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不見經傳,愛妾去世後寫下一首悼亡詞,哀痛至極催人淚下!

2020-12-10 最美詩畫

劉弇是宋神宗年間進士,在詩詞界名氣不大,相信很多網友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他有一個愛妾美麗動人,能歌善舞,兩人十分恩愛,但好景不長一場大病奪走了愛妾的性命,劉弇非常傷感寫下一首詞表達對愛妾的思念。

清平樂·東風依舊

東風依舊,著意隋堤柳。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雲魂。斷送一生憔悴,能消幾個黃昏!

詞的上片著力寫柳,前兩句寫春風拂柳,語言很通俗,意思卻難解。「依舊」二字展現了一種時間的縱深感,為全詞蒙上了一層懷舊的色彩。從前詞人與愛妾曾共賞此景,而如今景色依舊,而美人已逝。其中包含著詞人無盡傷心。「著意」兩字,更把東風擬人化,仿佛在嗔怪愛妾,東風對楊柳尚如此多情,而你卻無情離去,扔下我孤零零一人在這世上。

「搓得鵝兒黃欲就」,這一句承接東風拂柳而來,寫柳色。「搓」,即將成還未成。這兩個字傳神地將柳條近乎鵝黃但還沒成鵝黃那種景象描繪出來。「天氣清明時候」,前一句寫柳色,這一句總括全文,寫景中蘊含一股淡淡的哀愁。

「去年紫陌青門」與上片「東風依舊」相呼應,是詞人回憶從前與愛妾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紫陌青門」四字極其朦朧也極富韻味,詞人並沒有對這段美好時光作出具體說明,全留給讀者去想像。「今宵雨魄雲魂」,這是傷今,去年兩人還攜手同遊,今年愛妾的魂魄就像陣雨彩雲一般消散了。「雨魄雲魂」,是將愛妾的生命比作易逝的雨和雲,極寫她生命之短暫。

「斷送一生憔悴,能消幾個黃昏!」最後這兩句將詞人對於愛妾逝世的哀痛抒發到極點,催人淚下。

這是一首悼亡詞,用直接抒情的寫法來抒發自己的沉痛哀悼之情,全詞寫景融情,感情從淺到深。從最初東風拂柳的微微惆悵,到最後斷送一生的極大悲涼,作者在敘述捕寫的過程中,逐步隱晦的交代了故事的始末,其感情也便隨之越來越深。

