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直通新三板
作者:汴燕
出品:資管科技
幾天前,雅生活公告稱,接獲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綠地金融」)通知,綠地金融的全資附屬公司於1月13日出售5000萬股H股,平均價格為每股股份30.20港元,交易金額共計約15.1億港元。據悉,綠地金融由綠地控股間接全資持有。
這距離綠地上次「巨額套現」剛滿三個月。2019年10月中旬,綠地通過減持雅生活服務5000萬股H股,變現約10.59億港元。
經過兩次操作,綠地成功套現逾25億港元,回收了早前在雅生活服務上的10億元投資。綠地對媒體表示,減持雅生活「將用於金融板塊自身業務的後續發展,發掘其它更有增值空間的投資項目」。
《資管科技》發現,除了綠地金融變現「補血」,此前沉寂了一年多的理財平臺吉客通也有再度復出的跡象,金融會是綠地下一步的重點嗎?
據了解,在房地產與大基建產業之外,綠地控股在大金融、大消費、康養及科創等產業均有所布局,此前更是對金融業務抱過更高的期望。
搶籌布局金融牌照
近年來由於國家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在抑泡沫、防風險、降槓桿、穩匯率的風向標下,央行對貨幣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房地產行業發展遭遇天花板,眾多大型地產公司紛紛布局金融版圖,包括綠地、恆大、萬達等,以尋求多元化的發展,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綠地金融成立於2011年4月,是綠地集團著力打造的戰略性金融投資平臺。其後快速跑馬圈地,入股商業銀行、成立小貸公司、設立產業基金、插手資產管理、發起海外併購。
綠地集團官方表示綠地金融目前已完成四大板塊業務布局,即金融機構投資、基金投資和管理業務(包括房地產基金、產業基金、併購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和一、二級市場證券投資基金等基金投資和管理等)、類金融業務(包括自主經營小額貸款公司、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融資租賃公司、財富管理公司等)、資本運作(包括資產管理、海外直投、併購重組、大宗資產交易等),以及在此基礎上研發和應用科技金融,整合各交易中心、財富管理、第三方支付及徵信等資源,積極推動新金融發展。
綠地金融董事長兼總裁耿靖是2014年加盟綠地,這位70後金融少帥是中國唯一一位在「證券、保險、銀行、信託」四大金融行業都任職過的高管,可以看出,在綠地多元化業務裡,綠地金融被寄予厚望。
同時自2014年起,綠地金融收穫了不少金融牌照。
2014年7月,綠地金融成功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及「負責任投資原則」(PRI)組織,成為國內繼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之後唯一加入該組織的金融控股集團。2016年9月,綠地金融在香港成立綠地(亞洲)證券有限公司,持有香港證監會4、9號證券牌照,發起設立IPO投資基金和境外地產基金;2018年,設立綠地(新加坡)信託管理公司,籌備發行REITs。目前綠地金融持有上海農商行4%股份、錦州銀行3.84%股份,持有杭州工商信託19.9%股份,並全資擁有綠地(亞洲)證券。2017年6月,綠地金融成功收購第三方支付牌照並成立綠地聯行支付,介入科技金融領域。
耿靖表示:綠地金融目標三至五年內通過發起設立和收購獲得包括保險、證券、銀行、信託等在內的金融全牌照,逐步完善大金融全產業鏈布局,並成為在細分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
不過目前看來,綠地金融距離這個目標尚遠。
此外,根據曾經綠地金融官網上披露的媒體報導中,有一篇寫道「耿靖剛上任綠地金融董事長,綠地集團就要求綠地金融2015年的利潤佔集團淨利潤將近50%」。可見得綠地對金融業務的重視度與地產業務幾乎是持平,不過現實總是骨感的,從利潤表現來看,2016年-2018年,綠地金融利潤貢獻佔集團總體淨利潤約四分之一。
吉客通沉寂一年多後又露頭
大約五六年前,各路產業紛紛熱衷於涉足金融領域,放出豪邁口號稱要打造「金融控股集團」,房地產業涉足者廣,小貸、互金是其金融業務起步基石。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亂象風潮過後,遍地狼藉,很多平臺暴雷或退出,在持續的監管高壓下,房地產業雖然並未退出,但很多業務基本處於停擺,不過近兩年金融科技、區塊鏈概念的興起,又讓不少企業對此又重生希望。
綠地亦是如此。
此前,綠地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嘗試是地產寶,由綠地金融聯合螞蟻金服和平安陸金所發布的首款網際網路房地產金融產品, 2015年4月13日發行第一期,主要服務於個人投資理財與中小房企的資金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綠地廣財,它是上海綠地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綠地金服)旗下的房地產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綠地廣財App銷售的主要有地產寶、指數寶等定向委託投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