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信息傳遞和接收的方式愈加多樣化,受眾閱讀呈現零碎、快速的特點。各大微信公眾號應時而生,成為一種更加方便快捷的閱讀平臺。
「古代小說網」微信公眾號作為一個學術微信推廣平臺,自成立以來,推送了大批優質學術論文,其中有關《紅樓夢》的研究文章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不僅極大促進了《紅樓夢》學術研究成果的傳播,也為高校中文專業《紅樓夢》研究課程提供了諸多便捷的網絡教學資源。
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紅樓夢》研究選修課程已開設27年。本學期面向201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開設的課程已經結束。
與前兩年一樣,授課教師開學之初即要求學生課外關注並閱讀古代小說網公眾號上刊發的有關《紅樓夢》研究的文章,並說明會納入期末考試的範圍。期末考試試題100分,其中開卷部分40分,要求完成下列題目:
2019年1月1日至12月10日,古代小說網微信公眾號刊發了有關《紅樓夢》文本學術史研究、課堂教學研究的文章55篇。漢語言文學專業2017級擬於元旦期間舉行讀書報告會,需要你交流讀書心得。請從這些文章中選出你覺得最好的3篇,從選題、學理等角度進行分析,闡述你的推薦理由。不少於1000字。
任課教師希冀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以下三個目的:
一是讓學生及時關注和了解紅學研究動態和高校《紅樓夢》課程教學改革信息,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與紅學的當代發展接軌,培養其時代意識和學術興趣;
二是引導中文專業本科生的課外閱讀方向,並在閱讀當代學人的學術著述過程中學習、借鑑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養成良好的學術思維習慣;
三是藉助考試,讓學生在閱讀後做分析寫作,以鍛鍊學生的學術眼光、思維概括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毫無疑問,古代小說網微信公眾號上的學人論文,本身為高校《紅樓夢》的課程教學提供了極為便捷的教學資源,為在校大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了極好的閱讀材料和寫作範本。
2
課程選修人數共31人。按題目要求,受到推薦的文章應有93篇。可能因為考場時間緊張之故,少數同學只推薦了2篇,故實際有效推薦文章數為81篇次。
根據統計結果,在指定的時間範圍內,古代小說網微信公眾號上受到推薦的紅學相關文章,排名最前的6篇依次是:
(1)石問之:《紅樓夢》校勘的原則、方法與常見問題
(2)俞曉紅:敦敏「東風吹杏雨」詩意補說
(3)石問之:《紅樓夢》第五回《海棠春睡圖》對聯探究
(4)劉上生:以回目為窗——《探馬驪:從寫情回目解味紅樓夢》導言
(5)石問之:程乙本《紅樓夢》存在的問題
(6)石問之:《紅樓夢》第六回一處異文考辨
推薦理由簡括如下:
第一篇的推薦理由有:治學態度嚴謹,選題學術性強;版本對比細緻,注重細節考證;見解獨特,體現作者較高的思維水平;語言嚴謹平和,說理性強,具有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這說明大學生平日閱讀微信文章的目的,不僅僅是想了解與紅學相關的知識,還希望能學到論文寫作技巧。
第二篇的推薦理由有:選題角度新穎獨特,具有審美意義和研究價值;內容詳實,旁徵博引,豐富有趣;論證邏輯嚴密客觀,追根溯源,學科交叉,善用數據說話;觀點明確,結論可靠,學術層次高;語言簡潔優美、文雅自然。
第三篇推薦理由有:選題具體,角度獨特,具有趣味性;旁徵博引,有理有據;論證充分,角度多樣,層層推進,可信度高;結構嚴謹,文理深刻;立足於文本,回歸文本;語言準確親切,貼近生活實際。
