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烏龜並不會縮頭,古生物學家找到證據,2億年前它們長相怪異

2020-12-19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相信大多數朋友都見過烏龜,無論是什麼品種,無論它們的體型是大是小,現代的烏龜都會通過收縮自己的四肢和頭部來應對外界突如其來的刺激。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就對烏龜這種動物的祖先感到好奇,想知道是什麼古生物能夠進化出烏龜這樣的奇特物種。雖然這個問題至今仍然是個謎題,但有古生物學家發現了烏龜進化過程中的另一個秘密。

根據外媒報導,近期阿根廷的古生物學家成功復原了生活在三疊紀時期的烏龜,這對科學家研究三疊紀時期地球生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參考。早在2015年的時候,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就在西北部的聖胡安省發現了20種古生物化石,經過鑑定它們都是生活在三疊紀時期的古生物,這次復原的遠古烏龜就是從那一批化石中發現的。

研究人員復原了遠古烏龜的樣貌之後,發現它那時候已經長出了龜殼,但是四肢和頭部無法縮進龜殼裡面,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烏龜會進化出龜殼?

在深入了解該發現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烏龜會長出龜殼來。由於目前古生物學界對烏龜的起源還沒有確切的說法,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結果反推的方法來探索其中的原因。龜殼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護烏龜的身體,堅實的龜殼一般可以承受住天敵的攻擊,在烏龜意識到危險出現的瞬間會立刻將頭和四肢都縮進龜殼裡,好將自己保護起來。

有說法認為,烏龜的祖先原是在海中生活的動物,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一部分海龜開始爬到陸地上生活,那時候的海龜群體中大多數個體都未長出龜殼。由於陸地上的天敵實在是太多了,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陸龜開始進化出龜殼來保護自己。而沒有選擇登陸的海龜同樣面臨著海洋裡天敵的威脅,因此它們也進化出了龜殼。

古生物學家在化石中發現了什麼?

據了解,古生物學家在那批古生物化石中發現了四隻遠古烏龜的化石,從外形上看和如今的烏龜十分相似。烏龜化石出土之後,聖胡安國立大學的考古團隊花了兩年的時間對它進行樣貌復原,最終他們做出了遠古烏龜的三維復原圖。從復原圖來看,遠古烏龜在身體構造上和現代烏龜幾乎一致,不同的是它們的四肢和脖子伸得很長。

如果你平日裡有觀察烏龜的姿勢,就會發現它們的脖子和四肢不會伸得很直,因為它要時刻保持警惕的狀態。而遠古烏龜伸直的脖子和四肢讓研究人員認為它很可能不會收縮,後來他們對遠古烏龜的構造進行了分析,更加證明了這一觀點。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在龜殼上發現了一些空洞,這是現代龜殼所沒有的。

至於這些空洞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用處?目前古生物學家也無法給出確切的解釋。裡卡多·馬丁內斯是此次研究的主要參與者,他認為這次發現的遠古烏龜很可能是現代烏龜的初級形態,這表現為雖然遠古烏龜長出了龜殼,但依然無法借用龜殼來保護自己。

這次在遠古烏龜化石上得到的新發現說明了什麼?

生物界一直認為烏龜起源於三疊紀時期,這次發現的遠古烏龜化石再一次證實了這一說法。更重要的是,古生物學家這次發現了不會縮頭縮腳的烏龜,這說明烏龜在進化出龜殼之後並非一下就適應了有龜殼的生活,這為古生物學家研究烏龜進化過程提供了重要的佐證,同時也為古生物學家研究三疊紀生物提供了重要支撐。

