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是早晨、月亮是晚上」,醫生為八旬不識字患者手繪醫囑

2020-12-24 澎湃新聞

被戲稱為「公雞下蛋圖」的手繪醫囑 本文圖均為都市快報 圖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後面分別貼著不同藥物的標籤,每種藥下畫著不同數量小圓圈——這是浙江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王友帆醫生為83歲不識字患者陳阿公手繪的醫囑圖。「公雞、太陽、月亮分別代表早中晚,小圓圈是指每次吃幾顆。阿公每天要吃五種藥,怕他記不清。」12月10日,王友帆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8日已經把醫囑貼到患者陳阿公家的飯桌邊,反覆和老人確認過,「看懂了!」

46歲的王友帆2018年被派到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任副院長。2018年4月,患有嚴重糖尿病足的陳阿公(台州方言阿公指爺爺輩的男性)第一次來看王友帆門診,並做了截趾手術。「患糖尿病20多年,吃藥一直不規律,為了省錢吃草藥偏方。」兩年多裡,王友帆為陳阿公看了幾十次診,每次都要叮囑他好好吃藥。

王醫生和護士長歐翼給陳阿公換外敷藥12月8日是陳阿公複診日期,但因老伴身體不舒服,沒法帶阿公來醫院,王友帆就上門看診。「我帶了他一直吃的兩種藥去,發現已經不足以應付現在的病情了,需要加到五種藥。」王友帆看診結束,回到醫院準備擬醫囑,但想到老兩口都不識字,決定用畫圖的方式。

王醫生專心畫圖王友帆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沒有繪畫基礎,畫圖時就想著直觀、能看懂,就用公雞代表早上,把空藥盒剪下來代表藥名,用圓圈代表數量,「幾分鐘就畫完了,其實很簡單」。

