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蘇蘇
2020年,網絡電影獲得空前的增長機會。
更多院線公司和傳統電影人才加入網絡電影賽道,院網人才互通。網絡電影迎來更高階的全面升級,題材、故事、製作、陣容全面向院線電影取經。單片營銷體量及製作營銷比逐漸向院線看齊。最直觀的變化是,全年分帳票房破千萬的影片數量將近80部。
品質升級+營銷賦能,網絡電影終於在2020年打破「(平臺)評級定生死」的「行規」,不少低評級的網絡電影都獲得了更高回報,也有不少高評級影片並未收穫理想結果。
這不僅說明網絡電影的 C端特徵更為明顯,同時更指向於:網絡電影的內容權重愈發凸顯。
是的,網絡電影內容的春天正在到來。一年歲末,第五屆一起拍電影「權利榜」行業大會暨頒獎典禮之網絡電影論壇【2020年,網絡電影「破」而後立】,一起來聽聽關於網絡電影行業的真相。
傳統題材維穩發力,多元化、精品化、頭部效應明顯
企鵝影視副總裁常斌以一組數據開局:截止11月29日,騰訊視頻今年共計上線了146部網絡電影,奇幻類型佔32%左右,喜劇類12%,軍事動作類佔比10%,「奇幻、喜劇、動作三個類別基本佔據網絡電影的半壁江山,作為網絡電影的主流題材,我覺得這個趨勢在明年也不會有太大改變。」同時,以超460萬單日票房的佳績創造新紀錄的《海大魚》也給了行業一些信心。「傳統主流題材之外,網絡電影如果有IP基礎,以及好內容的支撐,一些新領域的作品也有商業上的驚喜表現。」常斌表示。
愛奇藝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指出,今年愛奇藝網絡電影有幾個現象令人欣慰:首先,在愛奇藝平臺播出的網絡電影類型多元化的趨勢比較明顯,現實主義題材、軍事題材、小成本偏科幻類、女性愛情、青春向影片類型蓬勃,空間廣闊;其次驚喜比較多,行業裡一些非常冷門的題材類型影片也取得了耀眼成績。「評級定生死」的概念也被打破。再次,今年網絡電影呼聲很高,大家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希望明年多出一些口碑評價向好,被全行業認可的作品,實現「叫座又叫好」。
阿里文娛優酷網絡電影中心總經理谷芳芳從不同視角給出總結,她表示,今年優酷網絡電影在發力做廠牌概念,比如怪獸廠牌,這個廠牌從2019年至今已經沉澱出近一億比較忠誠的用戶。另外,網絡電影行業從「提質減量」更趨向於精品化和頭部效應,優酷在電影類別上希望培養出一個蓄水池,不僅讓每個項目產生足夠的價值,也希望看到網絡電影從拼視覺,拼極致感官,到追求故事上對於人性的挖掘和情感的升華,逐漸模糊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的區隔。
而11月於優酷上線的《狄仁傑之飛頭羅剎》創造了近來「狄仁傑系列」網絡電影品質和票房的新高度,實現傳統主流題材的煥新,「並非紅海題材就出不了好作品,頭部精品、一群人用心創作,百花齊放的市場,各種類型都有好的機會。而平臺也會扶持更好的項目,一是讓更多用戶看到好作品,二是希望更好的項目能名利雙收。」谷芳芳誠懇有加。
作為《狄仁傑之飛頭羅剎》的出品公司,吾道南來以「東方傳奇」產品線作為廠牌主類型。創始人劉朝暉表示,電影公司做生意還是做事業都是所謂初心,都得根據各自主創團隊的天賦和資源。吾道南來本著追求對中國東方古典文化和至美人性的弘揚傳播的初心,會在「東方傳奇」產品類型線上持續深耕,並且會以合理的高製作投入極大提升網絡電影這個產品類型線的價值。
淘夢創始人&COO王文水則意指不斷嘗試新題材和創新的重要性。他總結,從《黃飛鴻》,《大蛇》系列到《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公司過往年度案例作品都是非市場主流的新題材作品,在內容上大膽嘗試,包括對不同人群、地域的目標受眾鎖定,都是值得提倡的,網絡電影切忌扎堆內容和創意重複。「我們也不知道哪一個點是最好的利潤點,最終的『最好』是市場檢驗出來的,在創新和差異化內容的開發上,淘夢也會跟平臺、廣電部門做很多溝通,接觸了解不同方面的反饋,再堅定一些信心,然後繼續往下推動到拍攝階段。」
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COO高銳指出網絡電影的升級之道,他表示,目前網絡電影在「外包裝」,如美學層面、選題層面,如何吸引觀眾往下看這些層面上做得很好,院線電影更在乎價值主張、情緒。這是兩種不同的方向,網絡電影繼續發展,如果在情緒情感,價值主張,以及表達方式等層面不斷去尋求突破,其實就可以形成一些突破口,創作出不同以往的網絡電影作品,推動行業升級。
「評級定生死」概念被打破,營銷和內容升級並重
除了頭部精品收穫眾望所歸的商業成績,今年也出現愛奇藝評級為B的《變異狂蟒2》收穫近1700萬票房,並非騰訊視頻評級最高的女性向網絡電影《龍無目》收穫2000萬分帳,而更多不乏一些最高評級影片並未達到預期成績的案例。
網絡電影發展6年多,從初始的「定級論」到「評級定生死」概念逐步被打破,背後的具體原因有哪些?
