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傳統發揚光大 紅軍精神代代相傳

2020-12-22 達州觀察

達州認真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建立健全全民國防教育機制,繼承先烈遺志,傳承紅軍精神,雙擁傳統不斷發揚光大,為達州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宣漢縣革命烈士陵園是目前達州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2017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由紀念館、瞻仰廣場、英名牆、主體浮雕牆等組成,能夠滿足1500餘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及紀念活動需要。陵園建成以來,每逢天氣晴好,都會有一群退役軍人志願者前來清掃陵園,他們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敬仰和追思。

退役軍人 蘇克猛:我們這個團隊有70多個人,大家都經常自願來參加這樣的清掃活動,因為我們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我們一定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退役軍人 趙晚祥:我作為一名退役軍人 ,一定要傳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到退伍不褪色、若有戰、召必回。

一枝一葉總關情,滿懷熱忱酬功勳。在達州,革命烈士總是受到最真誠和實在的關愛。今年56歲的汪真月家住宣漢縣城,10年前,她的丈夫,退役軍人程遠眀在廣州打工時,因抓捕小偷不幸犧牲,被廣州市評為「見義勇為英雄」。10年來,英雄並沒有被遺忘,汪真月和兒子一直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和溫暖。

烈士家屬 汪真月:我們兩娘母每個月一共4000多塊錢的生活補助,兒子高考考大學加了分,加了20分,還有就是每一年過年過節,政府都給我們送慰問品、慰問金。政府對我們很好,對我們多大的幫助,現在我們無憂無慮。

宣漢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股股長 崔吉勝: 一些重大的節日,尤其是烈士公祭日,我們都要去對烈屬進行看望和慰問。如果烈屬有什麼一些困難,向我們退役軍人事務局提出之後,我們會協調各方力量去幫助他們。

自去年8月份以來,宣漢縣組織專人對全縣所有烈士信息進行了收集、整理,目前,已將8147名烈士的信息錄入全國烈士英名錄資料庫。每逢烈士公祭日,對全縣烈士遺屬進行走訪慰問,2019年,共對37名烈士發放慰問金共18500元。

宣漢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 王勇: 我們將進一步做好全縣烈士紀念設施的摸排管理力度,常態化開展宣傳紀念活動,走訪慰問烈軍屬活動,評選先進典型活動,傳承我縣先烈遺志,弘揚英烈精神。

近年來,達州通過神劍園、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巴山紅軍公園等一批紅色教育基地,全方位展示達州紅色文化,銘記紅軍的豐功偉績;全市6所烈士陵園修葺一新,1.8萬烈士英魂安息有所;常態化組織黨、政、軍、民、學等各界代表開展清明祭掃、「9.30」烈士公祭日活動,雙擁傳統不斷發揚光大,紅軍精神代代星火相傳。