第四篇的推薦理由有:以古為新,聚焦精準,證據充足,邏輯清晰,解說鞭辟入裡;角度新穎,結構清晰,內容厚實,有層次感;說理深刻,內容詳實;語言優美生動,富有文採,擅引其他學科名詞;具有借鑑價值。
第五篇的推薦理由有:選題具有研究價值,具有考據意識,觀點客觀,細緻入微;分析細緻,比較中發現問題;結構清晰,內容詳實,條理清晰,論據充分,論證客觀;語言鞭辟入裡,簡潔有力,便於閱讀。
第六篇的推薦理由有:選題具有較高價值,提供異文比勘的範式;以小見大,眼光獨到;邏輯清晰,論證嚴密;資料豐富,比較細微,有說服力;啟發閱讀,受益良多;分析有條理,立足文本;語言樸實,論述詳細。
綜合6篇推薦文章的共同特點可知,文章本身的論證嚴密、說服力強,是多數學生一致的推薦理由,選題有趣味性、話題新穎、能夠提供寫作範本的文章也更符合大學生的閱讀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6篇之中,「石問之」的文章佔4席。
不止如此,2019年古代小說網推送了石問之文章共計12篇,且皆為《紅樓夢》研究文章,都在本學期閱讀範圍之內,除了上述4篇之外,石問之還有另外6篇獲得了推薦,它們是:《<紅樓夢>點校中的幾處疑難問題辨析》《<紅樓夢>中部分因字形和讀音相似而訛傳的文字》《偉大與平庸之間的距離——從尤三姐形象的修改看高鶚與曹雪芹之間的距離》《<紅樓夢>第64回作者是曹雪芹嗎——<紅樓夢>第64回文本瑕疵及成因分析》《贗品——<紅樓夢>第67回故事》《是非功過話人文本<紅樓夢>》。
從推薦內容看,多集中在以版本考索為基礎的人物分析和作者水平高下比較的文章;從總推薦數看,「石問之」文章獲得推薦的篇數和票數均遙遙領先。就這形成了古代小說網微信公眾號2019年度的「石問之現象」。
3
除上列諸文之外,另有16篇文章亦獲得多次推薦。它們亦具備選題新穎、論證嚴密、語言通俗易懂等共同特點。
這部分文章不局限於《紅樓夢》文本研究,而是較多涉及教學研究、紅學與網絡的關係等,如苗懷明帶領一眾學生撰寫的系列文章,內容活潑俏皮,並不以學理性見長:
苗懷明《網絡紅學的前世今生》:選題精準,話題性強;鞭辟入裡,發人深省;題目新穎,與時俱進;論理清晰,專業科學;樸實無華,簡約洗淨。
吳霞、蔣陟、黃望舒、陳龍雲《果不果——話說<紅樓夢>裡的水果》:點小趣大,選題新穎,學味深蘊;全面分析,論證客觀;語淺言近,富有邏輯。
郜愉菲《紅樓一場夢 說起選課都是痛》:語言生動有趣,讓讀者有閱讀興趣;文章結構、層次明晰,內容充實豐富;對現在課堂教學有指導意義。
劉玥彤《坐看<紅樓>雲起時——南京大學紅樓夢研究課程總結》:題目新穎,引人入勝;考察方式靈活,培養學生學術性興趣;跨學科研究,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語言平實,略帶風趣;圖文並茂。
《入南大姊妹喜重聚,見妄言本尊斥民科》:角度新穎,思維開闊;語言風趣幽默,想像豐富;針砭時弊,涉獵廣泛,理多意濃。
《來南大和紅樓人物做同學,九鄉河文理學院開門招生》:角度新穎;歸納有理有據,條理清晰;語言幽默風趣。
這說明,苗懷明的《紅樓夢》課堂教學改革,無論是內容的調整還是形式的翻新,都深受當代大學生的關注,獲得他們的喜愛。
作為古代小說網公號的創辦人,系列文章的面世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對於一門專業選修課而言,要獲得如上種種的教學活動成果,卻是從課前設計到課中運作,再到課後總結反思,都是需要主講教師付出更多的智慧和辛苦,才能流暢完成的。主講教師帶著學生坐看紅樓風起雲湧,行則搖動「南大旋風」,開創了一種新人耳目的教學方式。
文章題目的新鮮獨特、構思的巧妙細緻,也是獲得推薦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杜貴晨《論西門慶與林黛玉之死——兼及<紅樓夢>對<金瓶梅>的反模仿》,理由是「角度新穎,抓人眼球」「脈絡清晰,例證豐富」「語言功底深厚」;同一作者的另一篇《中國古代小說婚戀敘事「六一」模式述略》也獲得推薦,理由是「題目涵括性強,學理性強」「語言簡潔流暢,風格樸實」。
同樣,俞曉紅《論戲曲文本在非線性敘事中的構成》一文獲得推薦的理由是「立意新穎,構思巧妙」「引用細緻,凸顯文本和所引用文本呼應作用」「深度閱讀,發現問題,治學態度嚴謹」。