越來越多古生物的出現證明了進化論的正確性,因此人類應該把握好這一規律,利用它來研究遠古生物,同時利用它來保護現代生物。

資料來源

環球網 8月26日 《2億年前 烏龜竟不會將頭縮進龜殼》

相關焦點

  • 2億年前 烏龜竟不會將頭縮進龜殼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華社訊 (記者倪瑞捷)阿根廷古生物學家日前復原了距今約2.05億年前的烏龜化石並製成標本,這一發現為學界研究三疊紀時期動物的進化提供了重要支撐。在阿根廷西北部的聖胡安省,古生物學家發現了約20種三疊紀物種的化石,其中包括至少4組這種遠古烏龜的化石。這些烏龜化石分別於2015年和2018年被發現,阿根廷古生物學家近期才完成復原並製成標本,復原後的龜殼直徑在40至50釐米之間。 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古生物學家裡卡多·馬丁內斯表示,新發現的遠古烏龜可以被認作是現代烏龜進化的最初形態。
  • 2億年前的遠古烏龜是什麼樣的呢 竟不會將四肢縮進龜殼中
    你知道2億年前的烏龜是什麼樣的嗎,最顯著的調整就是,不會將頭縮進龜殼。在阿根廷西北部的聖胡安省,古生物學家發現了約20種三疊紀物種的... 你知道2億年前的烏龜是什麼樣的嗎,最顯著的調整就是,不會將頭縮進龜殼。
  • 2億年前 烏龜竟不會將頭或者四肢縮進龜殼
    阿根廷古生物學家日前復原了距今約2.05億年前的烏龜化石並製成標本,這一發現為學界研究三疊紀時期動物的進化提供了重要支撐。在阿根廷西北部的聖胡安省,古生物學家發現了約20種三疊紀物種的化石,其中包括至少4組這種遠古烏龜的化石。這些烏龜化石分別於2015年和2018年被發現,阿根廷古生物學家近期才完成復原並製成標本,復原後的龜殼直徑在40至50釐米之間。
  • 科學家發現2億年前烏龜:竟不會將頭縮進龜殼
    你知道2億年前的烏龜是什麼樣的嗎,最顯著的調整就是,不會將頭縮進龜殼。在阿根廷西北部的聖胡安省,古生物學家發現了約20種三疊紀物種的化石,其中包括至少4組這種遠古烏龜的化石。這些烏龜化石分別於2015年和2018年被發現,阿根廷古生物學家近期才完成復原並製成標本,復原後的龜殼直徑在40至50釐米之間。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古生物學家裡卡多·馬丁內斯表示,新發現的遠古烏龜可以被認作是現代烏龜進化的最初形態。這種遠古烏龜雖然已經形成了龜殼,但不會將頭或者四肢縮進龜殼中。
  • 中科院古生物學家在山東濰坊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記者11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 壽命長達14年!古老牙齒還原最早動物的形態,2億年前它們已出現
    據報導,在近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來自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篇針對早期哺乳動物研究的論文,表示通過對它們古老牙齒的開拓性分析,發現最早的哺乳動物大約2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它們具有活動少、壽命長的特點。
  • 史前巨齒鯊曾辦過「託兒所」,證據已被找到,難道它們已有智慧?
    比方說在距今2300萬年前,海洋中曾經生活著一種名叫「巨齒鯊」的頂級掠食者,它的體長是大白鯊的3倍,咬合力是大白鯊的5倍。而且在前段時間,研究者們還發現,「巨齒鯊」還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竟然還會開「託兒所」。
  • 古生物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烏龜,活在約1000萬年前,龜殼巨大
    來自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們一直正在研究一個新發現的物種遺骸,他們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烏龜」,大約1000萬年前,它曾在如今的哥倫比亞沼澤般的環境中漫步。英國《每日郵報》2月13日報導,這隻「有史以來最大的烏龜」重達一噸多,有一個八英尺長(約2.5米)的角狀龜殼,龜殼可能在一千萬年前用於戰鬥,對付其他海龜。研究人員表示,在巴西、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發現的幾隻巨型海龜的遺骸有助於更好地了解這種大型爬行動物。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2.5億年前的故事,一場大滅絕降臨地球,鳥類的祖先「中了頭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在2.5億年前,第四次生物大滅絕降臨地球,當時多達95%的生物喪命,其中受損最嚴重的是海洋生物,僅有4%的物種倖存下來,其餘的倖存者是可怕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在2.5億年前第四次生物大滅絕降臨地球的時候,恐龍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上,當時地球上的霸主,主要是各種大型的鱷類生物。
  • 1.6億年前的銀杏葉長啥樣?不像扇子像手指
