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式主戰坦克炮塔用特種裝甲鋼,機器人焊接,方便布置複合裝甲

2020-12-22 騰訊網

最近高原局勢趨緊,雖說各種牽引式火炮、輪式卡車炮和大口徑火箭彈齊備,但是主戰坦克在高海拔地區依然不可獲卻。雖然不能大規模使用,但畢竟在二線地區需要保有一定實力的裝甲預備隊反突擊。

那麼媒體這次也公開報導了走進內蒙一機的主戰坦克生產車間,其中關於15式主戰坦克炮塔的焊接和吊裝部分,也是不多見的坦克製造詳細流程。可以看出國內製造水平的進步,以及15式坦克的電子信息化的先進程度。

其中15式主戰坦克的炮塔複雜的楔形幾何形狀,採用的就是特種裝甲鋼。不僅可以保證作為輕型坦克的15式具備一定的防禦能力,同時精心設計的楔形角度炮盾部分,也可以增強坦克的防穿甲能力。當然這種特種裝甲鋼,用人工焊接起來效率太低,而且大多是不規則異形焊縫,且焊縫處於不同平面之間,所以現在採用的是機器人焊接。

這種焊接機械臂是三維多角度轉動的,可以自由焊接多個幾何斜面,保證在不同的角度下焊接出的效果相同,而且焊縫可以達到最優秀的焊接工人的水平。極大的提高了製造效率,和成品質量,也是15式楔形焊接炮塔性能的一重保障。而最後的內部結構則由專業的焊接師傅進行精確加工,畢竟內部空間人工更好操作,而且炮塔內部還涉及到安裝複雜的觀瞄電子設備,人工補正也和機器焊接形成互相配合。

另外15式炮塔在在設計製造時就預留了大量明顯的螺栓結構,可以很方便的布置複合裝甲,這樣可以進一步提供15式坦克的防護能力。當然也有軍迷稱15式的防禦似乎不足,但畢竟是30噸的輕型坦克,主要用途不是硬剛,而是機動性。因為在高海拔的地區,打不過可以機動,而對方的就算火力強、防禦力高,不能機動就是固定炮塔,那麼多單兵武器、末敏彈遠火你覺得還不夠嗎?機動遊擊的老傳統切不可忘了!

將炮塔焊接好後,配合炮塔座圈就可以開始和車體吊裝組合到一起。這是炮塔上已經預裝了不少觀瞄設備,包括車長周實觀察設備,各種紅外和光學通道以及遙控武器站等等。這個其實有點類似於艦艇的預舾裝,視頻中提到的這個叫做「裝測一體化」技術,是國內坦克製造隨著科技和工藝的進步,誕生出的新技術。可以保證裝配和測試同時展開,大幅度的減少了炮塔的製造時間,提供了整體的製造裝配效率。

最後我們也在視頻中看到一輛完整的坦克走出了工廠,鑑證了15式的生產的細節的全過程。當然此刻還不是交付的最後階段,每一輛走下生產線的坦克都需要自行開到試驗場進行綜合測試。這個過程可以檢驗坦克的機動、射擊、爬坡涉水等更方面測試,以實戰化考核檢驗是否達到生產要求。這個部分主要由試車班測試,在底盤、傳動、火炮都沒有問題後,才能最終走向交付列裝。

總體而言,內蒙一機現在的在特種作戰車輛方面,不僅為國內提供了優秀的作戰裝備,也打造了一批全球知名的陸戰武器。既滿足了國內需求,也利用技術為國產武器打開了市場,贏得了世界級的聲譽。作為國內最大的坦克整車生產基地,內蒙一機未來還會拿出更多的先進裝備,這個位於北疆的主戰坦克超級工廠,之後或許將成為執世界坦克之牛耳的頂級軍工!

