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為流傳的四則民間愛情故事,你可了解故事的起源是什麼?

2021-01-08 講故事的歷史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在文學故事方面,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是《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這四則民間傳說,直到至今仍廣為流傳。被加以修飾,寫成小說;或進行藝術的改編,拍成影視作品,這些都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但這些故事是根據什麼而被編出來的呢?單憑空想,我覺得應該不會有如此廣受民間流傳的作品。肯定是有所引導,再經後世改編而成的。一般來說,所熟知的民間故事都是這樣才被人們流傳並熟悉。是否真的是這樣呢?讓我們去了解一下。

一、牛郎織女

傳說是放牛娃牛郎在放牛的時候,碰到了下凡洗澡的織女。之後兩人相識相知,相愛了便在凡間成親,並生有兩個孩子。後來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後便大怒,強行把他們拆散,帶織女回到天上,牛郎借著「神牛」的皮追上去了,但在即將追上的時候,王母娘娘用金簪劃出一道銀河,從此兩人只能隔岸相望。只有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喜鵲成橋,他們才能相見。這也稱為了民間七夕節的來歷。

而牛郎織女這個故事的最初模型,是來自於《詩經》中: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說,天上有個織女,每天七個時辰(14個小時)在在天上織布,卻沒有織成一匹布,而對岸的牛郎,便只能空著箱子,因為織女沒織成一匹布。這幾句詩歌,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的創作,成為了如今人們熟悉的樣子。這樣一個偉大而悽美的愛情故事,成為了傳統節日七夕節的來歷。

二、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是秦朝的一位女子,與一位名叫範喜良的人成婚,過著幸福恩愛的生活。那時,秦始皇修建長城,把範喜良當壯丁抓走了。從此杳無音信,孟姜女便千裡尋夫。卻得到丈夫已經累死長城的消息,一下子悲痛欲絕,大哭了三天三夜。突然轟隆一聲,長城被哭倒了,這便是孟姜女愛夫情深的故事。

這本是起源於《左傳》,杞梁作為齊國將領為國犧牲了,杞梁妻為夫爭取榮譽而在城下哀哭,而後城牆崩塌,是一個真實的事件描述。但到了《列女傳》就已經有了故事的原型了,說,丈夫戰死後,他老婆在城下哭,哭了十天後,城牆崩塌。其中並無秦始皇的事情,但如今流傳著一種躺槍事故,秦始皇這個躺槍,真是大叫冤枉啊。

三、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祝的故事是最為傳奇的,傳說祝英臺因嚮往讀書的生活,便女扮男裝出外求學。求學途中,遇到才華橫溢的同窗梁山伯,祝英臺因此而淪陷了,愛上了他。但梁山伯並不知祝英臺是女兒身,而後在師母那得知真相卻已經晚了。祝英臺已被強行許配給別人了,這時梁山伯悔恨交加,後因病而亡。在祝英臺出嫁之日,路過梁山伯的墓地。這是一道驚雷,梁山伯的墓開了一道口,祝英臺便跳了下去。而後一對彩蝶從墓地中飛出,這便是梁祝化蝶的悽美愛情故事。

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記載了梁、祝,二人是同學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志》中對其增加了情節的補充,進一步完善了這個故事。直到明朝,馮夢龍的《古今小說》裡才幾乎完善細節,成為一則廣為流傳的故事

四、白蛇傳

這個故事發生在南宋時期,名為許仙的男子在清明節上墳燒香,便遇到了由白蛇和青蛇修煉成人的白素貞和小青。許仙和白素貞兩情相悅,而後結為夫妻。後來鎮江金山寺主持法海知道了,便決心除妖。用軟禁許仙,使白素貞就範,而後法海用金缽將白素貞壓在西湖雷鋒塔下。但小青趁機逃走,便潛心修煉法術,最後救出白素貞,兩人之後得道升天了,而許仙早已過世。這便是人和妖的愛情故事。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有兩種起源說法,一個是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個是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傳言是為了告誡男人不要隨意與女人幽會私通,一旦觸犯,就會化為一灘血水。

