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第十期新聞類(9進6)第6名姚軼濱,晉級,以下為主持原稿。
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有故事》。在四川大涼山的深處有一趟非常特殊的列車,今年44歲的彝族大姐阿西阿呷,她是這趟列車的車長,她管這趟車叫小慢車。小是因為這趟車全程只有353公裡,而慢是因為中國高鐵一個小時就能跑完的車程,這輛車卻要朝發夕至的跑上9個小時,但是可以保證小慢車是中國最熱鬧的一趟列車。
大家都管小慢車叫移動的集市,很多人都是坐著小慢車把自家的農副產品賣到附近鎮子的集市上,然後再買上鹽、水果、蔬菜、日用品,再坐著車回家。阿西阿呷從這趟車上的一個普通列車員到列車長,這條線她已經跑了23年,小慢車車次編號是56335634,每天會對開一列。橫穿四川涼山州最貧困的地區,其中有兩個國家級貧困縣。因此小慢車是沿線那些最不起眼的小站上唯一一趟停靠的列車,小慢車的票價還是1995年的標準,最少只要兩塊錢,全程353公裡,也只要25塊5。貨物不跟大家要錢。也正因為如此,村民們那些自家產的農副產品才有了利潤。但是,鐵路總公司每年要為慢火車提供虧損補貼是1000多萬元。
沒錯。小慢車是一趟扶貧列車,它是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具體落實,它也扶起了真正沿線村民很多人的日子。可不僅如此,對於沿線的村民來說,小慢車是他們全部的生活。
有的人坐著小慢車去結婚,結了婚以後,小慢車就成了婆家和娘家之間的連接。有的人坐著小慢車去看病,有的人坐著小慢車去走親訪友。就在我們採訪的前幾天,有一位孕婦在小慢車上突然臨盆,所幸母子平安,小慢車見證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他是個彝族小娃娃,爹媽給他取的普通話的名字就叫鐵生。
如果說先進的高鐵是我們中國的大動脈的話,那麼這一趟小慢車它就是毛細血管,它在為中國最細小的細胞組織提供營養,維持生命,它是很多人的生命線。
但是大山裡的人們對於這趟車有了新的寄託,它開始成了孩子們的校車了,孩子們坐著它走上了人生的第一站。阿西阿呷說,我讀小學的時候就做小慢車到學校去。現在我已經工作了,可以這樣說,我也是通過小慢車走出大山,我們小慢車就是他們的生命線。大涼山的人只有依靠著小慢車,他們才能走出大山。走出大山之後,他們到大城市接觸一些更好的生活,視野更開闊了,他們就把好的東西都帶回了自己的家鄉,這是特別大的一個跨越。
鐵生是在小慢車上生的,將來她的爸媽會在小慢車上送他坐著小慢車出去讀書,坐著小慢車走出這片大山,小慢車是鐵生家和許多彝族普通人家的生命線,更是他們的希望線。
點評:
有著9年工作經驗的姚軼濱,認為主持人需要錘鍊踐行「四力」,感應時代脈搏,才能對新聞有更深入透徹的了解。此次,他搭上四川大涼山的「小慢車」,採訪堅守大涼山23年的彝族列車長阿西阿呷,真切感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具體落實。姚軼濱將所見、所聞、所想帶回現場,通過生動的細節呈現和平實充沛的情感表達,讓載著沿線村民走出大山的「希望線」緩緩「開」進大家心中。康輝表示:「這個選題非常好,而且你把從小坐小慢車長大、後來成為列車長的彝族大姐作為串聯整個講述的中心人物,使得5分鐘的節目非常生動,還有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與溫度。」
歡迎關注百家號「平常的精神家園」,每天分享創業財經、閱讀心得、人生技能(辯論、演講、主持)相關原創知識,歡迎點讚、轉發、收藏、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