相關焦點

  • 千古絕唱——納蘭性德的悼亡詞
    蘇軾曾為髮妻王弗寫下了一篇被譽為「悼亡詞千古第一」《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表達了對亡妻的思念,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豁達。而納蘭性德對悼亡詞的創作和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的作用。他的悼亡詞數量之多,這是前人所沒有的。他與妻盧氏門當戶對,情投意合,感情深厚。
  • 深夜夢見亡妻,他寫下「千古第一悼亡詞」,開頭13字讓人淚崩
    我相信也沒有問題,因為我們都學過北宋大文豪蘇軾一首著名的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詞的題材就是能讓人不忍卒讀的——悼亡詞。所謂「悼亡詞(詩)」,一般指的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其中「悼亡」二字,包含了經年不改的思念、悱惻纏綿的深情,以及深入骨髓的愴痛,讓人讀後思緒萬千,久陷傷情,難以自拔。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極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一些都不如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
  • 納蘭容若最悽涼的一首悼亡詞,句句哀傷,讀一次哭一次
    一開始他對盧氏心存排斥,一來他忘不掉初戀,二來他將對父親的怨恨轉移到了盧氏的身上。可是這個溫柔的女子卻一直無怨無悔地愛著他,他心中的堅冰在盧氏的滿腔愛意中,漸漸被打破了。在他徹底愛上盧氏的時候,盧氏卻因為難產去世了。
  • 納蘭性德深情至極的一首詞,年少時讀不懂,讀懂已非少年人
    不思量,自難忘」,宋代文學家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這首悼亡詞,相信大家都從中感受到了綿綿不盡的深情和哀傷。作為我國詞苑的一朵悽豔奇葩,悼亡詞無疑要比其它類詞的感情更為深厚。可謂是情真意切,字字血淚。而說到悼亡詞,就不得不提有著清代第一詞人之譽的納蘭性德。他一生中創作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悼亡詞,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情感的濃厚上,都是古今少有。
  • 蘇軾的「千古第一悼亡詞」悽婉哀傷,一字一淚!
    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八年正月恰是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 陳師道語)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 蘇軾夢見亡妻後寫下一首詞,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令人潸然淚下
    對於兩個相愛的人,最悲痛的莫過於兩個人天各一方、陰陽相別,在詩詞中也有很多詩人對已故的愛人的悼亡詞,字字句句纏綿悱惻、那種深入骨髓的痛,讓人讀之無淚痛斷腸。宋神宗熙寧八年,蘇軾的愛妻王弗已經去世十年,但蘇軾對王弗依舊一往情深、哀思深摯,在正月二十日的夜裡夢見了亡妻,深埋心底的思想一時湧上心頭便再也無法入眠,就提筆寫下了一首悼亡詞《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 清明時節讀悽美悼亡詩:他們在文字中追憶愛人,闡述思念
    此時,生死兩相隔,思念無盡,追憶愛人的悼亡詩也應運而生。《辭源》對悼亡詩解釋為:「潘嶽妻死,賦《悼亡》三首,後因稱喪妻為悼亡」。比顏值和才情更可敬的是,潘嶽極重情義,他和妻子楊氏十二歲訂婚,婚後潘嶽任長安縣令,兩人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但兩人長期鴻雁傳書,關係非常親密,後人用「潘楊之好」比喻夫妻恩愛。潘嶽五十二歲時楊氏去世, 楊氏的去世給潘嶽沉重打擊,他悲痛欲絕,寫下了許多詩來懷念妻子,其中以悼亡詩命名的三首最為著名。
  • 蘇軾:40歲寫下千古悼亡詞,他可以豪情萬丈,更可以情深意長
    任其時褒時貶,顛沛流離,卻始終寄情懷於詩詞中,留下傳世佳作無數,他無愧「唐宋八大家」之名,更無愧北宋中期「文壇領袖」之譽。從古至今,才子和佳人總是相得益彰。蘇軾傳奇的一生,離不開三個女人,而他作為一代文豪,也用他的才情向世人展現了他的情深意長。
  • 千古第一悼亡詞,開頭便是經典名句,千百年來無出其右
    比如今天所說的這個「千古第一悼亡詞」。開頭一句就令人潸然淚下、動容不已,這句絕唱千百年來無人超越,它是什麼?悼念的又是誰?作者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夜深人靜,百感交集在說這首詞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它的作者蘇軾,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畫家,才華橫溢的他青年時期意氣風發、樂觀自信,從步入官場後,從一心追夢的少年逐漸變得患得患失、鬱鬱寡歡。
  • 千古第一悼亡詞《江城子》背後的故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這首《江城子》被稱為千古第一悼亡詞,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夫人王弗所寫,千百年來,無數人讀之淚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背後的故事。當眾人正拍案叫絕時,丫環送來了王弗所取之名,恰恰也是喚魚池,王方大喜,認為兩個人是天作之合,並叫人做媒,將女兒許配給他。而這個學生就是以後大名鼎鼎的蘇軾,是不是太巧了?其實啊,兩個人早已相戀,王弗最愛一花,名叫飛來鳳,時常拉著丫鬟一起去山間採摘,蘇軾無意中得知便記在心裡,之後每次出門都會採一些送給王弗。新婚後,蘇軾作了一首集句詞來讚美王弗的美貌。