民間傳說都是經過人們的廣為流傳,才會引起文人的注意。進而將其傳言完善情節,成為一個完美的故事。其歷史起源可能要追溯到春秋、秦漢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今天所流傳的事例,可能在十幾年甚至更久後,便成為一個完好的故事了。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家喻戶曉的四大民間愛情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 中國四大系列之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各個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不僅極具藝術魅力,而且具有獨特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很多民間傳說流傳至今,並為現代人廣為流傳,其中《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流傳最廣,影響最大。NO1、梁山伯與祝英臺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我國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故事始自東晉,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可謂家喻戶曉,是我國最具魅力的民間傳說故事之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民間流傳的恐怖故事,令人毛骨悚然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民間流傳過的一些恐怖故事,1995年令人震驚的北京330路公交車消失事件。 1995年11月一天晚上,330路公交車末班車照常從圓明園總站出發,車上有司機和售票員兩人,這條線路比較偏僻,平時就很少有坐車的人。
  • 關於「豬精骨」的起源探索,以及「民間」故事整理!
    它並不像魚驚石那樣在中醫中有些許震驚安神的藥用,至於那些民間流傳趨吉避兇的說法畢竟沒有什麼真正的科學依據,大家權當個故事聽聽就算了。不過說到故事還真有一則民間關於豬驚骨的故事,這裡給大家講一下。相傳北宋年間有一鄉野屠戶因能幫人取「豬驚骨」而遠近聞名,他技法嫻熟到將家豬牽到面前,只需觀望片刻便知此豬顱內是否藏有驚骨。
  • 重陽節的起源故事簡短介紹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並且有著很久遠的歷史文化,隨著不斷的演變,重陽節也變成了敬老節,那麼重陽節的起源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重陽節的起源故事簡短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 民間故事,在沈從文的「湘西世界」裡,原來只有一個局部的縮影
    在湘西苗族民間流傳的故事傳說,是沈從文小說裡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沈從文也通過這些故事,構築起一個地域性特色非常鮮明的「湘西世界」。但是這些民間故事並沒有全部出現在沈從文的小說裡,換句話說,沈從文在選取湘西民間故事時,並不是「照單全收」的,而是進行了很大的取捨。他小說裡的湘西民間文化和湘西真實的民間故事是有很大差異的。
  • 「三國」故事廣為流傳,中日文化分別如何解讀關羽這一角色?
    即「三國」的故事,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受到人們的喜愛。而在東方其傳播之廣泛,喜愛程度之深,可以說對東亞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在以中、日、韓這三國中,各家流傳的內容並非完全一致,這除了各國本土的文化特性以及民族屬性以外,關羽這個人物最大程度代表了這種喜愛的差異化。
  • 塔裡的女人——白蛇傳說起源何時?故事如何演變?
    2008 年登上 CCTV10《百家講壇》講述《白蛇傳奇》並出版《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奇》。白蛇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地方戲曲的傳播──崑曲《劉漢卿白蛇記》(又名《鸞釵記》)、川劇《鸞釵記》(或者《放白蛇》)、越劇《白蛇傳》等,曾經演遍大江南北。到了當代,又因為影視劇的加盟,許仙白娘子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街頭巷尾莫不知曉義蛇白素貞的故事。
  • 小學語文民間故事趣味之牛郎織女縮寫新編
    民間故事一般是指我們中國民間故事。都是一些幾千年來流傳下來,最精美的寓意深刻的作品。包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流傳,最廣人人皆知的經典民間故事。課本中選擇的民間故事充分考慮了,孩子們的理解和閱讀能力,按照流傳的故事原貌經過提煉加工編程。
  • 朱彥華楊林勃編《香妃的傳說》一書寫了什麼?流傳的民間故事
    《香妃的傳說》書中所編寫的並非僅僅是香妃的傳說,書中收入的是流傳在承德地區的著名民間故事,共59篇。其中寫了黃帝、王妃、公主的生活,歌頌了勞動人民勤勞善良、不畏強暴的高貴品質。本書的故事,有關於棒槌山的、雞冠山的、天橋山的、元寶山的、雙塔山的、棋盤山的、蛤蟆石的,有關於熱河泉的、二仙居的、竹林寺的、壽王墳的,有關於乾隆的、紀曉嵐的、劉墉的、香妃的,有關於行宮的、茶棚的,等等,方方面面,豐富多彩。故事生動有趣,語言樸實優美。
