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東部沿海成為中國先富起來的一部分地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最明顯的事實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四個省份均位於東部沿海,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省的地區生產總值長期佔據全國前四;中國最大的三個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同樣都位於東部沿海。
在中國四個經濟大省中,山東是唯一的北方省份,是北方第一經濟強省。山東是傳統的經濟大省,雖然目前依然高居全國第三,但是也掩蓋不了其沒落的現實。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代前期,憑藉豐富的農業及礦產資源,山東的GDP總量曾經連續四年領跑全國,成為「執牛耳」者,比同時期的江蘇、廣東要多出不少,是當時的中國第一經濟強省。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山東逐漸落伍了,1990年代中期以「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為標誌,江蘇的經濟發展進入了「外資經濟」模式,迅速成為了中國吸引外資最多的地區,以蘇州、無錫、常州為代表的蘇南地區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製造業基地。而同時期的山東經濟發展模式變化不大,沒有實現發展模式上的突破,逐漸被江蘇、廣東兩省超越,近十幾年來則是長期排名全國第三,落後於廣東、江蘇兩省。
2019年山東省生產總值為71067.5億元,江蘇省生產總值為99631.5億元;山東省GDP增速為5.5%,江蘇省GDP增速為6.1%;山東省人均生產總值70653元,江蘇省人均生產總值123607元。在GDP總量、GDP增速、人均GDP三個層面,山東省全面落後於江蘇省,且差距較大。
那麼,具體到兩省29個地級市,如果把山東16個地級市、江蘇13個地級市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話,山東省又表現如何呢?
第一梯隊
兩省共有四個城市GDP超過10000億元,分別為蘇州、南京、無錫、青島,山東僅有青島一個萬億城市,且GDP總量與江蘇省排名第三的無錫相當,山東比江蘇少了1個蘇州+1個南京,頂部城市差別極大。
第二梯隊
兩省GDP位於5000—9999億元的城市共有九個,其中山東有濟南、煙臺、濰坊三個城市,江蘇有南通、常州、徐州、揚州、鹽城、泰州六個城市。從質量方面來看,濟南為9000億級城市,煙臺為7000億級城市,濰坊為5000億級城市,在同區間內均表現不錯,與江蘇同區間的城市實力接近,但數量方面相差太大,而這些城市恰好又是未來最有潛力的中堅力量,山東與江蘇差距明顯,中間(堅)城市數量太少。
第三梯隊
兩省GDP位於3000—4999億元的城市共有九個,其中山東五個、江蘇四個,數量與質量相當。從表面上看江蘇略差,但不容忽視的是:江蘇省GDP最少的宿遷即位於這一區間,而與宿遷GDP相當的德州卻在山東省排名第九,兩省的差距不言而喻。
第四梯隊
兩省GDP低於3000億元的城市共有七個,全部屬於山東省。換句話說,江蘇省已經沒有了GDP低於3000億元的城市,反觀山東有5個2000億級城市、2個1000億級城市,底部城市比例太大,從側面反映出了山東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較大,而江蘇則在這一方面做的比較好,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實現了「全面發展」。
對於山東與江蘇,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