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小康|方桌矮凳 見證扶貧深情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苗族老人龍德成住在深山裡,不熟悉公曆紀年,但有一個年份,她張口就能說出——2013年。

這一年的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風塵僕僕來到湖南十八洞村,在這裡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

照片定格下了這樣一個溫暖瞬間:在龍德成家門前的空地上,一群人圍坐一圈,習近平總書記微笑著握住龍德成老伴施成富的手,施成富笑開了花。他們面前,擺了張方形木桌,桌上的簸籮裡裝滿了花生板慄土豆柿子。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同村民座談。

總書記是來問計於民的。他說:「我這次到湘西來,主要是看望鄉親們,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

「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總書記一句一句,為鄉親們細辨貧困癥結,他明確要求:不僅要自身實現脫貧,還要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脫貧經驗。

農家院落、田間地頭,一張方桌、幾把矮凳搭起一個臨時會場,總書記用家常話問生計、講政策、說希望,同村幹部、鄉親們面對面交流、互動,這樣的場景溫暖又熟悉。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同村民座談。

在貴州花茂村村民王治強經營的農家樂小院子裡,桌椅板凳,每一樣擺設都與總書記來的那天一模一樣。

「『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總書記的這一金句,就是在我家院壩說的。」2015年6月16日那天的一幕幕,至今讓王治強既感動又自豪。

總書記在花茂村提出的這一重要論述,如今已成為全國脫貧攻堅工作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這5年,變化大咯。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遊客也越來越多了。」王治強喜上眉梢。

小小的村莊,一年一個樣。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到重慶華溪村考察時,村裡尚有8戶19人沒有脫貧,如今已全部甩掉了窮帽。

身處脫貧戶馬培清家院子,可以望見一座座新蓋的樓房點綴在青山之中、一條條平整的道路蜿蜒伸向遠方。去年4月15日,就在這裡,總書記與村民代表、扶貧幹部、鄉村醫生圍著一張漆面斑駁的四腳方桌,開了場「面對青山、背靠小樓」的座談會。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同村民座談。

你一言我一語,鄉親們爭相發言。

「過去,我兩口子要撫育一兒一女上學,還要照顧癱瘓的老母親,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很惱火……」村民汪從興沒說兩句就哽咽了,迎著總書記鼓勵的目光分享了自己的脫貧故事:孩子們都享受了助學補助,科學養蜂也成了一家人擺脫貧困的一條「捷徑」。

習近平總書記認真傾聽,不時插話。

「我今天乘飛機、坐火車、坐汽車,先後用了三種交通工具,專程來這裡看望大家。」總書記深情表示,「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醫療、住房安全越來越有保障,心裡感到很託底。」

聲聲關切,都是溫暖;句句精闢,著眼未來。

「總書記叮囑我們,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劉益洪記憶猶新,「總書記離開村口後,很多人久久不願散去。」

「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訪貧問苦的腳步不曾停下。一張方桌、幾把矮凳,是問計於民的研討所,也是共話桑麻的會客廳,見證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銘記著人民領袖對扶貧事業的一往情深。