紅學的網絡傳播也成為大學生關注的一個新課題。宋璨璨《「微時代」紅學的傳播與接受談略》本次亦受到推薦,主要理由有:選題新穎,與網際網路結合;角度新穎,成篇不易;語言精練,論述有據;立足數據統計,條理清晰,具有說服力;促進學術傳播,為紅學傳播提供幫助;選題緊跟網際網路時代潮流,有助於經典推廣和學界交流,對大學生學習《紅樓夢》具有借鑑意義。
宋文是在2018年《紅樓夢》選修課推薦文章的基礎上做出的分析報告。曾在上一屆課堂上受到推薦的段江麗,本次課堂推薦又有兩篇文章浮現:一是《紅學研究論辯》,理由是:選題有意義,條理清晰明朗,語言精練平實;二是《閱讀<紅樓夢>是一種靈渾深處的對話》,理由是:見解新穎,多角度挖掘《紅樓夢》的當代意義,語言真切,思路清晰,提綱挈領。
4
對獲得推薦的文章做整體考察可知,本學期的學生推薦更偏向學理性強的文章,在《紅樓夢》的校勘、版本、異文考證等方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與以往調查結果有很大不同。
上一屆學生的閱讀分析結果顯示:「人物論最受大學生讀者喜愛……大學生讀者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對理性的學術史研究不太感興趣。」[1]
2017級學生目前正處大學三年級,學術思維在兩年的學習中得到了一定的鍛鍊,這一學期也是他們學年論文選題開題時間。從他們更傾向閱讀學術性、邏輯性強的文章,可以知悉在校大學生意欲獲得學術鍛鍊的內心需求。
這一傾向也與授課教師的引導有關,畢竟本學期《紅樓夢》研究課程的第一份課外作業,就是要求學生就《紅樓夢》不同版本的異文做比勘分析,讓學生學會從基本文獻入手,思考《紅樓夢》的成書過程,比較版本異文優劣,並在此基礎上做對比式的審美分析。
若對被推薦文章的作者身份稍作分析,就可發現,上列文章作者,均為高校教師。
颳起「南大旋風」的山大王苗懷明,既是古代小說網公號的創始人,也是南京大學的知名教授,每年都帶著「小妖」們在紅界巡山,為高校課堂教改鳴鑼開道;創造了「石問之現象」的作者,本名李應利,是高校非中文專業的教師;杜貴晨、劉上生、段江麗、俞曉紅,均為高校專職教授。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職業身份,能夠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學習需求,大學生是他們的讀者定位之一,撰寫的文章因此獲得了這部分讀者的喜愛。
從授課教師角度而言,作為一門選修課,平時要求學生閱讀公號上的學術文章,並以推薦文章和闡述推薦理由為期末試題,實際上是要求學生擴大閱讀面,促進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期末試題要求闡述推薦理由不得少於1000字,儘管平時已布置閱讀任務,但在考場上以40分鐘左右的時間,寫出一篇評析文章,也相當於是思維與寫作水平的考查。
藉助這樣的方式,授課教師不僅可以直接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精神需求和思維差異,為高校教師相類課程的課外閱讀實踐提供有益的借鑑;而且也鍛鍊了中文大三學生的邏輯思辨力與文字表現力,為他們此後的論文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近年來,古代小說網公號為紅學的傳播發展做了積極有效的嘗試。它在推廣《紅樓夢》研究論文之時,也豐富了學術文章的展現形式。
古代小說網的成功運營也為其它的學術成果推廣提供了借鑑,如圖文並行的排版方式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留言獲贈書的運營方式壯大了它的粉絲量等。相信該公號在今後的學術傳播上,會奉獻更多,運行更好。
引用文獻:
[1]宋璨璨:《「微時代」紅學的傳播與接受談略》,《蘇州科技大學學報》,2019年第2期。
作者簡介:
謝燕芳、趙海燕: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在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