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往往比現代人看得更透,一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感動無奈時,則是會選擇出家為僧,削去青絲常伴青燈古佛,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這個時候他們在思想上又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加震撼人心,以北宋著名詞人惠洪來說,那就是很著名的例子;他在青年時代寫過很多的詞,可是不及晚年出家後寫下的這首《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這是一首很典型的愛情詞,當時惠洪回想了青年時代的愛情往事,從而以細膩的筆觸回想了那段戀情,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
惠洪,俗姓喻,字覺範,自號寂音尊者,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和詞人,他的詞清新脫俗,情感細膩,文筆優美,在這首《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一詞中,他正是回想了過往的戀情,以此為切入點,寫得極為深情,無一字不憂愁,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正是由於愛得深沉,即使是出家了,也依舊還是思念遠方的戀人。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人何處。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叮嚀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
少年時代的惠洪家境貧寒,4歲父母雙亡,入寺為沙彌,19歲入京師,於天王寺剃度為僧,曾經短暫出過仕,由於有著過人的才華曾為縣小吏,不過很快他又回到寺廟出家,大概是看透了世事,不願意與世俗的社會沆瀣一氣,過著苦行僧一般的生活。這首詞也是他在短暫入仕期間所作,當時結識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兩個人有過一段美好的愛情,從而讓他終生難忘。
這首詞正是描寫了戀人分別之時的情形,惠洪以細膩的筆觸寫下了當時的感受,還有戀之間依依不捨時的感人畫面,詞的上片便是由景入情,然後層層推進,在這長亭路上,兩邊還有碧綠的槐樹,以及如煙的柳樹,她恨我走得太匆忙,可我們馬上就要分別。離開之後綿綿的憂愁讓人度日如年,不知道應該如何度過?回首遙望高高的城牆,早已被暮雲給遮蔽了,看不到遠方的路,自然也無法看到她。
詞的下片又是細緻地交代了當時的心境,還有分別之後骨子裡的思念之苦,天馬上就要黑了,我解下馬鞍,投宿在路邊的小旅館,暗暗回想起與戀人分別之時,她所說過的話,當時她細細叮嚀我。每一寸柔腸中蘊含了多少的深情?如今只有一床薄被與孤枕與我相伴,午夜醒來寂靜無聲,讓人當真是肝腸寸斷,只是在拂曉時分,窗外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惠洪的詞每一句都很深情,儘管當時他再次出家,不過依舊還是思念戀人,可是他又很清楚,這種戀情只能思念,那是不可能會有任何的結果。儘管愛情很美好,但是有的時候愛情又很殘酷,一寸柔腸幾多的相思。這首詞無比深情,正是由於詞人愛得深沉,才會讓他無法放下。我們說修佛之人六根清淨,但是經曾美好的愛情,誰能夠真的說忘就忘呢?
我最喜歡最後幾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這幾句即有寫景,又有著對於內心情感變化細膩的描寫,兩者之間結合得很完美,詞人正是在夜裡思念戀人,此時外面又是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種細膩的描寫,也讓這首詞感人肺腑,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