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的雲南白酒,時不時就要面臨個生死考驗,運氣本來是針對個人而言的,但有時候,對某個行業也可以這樣說,雲南的酒產業就在這個尷尬的廂體裡。
雲南現在持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白酒生產許可)的酒業有三百多家,全省的持證量僅佔茅臺鎮持證量的三分之一,全省白酒產值不及茅臺鎮的千分之一。雲南也曾嘗試突破,也有投資企業看中雲南的生態環境,打算在雲南投資辦廠。但是,由於「辦證」被封凍了近十年,老酒廠熬死了,新酒廠起不來,雲南白酒企業是青黃不接。
從2019年開始,國家取消了白酒行業作為限制發展的產業的「桂冠」,貌似2020年之後應該是雲南白酒產業的春天來了,雲南的很多有錢人也卯足了勁,準備大幹一場。
但是,「節糧」的風聲又起,提倡節約糧食上升到了國家高度,全國上下拍手稱讚。然而,雲南白酒基本上都是純糧酒,每個釀酒廠都是用糧大戶,是保飯碗?還是保酒杯?二者皆保當然好,但是……明眼人也是欲哭無淚。
雲南人不是不想振興雲南酒,也不是釀不出好酒,有些話,真的是糊裡又糊塗,雲南白酒是一步一個坎,真的不容易。投資有風險,運氣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