    1.6億年前的銀杏葉長啥樣?它們的先祖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中法科學家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被命名為「遼寧銀杏木」。這棵1.6億歲的銀杏,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細胞幾乎一致。  通訊員 陳孝政  揚子晚報記者 胡林  最古老銀杏木化石距今1.6億年  銀杏究竟有多悠久?
  • 古生物學家給出答案,它們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還早
    提起鳥類的起源,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始祖鳥,不過它並不是鳥類的祖先,始祖鳥仍然是恐龍的一種,它們存在的時間距今大約有1.5億年的歷史,而且始祖鳥並不會飛,它們最多只能是會進行短距離的滑行。大約150年之前,始祖鳥的化石第一次被發現,當時人們都認為它是世界上的第一隻鳥,不過因為它的化石只在德國才有,同時存在著很多的不足,近年來已經徹底否定了始祖鳥是鳥類祖先的說法,類似的情況還有,我們一直以為是我們祖先的北京猿人,其實他也和我們沒有任何的關係,北京猿人只不過是人類進化史過程中的一個分支,與人類的直接祖先——智人之間,是存在生殖隔離的。
  • 科學家提出證據!鳥類可能屬於恐龍類!
    並且在一些鳥類中,比如食火雞,很容易看到它們與已經滅絕的獸腳亞目恐龍的相似之處。鳥類和恐龍?或許有人會問,麻雀、鵝和貓頭鷹與迅猛龍或強大的霸王龍有什麼共同之處?其實所有這些都可以追溯到兩足恐龍的起源,它們大多以肉食為食,被稱為獸腳亞目恐龍(「獸腳亞目」)。獸腳亞目恐龍最早出現於2.31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
  •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與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有關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訊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倖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6日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在《岡瓦納大陸研究》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它們大約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後生存下來的經歷。
  •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長嘴怪蟲,或為蚊子遠古「怪親戚」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俄、法、美四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最新在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裡發現一類跟蚊子有親緣關係的遠古昆蟲。這類昆蟲在身體形態、取食方式上跟蚊子頗為相似,但卻長有一個超過身體長度一半的「超長嘴巴」,堪稱蚊子在遠古時期的「怪親戚」。
  • 裂口鯊:4億年前的鯊魚家族老祖宗
    鯊魚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它們是海洋中最常見也是最危險的魚類,鯨鯊、大白鯊、雙髻鯊都是耳熟能詳的鯊魚品種。很多人都不知道,鯊魚家族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4億年之久了,你知道4億年前的鯊魚長什麼樣子嗎? 克利夫蘭怪魚 俄亥俄州位於美國中東部,該州北部與伊利湖相連。在俄亥俄州眾多瀕臨伊利湖的城市中,克利夫蘭是最出名的一座。
  • 古生物學家發現新證據,化石上全是咬痕
    在體能方面與人類相比,恐龍無疑是強大的,同時也是極為殘暴的,曾一度在2億年前的白堊紀稱霸一時。然而,誰也意想不到,6500萬千年前,一場彌天大禍突然爆發了。那時候的地球像似被死神的鐮刀划過,將近99%的生物死亡且滅絕,哪怕是強大如恐龍,也難逃這一劫!到時是什麼樣的災難,幾乎完全覆滅了整個大自然?
  • 遙遠的骨骼,挖掘出1.2億年前的巨獸,展現當時動物的樣貌
    隨後,令人震驚的是,從1877-1880年之間,從比利時一座煤礦下面,發現了多具這種巨大的兩棲動物的骨骼。在靠近法國邊境地區的這次發現,是關於這種1.2億年前在鄉間漫遊的、高4.8米的巨獸的一次最重大的發現。而且對它們的最後復原,表明科學家們原先有關禽龍的概念是錯誤的這批遺留下來的20多具骨骼(有許多具是完整的),概是在當時一次洪水中被衝進深深的溝壑中的,由於泥漿隨之灌進而將其埋住。
  • 塔利怪物-古生物學家的噩夢
    2016年3月,《自然》雜誌發表的論文稱,「塔利怪物」實際上是一種魚類,是現代七鰓鰻的祖先。這個研究團隊利用強大的同步元素繪圖等新型分析技術,通過繪製化石的化學性質來展現其物理特徵。他們發現,「塔利怪物」具有一根較為原始的脊索,並且有鰓的結構,此前鰓的結構沒被鑑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