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最實用的方桌
    我國桌子的發展歷史悠久,早在敦煌唐代壁畫中就出現了方桌形象。方桌是桌子中應用最廣泛的一個品種,是指四邊長度相等的桌子。根據其規格的大小,功能的不同,各式各樣,方桌只是一個統稱。
  • 錦繡小康|字裡行間系真情
    聽完介紹,習近平一針見血地指出:雖然整村搬遷了,生活改善了,但這還達不到小康水平。他當場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自力更生,發展經濟,奮發有為,再創輝煌」十六個字。臨別前,習近平拍了拍鍾晉金的肩膀,鼓勵道:「小夥子,你很年輕,要好好幹,先動起來,奔上小康路。」貼心的話語,是關切,更是激勵。
  • 跨越三千裡的山海深情 —— 富陽·錦屏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跨越三千裡的山海深情 —— 富陽·錦屏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2020-10-22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你會喜歡單張小方桌還是成套的大方桌?
    在很大一部分人的印象中,方桌其實多是以八仙桌的形象存在,八仙桌是桌面較寬的方桌,每邊可坐兩人,四邊八人故取名八仙桌,但實際上方桌器型存在大小之分,不僅有八仙桌還有六仙桌、四仙桌等。今天來看看大小方桌的區別。
  • 扶貧工作隊長期在此駐紮 幫助鼓勵村民脫貧奔小康 百年板慄樹見證...
    扶貧工作隊扶持的高山大棚蔬菜產業現在,村裡駐紮著一支扶貧工作隊。3名隊員中,駐村時間最長的近5年,最短的也近3年,是當地連續駐村時間最長的一支工作隊。紅旗坪村村口,有一棵300多年的老闆慄樹,它見證了幾代共產黨人改造紅旗坪村的全部進程。賀龍樹下閱兵改定村名「紅旗坪」11月3日,暮色之中,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紅旗坪村。
  • ...小康」扶貧記 ——卓資縣梨花鎮壕賴村駐村隊員康玉寶扶貧...
    「小康真不賴,一點也沒有官架子,盡給俺們辦實事兒了。駐村隊就是來幫俺們脫貧致富的,這回小康也來駐村了,俺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這是壕賴村的老百姓念叨的知心話。小康就是我,大名康玉寶,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研室經濟與生態研究處副處長,2019年7月由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選派到烏蘭察布市卓資縣梨花鎮壕賴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扶貧無小事,責任重如山。自打駐村工作第一天起,我就跟上老隊員們一頭扎進貧困戶家中,講解扶貧政策、幫助發展生產、解決實際困難,用心用情用力踐行著一名黨員幹部、扶貧隊員的使命和擔當。
  • 文化| 以針為筆 以線為墨 以布為紙——「錦繡計劃」繪就脫貧致富路
    盛夏時節,走進鎮寧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景寧小區「銀城錦繡」民族文化產業街,11家民族服飾生產企業一字排開,不時傳來「噠噠噠」聲響,工人們正在趕製訂單。 「這是我們製作的手工蠟染服飾,結合鎮寧蠟染技術,每件衣服價格四五百元。」
  • 2020決勝全面小康 盤點一下烏蘭圖雅為助力脫貧攻堅而唱的歌
    中宣部「中國夢」歌曲烏蘭圖雅《錦繡小康》  濃濃的「中國味兒」、深深的家國情、激昂的鼓點、朗朗上口的歌詞、喜慶歡快的旋律與烏蘭圖雅獨有的激情洋溢的歌聲表達,使《錦繡小康》這首歌曲極具感染力和較高的辨識度與傳唱度
  • 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記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新華社銀川6月30日電題: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記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新華社記者何晨陽、馬麗娟、許雪毅山與海相遇,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為這一命題帶來新的答案。
  • 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交通扶貧鋪就小康生活幸福路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交通扶貧鋪就小康生活幸福路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許雄、胡旭  「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大路」……曾幾何時,這樣的標語布滿鄉村家家戶戶的院牆上,村民口口相傳,飽含著對修路致富的美好嚮往
  • 伊利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用產業帶動「伊起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伊利集團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推進脫貧攻堅。6月17日,「伊起小康」脫貧攻堅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進行了籤約,並同步啟動了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未來伊利將通過「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脫貧樣板,全面助力內蒙古脫貧攻堅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決勝「伊起小康」 伊利精準扶貧再獲國務院扶貧辦肯定
    央廣網北京9月18日消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必須毫不鬆懈,持續加力,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榮獲「中國全面小康消費扶貧十佳支持平臺」,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決勝節點,在全中國人民砥礪奮鬥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已來到的衝刺階段,以「消費扶貧與新電商時代」 為主題的2020中國全面小康與消費扶貧峰會 於10月24日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順利召開。
  • 山海同心 共奔小康——天河區•大方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2016年9月,貴州•廣東扶貧協作工作聯席會議在畢節召開,明確天河區結對幫扶大方縣,自此,天河區便與大方縣結下不解之緣。  天河之水天上來,大方人民大機遇  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天河區發揮優勢,盡其所能,結合大方縣實際與需求,傾入真情實意、注入真金白銀、踐行真抓實幹,以全區之力助大方脫貧,在資金投入、項目建設、人才交流、產業推動、勞務協作、攜手小康等方面給予鼎力支持,加快了大方脫貧攻堅步伐,為2020年大方實現「全面同步小康」目標提供了強大支撐。
  • 百名畫家潑彩雪峰山「精準扶貧繪小康」寫生活動啟動
    「精準扶貧繪小康」寫生活動在漵浦楓香瑤寨啟動。畫家們現場取材繪畫。紅網時刻新聞11月25日訊(通訊員 夏喜衡 付紳紳)11月24日,在旅遊扶貧「雪峰山模式」的發源地、網紅打卡點楓香瑤寨,中國知名油畫家「精準扶貧繪小康」寫生活動啟動,來自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地的50多名油畫大咖、60多名在校美術系學生和油畫愛好者參加。活動由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和湖南省當代油畫院聯合主辦。
  • 跨越三千裡的山海深情——富陽·錦屏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脫貧攻堅,全國一盤棋;全面小康,決勝在合力。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2013年來,杭州市富陽區和錦屏縣兩地幹部群眾跨越時空,山海相連、心手相牽、攜手相伴, 在杉鄉大地共同書寫了跨越3000裡的戰貧故事。黨政攜手,只為同步小康一個目標。富錦兩地黨政加強溝通對接,不斷健全完善交流合作機制,積極協調推動富錦區縣間、各結對鄉鎮、村對接,促進扶貧協作深度融合。高層頻繁互訪,共商脫貧攻堅、共謀全面小康。兩地高層深入苗鄉侗寨一線調研,找準發力點、助力點,確立扶貧協作的方向和重點,開出脫貧攻堅良方,形成廣泛共識和強大合力。
  • 2020中國一日·美好小康:明天,隨作家哲夫走進山西岢嵐
    從清晨到日暮,見證960萬平方公裡的幸福。中國一日,美好小康,著色幸福,詩寫希望! 2020中國一日美好小康2020年是我們國家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在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支持之下,廣大扶貧幹部和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如期實現了脫貧。
  • 心中為念農桑苦 勠力共圓小康夢——中國扶貧審計人剪影(下)
    小康路上的審計堅守之六:心中為念農桑苦 勠力共圓小康夢——中國扶貧審計人剪影(下)攻堅克難,在履職盡責中彰顯為民情懷太陽還未升起,他們已經奔波在審計的路上;伴著月光,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趕回駐地;夜色深沉,他們還在燈下反覆查閱資料,交流情況。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⑱】詩詠山西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山西省詩詞學會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小康餐桌·扶貧食材〡豪氣!潮汕姑娘的杏子「宴席」
    繼續我們的扶貧食材「雲嘗味」。伊潔是一位潮汕姑娘,對吃有天然的敏銳與自信,「美食江湖有一句話:『論吃的,我們潮汕人就沒輸過!』」《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曾經說過:「潮汕是中國美食的一個特別寶貴的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