相關焦點

  • 99A式坦克裝甲防護傲視世界群雄 此外還有一個獨門絕技
    在最近幾次局部衝突中,坦克等裝甲武器與包括反坦克飛彈為代表的反裝甲武器反覆較量,在交鋒記錄中,更多出現的是坦克在反裝甲力量的打擊之下,基本喪失了戰鬥力。包括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放異彩的M1A1主戰坦克以及俄羅斯的T-90還有德國的豹3等等,都在反坦克武器的打擊後跪下。目前中國坦克已經發展到以99A式為代表的第三代,而坦克的裝甲水平也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
  • 日本新世紀的主力主戰坦克——10式主戰坦克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日本之前的90式主戰坦克由於數量少並且價格非常的因素,所以在二零零四年的時候,日本便宣布準備停止量產90式主戰坦克,開始了新一代坦克的研發計劃,而這新一代的主站坦克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翁——10式主戰坦克。
  • 日軍主戰裝備之:日本90式主戰坦克
    備有潛水裝置,具有涉兩米深水域能力90式坦克的裝甲防護採用了新材料技術,在命中概率較大的車體和炮塔前部安裝了自製的複合裝甲,複合裝甲裡含有數層金屬材料和陶瓷材料夾層。在車體其他部位使用了間隔裝甲。但側面配置了普通裝甲裙板。它的特種防護措施是配有「三防」裝置、自動滅火裝置和雷射預警裝置。
  • 走進內蒙一機,從零件到裝甲,揭秘15式主戰輕坦組裝全過程
    央視《視點》近期節目,帶我們走進主戰坦克工廠「內蒙一機」,從零件到裝甲,向我們一一展示了輕型坦克15式部件及流水線組裝作業。據介紹,內蒙一機對坦克數以10萬計的零件,都需進行高精度的精加工處理,保證絕大部分零件誤差在頭髮絲以下,而關鍵部位零件,如傳動齒輪,則精度需達到微米級水平。
  • 祖國最強陸地戰甲,99A主戰坦克最全解析,戰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講堂554期視頻 99A主戰坦克最全解析 99A主戰坦克是99式坦克的第三代改型,由總設計師毛明進行設計,相較於一期二期的99式主戰坦克,其炮塔、底盤懸掛設備、發動機和電子信息化作戰能力上都做了大量的提升。
  • 中國國產反應裝甲夠硬,105坦克炮2千米打不穿解放軍的新輕型坦克
    反應裝甲已經成為坦克重要輔助手段,圖為掛滿反應裝甲的T-72主戰坦克不要以為西方坦克不掛反應裝甲,圖為加掛反應裝甲的英國挑戰者2主戰坦克此後反應裝甲在深度和廣度進一步發展,深度方面,出現了多層反應裝甲,反應裝甲出現之後,出現了串聯戰鬥部,它首先有一個較小戰鬥部引爆反應裝甲,然後用主戰鬥部攻擊主裝甲,這樣就出現了多層反應裝甲,另外提高反應裝甲抗擊尾翼穩定穿甲能力
  • 踢館:複合裝甲的抗穿性能不如鋼裝甲,為何現在的坦克還都在用?
    問:聽說複合裝甲在同等厚度的時候,防穿比均質鋼要差,有數據可以拿出來分享一下嗎?還有鋼針太長不會斷嗎? 複合裝甲的優點是輕,可以用一樣的重量做出更大的厚度,然後靠堆厚度實現比鋼裝甲更好的性能,像早期的喬巴姆裝甲主要就是鋼+陶瓷,陶瓷的約束結構用鋁合金,重量更輕,基本上等厚度的重量只有鋼的三分之一左右。看著像900毫米厚的裝甲塊,重量只相當於300毫米鋼,對穿甲彈防護則相當於450毫米左右,對破甲彈相當於900毫米左右。
  • 日本主戰裝備之10式主戰坦克
    在2011年度,防衛省編列預算採購第二批16輛10式坦克,總額161億日元,平均每輛10.06億日元(依照2010年底匯率,相當於每輛1205萬美元),是世界上最昂貴的主戰坦克。原本日本陸上自衛隊一個74式主戰坦克中隊配備16輛坦克,而一個90式坦克中隊則配備12輛;隨著陸上自衛隊現役坦克數量的刪減,日後一個10式坦克中隊應該也只會裝備12輛
  • 俄羅斯:T-80主戰坦克
    結構特點: 一、總體布置     T-80坦克的總體布置與T-64主戰坦克相似,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車體中部是戰鬥艙,動力艙位於車體後部。為了提高對付動能穿甲彈和破甲彈的防護能力,車體前上裝甲比T-64坦克有進一步改進,前下裝甲板外面裝有推土鏟,還可以安裝KM-4掃雷犁。
  • 魔改五對輪:59式坦克蛋形炮塔,是怎麼進化成99式楔形炮塔的?
