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皇帝寫下悼文的詩人屈指可數,白居易的這首詩為何獲此殊榮?

2020-12-10 騰訊網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這是唐宣宗對白居易的悼念。提起白居易,這位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我們能想到他《錢塘湖春行》中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賣炭翁》中的"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他一生專注於寫實諷喻詩歌創作,《新唐書·元稹傳》記載:"元稹尤長於詩,與白居易相埒,天下傳諷,號元和體"。引起當時唐代詩人的爭相模仿,轟轟烈烈的新樂府運動也對中國的詩歌發展烙下了深刻有力的印痕。

白居易將自己的詩歌創新分成四個方面:諷喻詩,閒適詩,感傷詩,律雜詩。樂天一生創作詩歌多達三千餘首,為何他的感傷詩《琵琶行》能讓唐代帝王為之傾倒呢?

唐宣宗曾寫下《吊白居易》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琵琶行》從題目入手,我們能知道這是一首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所謂歌行,就是可歌可唱,流走自然,像行書一樣行雲流水的作品。

開篇第一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就點出了時間、地點、人物。寥寥七字,傳達了多重必要信息,可謂是凝練至極。緊接著後一句"楓葉荻花秋瑟瑟",紅的楓葉和白的荻花,都是秋日的景色,在江頭送別的日子裡只顯得落寞寂寥,滿江訴不盡的離愁別緒。開篇意象密集,可是沒有蕪雜之感,表達的內容簡潔有力的傳達給讀者,自然引出"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惆悵別緒。

貞元、元和之際,隨著唐傳奇小說的萌芽與發展,詩壇也出現了許多帶有故事性、抒情性的長篇敘事詩如元稹的《連昌宮詞》,劉禹錫的《泰娘歌》。當然其中翹楚當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與《長恨歌》。

琵琶行寫與白樂天被貶江州之際。這次貶謫給本來懷報著"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的白居易,政治熱情有巨大消退。他曾上疏請求捕捉刺殺主站派的宰相,因朝臣嫉妒怨恨。以白居易不是言官,越職進言為理由,細數莫須有的多條罪名。實則是因白居易在《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中針砭時弊,得罪了當朝權貴。

韓愈倡導作詩"不平則鳴",歐陽修言文學要"窮而後工",大底是聖賢發奮,在貶謫黃蘆苦竹繞宅生的江州,白居易殘酒和樂,寫下了餘音嫋嫋飄然千年的絕唱。

《琵琶行》中關於音樂的描寫,歷來是文人津津樂道,想超越模仿卻難望其項背的典範。中國的詩歌,向來和音樂、舞蹈有密不可分的情緣。早在《詩經》時期,人們就從"風雅頌"中體悟到,不同的詩歌應與之相配合不同的音樂。

《琵琶行》中運用一連串的比喻,描寫了音樂給人帶來的絕美感受。大弦如急雨,小弦如私語,《霓裳》《六么》聽聞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樣妙不可言。也有憂愁暗恨的寥落之聲,亦不缺鐵騎突出的男兒之氣。如果說比喻的修辭手法能給人文學上可以看見的直觀感受,那麼通過白居易的描寫,更多的傳達給人直觀的,仿佛置身其中的音樂享受,更是被歷代文人志士津津樂道的篇章。"輕攏慢捻抹復挑",是對琵琶女指法的細緻描寫。"東船西舫悄無言",唐時明月照應著江水,原本因送別產生的各種離愁別緒,都因一曲琵琶而安靜。琵琶能有如此多的享受,是琵琶女的技藝絕塵,也是白居易的神來之筆,更是有相見恨晚的惺惺相惜之意。

琵琶女曾是京城教坊第一部,奈何"老大嫁作商人婦",聚少離多,坐愁紅顏老,在江邊等歸船,斜暉脈脈,和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商女的身世,讓白居易想起自己曾是洛陽牡丹花下客,一心報國,卻被貶江州。曾經輝煌,鮮衣怒馬少年時,是滿樓紅袖招的青衫落拓。現在是取酒還獨傾,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江州司馬。

人生的大起大落,醞釀了一腔不平之氣。可是他曾因直言進諫被貶,因寫百姓之苦被記恨,因寫眼中事心中意被讒害。他想寫又不敢言,想高歌一曲又沒有管弦,想痛飲大白卻又要和摯友分離……這樣的人生況味,難與世人訴說,即便訴說又怕無人能懂,在眉間心上輾轉數百回也難以消散。

