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無法滿足需求?中國重視民用大飛機,市場高達1.4萬億美元
眾所周知,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出行是越來越方便了,越來越多的人乘坐飛機,而這在30-40年前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再過10-20年,乘坐飛機出行將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這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市場正在形成。有鑑於此,C919大飛機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中國正在大力推動國產民用客機的研發和製造,比如推出了ARJ21、C919支線客機,比如與俄羅斯聯合研發CR929大型洲際客機,就是為了爭奪高達1.4萬億美元的巨額市場。
1.4萬億美元幾乎差不多相當於目前中國GDP的1/10,如果中國能夠一口吞下這個市場,相當與中國每年GDP增長將高達10%,這個速度幾乎是目前GDP增長速度的2-3倍。當然,即便中國沒有完全拿下這個市場,也足以滿足國內8000多架支線和洲際客機的訂單,這其中能夠省多少錢?省錢難道不也是賺錢嗎?何況這裡面還能拉動多少人就業,培養多少工程師、設計師和熟練技術工人。
除此之外,通過研發大型民用客機,中國也能為研發遠程洲際戰略轟炸機、大型戰略運輸機積攢相當的經驗,畢竟很多技術還是相通的,比如大型飛機的發動機技術,就有相當部分是重合的。美國為什麼能夠研發出那麼強大的大型特種作戰飛機,主要是因為其民用客機製造企業也是相當強大,很多民用企業就承擔著研發先進軍用戰機的任務,這就是所謂的基礎雄厚,自然容易拿出驚豔的武器裝備。
類似的還有日本的企業,日本的民用製造業巨頭,其實都承擔著不少的軍工任務,比如蒼龍級潛艇、各種戰艦以及f-35隱身戰機,都是外包給日本的民用企業建造。中國軍事力量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主要還是國有軍工企業在建造,這雖然沒有錯,但在戰爭年代,這些企業無疑是對手第一波就要打擊的對象,為了提高自己的造血功能,有必要提升中國民用企業在軍民兩用領域的技術實力。
因此,中國大力發展民用客機的技術,這是在為中國的戰略打飛機尋求另一條出路,雖然這一步的效果,就目前來看似乎還不明顯,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只要堅持發展軍民兩用技術,中國最終會在這個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將中國的軍事工業練得「毫無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