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極具個人主觀意見,請謹慎閱讀。
考級這個事情,我大概是在初中知道的,第一次聽說藝術有考級的時候,我就特別想考,想驗證一下我的能力到達了什麼範圍,後來進入專業的訓練後,我發現這就是一個挺奇怪的事情,奇怪在哪呢,我一一道來。
01:藝術考級到底是誰在承辦
藝術考級就是藝術的等級考試,分為1-10級,每個級別根據難度逐級遞增。考級主要是一些高校和國內協會,也有部分個體戶和企業在承辦。
在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1月公布《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機構名單》中,顯示全國共有93家考級機構,大多為國家院校、院團、協會。
其實是一個錯綜複雜的關係,也就是說同一考級,你報不同的考級單位會有有不同的考級方法和考級標準。也不是一個統一的標準在制定,其實也沒法統一。
高校的師資和方向,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制定的標準不可能是一樣的,協會就更不用說了,裡面更複雜!
所以考級這個事情本身屬於一個社會屬性的事情,標準是檢驗該單位考核內容你是否達到標準,最終合格也就是證書一本,而且這個通過率,大家也知道。
02:藝術考級到底受不受認可
這個可以很明確的說,95%的學校,高校,公司是不承認你這個考級的。大概率就是文藝匯演。書畫比賽的時候會讓你多參加一下。
有人問過我藝術等級是不是可以加分?
我舉個例子,你考的是中國美術協會的等級考試(而且他們會把考級的權利下放到省協會)憑什麼讓中國美院承認你這個證書,因為中國美院自己也有考級,他們之間的標準是不統一的,哪怕你參加的就是中國美院的考級,通過後,在考取中國美院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它有自己的校考。所以它不是一個加分項!
也有極少數考級是被認可的,比如音樂考級中的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考級,考取他們學校的時候,會有加分!清華有個藝術團也是要達到9級水平,但也就是免初試,複試一樣要參加,核心考察的還是能力,不是你達到什麼級別。
03:藝術考級的必要性在哪裡
首先我們要理解藝術這個概念,藝術究其根本就是一種素養。淺層次的理解覺得藝術是一種技術,比如你會畫畫,你會唱歌,你會跳舞,這是一種淺層理解。
就拿繪畫來舉例子吧,你素描會畫結構就是1級,會畫靜物就是3級,這種評判就很籠統,過於的強調了技術在藝術中佔據的比重,繪畫在低齡孩子中本身就是感受,創造力是核心,你是怎麼評判他的等級,今天狀態好就是3級,今天狀態不好就是1級。
所以說藝術本身是一個很難有一個評判標準的,只有一些基礎技巧是可以有標準的,比如舞蹈能壓腿,鋼琴手指的靈活度,但是這些也就是一些技巧,它們是有量化的標準的。但只能證明你掌握了一個技巧,不能說明你這個人舞蹈素養,音樂素養很高。
我們的教育都是太過於重視技巧,輕視了藝術本身的價值。藝術靈魂性的內容也不在這些技巧上。
藝術上的東西越學越多,技巧這種就越來越不太重要,這個通過一個長期的練習也能達到相應的水平,素養這個概念就不是這麼簡單,在於你的眼界,理解,創造,個人的綜合素質,價值觀等等。同樣會技巧的人,所創造藝術深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藝術考級還有教材,這個本身來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大家會太過於功利的看待藝術考級,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技術,過早的把孩子引向一個專業的技巧訓練路上,抹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把一個考級內容練的滾瓜爛熟,他就真的會畫畫了嗎?我看不一定。
舉例鋼琴考級對於大部分考級來說,只需要演奏三至四首規定曲目,或抽查教材中的曲目即可。這相當於一場告訴你答案的考試,也就是說,只要你把要考的曲目全部背下來就行了,這就意味著,拔高突擊、三月速成自然是可以實現的。
那麼對於音樂學習同樣重要的視奏能力、樂理知識和簡單的即興創作能力的考察呢?
其次有一點很重要,不是每一個孩子最後都會走上專業的道路,這個比例很小,多數學習藝術只不過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個興趣點,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那為什麼一定要往專業方向走呢?
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其實在教育的初期,就應該把技巧這種可量化的標準降低,不是不要考級,只是我們不要把所有精力放在考級上,因為考上,考不上本身也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我們是要培養一個熱愛藝術的孩子,不是一個考試機器,他愛這個藝術,考什麼級別都能考上,什麼技巧他都會去琢磨。
我總是強調學習這個事情是一個自發性行為,不知道你們是否感受到了這個事情的重要性,與其花大量時間去陪練,不如偶爾讓他談上一曲,並且告訴他,做的很好!
不是說藝術考級沒有一點用,也有用,辯證的看,起到了一些積極作用,但也別神話了藝術考級。像音樂,舞蹈這種有量化標準的是可以接受考級的,但是也別把考級的比重放的太大,半年時間練考級,這也是機構沒辦法的事情,但是這是所有藝術培訓老師都比較頭疼的問題,明知道這麼做不是一個好辦法,卻要堅持做下去,跟家長們的功利心也有很大關係。
過了考級也並不意味著什麼,不能深入的學習下去,就算是十級,你也是個垃圾!
而且前期重視技巧的結果,一些深層次的核心會被放棄,減小了這些比重,在後來的學習中會面臨巨大的思維變革。就好比天天讓你擰螺絲釘,有天讓你設計一個螺絲,這不是一個概念的事情!
比如原創性,創造力,樂感,畫感,舞感等!
藝術的教育破舊立新已經是一個提上議程的事情,機構和家長都要有這個意識,課程改革需要全社會的支持,需要老師們的努力!
我的淺顯理解,希望讀者能有些許感悟,我總覺得人應該要有一些藝術修養,閒暇時能畫畫,彈奏一曲音樂,跳一支舞。而不是坐在那什麼也不幹,什麼也不會,藝術是一種修養,修心,我們的人生值得更精彩一些!
關注拾光社聯盟!
教你們怎麼做成人繪畫心理學分析
怎麼幫孩子選機構
怎麼幫孩子了解繪畫原理
讓你也成為美術教育的專家
了解機構運作!
每一次分享
都向其他家長傳播了一次知識
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知識!
喜歡就點個讚,點個在看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