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五對輪:59式坦克蛋形炮塔,是怎麼進化成99式楔形炮塔的?

2021-01-07 科羅廖夫

「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59式坦克在1959年開始裝備解放軍部隊,是仿製於蘇制T-54A中型坦克,在研發初期曾經得到了蘇聯的大力支持,後來由於中蘇關係惡化,蘇聯中斷了所有技術支持,導致59式坦克的後期研發改進計劃都受到較大的影響。直到上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才能開始大規模裝備59式坦克。59式坦克的改進型/變型一直都在不斷出現,展示了異常強大的生命力。59式有好多魔改型號,其中59G系列徹底改進了炮塔,由圓形炮塔進化到類似96式和99式坦克的方形炮塔。

最早改為方形炮塔的是巴基斯坦的艾扎拉主戰坦克,這是巴基斯坦重工業企業(HIT)在中國59式坦克基礎上的125炮二期改進產品,主要改進是用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取代了100毫米線膛炮,增強了防護性能,炮塔外部安裝焊接外殼,可安裝爆炸反應裝甲,防護性能大幅提高,更新了火控系統,配備下反觀瞄系統,換裝730馬力柴油機,算是59坦克的終極魔改型。

不過,艾扎拉主戰坦克炮塔的改裝還是比較簡單,直到2009年被塔利班擊毀了一輛,人們才發現,裡面還是蛋殼裝的主裝甲。附加裝甲就是直接在59坦克的主裝甲外面焊接的,很薄,中間是空的,相當於間隔裝甲。

坦尚尼亞在2013年展示的中國59G式坦克,給人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這輛在中國公司協助下進行現代化改裝的59式坦克,性能非常先進,優於南非「號角」MK II和巴基斯坦「阿扎拉」坦克。炮塔的改裝為真正的楔形複合裝甲,外面加裝4+4+6+6反應式裝甲防護系統,是中國較為先進的FY-II爆炸反應裝甲。

這批坦克被命名為VT-3坦克,VT-3坦克是國產59式坦克的重大改型,也就是「五對輪魔改」。其實就是裝備了125毫米滑膛炮的59G坦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換裝了一門125毫米滑膛炮,據悉這門主炮是直接採用了96式主戰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

如此改動使得59G-125坦克的打擊火力一下子就有巨大的躍升,據悉使用普通炮彈時,59G-125坦克仍然能夠在2000米上穿深超過600毫米。由於安裝了新主炮,59G-125坦克的火控和觀瞄設備也進行了升級。

59G-125坦克還在車體兩側也加強防護,例如在側裙板上安裝了新裝甲板。這些改進使得59G-125坦克的總體防護能力遠超59式坦克。

不過,由於加裝了很多新防護裝甲,59G-125坦克的總重也達到了40噸,為了保證機動性,59G-125坦克更換了發動機系統,新換裝的發動機功率為730馬力,能夠基本滿足59G-125坦克的動力需求。

這種魔改後的59式坦克作戰能力甚至可以趕上或超過早期的T-72A主戰坦克。真可謂是將小車扛大炮發揮到了極致。59式坦克的改進型/變型一直都在不斷出現,展示了異常強大的生命力。目前VT-3坦克主要的出口對象主要是亞非拉的一些不發達國家,對他們來說VT-3的性能足夠了。

