回歸理性和消費升級,再加上唯品會甩掉了物流這一沉重的包袱,今後它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上會展現更大磅礴的生命力和成長性。

零售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但不變的核心是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而用戶關注點離不開商品、價格和服務。以不變應萬變,堅守品質底線,就是唯品會對於專注核心業務的最佳詮釋。

相關焦點

  • 聚焦品牌特賣,唯品會如何搞定供應鏈?
    來源:創商網投資人要的是未來有想像空間的故事,唯品會要的則是更長遠的未來。2019年6月以來,唯品會股價大漲130%,市值120億美元。唯品會在主業聚焦品牌特賣戰略以後,股價也再度重返增長軌道。由於各個平臺在與品牌商合作時選擇的形式有所區別,導致用戶對不同平臺如何保證正品有著不同的疑問。而針對唯品會,用戶在這個問題上的質疑可以大致歸為三方面。疑惑一:直營與自營,正品保障力度誰更強?同樣是來自品牌渠道的貨,多數人分不清直營與自營的差別。
  • 唯品會,如何抓住了喘息的機會?
    2018年第三季度,唯品會再次提出專注於特賣。在這之後,其一方面尋找「投靠式」的合作,與騰訊、京東結緣,另一方面,唯品會再度提出專注特賣,與阿里、拼多多等形成差異化定位。事實上,回歸到貨本身,唯品會聚焦特賣開拓線下場景,它不僅在線上改變,推出首頁瘋搶、快搶頻道通過好貨和深度折扣持續貢獻大量新客。同時,重倉投資線下「奧萊」。
  • 扛住「疫情盈利暫緩」,唯品會差異化營銷發揮關鍵作用
    供應鏈+買手制+特賣模式唯品會三大營銷增長之道 !01「清晰定位」強大供應鏈網絡唯品會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和穩固的品牌合作關係,這兩者穩穩支撐起電商平臺的模式運轉簡單說來就是,對於傳統品牌來講,很多時候會出現營銷下滑期,而伴隨的就是商品大量庫存。針對這種庫存壓力下,品牌的周轉需求,唯品會推出「唯品快搶」、「最後瘋搶」等折扣特賣頻道,成為龐大特賣體系中的流量擔當,發揮出品牌的超高性價比!
  • 唯品會Q3活躍用戶同比大漲36% 特賣模式受追捧
    來源:中國經營報唯品會Q3活躍用戶同比大漲36% 特賣模式受追捧佚名北京時間11月13日,品牌特賣電商唯品會(vip.com,NYSE:VIPS)披露了其未經審計的深耕特賣領域的唯品會擁有深厚的護城河優勢,目前與國內外超30000家知名品牌建立合作關係,並與品牌聯合開發產品、定製專屬爆品。除此之外,唯品會還通過大數據推動品牌進行生產方向的聚焦和調整,持續深化與品牌合作,深度挖掘符合用戶需求的優質貨品。
  • 唯品會榮獲【2020安心獎】年度品牌特賣電商平臺
    成立十餘年以來,唯品會專注「品牌特賣」,不斷為用戶提升有品質的購物體驗。同時,她整合線上線下特賣業務,升級為全渠道的品牌特賣,都是好牌子,天天有三折,不斷為億萬用戶創造驚喜。關於【2020安心獎】【2020安心獎】旨在鼓勵新消費時代浪潮下,通過界面新聞在財經媒體中的領先影響力,梳理各行各業發展狀況,關注「安心消費」這一核心價值觀,圍繞「業務標準、市場佔比、模式創新、品牌美譽」四大評價維度,為消費者甄選安心企業。
  • 再看不懂唯品會 就晚了!
    這下,不僅「唯品會流量見頂」的說法不攻自破,更展現出了唯品會疫情之下強勁的韌性和爆發力。  在疫情的影響下,唯品會如何做到十年盈利長跑不間斷,連續30個季度盈利?  唯品會的穩定而獨特的打法,或許正藏著疫情後的崛起之道。
  • 新京報年度榜單揭曉 唯品會獲「年度品牌特賣平臺」獎
    其中唯品會獲「年度品牌特賣平臺」獎項。唯品會自成立來,在「特賣」領域積累了十餘年經驗,成為了專業的折扣零售平臺。唯品會的「特賣」模式,最初是聚集品牌庫存,後又發展為暢銷庫存與定製款結合,拿到線上,以電商方式觸達給消費者,因此也有很多人將唯品會形容為「線上奧特萊斯」。
  • 聚焦正品好貨 特賣電商唯品會迎來新的增長機遇
    當前正逢經濟下行周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疊加,服飾穿戴行業正面臨新一輪去庫存壓力,品牌商亟需通過差異化平臺加速庫存銷售,實現資金的快速周轉。在此背景下,專注服飾折扣零售生意的唯品會,因其特賣模式的抗周期性,有望迎來新的增長機遇。據艾媒發布的《中國特賣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特賣市場交易規模突破1.5萬億元。
  • 口碑營銷:唯品會是如何讓全網用戶都來為品牌「代言」的?
    如何將口碑營銷規模化,引發更多的自來水呢?這時候,將唯品會會員身份變成社交貨幣,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講到這裡,楊超越全網找人背後的策略思路已經很清晰了:借3億唯品會會員之口,賦予「唯品會會員」社交貨幣屬性,強化其身份標識,用真實用戶體驗和口碑,驅動更多人了解、喜歡、並使用唯品會。
  • 唯品會「正品特賣」頻頻售假,「好貨低價」變身「假貨低價」
