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改編自日本作家「住野夜」的同名小說,故事的篇名聳動,相信許多人也都曾為此而在書櫃之間駐留腳步,而當我們都被好奇心所驅使,進一步觸碰了故事本身,便會為自己天大的謬誤萌生出無比的惆悵。
沒錯,《我想吃掉你的胰臟》並不恐怖,拜讀完小說、或欣賞完電影多少都能理解它蘊藏在字句裡的微小浪漫,卻也不會因此為它與老套的愛情電影畫上絕對的等號。
因為內容闡述更多的,是在一段關係裡雙方替彼此費盡的心思,就如劇中一再提及的尋寶遊戲,在顛沛流離的世界裡別無他想的全心全意,最終我們都會因為那「無法貼上編碼」的回憶,流下好不容易才找到你、擁抱你、卻無法留住你的淚水。
故事的主人翁志賀,是一名成天活在書堆裡的男孩,看待世事雲淡風輕,顯著的文靜氣質卻也相對讓他活得最不起眼。
一天,他在醫院裡拾獲了一本名為「共病文庫」的日記,意外發現了班上的人氣女孩櫻良罹患胰臟癌的秘密,兩個生命,一個契機、在時間的驅動之下、天地的同合之上,男孩與女孩的邂逅就在這麼不經意的剎那正式展開。
在微笑也不足以掩蓋悲傷的面容之中,櫻良仍拿出樂觀與唯一悉知她秘密的「仲良し君」(友好同學)志賀相處,從一起擔任圖書委員,到九州的兩天一夜。雖然都是她的自作主張,卻讓被迫捲入計劃內的志賀,也在冥冥時裡擺脫了活在人流之間被漠視的孤獨。
在這羈絆化作生命與時間的長跑之中,值得我們留意的是櫻良與志賀看待彼此的循序漸進,那超脫友情卻並非愛情的生命聯結,更是指引著他們踏上各自圓滿的旅程,在櫻良給予志賀的最後一封信裡,她坦承了自己對志賀的堅強感到萬分慶幸,哪怕凡事的無動於衷都只是自己的故作堅定,志賀在她身邊,讓她感受到的是別於他人眼中而更「平凡」的自己,不是病人、不是高不可攀的人氣少女,而是當一個人趨近死亡,反而會更加渴求、愈想成為的真實的自己。
沒有了同情的攪和,也許只是你我自私的一廂情願,她仍在掉了日記的那天,選擇向前與他走完早已可預期的結局,而她永遠也不會發現,那封在還來不及告訴,就被志賀一鍵刪除的簡訊裡,也曾表明過同樣的心意。彼此的堅強,成為了對方為人生而苦時的良藥,在生命的最後、在生命的轉折之中,他們都曾在對方的世界裡閃耀了整個青春,並在最後,以「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各自作為這趟旅程的目的地。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由一道道的選擇題組合而起,是真心話或大冒險的二選一,是靠近你或不靠近你的二選一,並在生命無可選擇的情況之下宣告遺憾的落幕。
電影的最後,櫻良終於說了志賀的名字,在墨水與回憶的勾勒期間,重新賦予了另一個生命的存在意義,はるき「春樹」,她是這麼稱呼他的。撒著櫻花的場景,長鏡頭拉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遠,四季仍舊輪播,她也曾說「櫻花的凋零並非真正的死亡,它們會不斷生長,並給予在意它們的人再一次天大的驚喜」,春樹或許再也無法重回當年的櫻花樹下,也留不住他心中的さくら,但他明白春天一到,櫻花終究會佔滿街道。就像春樹與櫻良,有了彼此才能成就彼此。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最後服下的不是胰臟,是咀嚼起來又酸又甜的美好時光,只要嘗過一次… 誰也都無法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