相關焦點

  • 五對輪出山!59式坦克成他國武器研發的基礎,曾魔改出陸戰高達
    如果要歷數新中國武器中服役時間最長的型號,那麼59式主戰坦克絕對會名列榜單顯要位置,長期以來人送外號五對輪的它素以可靠性高、可發掘潛力大著稱,以至於幾十年來這員老將一直用層出不窮的魔改型號證明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 69式和96式坦克的簡單區別,96式坦克的出現,曾解決中國坦克升級難題
    96式坦克,可以看到炮塔和車身是有點不協調的,就是因為炮塔太大車身太小 首先從發展演變的歷史來講,69式坦克59其實就是改,由於在1962年的中蘇珍寶島衝突中,中國繳獲了蘇聯越界的
  • 99式坦克概念模型曝光,圓形炮塔披掛裝甲,真的是T72大改?
    說到99式坦克,一直以來總有種觀點,認為它是T72大改。而T72在海灣戰爭中又被美軍M1和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如同砍瓜切菜一樣打得是落花流水,因此很多人由此也懷疑99式坦克噸真實性能。特別是最近99式坦克概念模型的圖片在網上曝光之後,更是讓持「T72大改」觀點的人如獲至寶。
  • 15式主戰坦克炮塔用特種裝甲鋼,機器人焊接,方便布置複合裝甲
    那麼媒體這次也公開報導了走進內蒙一機的主戰坦克生產車間,其中關於15式主戰坦克炮塔的焊接和吊裝部分,也是不多見的坦克製造詳細流程。 其中15式主戰坦克的炮塔複雜的楔形幾何形狀,採用的就是特種裝甲鋼。
  • 125毫米滑膛炮配無人炮塔,15式坦克這樣改能否取代96A?
    我國目前裝備了多款主戰坦克,除了必定被取代的59、79和88系列,筆者認為目前的96A也需要更換。當初96式的研發有應急的意思在裡面,但是在99系列服役後,96A依然繼續生產和服役,不過這並不是因為其有多優秀讓陸軍愛不釋手,主要原因還是沒錢,這和俄羅斯同時裝備三款三代主戰坦克原因是一樣的。不過也沒必要學美國只裝備一款。
  • 中國的99式主戰坦克,在世界上,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大家好,這一期我們來說說,世界各國坦克的火力,以及中國99式坦克在世界各國坦克中處於什麼位置。 首先從火力上來說,由於我國99式坦克,在設計時就將火力打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強調坦克的火力打擊力度,明顯要超過美國的M1A2坦克,德國的豹2A6坦克。
  • 日本最新式的10式坦克和國產99坦克誰更強?
    那麼性能如此強大的10式坦克和國產99式坦克誰更能在戰鬥中取得勝利呢?小編將從裝甲、火力、動力和適應性四個方面對這兩款坦克進行對比。裝甲方面:10式坦克沒有具體數據,但日本先進的陶瓷工藝絕非浪得虛名,1200米距離上承受住120毫米坦克炮彈的打擊。
  • 99式坦克高原演練,背後有這些值得讓人興奮的信息
    90年代在黑龍江塔河進行寒帶作戰實驗的99式坦克1999年的閱兵式上,99式坦克正式對外公開,作為我國第一款三代坦克,99式的亮相可謂是賺足了眼球。這批99式我們姑且稱之為99一期,炮塔上並未布置間隙裝甲和反應裝甲,但是這批99已經進行過寒帶作戰測試,在低溫環境下進行了鍛鍊。
  • 伊拉克新坦克亮相,屬59式「魔改」,研製者透露:獲我國技術支持
    「Al Kafil-1」(卡菲爾)主戰坦克據資料顯示,伊拉克「Al Kafil-1」(卡菲爾)主戰坦克,是在我國59式中型坦克(不是蘇制T-54/55)基礎上進行的升級,屬於59式中型坦克的一種衍生型號
  • 坦克的負重輪:與坦克自重有關,非輪子越多越好
    以前,坦克的負重輪,即便5對輪子,也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改來改去,炮塔由鑄造變焊接,由卵形變楔形,裝甲越來越厚,噸位也由34噸提升之將近40噸,火炮由原先的100毫米線膛炮,改成了105毫米線膛炮、120毫米和125毫米滑膛炮,但依然不變的永遠就是「5對輪」,以至於「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還是5對輪」,一度成了網絡上10大流行梗之一。
  • 中國99式主戰坦克,現代戰爭的利鞘出擊!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德制「豹-2」坦克、美國M1A2等為代表的第三代坦克開始引領世界主戰坦克的潮流。此時,中國坦克的整體性能卻仍處於第二代的水平,其防護力、機動力、電子系統性能等與世界先進坦克存在很大差距。