相關焦點

  • 雪域雙擁情正濃 ——香格裡拉市爭創第十一屆全國雙擁模範城紀實
    香格裡拉一個寧靜、祥和、美麗、神奇的地方,這裡有著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是一座「軍民魚水一家親」的光榮城市,早在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北上經過此地時,為盛讚地方及民族群眾對紅軍的熱情,賀龍親題「興盛番(bo)族」錦幛給歸化寺(松贊林),就有了軍愛民、民擁軍的優良傳統。這片土地上生活著以藏族為主體的26種民族,各民族和諧共處,近千年來,這裡沒有大的戰事。
  • 井岡山—革命的搖籃,紅色精神代代相傳,走向勝利,走向復興
    井岡山的標誌之一,中國工農紅軍旗幟,開創了第一個紅色根據地,揭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序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岡山的標誌之一,矗立在茨坪南山之巔,站在火炬之巔,不僅可以一覽井岡山的無限風光,內心澎湃,更激蕩起無限的革命精神!
  • 紅軍革命主題雕塑—弘揚歷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
    現代的我國城市雕塑每一個石雕著作都有必定的涵義,雖然城市石雕主要用作裝修和美化作用,紅軍抗戰石雕著作,但也不能阻礙它有必定意義。我國城市雕塑代表城市的文化和精神面貌及愛國教育意義。紅軍革命人物石雕-凱巖石業
  • 雙擁共建| 有一種力量叫雙擁
    雙擁工作的產生與發展,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富有特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保證。///02雙擁包括哪些內容 (1)擁軍優屬。指熱愛人民軍隊,關心和支持軍隊的建設和改革,學習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做好優撫工作,安置好復員、退伍和轉業軍人,幫助軍隊培訓兩用人才等。 (2)擁政愛民。指軍隊擁護政府,愛護人民,遵守政策、法律、法令和群眾紀律,尊重地方幹部,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聽取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意見,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
  • 哈爾濱再獲「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
    哈爾濱既有著光榮的雙擁傳統,又在與時俱進中堅守「雙擁模範」。歷史上,作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哈爾濱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傳承至今並不斷發揚光大。榮譽彰顯初心,實幹踐行使命。
  • 【雙擁宣傳】你想要的雙擁知識,都在這裡啦!
    雙擁工作的產生與發展,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富有特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保證。2.雙擁包括哪些內容?(1)擁軍優屬。指熱愛人民軍隊,關心和支持軍隊的建設和改革,學習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做好優撫工作,安置好復員、退伍和轉業軍人,幫助軍隊培訓兩用人才等。(2)擁政愛民。
  • 【地評線】河聲:讓雙擁之「花」在賡續傳統中絢麗綻放
    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10月20日上午在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與會代表,向他們表示誠摯問候,向受到命名表彰的全國雙擁模範城(縣)、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軍民的偉大創造,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顯著政治優勢。
  • 高臺:牢記總書記囑託讓紅西路軍精神代代相傳
    甘肅張掖網高臺訊 (張掖日報融媒體記者 段海 黃鑫 張虎忠)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高臺縣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時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 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傳
    原標題: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傳金秋時節,遼寧丹東鴨綠江畔遊客如織。「你們看那邊的斷橋上,當年戰爭留下的彈孔依然清晰。」丹東河口村旅遊接待中心經理郎鹹昆告訴遊客,丹東人民把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傳,現在已經深深根植到這座英雄城市的血脈中。
  • 譜寫魚水新篇 打造雙擁強市丨雙擁及國防教育基本知識
    衡陽是一片紅色的熱土,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歷來就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曾兩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5次被評為全省「雙擁模範城」。
  • 看工匠精神代代相傳,匠人初心生生不息
    「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習近平Q:什麼是夢想?昂首挺胸 跨過山和大海 步履輕盈地走過人山人海 重拾生命的價值與尊嚴一套彎針傳承了40年傳承的不僅僅是手藝 而是精雕細刻心系患者的工匠精神
  • 讓工匠精神代代相傳 繡夢中國非遺文化
    2021年1月1日晚,在武漢長江之濱的漢口江灘一元廣場,由依文集團攜手武漢旅遊體育集團共同打造的「繡夢中國·時尚武漢」2021武漢時尚文化新年發布活動在這裡舉行,依文集團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代表及各民族傳統手藝人一起,為武漢帶來一場民族文化的時尚盛宴,助力疫後武漢文化、時尚產業的發展,打造武漢城市時尚文化的風向標
  • 紅色血脈永誌不忘 英烈精神代代相傳
    作為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弘揚烈士精神,維護好烈士紀念設施是退役軍人事務局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退役軍人事務局的職責。同時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再現烈士們可歌可泣、令人敬仰的歷史場景,把他們不屈不撓、大公無私的革命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 「夢桃精神 代代相傳」,全國紡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落戶西安...
    「夢桃精神 代代相傳」,全國紡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落戶西安工程大學 2020-11-17 08:38:12 來源:首都在線   11月12日,在全國紡織行業創新型班組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
  • 2020銀保監會面試熱點:紅色基因 代代相傳
    2020銀保監會面試熱點:紅色基因 代代相傳 2020銀保監會筆試現已正式結束,接下來就該集中精力準備面試了,貼心的山東中公教育小編整理了銀保監會考試熱點「紅色基因 代代相傳」,供各位考生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雙擁模範評比表彰︱蘇州市吳江區 擦亮雙擁品牌 閃耀時代光彩
    吳江區委、區政府和駐吳部隊始終把雙擁工作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要工作,將其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支持國防建設和保障社會和諧的頭等大事,統籌推進雙擁工作不斷深入開展。軍地雙方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加強和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取得了豐碩成果,吳江區已榮獲江蘇省雙擁模範城「六連冠」。
  • 將軍故裡,雙擁之花別樣紅——探尋會同縣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
    王 森 攝蔣傑霖 何樂川 雷鴻濤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同志的故鄉、革命老區縣……位於湘西南邊陲的會同縣,是一方紅色的熱土,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已連續五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縣」榮譽稱號。軍民共建結碩果,雙擁花開別樣紅。五獲殊榮的背後,是全縣廣大幹群和駐會部隊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結果。
  • 陝西擁軍優屬軍政愛民等雙擁工作居全國前列
    發布會上,巨小弟向媒體通報說,陝西是雙擁運動的發祥地,全省雙擁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雙擁工作重要論述,深挖新時代雙擁內涵,積極開展雙擁共建,解決部隊實際困難和問題,落實好優撫安置各項政策,有效維護退役軍人權益,紮實開展新一屆創建雙擁模範城(縣)活動及命名表彰工作,激發廣大軍民熱愛雙擁
  • 草尾鎮:祖孫三輩齊心抗洪,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50後爺爺帶領95後孫子戰鬥在防汛一線的事跡得到了中隊所有幹部的肯定,爺孫倆甘於奉獻,齊心抗洪,紅色精神代代相傳。王迅說「堤內就是我的家,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生於危難之年,在抗洪英雄的奉獻中誕生,我要延續這紅色精神,保護家人保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