當天下午,他帶著醫囑和藥,再次到離醫院約三公裡的陳阿公家,和老人耐心講解了醫囑,還幫他貼上了牆才離開。「其實是一件很小的事,臨時想到了這個方法就做了,沒想到被同事拍照發到朋友圈。」王友帆向澎湃新聞表示,對於基層醫生來說,很多患者就像朋友一樣,特別是這些子女都不在身邊的老人,更加需要耐心、認真地對待他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三門暖心醫生為不識字老人手繪「公雞下蛋圖」,醫患情深溫暖整個網絡
    三門暖心醫生為不識字老人手繪「公雞下蛋圖」,醫患情深溫暖整個網絡 2020-12-10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雞是早晨,太陽是中午,台州一醫生提醒老人按時服藥的手畫醫囑...
    被戲稱為「公雞下蛋圖」的手繪醫囑 這麼一張初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手繪圖畫被搬上網絡,卻受到網友們連連點讚。 「他不識字,他的老伴也不識字,我是想用畫畫的方式做個醫囑,提醒他每頓要吃那些藥,怎麼吃。」王醫生說。 陳阿公患糖尿病已有近20年,和老伴陳阿婆一起蝸居在赤坎村的一處老房。 老兩口有兒女4人,但常年在外省打工謀生,鮮少回家,兩老生活幾乎全憑自己打理。
  • 暖心醫生手繪公雞下蛋圖提醒老人吃藥
    近日,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醫生王友帆的手繪醫囑走紅:公雞、太陽和月亮分別代表早晨、中午、晚上,空藥盒和下方的圈圈代表每種藥要吃的顆數。這幅手繪醫囑被網友稱為「公雞下蛋圖」,是王醫生特意為他的一位不識字的老年病患準備的。
  • 83歲患病阿公不識字 三門鄉村醫生手繪醫囑圖
    王友帆的手繪醫囑圖公雞代表早晨、太陽代表中午、月亮代表晚上、圈圈代表藥片……因為83歲的病患阿公不識字,怕他吃錯藥,王友帆手繪了一張醫囑圖。網友們紛紛轉發點讚,稱被這幅醫囑圖暖到了。83歲阿公患病20多年王友帆是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2018年被派到港南分院,任副院長。
  • 浙江三門暖心醫生為不識字老人手繪「公雞下蛋圖」
    中新網台州12月10日電(範宇斌 葉麗琴 李佳寧)10日記者獲悉,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醫生王友帆近日因手繪醫囑在網絡上走紅。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藥盒下的小圓圈看著像是雞蛋,這幅暖心「服藥圖」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
  • 急診科醫生的「公雞下蛋圖」火了!
    近日,一位急診科醫生的手繪「公雞下蛋圖」火了! 這是一幅手繪醫囑 畫上從上到下有 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 每個圖案右側都貼著一排 從藥盒子上剪下來的標籤 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兩個小圓圈 因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
  • 這張「公雞下蛋圖」火了!
    一幅手繪醫囑在網絡走紅這份手繪醫囑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八旬病患身患糖尿病20餘年看不懂醫囑讓王醫生犯了難這幅手繪醫囑,是王醫生為他的一位老年病患陳阿公準備的。王醫生立即給阿公做了局部清創,並和他約定,12月7日來醫院換藥。但到了那天,因陳阿婆身體不適,老兩口並沒有來。12月8日一早,王醫生帶著給陳阿公新配的兩種免費藥,上門探訪了老兩口。但由於陳阿公和陳阿婆兩人都不識字,文字醫囑對他們來說幾乎沒有任何作用。怎樣才能讓老兩口準確掌握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讓王醫生犯了難。
  • 這幅畫風清奇的「公雞下蛋圖」,刷屏朋友圈!
    八旬病患身患糖尿病 20 餘年看不懂醫囑讓王醫生犯了難這幅手繪醫囑,是王醫生為他的一位老年病患陳阿公準備的。陳阿公今年 83 歲,身患糖尿病已 20 餘年,並患有嚴重糖尿病足,腳部潰爛。但由於陳阿公和陳阿婆兩人都不識字,文字醫囑對他們來說幾乎沒有任何作用。怎樣才能讓老兩口準確掌握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讓王醫生犯了難。
  • 這幅畫風清奇的「公雞下蛋圖」,把我暖到了
    因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而太陽和標籤下的小圓圈看上去像是雞蛋被網友稱為「公雞下蛋圖」王醫生為什麼要畫這幅醫囑?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八旬病患身患糖尿病20餘年看不懂醫囑讓王醫生犯了難這幅手繪醫囑,是王醫生為他的一位老年病患陳阿公準備的。陳阿公今年83歲,身患糖尿病已20餘年,並患有嚴重糖尿病足,腳部潰爛。
  • 台州王醫生提醒老人按時服藥的手畫醫囑刷屏朋友圈 網友:可以溫暖...
    被戲稱為「公雞下蛋圖」的手繪醫囑王醫生和護士長歐翼給陳阿公換外敷藥都市快報訊 「好有愛的醫生」;「做有溫度的醫療,讓冬天異常溫暖」;「用心用情去做事的王醫生」;這幅圖繪在海報紙背面,用藍色記號筆畫了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每個圖案右側貼著一排從藥盒子上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上一個或者兩個小圈圈,代表著要吃幾顆藥。因為以公雞開頭,而標籤下的小圓圈看上去像是雞蛋,這幅畫被網友們戲稱為「公雞下蛋圖」。
  • 這幅畫風清奇的「公雞下蛋圖」,刷屏了!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公雞下蛋圖」其實是一張暖心的「服藥圖」 近日,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醫生王友帆因手繪醫囑在網絡上走紅。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藥盒下的小圓圈看著像是雞蛋,這幅暖心「服藥圖」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 公雞代表早上,太陽代表中午,月亮代表晚上,每個圖案右側貼著一排從藥盒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者兩個圓圈,代表著吃藥的數量。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記者了解到,這幅手繪醫囑是王友帆為一位老年病患陳阿公(化名)準備的。
  • 下蛋公雞 公雞中的戰鬥機
    近日,浙江省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醫生王友帆的手繪醫囑圖刷屏朋友圈,這幅圖畫了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每個圖案右側貼著一排從藥盒子上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上一個或者兩個小圈圈,代表要吃幾顆藥。因為以公雞開頭,而標籤下的小圓圈看上去像雞蛋,這幅畫被網友們戲稱為「公雞下蛋圖」。
  • 智能水錶 手繪操作圖……這些事情做到老人心坎兒裡去了→
    我們先來看這張圖,王大夫手繪醫囑,走紅網絡,網友們暱稱為「公雞下蛋圖」。醫囑左邊從上到下畫有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王大夫又為什麼會手繪這樣一份醫囑呢?背後的故事很溫暖↓↓↓  陳阿婆:這裡吃一粒,這個晚上吃一粒。這個三餐,每餐都是兩粒,這裡也是一餐兩粒,這裡是傍晚一粒早上一粒。方便,我自己知道了方便。知道了記得了有數了,倒藥丸的時候我都知道了。
  • 智能水錶、手繪操作圖……這些事情做到老人心坎兒裡去了
    我們先來看這張圖,王大夫手繪醫囑,走紅網絡,網友們暱稱為「公雞下蛋圖」。醫囑左邊從上到下畫有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每個圖案右側都貼著一排從藥盒子上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兩個小圓圈,看上去像是雞蛋。
  • 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對老人的真切關懷
    一則是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另一則,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為一位83歲病患準備了手繪醫囑。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
  • ■議論紛生 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真切關懷
    一則是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另一則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為一位83歲病患準備了手繪醫囑。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
  • 老人不識字吃錯藥怎麼辦?醫生開像兒童畫的處方
    【原標題】獨居老人不識字常吃錯藥怎麼辦一張像兒童畫的特殊處方,醫生好溫情字跡潦草、龍飛鳳舞、辨認不清……這是很多人對醫院處方的第一印象。網友還曾組織曬各式各樣的處方,比較哪個醫生的字跡更難認。但鄞州第三醫院下屬服務站王基鈺醫生手機裡的一張處方,相信每個人都能輕鬆看懂,哪怕是不識字的老人和孩子。
  • 麻醉師為聾啞患者手繪漫畫,助對方順利完成手術
    近日,薛城區人民醫院普外科收治了一名聾啞患者,為了使這位特殊的病人安心又平穩度過手術,麻醉科張裕超醫師特地為其繪製手術流程,讓其了解手術麻醉過程,並在術中及時溝通患者情況和感受。這不僅讓患者備感溫暖,也讓周圍的人紛紛伸出大拇指為其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