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唱經典,傳誦詩詞,傳承文化。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支持,北京市海澱區文化館舉辦的2020年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家國情千帆共舞 中關村萬眾歡歌——經典詠傳承」活動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在雲端與觀眾朋友們見面。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以貫徹落實「兩新兩高」戰略為切入點,通過高品質演出和線上線下結合的各類文化和旅遊活動,著力營造具有海澱特色、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濃鬱文化氛圍,積極展示海澱深厚文化底蘊、充滿創新活力的良好形象。根據文化季時間節點,緊密結合節日特點,突出文化主題與節慶文化內涵,充分發揮海澱區公共文化設施傳播節日文化的作用,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並順應疫情常態化防控下人民群眾對線下活動的期待和高品質文化需求,通過舉辦各種豐富的活動,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
本次活動通過詩歌朗誦與合唱相結合的形式,邀請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於曉鵬、米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郝磊;首鋼藝術團首席女高音馬文博、馬文慧以及區域優秀朗誦合唱團隊同臺演出,以詩言志、以歌詠言、和詩以歌,一起回溯文化經典,感悟詩詞風韻,抒發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為大家傳遞新年的祝福和溫暖。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五千年文明的長河中,古詩詞一直散發著魅力,連綿不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將進酒》,這句1200年前的詩句直到現在讀起來依然讓人血脈噴張。詩人筆下噴薄而出的情感跌宕起伏,讓我們感受到了震動古今的氣勢和力量,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本次詠唱會讓大家走進詩詞的世界,感受詩詞的魅力。第一篇章「詠史懷古」,首先由中國北京首席合唱團帶來經典合唱《滿江紅》。朗誦家、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吟誦分會理事於曉鵬帶來古詩詞朗誦《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讓大家感受到詩人蘇軾那種弔古懷秋,感慨世事之悲的情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首都警察合唱團獨唱演員郭凇男演唱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最後跟隨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語言藝術教育家米鷗帶來的古詩詞朗誦《蜀道難》,一起去體驗蜀道的絕壁之險。第一篇章讓大家感受到了經典詩歌的豪情壯志,當下,很多詩歌愛好者組織表演詩歌,表達了對詩歌的喜愛之情。第二篇章「經典怡情」,首先是愛之聲朗誦俱樂部帶來古詩朗誦《陽關三疊》。接著,中華文化促進會朗讀專業委員會理事柏荷帶來古詩詞朗誦《愛蓮說》。首鋼藝術團首席女高音、北京群文青歌賽一等獎馬文博、馬文慧表演了女聲二重唱《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郝磊帶來散文朗誦《以心換心》。第三篇章「冬去春來」由童年之聲藝術團詠唱經典《聽,四季的聲音》,於曉鵬、柏荷表演古詩朗誦《春江花月夜》。最後中國北京首席合唱團帶來合唱《祝酒歌》。
從漢賦到唐詩宋詞,從元曲到明清小說,詩詞唱罷,餘音嫋嫋,詩詞是傳承古今的歌唱,感天動地的情懷,是浸潤在每一個中國人血脈裡的文化基因。詩詞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樂章,是祖先送給世界的一份厚禮,更是勞動人民用勤勞和睿智築起的韻律長城。本次活動讓大家一起以詩會友、以情相聚。共享華夏璀璨的詩篇,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不朽的生命力,唱響新時代的主旋律。
詩詞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宛轉悠揚,在抑揚頓挫中低回不盡,傳承詩詞文化,讓五千年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繼續大放異彩,讓承載著華夏民族輝煌歷史的詩歌在新時代的中國繼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長期以來海澱區以保留、挖掘、喚醒、傳承民族文化為宗旨,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的思想觀念與人文精神,通過聚合各類傳統文化資源,努力推動了海澱傳統文化供給的多樣性發展。
責編: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