  • 美軍四不像輕坦亮相 網友嘲諷 車身上炮塔上儲物櫃好評
    作為軍迷都知道我國的15式輕型主戰坦克已經服役的情況,而且這款輕坦還參加了去年的國慶閱兵式,一時間吸引了全世界陸軍的眼光,這可是各國陸軍一直都夢寐以求的利器。
  • 二戰美國拖曳式裝甲炮塔,移動的小型碉堡,可反坦克可防空
    這種設計起初是美國陸軍技術發展委員會在1943年9月向加拿大提起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拖曳式的旋轉裝甲炮塔,它可以安裝野戰炮當成臨時性的固定堡壘,也可以安裝高射炮或反坦克炮,起初計劃先安裝一門QF 25磅炮,不過加拿大海外陸軍總部對這個想法並不感興趣,他們認為現有的車輛已經足以拖曳25磅炮,沒有迫切的運輸需求。
  • 重金打造,掉鏈子卻成家常便飯,日本10式主戰坦克實力究竟如何
    三菱TK-X 10式主戰坦克是日本最新一代的主戰坦克,10式坦克採用了多種革命性新技術,自誕生之日就起在世界坦克排行榜一直有很高的名次,以前日本最先進的是90式主戰坦克,現在這個重金打造的10式坦克採用了很多新技術,一直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拿手作品。
  • 軍迷圈中的59改的梗是什麼?是如何出現的?
    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五對負重輪,有很多網友幽默地叫它「五對負重輪」,下面我帶大吉來看看這個59改的梗是怎麼出現的。流線型的炮塔,車身前、側面有厚重裝甲具有較好的防護能力。重量輕,適應性強,維修保養簡便,性能良好。59式中型坦克的問世,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坦克的尷尬局面。
  • 91式多炮塔重戰車是日本陸軍的重裝甲武士,配備槍枝但毫無用處
    除了增加裝甲的厚度,工程師們還重新設計了坦克的懸掛裝置。舊的懸架換成了設計更簡單的鋼板彈簧懸架,非常簡潔結實,非常符合日本薄弱的工業加工能力。同時,新設計將負重輪從17對減少到9對,從而在減輕重量的情況下保證了車體的越障和承載能力。再有就是坦克武裝的改進,炮塔依然是前兩後的設計。
  • 魔改59式坦克,「五對輪」玩出了花樣
    魔改59式坦克,「五對輪」玩出了花樣洛陽一拖是蘇聯援華156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更是共和國工業的「長子」。洛陽一拖在建立之後,就為我國製造出了國產拖拉機,更有一個響亮的名號:東方紅。其實,洛陽一拖不僅僅能生產拖拉機,在其巔峰時期,曾魔改59式坦克,愣是將「五對輪」玩出了新花樣。洛陽一拖明明是生產拖拉機的,為何能夠有機會生產59式坦克?
  • 俄羅斯坦克博物館竟珍藏著中國59式坦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65期
    在59式坦克誕生的時代,英美坦克正面裝甲不超過120毫米,完全可以擊穿。59式坦克的防禦能力,在當年來說已經很不錯。車體為軋制裝甲鋼焊接結構。車體前裝甲厚約100毫米,車體側裝甲厚80毫米。它有標誌性的蛋殼形鑄造炮塔,前裝甲厚約220毫米。
  • 珍寶島的歷史錯覺:T-62坦克裝甲很厚?其實和59式差不多
    與59式等坦克的對比 T-62坦克的裝甲是否厚重,用數據對比一下,就能清晰知曉。對比的坦克,包括T-62坦克、T-54A/59式坦克、T-55坦克和美國M-48A1坦克。 對比這幾種坦克的裝甲防護數據,我們就能發現一個真相——T-62坦克的裝甲防護能力其實和T-54/55、59式相差無幾,僅炮塔正面厚了14毫米(214毫米對200毫米),側面裝甲甚至還薄弱了一點(153毫米對160毫米)。
  • 99式坦克和96式坦克的定位和分工是怎麼樣的?
    但是,99型主戰坦克的建造成本很高,而且數量不能太多。這就需要一款和99式高低搭配的坦克。於是,96式也就應運而生。 96型主戰坦克(以前稱為88C型主戰坦克)在吸收85-ⅡM/85-ⅡAP主戰坦克的成熟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的第三代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