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在文學故事方面,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是《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這四則民間傳說,直到至今仍廣為流傳。被加以修飾,寫成小說;或進行藝術的改編,拍成影視作品,這些都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但這些故事是根據什麼而被編出來的呢?單憑空想,我覺得應該不會有如此廣受民間流傳的作品。肯定是有所引導,再經後世改編而成的。一般來說,所熟知的民間故事都是這樣才被人們流傳並熟悉。是否真的是這樣呢?讓我們去了解一下。
一、牛郎織女
傳說是放牛娃牛郎在放牛的時候,碰到了下凡洗澡的織女。之後兩人相識相知,相愛了便在凡間成親,並生有兩個孩子。後來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後便大怒,強行把他們拆散,帶織女回到天上,牛郎借著「神牛」的皮追上去了,但在即將追上的時候,王母娘娘用金簪劃出一道銀河,從此兩人只能隔岸相望。只有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喜鵲成橋,他們才能相見。這也稱為了民間七夕節的來歷。
而牛郎織女這個故事的最初模型,是來自於《詩經》中: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說,天上有個織女,每天七個時辰(14個小時)在在天上織布,卻沒有織成一匹布,而對岸的牛郎,便只能空著箱子,因為織女沒織成一匹布。這幾句詩歌,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的創作,成為了如今人們熟悉的樣子。這樣一個偉大而悽美的愛情故事,成為了傳統節日七夕節的來歷。
二、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是秦朝的一位女子,與一位名叫範喜良的人成婚,過著幸福恩愛的生活。那時,秦始皇修建長城,把範喜良當壯丁抓走了。從此杳無音信,孟姜女便千裡尋夫。卻得到丈夫已經累死長城的消息,一下子悲痛欲絕,大哭了三天三夜。突然轟隆一聲,長城被哭倒了,這便是孟姜女愛夫情深的故事。
這本是起源於《左傳》,杞梁作為齊國將領為國犧牲了,杞梁妻為夫爭取榮譽而在城下哀哭,而後城牆崩塌,是一個真實的事件描述。但到了《列女傳》就已經有了故事的原型了,說,丈夫戰死後,他老婆在城下哭,哭了十天後,城牆崩塌。其中並無秦始皇的事情,但如今流傳著一種躺槍事故,秦始皇這個躺槍,真是大叫冤枉啊。
三、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祝的故事是最為傳奇的,傳說祝英臺因嚮往讀書的生活,便女扮男裝出外求學。求學途中,遇到才華橫溢的同窗梁山伯,祝英臺因此而淪陷了,愛上了他。但梁山伯並不知祝英臺是女兒身,而後在師母那得知真相卻已經晚了。祝英臺已被強行許配給別人了,這時梁山伯悔恨交加,後因病而亡。在祝英臺出嫁之日,路過梁山伯的墓地。這是一道驚雷,梁山伯的墓開了一道口,祝英臺便跳了下去。而後一對彩蝶從墓地中飛出,這便是梁祝化蝶的悽美愛情故事。
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記載了梁、祝,二人是同學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志》中對其增加了情節的補充,進一步完善了這個故事。直到明朝,馮夢龍的《古今小說》裡才幾乎完善細節,成為一則廣為流傳的故事
四、白蛇傳
這個故事發生在南宋時期,名為許仙的男子在清明節上墳燒香,便遇到了由白蛇和青蛇修煉成人的白素貞和小青。許仙和白素貞兩情相悅,而後結為夫妻。後來鎮江金山寺主持法海知道了,便決心除妖。用軟禁許仙,使白素貞就範,而後法海用金缽將白素貞壓在西湖雷鋒塔下。但小青趁機逃走,便潛心修煉法術,最後救出白素貞,兩人之後得道升天了,而許仙早已過世。這便是人和妖的愛情故事。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有兩種起源說法,一個是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個是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傳言是為了告誡男人不要隨意與女人幽會私通,一旦觸犯,就會化為一灘血水。
民間傳說都是經過人們的廣為流傳,才會引起文人的注意。進而將其傳言完善情節,成為一個完美的故事。其歷史起源可能要追溯到春秋、秦漢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今天所流傳的事例,可能在十幾年甚至更久後,便成為一個完好的故事了。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