聽聞琵琶女的樂聲,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寫出了流傳千古的絕唱。一個是教坊的商女,一個是江州的司馬,兩人的身份地位,人生閱歷並不相同。白居易能引琵琶女為知己,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人道主義精神的體現。琵琶行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也同時勾勒出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白居易對她的遭遇有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在唐代文學史上,許多詩人動輒以王侯自比,真正封侯的也只有盛唐詩人高適一人而已。真正能夠讓皇帝寫悼文的詩人,縱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是屈指可數鳳毛麟角。白居易就是那極為幸運的一個。唐宣宗李忱非常喜歡白居易的詩詞,對於他的逝去表達出了非常沉痛的惋惜。白居易的詩歌一向是平易近人,有老婦能解的美譽。他寫下許多杜鵑啼血字字珠璣的作品,以古時《詩經》、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照進詩歌當中,傳達最真摯的民生民情。尤其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這兩句既寫出了白居易的文學成就,又給了我們確切評價白居易的最好標準,可見在唐代就已經流傳深廣,千年之後成為不朽名篇,歷來為詩人傳頌讚嘆。

這首詩一經寫出便廣為流傳,不僅僅是因為寫音樂的精彩絕倫,或者是描寫樂曲表情達意的哀婉動人,亦可能是因為詩中有真摯的情感。送別,離愁,貶謫,暗恨,幽怨,說不清道不明的悲傷都釀成幾分樂譜。相遇之後又有欣喜,悲涼,知己,懂得的喜悅哀愁交織綿綿不絕的情愫。所以唐朝的皇帝,才會在白居易仙逝之後,由衷的憑弔,滿懷的不舍與惋惜之意,熔鑄在一首七絕之中。