    「品牌特賣,100%正品」,唯品會以「好貨低價」的競爭優勢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戶,但賴以「特賣」模式起家的唯品會被不少消費者質疑其售賣假貨,一直打著「品質電商100%正品」的口號是真的嗎?消費者能否放心選購?
  • 唯品會還能「浪」多久?老闆擅長精打細算,但全面戰場頹勢漸顯
    自2018年底再次聚焦品牌特賣、回歸服裝銷售以來,唯品會就開始鹹魚翻身,股價也連續6個季度上漲。人們都說垂直電商的時代早已過去了,而唯品會卻越來越堅挺,這背後自然有其獨特的優勢支持,但這一優勢也有明顯的天花板。
  • 唯品會「12.8特賣大會」又暖又火:訂單同比翻倍,羽絨褲、羽絨服...
    12月1日早10點,一年一度的「唯品會12.8特賣大會」正式開售。作為2020年度的收官大戲,此次大促有多重福利,「比11.11更超值」。截至2日早10點,開售24小時,訂單量同比就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的消費者都享受到了「滿88元順豐包郵」的服務。由於訂單量大漲,順豐已為唯品會「12.8特賣大會」增加運力,確保消費者在大促熱賣期間也能享受到如常的「順豐速度」。
  • 唯品會與順豐達成合作,唯品會旗下快遞品駿遭甩賣
    唯品會重返品牌特賣,聚焦核心特賣業務,品駿快遞非常燒錢,出售非核心資產,就是必然的選擇。要當小京東還是做中國的TJ Maxx,2017年遭遇谷底的唯品會必須作出一個抉擇。於是,唯品會自2018年年中開始順應大勢,回歸品牌特賣戰略,在貨品、價格、渠道、運營等不同層面,牢築縱向邊界,使其所代表的折扣零售商回歸實用主義的商業本質,也助力其在2019年的兩個財季均收穫了持續向好的財務數據。
  • 服裝品牌集體打折自救:後疫情時代的線上化和清庫存
    5月份,特賣電商平臺「618」期間,耐克、彪馬等國外知名體育品牌在唯品會平臺上實現了較2019年同期增長100%的成績。  據唯品會方面反饋,近半年由於居家場景的增多及用戶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關注,運動、居家、休閒類服飾增長更快。
  • 誠兌:唯品會、蘑菇街、每日生鮮垂直類電商的發展
    所有垂直電商中,唯品會是比較特別的一個,特別之處主要有兩點: 其一是無與倫比的規模。不算拼多多的話,在垂直電商中,也只有唯品會曾一度做到僅次於天貓和京東的規模,成為電商第三極。 其二是對垂直電商路線的猶疑。
  • 產品體驗報告:唯品會如何實現連續30個季度盈利?
    在電商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形式下如何存活下去很重要。唯品會創立之初,即推崇精緻優雅的生活理念,倡導生活時尚唯美的生活格調,主張有品味的生活態度,致力於提升中國乃至全球消費者的時尚品位。2.2 Slogan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2.3 特色功能唯品會專門的買手團隊和商業數據統計系統,確保挑選出符合潮流的品牌的大眾審美的商品。
  • 「回頭路」難走 唯品會欲乘直播電商東風
    為此,唯品會不得不走上「回頭路」,重啟「特賣」戰略;隨後2018年7月,唯品會上線基於微信生態的分銷小程序「雲品倉」,試圖效仿拼多多的社交電商路線,通過微信裂變的方式,用低價吸引下沉市場用戶。然而,「拼團低價」的最佳紅利期已過,儘管唯品會此後還嘗試過開拓「線下流量」曲線救國,也未能如願以償。
  • 「不成功、便成仁」的唯品會城市奧萊,可能真的要「涼涼」
    前段時間,「天天有三折」的唯品會爆出消息:擇址新一線城市合肥,布局首家線下商場——唯品會城市奧萊,並定於年底開業。消息一出,行業內戲謔不斷,紛紛表示並不看好唯品會城市奧萊。   一直以來,唯品會都被業內稱為「線上奧萊」,在2019年7月,唯品會收購杉杉商業之後,開始布局線下奧萊業務,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特賣模式。
  • 成立12年,唯品會再造用戶增長新支點
    在多個電商從業者看來,唯品會是以較低的價格出售具有品牌性、時尚感的商品,對用戶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雖然社交電商以及直播帶貨讓電商行業的競爭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低價買品牌商品從未失去吸引力,唯品會的特賣模式依然保持較強生命力。
  • 唯品會228美妝特賣節來襲 正品好貨優惠直降
    來源:華夏時報2月27日晚8點,唯品會228美妝特賣節將正式開售。作為全球最大的特賣電商,美妝是唯品會的重要品類,本次美妝特賣節集結了歐萊雅、SK-II、 Olay、雪花秀及完美日記、自然堂、珀萊雅、丸美等500個國際國內知名美妝品牌,以「無套路直接降價」的形式,讓消費者「不用搶紅包、湊滿減」等複雜操作,就能輕鬆以年度底價購買到大牌正品美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