  • 納蘭性德最痴情的六句詞,抒寫對妻子的思念,哀婉動人,催人淚下
    大概就是因為他太過於兒女情長,並且終其一生都沒從悲傷的情緒中解脫出來,缺少男子漢的堅強積極的進取精神,痴情是值得肯定的,但因為痴情就頹廢一生卻又是不可取的,這或許就是男不讀納蘭的原因吧!納蘭容若在妻子盧氏去世後,便長期生活在痛苦之中,並為妻子寫下了多篇深情款款的悼亡詞,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納蘭那些痴情的詩詞。
  • 蘭學茶座:自古詩人極少有懷妻之作,納蘭性德獨享悼亡詞盟主
    納蘭性德的幾十首悼亡詞,就是這樣的作品。悼亡之作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個古老而特殊的文學題材。悼,懼也,傷也,哀也,從心卓聲。悼亡是對亡者哀痛之意。以悼亡為主題的作品最早可追溯到詩經,《邶風·綠衣》詩以綠衣起興,對亡妻親手縫製的綠衣詳細地進行入微的描寫,表現出作者睹物思人、珍物神傷的悲痛。此詩對後代同類題材詩歌創作有著深遠影響。
  • 蘇軾的一首悼亡詞,無一情字,卻句句含情,讀之令人潸然淚下
    蘇軾的一首悼亡詞,無一情字,卻句句含情,讀之令人潸然淚下提及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絕對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對蘇軾的印象可以說是從衣食住行皆有蘇軾的影子。蘇軾寫衣服寫出了風度與性格;蘇軾更是一個美食家以他的名號命名的東坡肉和東坡肘子,想想就覺要流口水了;蘇軾所住的每一所房子幾乎在詞中都有房屋的痕跡;行就更不用說了,蘇軾一生都在被貶與被貶的路上一生去過90多個城市,也算是個旅遊達人了。蘇軾的詞既有豪放的千古之情,也有哀婉悲切的悽涼,如果說哪一首詞是蘇軾最悲傷、最蘊含深情的詞我想一定是這一首悼亡詞《江城子》。
  • 蘇軾的悼亡詞《江城子》:懷念亡妻深情,抒發身世感傷
    這是北宋詩書畫全才蘇軾的著名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通過記夢直抒胸臆。其意真,其情切,句句發自內心,深沉哀悼,感人肺腑,催人淚下。蘇東坡與結髮妻子王弗結婚時才十九歲時,王弗小3歲,漂亮賢惠,夫妻鶼鰈情深。然而十一年後,王弗卻撒手西去,帶給蘇軾沉重的打擊。
  • 一首清代的悼亡詞,非常感人,結尾一句更是千古名句
    他與漢人學者多有交往,並且詩文唱和,因此他是「滿族中一位最早篤好漢文學而卓有成績的文人」,王國維更是稱讚他,「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只可惜這樣的一位才華橫溢的俊傑,在康熙二十四年因病去世,年僅三十歲。他去世之後,他的朋友們將他生前的作品編成《通志堂集》,這部集中不僅有詩文,還包含歷史、地理、天文、考證等方面知識。
  • 歷史上這3首著名的悼亡詩詞,和蘇軾的《江城子》一樣感人
    悼亡詩詞,是一種特殊題材,最初的悼亡詩,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一般是丈夫為懷念故去的妻子而作,但是,隨著後世的發展,悼亡詩詞,已經不僅限於對亡妻的懷念了,對於親人、好友也可以抒寫悼亡之作。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可以說是史上最著名的一首,被譽為是「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千古第一悼亡詞,詞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同樣的情感,不同的筆法,李清照寫婉約詞,悼亡之痛不輸蘇軾
    她的創作之中有很多是悼亡其丈夫的哀傷之作。說起失去愛人的這種感情,宋代有蘇軾的驚世之作,看似無人可及。「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一句將陰陽相隔的痛徹入骨的思念,寫得如此深沉深厚。而與其情相仿的另一首詞作,則讀起來哀婉動人,多了些許的婉約氣質,那就是李清照那一首《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這一首詞同樣是思念愛人之作,名氣沒有蘇軾的《江城子》大,但是真情實感卻不遜於他。
  • 悼亡詞的文化意蘊——讀賀鑄《鷓鴣天·半死桐》,兼與蘇詞比較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兩首詞,被譽為"詞壇悼亡雙絕",它們分別是蘇軾的《江城子-記夢》和賀鑄的《鷓鴣天-半死桐》。這兩首詞在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方面結合得天衣無縫,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作者飽含深情地追憶了與愛妻的溫馨生活場景,深情地表達了他們對亡妻濃濃的相思。可以說這兩首詞體現了人性的深度,是最具有悲劇情懷的悼亡詞。
  • 兩首悼亡詞,兩位偉大詞人的思妻之作,每每讀來都不禁淚如雨下
    關於悼亡詞,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十九歲時與妻子王弗結婚,兩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而且王弗知書達理、謙虛謹慎,是蘇軾的得力助手。可惜好景不長,王弗在二十七歲時突然離世,這對蘇軾是極大的打擊,並在十年之後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