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女生留學歐洲:我在街頭被人喊「病毒」|歐洲_社會|德國_社會|...

2020-12-27 騰訊網

口述:宋曉霽(德國/荷蘭留學生)

執筆:戚倚嘉(曾旅居荷蘭10年)

口述時間:4月2日

我來自湖北武漢,在德國和荷蘭留學生活了6年,學習社會學,現居德國。當疫情在武漢爆發的時候,我特別震驚,也特別揪心,因為自己的家鄉是武漢,家人朋友都在那裡。但除了關注疫情,關心親友,我在歐洲也無能為力。幸好,國內的疫情在強力控制下逐漸緩和,到如今連武漢也快要全面解封了。但沒想到如今歐洲卻被疫情攻破,當然,綜合考慮,我還是選擇留在歐洲,既避免轉運過程中的風險,也儘量不回國增加負擔了。

往日周末滿滿當當的阿姆斯特丹地鐵,如今幾乎全空。

當場懟回去會讓歧視者措手不及

疫情爆發後我在一些媒體上看到過海外華人遭受歧視的報導,可沒想到歧視竟也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自疫情爆發以來,我總共遭遇過五次歧視性的言語攻擊,分別發生在德國城市埃森(3次),德國杜塞道夫(1次)和荷蘭阿姆斯特丹(1次)。

在德國遭受的歧視地點均發生在市中心,每次都是路人走過我身旁時用德語對我說「新冠病毒」這個詞,或者是直接說「病毒來了」。在歐洲生活過的華人或多或少都會碰到過一些當地人看到亞洲面孔時臉上帶著一種挑釁式的笑容大喊「Nihao」或「Konichiwa」的行為(這並不一定是友好的表達,相反,大部分情況下是歐洲人在表達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

其實之前我也碰到過類似的事情,早已習慣,但現在「新冠病毒」這個詞就仿佛是新的「Nihao」,也成為了當地人對我們中國人的一種刻板印象。而亞洲人往往都比較溫和內斂,遇到不公大都會選擇忍氣吞聲。但在歐洲生活了那麼多年,我深刻地明白髮聲的重要性,所以當我遇到這些對我喊「新冠病毒」的人,我都會當場懟回去。這往往會讓那些歧視者措手不及。

不戴口罩仍然沒避開歧視

更讓我震驚的是,我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超市裡遭遇了一群跟我大概同齡的荷蘭人的歧視。之前在德國遇到的都是青少年,這一次那兩個荷蘭女孩以為我完全聽不懂荷蘭語也看不到她們,在我背後說著關於新冠病毒的話,並且對著我做出了嫌棄、退讓的動作。我當時一下子沒反應過來,當場愣住,因為在我心中荷蘭是個十分開放、自由與包容的國家,首都阿姆斯特丹尤其國際化,沒想到竟然也會發生這種事情。餘光看到了一切的我,沒來得及回擊,但當下給了她們一個兇狠的眼神表示憤怒,她們尷尬地立刻走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次受到言語攻擊時,我都沒有戴口罩。由於歐洲與亞洲口罩文化的差異,再加上當地政府和媒體的宣傳,歐洲人普遍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所以之前媒體報導中受歧視的華人往往是戴有口罩被當地人視為帶病者。我選擇不戴口罩,本以為入鄉隨俗就能相對安全,但沒想到新冠病毒直接升級成為了種族主義者堂而皇之欺凌的藉口。

德國沒朋友照應 所以到了荷蘭

疫情在歐洲蔓延後,德國的應對措施雖然不算強力,但還算有章法,再加上畢竟醫療資源雄厚,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控制還算是合理有效。與德國相比,荷蘭政府的應對就沒那麼積極,不過因為我在德國那邊的朋友很多已經不在當地,我怕自己一個人待著萬一出了什麼事情沒人照應,於是現在也來到了荷蘭,跟朋友在一起。

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就是:能不出門就儘量不出,超市也很少去。必需的食物和用品,基本靠外賣和網購,所有的生活都變為了線上。朋友和我每天8點都會準時看新聞,我們每天也都在討論疫情。隨著荷蘭疫情的發展,我們開始擔心德國會關閉對荷蘭的邊境,所以現在也在考慮要不要一起去德國待一段時間。

局外人的感覺從未如此強

其實剛聽到武漢封城的消息的時候我感覺特別不真實,似乎一下子進入了一個虛幻的時代。然後就在我身上發生了歧視事件,把我一下又拉回到了現實中。後來疫情也開始在歐洲蔓延,而且情況越來越糟。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陸續回國了,而且是在還能買到機票的時候,什麼行李都沒帶地立刻跑回了中國。但我是武漢人,回家不現實,只能在歐洲待著。我的學習和生活重心都在歐洲,我也擔心後面的籤證申請會受到影響,但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個時候我才更深刻認識到,不同的留學生的心態是非常不一樣的。很多留學生,雖然人在歐洲,但生活的重心還放在中國。而我自己的生活狀態則比較搖擺不定,你的生活重心是要放在中國還是歐洲?這時候你就需要做出選擇。