常斌一語中的:影片最終票房取決於品質和營銷,如果影片品質差,很難靠營銷博得高票房。同時,今年也有一些S級影片由於在營銷上投入太低,票房不盡如人意。而也有諸如《海大魚》《龍無目》等影片為網絡電影提供了很好的營銷導流案例。未來,希望片方能更多重視營銷環節,其他影片的營銷程度和方式都可以加大力度。
「網絡電影評級就像院線排片一樣,平臺根據對影片本身質量的判斷去給到一個初始排片」。所以,常斌認為,即便是A,甚至是B級影片,通過營銷或者影片本身質量發酵,在平臺的播放數據越好,平臺會給到更多的資源助力——如果能用10%的「排片」拿到15%的票房,這恰恰證明優質內容的核心競爭力,平臺一定會增加資源增加「排片」。
宋佳則認為,當網絡電影不再依賴「評級定生死」,恰巧證明網絡電影的to C效應愈發顯著。如果出現影片初始評級與票房表現不一致,說明平臺對於內容的審核標準慢於用戶的接受程度變化,那麼促使平臺未來無論從選片標準還是後期推廣上,都會去做更多規則方面的調整,讓更多有資源和營銷助力的影片獲得更多上升機會和通道。
谷芳芳也認同當前網絡電影存在的to B+to C屬性,平臺在經市場和觀眾檢驗之前給影片評級「定價格」,多少會有主觀和偏差點,在這方面平臺也會不停優化,更靠近用戶,遵從數據,同時也會把平臺對於行業的期望和內容判斷的主觀色彩作為考量標準之一,鼓勵網絡電影更多元,更利好於行業發展。
其次,用戶需要做好分眾。無論院線還是網絡,都需要把最合適的電影放到最合適的發行渠道上。在網絡上,「排片」先給出來,看C端的用戶效應,如果用戶喜歡,平臺會持續增加排片。「因為平臺會有精準算法和數據洞察,不會因為之前可能有的誤差完全地去影響一個好項目的發光發熱。而營銷確實也很重要,不光是在導流導量的目的上,內容的影響力和口碑都需要一起努力。」谷芳芳總結道。
既然平臺會把對於行業的期望和內容判斷的主觀色彩帶到評級的判斷中去,那麼,哪些內容是被平臺鼓勵的呢?
一是新類型的創新,且通過創新內容背後透出創作者的用心程度;其次是在成熟主流類型上做出了複合創新、元素類型疊加等,在產品上作出了優化和升級,於故事、特效、服化道等層面。常斌、宋佳、谷芳芳一致認為。
網絡電影值得做,也可能形成自己的IP經典
除了平臺方積極建言獻策,內容公司也在探索著網絡電影的優化升級。
近年,經典IP改編成網絡電影成為主流趨勢,IP改編網絡電影也成為市場有力的分帳大戶,但是,如何成功跨越IP改編的「光環黑洞」,盡力避免口碑爭議,奪得票房口碑雙贏?
劉朝暉以《倩女幽魂:人間情》的開發過程為例闡述道,如果開發IP,就本著不要辱沒IP的初心來做,因為有價值的IP非常稀缺。同時,網絡電影不斷在中低成本線上反覆試錯,培育屬於自己的原生好內容,它也可能形成自己的IP且具備非常完整和清晰的市場鏈條,以此帶動更大的可能性。
「要求」背後是更高的期許。未來,劉朝暉期待網絡電影迎來一個數據更透明、更公平的時代,一個全面TO C的市場,他認為,這也是對在TO C路上義無反顧賭身家,艱難奮勇跋涉的創業者最好的支持。
王文水認為,對於經典影視作品IP的改編開發,需要很成熟專業的製作體系,包括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等的每一環,這樣呈現出來的整體內容才可能有誠意有品質。一些經典IP無法超越,很大部分原因是觀眾對於演員的期待和回憶佔了先入為主的印象。而前幾年整個網絡電影行業內容的製作水平和專業演員的可選擇性比較有限,這兩年網絡電影在製作層面相對成熟,演員層面也有升級,淘夢才開始嘗試經典IP的再開發。但超越曾經的經典作品是困難的,更多是致敬和學習,如何做出有趣和新意,創作者的態度很重要。
在高銳看來,經典IP開發是一把雙刃劍。而單從用戶受眾層面,95、00後Z世代所關注、喜歡的內容跟上一代人觀眾的興趣品味有些不一樣,這也是經典IP改編的彈性機會所在。
其次,網絡電影原創內容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經典,之前的一些網絡電影案例,其實有成為優質作品甚至經典的可能性,但當下需要進一步「突破」,要做更多的努力與探索,這些方面是網絡電影需要向經典IP學習的。
論壇最後,對於新入局的網絡電影團隊,常斌的建議也頗為誠懇切實:首先,網絡電影值得做。開發時間較短,成本相對低,資金流轉高效。其次,建議根據市場和用戶需求做項目。平臺每日發布的榜單數據公開透明,可以做項目參考。第三,新團隊一定要做自己能駕馭和擅長的內容,這樣利於公司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