    59式有好多魔改型號,其中59G系列徹底改進了炮塔,由圓形炮塔進化到類似96式和99式坦克的方形炮塔。最早改為方形炮塔的是巴基斯坦的艾扎拉主戰坦克,這是巴基斯坦重工業企業(HIT)在中國59式坦克基礎上的125炮二期改進產品,主要改進是用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取代了100毫米線膛炮,增強了防護性能,炮塔外部安裝焊接外殼,可安裝爆炸反應裝甲,防護性能大幅提高,更新了火控系統,配備下反觀瞄系統,換裝730馬力柴油機,算是59坦克的終極魔改型。
  • 堅硬的鱗都給你:通俗方式解讀蘇聯複合裝甲發展
    蘇聯複合裝甲的整體發展思路 對於複合裝甲研究最深入,也最早利用的國家當數蘇聯,早在1969年,蘇軍就已經開始批量裝備採用複合裝甲的T-64A主戰坦克了。早在上世紀50年代左右,人們就發現,密度不同的夾層裝甲的防護能力要比均質鋼裝甲好。
  • 99式坦克概念模型曝光,圓形炮塔披掛裝甲,真的是T72大改?
    99式的概念模型(圖片來自網絡)從這張圖片來看,當時的三代坦克概念模型與今天的99式大相逕庭,其最典型的特徵是採用了和T-72早期型號類似的圓形炮塔,至於是準備鑄造還是焊接則無法得知不過,炮塔掛甲和可以容納大馬力發動機的加長車體還是體現了99式的鮮明特色。
  • 日本現役最強大的10式主戰坦克,專為日本本土作戰而研製
    ,這款坦克就是日本10式主戰坦克。服役的10式坦克長9.42米、寬3.24米、高2.3米、最大戰鬥全重48噸,車身採用了傳統構型的坦克布局,前方駕駛座和主炮彈藥庫、中部為容納炮塔環的戰鬥室、後部則為容納引擎、變速箱、冷卻系統的機械室,車身與炮塔均是採用全焊接結構的軋壓均質裝甲結構,在車體前方和炮塔前方和側面則由模組化裝甲包覆。
  • 加工中的99A主戰坦克是啥樣子的?廠家公開新照,這炮塔有猛料
    99A主戰坦克,是我國目前裝備的最先進、最強大的陸戰重型突擊武器,它的綜合作戰實力已躋身世界坦克排行榜最前列。雖然99A主戰坦克已服役了數年,但是它仍然有很多秘密沒有解開。畫面上,是99A主戰坦克生產廠家---內蒙一機首次公開的99A主戰坦克加工炮塔內部的場景。
  • 國產電磁裝甲曝光!裝備我國第四代主戰坦克,實力強到令人髮指
    雖然近些年來一直都有不少人在鼓吹「坦克無用論」,但是從實際的戰爭以及當前各國一直沒有停下主戰坦克的研發來看,這一論點顯然是不正確的。當前世界各國的主戰坦克基本上都已經裝備到了第三代,而俄羅斯甚至還往前再踏出了半步,率先研製出了T14主戰坦克,算是半個第四代坦克。
  • 99A主戰坦克性能到底如何?
    其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內穿透700mm厚的均質鋼裝甲,而國產特種合金彈可以在2000米處擊穿1000mm以上的裝甲。據了解,我們還擁有一個新開發的140毫米滑膛炮,據說可以在1400米處穿透世界上所有第三代主戰坦克(包括M1A2)的主裝甲。它非常強大!而且不論是靈巧性(制導炮彈)還是射程(5.2km)都有著不錯的能力。
  • 珍寶島的歷史錯覺:T-62坦克裝甲很厚?其實和59式差不多
    與59式等坦克的對比 T-62坦克的裝甲是否厚重,用數據對比一下,就能清晰知曉。對比的坦克,包括T-62坦克、T-54A/59式坦克、T-55坦克和美國M-48A1坦克。 對比這幾種坦克的裝甲防護數據,我們就能發現一個真相——T-62坦克的裝甲防護能力其實和T-54/55、59式相差無幾,僅炮塔正面厚了14毫米(214毫米對200毫米),側面裝甲甚至還薄弱了一點(153毫米對160毫米)。
  • 複合裝甲加爆炸反應裝甲才是王道,卵形結構已被坦克放棄?
    曾存在於幾代中國人記憶中最經典的坦克形象:五隊負重輪,圓圓的炮塔,綠色的塗裝,沒錯,就是生產服役半個世紀的59坦克。而如今,隨著96,99坦克服役這種形象也隨風而去,那為什麼現如今新型坦克沒有再有採用卵形炮塔的呢?
  • 現代主戰坦克速度比家用小汽車還要快,裝甲厚度肯定沒有1000毫米
    第四次中東戰爭後,包括美國、蘇聯在內各國的裝甲設計單位都更加強調坦克裝甲厚度,現在不少設計單位自稱其產品裝甲厚度超過一千毫米。那麼,真的有坦克正面是一塊一米厚度的鋼板嗎?坦克三大要素為裝甲、機動、火力,如果在裝甲方面花費太多心思,這就意味著坦克在機動方面可能要落後。現代主戰坦克速度比家用小汽車還要快不少,自然不可能用太多軋制鋼來做裝甲板了。
  • 125毫米滑膛炮配無人炮塔,15式坦克這樣改能否取代96A?
    考慮到我國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我國還是需要裝備兩款坦克,但是要避免「99A+96A」這樣的重複裝備,「99A+輕量化的15式」才是最符合我國國情的組合。當然這樣的組合需要15式的性能必須全面超越96A,而不是目前的部分超越。因此,對15式的改進必不可少(為行文方便,改進型15式下面統稱為15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