然而,疫情中這些糟糕的經歷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個亞洲人,無論你在這裡生活多久,有再多的本地朋友,其實都還是會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走在街上,本地人防備或輕蔑的眼神,那些付不起又買不到的昂貴機票,難以承擔的學業上的後果,對在武漢的家人夜夜失眠的擔憂,無法迴避的種族歧視,尤其是作為武漢人所能體驗到的隔閡,這一切都在提醒我,讓我感覺進退兩難。

(來源:南方都市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武漢女生留學歐洲:我在街頭被人喊「病毒」
    口述:宋曉霽(德國/荷蘭留學生) 執筆:戚倚嘉(曾旅居荷蘭10年) 口述時間:4月2日 我來自湖北武漢,在德國和荷蘭留學生活了6年,學習社會學,現居德國。
  • ...疫情|歐盟_社會|薩爾瓦多·伊利亞|西班牙_社會|歐洲_社會|歐洲...
    據西班牙《國家報》報導,過去的2周時間裡,西班牙每10萬人中有322.9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打破該國自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的疫情尤為嚴重,當地累計確診病例已超28萬,每10萬名居民中大約有563人確診,馬德裡近40%的重症監護室已被確診患者佔用。
  • 「手牽手,我們與中國在一起」——歐洲金融中心街頭的抗「疫」好聲音
    (抗擊新冠肺炎)「手牽手,我們與中國在一起」——歐洲金融中心街頭的抗「疫」好聲音中新社柏林2月28日電 (記者 彭大偉)當地時間27日一早,在歐洲金融中心法蘭克福最繁華的採爾大街,一群德國人和中國人搭起展臺,同當地市民就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對當地華人社區造成的影響展開交流
  • 特稿丨義大利失守,新冠病毒的「閃電戰」是如何席捲歐洲的
    然而在布魯塞爾的街頭,仍然沒有什麼人戴口罩。艾瓦開玩笑解釋稱,這是因為在2016年的恐怖襲擊後,比利時通過了法律,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場所蒙面。「當然,在藥妝店裡你也根本買不到口罩。所有商店幾個星期前就一直掛著『口罩等防護用品缺貨』的牌子。」
  • 【歐洲】去哪裡留學性價比高?當然首推歐洲這兩個留學聖地!
    在歐洲有這麼兩個留學地,他們的高校常常在世界大學中排名不凡;學生畢業後留在當地就業也很有前景;留學政策也十分的友好。他們不僅性價比高而且競爭壓力小!那就是德國和荷蘭!
  • 病毒席捲歐洲!歐洲27個國家被感染,默克爾稱德國超60%人口危險
    綜合外媒3月11日報導,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全球爆發,僅在歐洲就有超過17000例病例和700多人死亡,對這種病毒感染威脅生命的恐懼也已經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警告,目前在歐洲有近30個國家的人類之間正在發生感染。
  • 歐洲留學|藝術生留學該選擇哪些國家?
    歐洲,之所以為藝術留學生的天堂,旨在為歐洲大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在這片大陸上,出現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對於世界藝術史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隨著留學的大眾化趨勢,高考早已不是學生及其家長的唯一選擇,尤其是對藝術生來說,搭上出國留學的班車,更似是一場藝術修行。
  • 三百年前小冰期給歐洲進入近代社會,中國卻停滯在中世紀時代!
    三百年前中國明朝小冰期的時候,很多人悲哀小冰河時期給西方的歐洲帶來了社會變革,進入了近代社會,東方的中國卻一直都是停滯不前!請大家關注三百年前東方的明朝與歐洲的英國同在十七世紀四十年代發生的歷史事件。在歐洲大陸的德國、西班牙、奧地利、法國、俄羅斯等國家,面對小冰河時期的饑荒與資源匱乏,只能走對外戰爭的路子,爭奪領土與資源,以便能掠奪財富解決資源匱乏問題。在歐洲大陸三十年戰爭中,也推動了近代民族主義的興起。
  • 你們歐洲人怎麼回事?人命就這麼不值錢嗎
    導讀:近日,外媒報導稱,「你們歐洲人到底怎麼回事?」駐華記者常常被中國人問及這個問題。12月12日,德國報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對歐洲能從亞洲中學到什麼做了分析。
  • 德國留學|美國去不成了,德國這些大學,一樣是世界前列
    一時之間,本來打算申請美國留學的同學,只能另改國家。而德國,作為歷來的理工強國,以及良好的社會包容,極弱的民族主義,讓很多同學開始轉向德國留學。於是大家都在問,德國有哪些好大學?世界排名如何?德國留學|德國計算機第9名:波恩大學全球計算機專業大學排名:第101-125位目前學生總數:36352人國際學生佔比:13%男女比例:45:55波恩大學簡介:
  • 歐洲上演「現代版二戰」,德國和義大利還是那麼強勢
