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戲稱為「公雞下蛋圖」的手繪醫囑 本文圖均為都市快報 圖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後面分別貼著不同藥物的標籤,每種藥下畫著不同數量小圓圈——這是浙江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王友帆醫生為83歲不識字患者陳阿公手繪的醫囑圖。「公雞、太陽、月亮分別代表早中晚,小圓圈是指每次吃幾顆。阿公每天要吃五種藥,怕他記不清。」12月10日,王友帆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8日已經把醫囑貼到患者陳阿公家的飯桌邊,反覆和老人確認過,「看懂了!」
46歲的王友帆2018年被派到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任副院長。2018年4月,患有嚴重糖尿病足的陳阿公(台州方言阿公指爺爺輩的男性)第一次來看王友帆門診,並做了截趾手術。「患糖尿病20多年,吃藥一直不規律,為了省錢吃草藥偏方。」兩年多裡,王友帆為陳阿公看了幾十次診,每次都要叮囑他好好吃藥。
王醫生和護士長歐翼給陳阿公換外敷藥12月8日是陳阿公複診日期,但因老伴身體不舒服,沒法帶阿公來醫院,王友帆就上門看診。「我帶了他一直吃的兩種藥去,發現已經不足以應付現在的病情了,需要加到五種藥。」王友帆看診結束,回到醫院準備擬醫囑,但想到老兩口都不識字,決定用畫圖的方式。
王醫生專心畫圖王友帆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沒有繪畫基礎,畫圖時就想著直觀、能看懂,就用公雞代表早上,把空藥盒剪下來代表藥名,用圓圈代表數量,「幾分鐘就畫完了,其實很簡單」。
當天下午,他帶著醫囑和藥,再次到離醫院約三公裡的陳阿公家,和老人耐心講解了醫囑,還幫他貼上了牆才離開。「其實是一件很小的事,臨時想到了這個方法就做了,沒想到被同事拍照發到朋友圈。」王友帆向澎湃新聞表示,對於基層醫生來說,很多患者就像朋友一樣,特別是這些子女都不在身邊的老人,更加需要耐心、認真地對待他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