  • 一段流傳在金華西郊的愛情故事《聶小倩》的前世今生
    經過歷代戲劇演繹,「聶小倩」這個文化IP,以一段千古愛情傳說賦予了金華西郊這片土地以浪漫氣息和夢幻色彩。蒲松齡筆下的千古情緣從史料尋跡,聶小倩的故事廣為人知大抵源於蒲松齡《聊齋志異》。文中寫道:寧採臣,浙人,……適赴金華……解裝蘭若。
  • 民間故事:骷髏鬼
    前言: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領域,古人常常在閒暇之時與家人朋友聊一些小故事,也有人喜歡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志怪故事,大家坐在一起討論,甚是開心。既然在民間有故事流傳,那就有寫故事書的人,清代的紀昀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著作是《閱微草堂筆記》,今天的這個故事就取材於此。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講講骷髏鬼的故事。
  • 兒童必讀:一本家喻戶曉的民間傳統繪本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
    貓很想當第一,但是他整天迷迷瞪瞪的就喜歡睡覺,於是毛對老鼠說:「我馱你到天宮去吧,你可記得叫我啊。」老鼠同意了。但他還有自己的打算:他知道老牛勤勤懇懇的,每天都起得很早。於是她找到老牛說:「你能陪我去天宮嗎?」老牛答應了。
  • 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課文解析,學生更深入了解,中國民間故事
    同學們,接下來請仔細讀課文,讓我們了解這個美麗的民間故事,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學生先學一下這篇課文的生字詞部分。一、生字詞歸納1,課文中出現的10個會認生字,14個會寫生字是學生重點掌握。幾組多音字【待、挑、佔、倒、縫】,同學們查字典重點標註,加深印象。
  • 這本流傳三百年的民間故事集,揭露最真實的人性,越早讀懂越受益
    正是基於這樣的情況,馮夢龍廣泛的收集宋代以來的話本,也就是說書人的講稿,以及民間故事、傳說,野史雜文,並加以修改潤色。高興的時候,自己再動手創作兩篇,於是就形成了《喻世明言》這本書。這本書一共四十卷,每一卷講一個故事。結果這本書一出來,馬上就成了暢銷書,一時間洛陽紙貴,出版商人們賺得是盆滿缽滿。
  • 中秋節與民間故事
    關於中秋節總與月亮分不開,因為中秋節,如果是晴天,月亮又大又圓又亮,我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中秋節和民間關於月亮的傳說故事。在我們的家鄉民間,人們就有口傳相授的很多關於月亮神話的故事。古時候的人們認為月亮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宮殿。關於月亮的真實情況,過去的人們認識是朦朧的,是局限的,我們的祖先不了解月亮上的物體情況,所以人們只好憑藉著想像,很久以前就有了神話的構想。
  • 童話故事,我們有不輸於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的民間底蘊
    但如果談起中國的那些廣為流傳的故事的話,恍然間有點明白了過來,我們中國並不是沒有童話作品,而只是將所有類似的作品統稱為了民間故事而已。國內的作品,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創刊的《童話大王》,專門刊登鄭淵潔一個人的作品。多年以來,其實並沒有意識到國內童話的存在感,所以當我拿到手裡這套《百年經典童話繪本中國篇》的時候,有點驚訝的意味在其中。
  • 民間故事:狐狸的報恩
    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狐狸的報恩》,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論著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093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這偏遠的山間村莊啊,不僅有著秀美的風光,還有著樸實的民風,最主要的就是這樣的桃源勝地,經常會流傳著一些美麗而又神奇的民間小故事!
  • 《牛郎織女》的故事竟然有四個版本,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牛郎織女》的故事流傳已久,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凡人牛郎和神仙織女的美好愛情更是得到了無數人的讚賞和羨慕。但其實,《牛郎織女》的故事並不唯一,流傳下來的版本就有四個,每一版本都有它獨特的變化。
  • 羽毛與樹葉紛飛的神話,歐洲民間故事的意象畫述者
    在那裡,每一個欣賞故事的人都會被其營造出的獨特氛圍所籠罩,這種對於未知世界的渴望與恐懼,源於天性,因為它們足夠純粹。 在幻想的神話意境裡,有關於創世、神袛、人類起源、怪物等題材的諸多創作,成為了現代奇幻作品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那些遙遠的神話故事不僅成為很多人兒時的記憶,其中的魔法與傳奇也引起了藝術家的共鳴,促使其渴望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