相關焦點

  • 元稹病重時聽到白居易被貶,寫下這首詩,此中情意,感動天地!
    如果問你唐朝最浪漫的詩人是誰,你一定會說:李白;如果問大唐第一基友是誰,可能有人會猶豫,就是是杜甫和李白還是另外一對兒?經過一番仔細回憶,相信你會肯定地說:元稹和白居易。無論誰在哪裡,贈、寄、酬、唱、和、答詩不斷。比如兩人在互相「推諉」中顯示出的另類友誼:白居易在夢中夢到了元稹,醒來後立馬寫了這首《夢微之》送給元稹——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 李白《將進酒》與白居易《琵琶行》:故事背後都是詩人的自我療傷
    白居易一心想通過自己的才華為朝廷做事,寫下了一些反應社會事實的詩歌,可是這些詩歌皇上並不喜歡,白居易還當面指出了皇帝的過錯,這讓皇帝非常的不悅,也漸漸失去了對他的賞識。白居易一生在多地任官,包括杭州,至今杭州還有一個白堤,很多人認為那是白居易建的。
  • 白居易滿頭白髮參加賞菊宴會,寫下一首趣詩,末句的妙喻千古流傳
    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白居易的一些「小」詩,這些小詩作品,篇幅不長,但卻寫得饒有趣味,讓人一讀便愛,比如他的名作《問劉十九》,詩曰:「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人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傍晚,想要邀請朋友來喝酒聊天,於是他先點燃火爐,溫上好酒,然後以這首小詩邀請朋友,妙在詩人並不明邀,而是以一個有趣的問句暗示,晚上下起了大雪,能來喝一杯?我要是那位朋友,說什麼也要冒著大雪前去。
  • 入選課本多年的杜甫《石壕吏》,被白居易的這首詩取代,憑什麼?
    不過不少眼尖的網友發現,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還是被刪了,它就是杜甫的《石壕吏》,取而代之的是白居易的妙詩《賣炭翁》。說起這首《賣炭翁》或許很多年輕的朋友不太熟悉, 但曾經這篇文章也是躺在課本中多年的作品。
  • 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這首詩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春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野火縱然肆虐,也奈何不了它。詩中描述了自然界的實際情況,同時又聯繫到人也應該像野草一樣堅韌而不怕磨難,要頑強地生存下去。應該說這是白居易在經歷漂泊的生活後產生的感想與慨嘆,情真意切,況味無窮,也體現了詩人白居易的才情和詩歌造詣。
  • 花非花霧非霧,接地氣詩人白居易的這首詩,卻意境朦朧堪比李商隱
    作為非常接地氣的詩人,白居易的詩,一向具有老少鹹宜,誰都會念的特點,有「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的評價。白居易的詩究竟多淺顯易懂呢?根據《唐才子傳》中記載,白居易寫詩有一個關鍵步驟,就是寫完後一定要讀給家裡的老嫗聽,聽完後還要問她們是否能夠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如果不能理解,白居易就會繼續修改,直到大家都能一下子聽出這首詩在講什麼。老嫗就是老婦人,有的目不識丁,只是在白居易家中打雜的。但白居易堅持做到讓她們都能夠理解,可以他的詩是有多直白了。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聚會的次數多了,志趣相投的人慢慢也就成了好友,有事沒事就喜歡相互寫詩唱和,這也算是唐代詩人維持友誼的一種方式。就像李白和杜甫,作為好友他們之間就時常有詩信往來,杜甫想念李白了就為他寫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李白想念起杜甫也是不逞多讓寫下「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
  • 白居易46歲遊覽古寺,看到滿山桃花寫下這首詩,開篇就是絕妙之句
    蘇軾在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時,將自己的內心感情升華到了一個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小赫赫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是來自於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對於這首詩,想必我們都比較熟悉。眾所周知,白居易的詩,就是一通俗易懂而著稱,而即使是這樣的簡單、通俗也不會影響其所蘊含著的哲理與感悟。
  • 如果你也有難以忘懷的初戀,讀讀白居易這首詩,比我想你更心碎
    千年前的一個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冬至夜懷湘靈》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在唐朝的詩人中,白居易是典型的晚婚,一直到了三十六歲那年才在母親的逼迫下,迎娶了同僚的從妹。在此之前,他一直為了湘靈,和母親對峙抗爭。
  • 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都寫了廬山詩,你最愛哪首
    古往今來,不少詩人為它駐足停留、寫下詩篇,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與廬山的自然風光一起,構成了其亙古永恆的美。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等詩人都曾留下千古聞名的廬山詩,你覺得哪首最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說李白的詩後兩句是對廬山瀑布的絕妙特寫,那蘇軾此詩的前兩句則無異於是對廬山進行了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航拍」。橫著看、側著看,從遠處看、近處看,所看到的廬山景象都有所不同。詩人沒有停留在對廬山景象的描寫中,而是從這現象中提煉出了一個道理。
  • 這首詩蘇軾被翻譯成白居易,寫下人生受挫時強烈的吶喊
    門前有水尚能西!不要唱白髮到黃雞。第一首詩描寫風景,下一段抒情,用風景襯託感情,寫得淋漓盡致。「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春末清泉寺附近的蘭花剛剛發芽,一場春雨漫過了水邊;松林溪邊,沙路蜿蜒,雨水衝刷著沒有一塊泥土的路面,顯得那麼清澈可愛。
  • 老和尚夜賞星空寫下首詠月詩,古人不識貨,現在卻成了首網紅詩
    唐代詩壇,群星璀璨,眾多個性迥異、身份不同的詩人,一起扛起了詩歌的寶塔。在這些詩人裡有生前就名滿天下的,比如詩仙李白、詩魔白居易;也有生前寂寂無名,死後名氣卻越來越大的,比如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詩僧寒山。
  • 冬至之夜,思家心切的白居易,寫下一首清新質樸的詩
    在一個冬至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獨坐驛站,思念起了家人,寫下了一首清新樸實的七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在唐代,冬至節氣時,官員們還會有7天的冬假,這說明冬至在唐代是非常受重視的。可是,在這個團聚的日子,看著別人一家圍坐爐前歡聲笑語,大詩人白居易卻有事在身,遠行在外,只能在邯鄲的驛站度過,他能不想家嗎?詩人便以一個很直白的題目表達自己的思念。
  • 白居易的這首詩,短短四句既有思鄉之情,又有家國之愁
    李白登高望遠,俯瞰長江寫下「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的壯美的景色;杜甫遊覽泰山,發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白居易的一首詩,《郢州白雪樓》,寫登樓遠望家鄉。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
  • 白居易這首詩,不僅創造了兩個詞語,還讓兩位女性名流千古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因為寫了《長恨歌》與《琵琶行》,而在唐代詩壇閃耀無比。關於白居易的故事,流傳下來的自然不少,可是,有兩個人卻因為他的一些詩歌而為人知曉,並流傳千古。先來看這首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 他僅有六首詩流傳於世,其中一首卻成千古絕唱,人人皆知!
    眾所周知,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黃金年代,出現了「詩仙」 李白、「詩聖」杜甫 、「詩王」白居易等著名詩人。唐代詩歌的數量也很驚人,僅清朝康熙年間彭定求等人所編的《全唐詩》就收錄了唐詩多達四萬八千九百多首。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美國女詩人格呂克獲此殊榮
    諾貝爾文學獎於8日晚間7時公布,由美國詩人露易絲·格呂克(Louise Gluck)獲桂冠殊榮,讚譽她的作品「正確無誤的傳達普世個人存在之素樸之美」。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當天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揭曉獲獎者時說,格呂克用她「帶有樸素美的、清晰的詩意聲音,令個人的存在普世化」。
  • 兩個小孩在池塘裡偷採白蓮,被白居易看見了,於是他寫下一首趣詩
    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白居易的詩不會引經據典,自然也就比較好理解,日本人一讀就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唐朝大部分詩人的作品,那都是比較難以解讀,尤其是像李商隱的作品,處處都引用典故,以及使用一些生僻的字,所以就比較難以解讀。不過白居易的作品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的詩通俗易懂,寫得也是很簡練。
  • 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正因為結尾經常點明題旨、傳情達意,所以作者也都非常重視,讀者也能藉此提高鑑賞水平。中唐一位詩人也很講究開篇和結尾,常常給人一種深刻的啟迪。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 白居易寫了首詩,詩中包含6位青樓女子,藝術價值極高,流傳至今
    在中國燦爛的歷史長河中,白居易必定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此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