    文/寂寞的紅酒近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捲歐洲,歐洲各國一片混亂。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各國為了搶奪防疫物資,上演了一場現代版的「世界大戰」。這場物資爭奪戰,堪稱二戰的翻版。作為歐洲各國中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法國人並沒有什麼大動作,國民也沒有把疫情當回事,依然我行我素。法國的市政選舉目前仍然按原計劃舉行,彪悍的法國人還掀起了大罷工,很多法國人甚至成群結隊地走上街頭遊行,以抗議政府的養老金政策。而英國人更強悍,直接宣布「佛系」躺倒,任由病毒蹂躪,宣稱只要大家都感染了就有抗體了。很多人被英國政府的「群體免疫」策略嚇得逃往國外。相比二戰,英法並沒有什麼長進。
  • 歐洲黑人女議員:歐洲不屬於白人,更不屬於白人男性
    在歐洲沒有像我這樣的黑人女性,在臺上就沒有民主。謝謝。」女議員說完,引起了滿堂喝彩。一直以為歐洲是白人的歐洲,沒想到原來歐洲的黑人已經這麼多了。黑人在英國,黑人在法國,黑人在德國。黑人在歐洲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了。
  • 2020年最後一個月,歐洲最後的榮耀,都葬送在德國的疫情裡
    歐洲哪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無疑是德國,但是最近這個德國被譽為歐洲的國家也一步步走向幻滅。在提到德國這個國家時,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句:這國家老發達了。在今年4月份左右,外媒鋪天蓋地都是德國抗疫的成功,疫情很快都能得到控制的言論。這在很多人德吹看來自己的夢想還沒有破滅,最起碼證明工業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是能有效抵禦病毒的。彼時在歐洲有人主張學習中國的抗疫經驗,但是更多的歐洲媒體則是自信滿滿,認為歐洲人抗疫完全能獨立完成。
  • Barbarian,原始部落蠻族人是如何一步步融入歐洲社會的
    提到歐洲,尤其是西歐的一些種族,作者的腦海中會瞬間浮現出「維京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日耳曼人」等等,Barbarian大多被翻譯為「野蠻人」或者「蠻族人」,但是在西方的一些典籍當中,會將這些蠻族人歸為希臘人、日耳曼人。
  • 德國建歐洲最大中國研究所 學習與中國打交道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管克江 青木】「柏林將建立歐洲最大的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德國《斯圖加特日報》17日稱,德國墨卡託基金會正在打造研究中國的「新智庫」,以便讓德國更好地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打交道,贏得未來。墨卡託基金會是德國最大的私人基金會,該基金會日前宣布5年內投資1840萬歐元,成立歐洲最大的中國問題研究所。
  • ...社會|疫情|克羅埃西亞_社會|羅馬尼亞_社會|新冠病毒|匈牙利_社會
    奧地利在四月中旬結束了為期50多天的封鎖,隨後社會各項功能逐步恢復日常,餐館和酒店於5月中重新開放,六月開始奧地利社會已經基本開放,同時向周邊國家開放邊境。不過隨著人員流動和大量外來人員返回奧地利,致使奧地利近期新增感染人數不斷上升。
  • 疫情惡化迫使歐洲改弦更張迎「大考」
    德國總理默克爾3月18日在電視講話中如是說。在默克爾迄今15年的任期內,除了發表新年賀詞,這是她首次對民眾發表電視講話。默克爾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德國社會更加重視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她號召大家「不要恐慌,但也不要不當回事」。截至默克爾發表電視講話時,德國境內新冠肺炎累計確診患者已經破萬。
  • 德國施壓奏效?疫苗或將成所有歐洲人「聖誕禮物」
    對於疫苗的批准與接種,德國心急如焚。法新社提及,在英國、美國先後開啟疫苗接種之際,德國就頻繁敦促歐洲藥品管理局在聖誕節前批准疫苗。 美聯社15日報導則稱,近期該國對歐洲藥品管理局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德國衛生部長、主要的醫院協會和立法者都要求該機構在聖誕節前批准新冠疫苗。
  • 地理大發現後的歐洲:金銀不再昂貴,上層社會養成了揣手絹的習慣
    最著名的有威尼斯人拉穆學(G.B.Ramusio)於1550-1556年出版的三大卷《航海紀行叢書》;英國人哈克留特(R.Hakluyi)於1548-1600年出版了三大卷的《航海錄》(如今這套叢書已出至好幾百種);德國人西奧多·德·布賴(Theod-ore de Bry)於1590-1634年出版了25卷《大、小航海記》。
  • 處於風暴中的學者們:論歐洲社會人類學學者和美國文化人類學學者
    引言歐洲的社會人類學與美國的文化人類學,雖然有著諸多聯繫與學科上的相似性,但在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它們卻處於不同的政治語境:歐洲的社會人類學與殖民地管理有著直接的聯繫,而美國的文化人類學並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加深了這種差異,不過這一次卻 是發生在歐洲人類學的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