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看懂君 看懂經濟
《2020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日前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權監測中心接受權利人及監管部門委託,對10萬多名原創短視頻作者、國家版權局預警名單及重點影視綜等作品的片段短視頻進行監測,覆蓋作品量超過1000萬件,累計監測到3009.52萬條疑似侵權短視頻。其中,獨家原創作者被侵權率高達92.9%,非獨家作者被侵權率為65.7%。
1.短視頻盜版猖獗現象背後反映出了哪些問題?
2.被模仿、被抄襲,該如何保護原創者的權益?
3.短視頻被抄襲了,怎麼辦,該怎麼去維權?
4.版權是否會成為短視頻的「短板」?
對此,「看懂經濟」邀請了幾名看懂小程序專家對此話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田國興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教授
短視頻是移動網際網路和軟體技術高度發達的產物,作為集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為一體的短視頻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傳播中被侵權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一是網際網路大眾的著作權意思弱,網民總覺得移動網際網路上的所有東西都是免費的,很少考慮侵權的問題,再加上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便捷性,網際網路速度快、效率高,只是隨意輕敲鍵盤就可以完成傳輸,隨時隨地都可以拿來使用;二是短視頻遭到侵權後主張權利的數量少,以至於大家覺得保護短視頻的著作權缺乏必要性;三是科技的發展使短視頻的創作、錄製相對比較簡單,對於他人創作的同樣主題的短視頻採取拿來主義,沒有必要再重複創作。種種以上原因導致短視頻的侵權泛濫。
對此,首先,應當加強著作權保護意思,強調短視頻的權利性,甚至有必要在每一個創作的短視頻中標上「侵權必究」的字樣,提示隨意傳播者的法律責任,營造一種人人尊重短視頻著作權的現象;其次,對於肆無忌憚的侵權現象要進行制裁,可以通過對網際網路傳輸進行必要的限制,直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其三,可以通過移動網際網路設立訴訟或者仲裁機構,方便快捷受理侵權爭議,高效率解決短視頻侵權問題。
王權
知名財經戰略專家、高級經濟師
該報告認為當前各大平臺的版權審核過濾、為原創作者提供的保護機制參差不齊,加上相關行業標準缺失,是目前短視頻盜版數量大的主要原因。1.我個人認為這種盜版猖獗現象反映出了三個問題,一個是各大平臺的版權審核還是比較大而化之,往往不能以一種嚴陣以待的態度,發揮「篩子」和「過濾器」的作用;二是相關行業制度標準缺失,造成實踐層面莫衷一是,各行其道;三是版權保護意識淡漠,很多人並沒有樹立相關的尊重智慧財產權的理念和建立相關法律意識。2.一旦發生被抄襲模仿等問題,我個人認為原創者應當積極聯繫相關發布方,溝通解決方式方法,必要時需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3.短視頻創作本質上是一種流動狀態的作品,經過二次創作或者多次創作後,極有可能更改了字幕或者同期聲,但是依然沿用原先的畫面,這樣的情況在運用法律維權時候需要保留好充分的證據。4.有些時候,僅僅只是創意上的類似,但是在字幕與畫面以及旁白上都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創意的極大雷同也往往很難找到比較硬的依據,因為藝術作品往往是見仁見智,特別是在內容層面,主觀化的,充滿想像力的東西往往較多,所以版權保護確實是短視頻的「短板」。但是只要抓住實打實的內容層面的真憑實據,還是可以很好判斷的。
向凱
劇作家、導演、獨立電影人、上海
1、短視頻盜版猖獗是短視頻進入的門檻低,城市白領到鄉村青年,大人拍小孩拍,有職業的拍無職業的也在拍,很多人都不懂原創,也根本不知道版權意識,誰就模仿誰,當然還有很多是故意讓人模仿賺取流量,也根本不在乎版權。
2、原創作者如何保護利益,應該明確告知該作品為原創,嚴謹模仿抄襲,模仿抄襲法律必究。一旦原創被模仿抄襲後應立即發出律師函告知停止侵權,情形嚴重的應當收集好證據立即提前訴訟。
3、短視頻被抄襲了應立即向平臺舉報投訴侵權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的立即保留證據向法院起訴侵權人和平臺第三方監管不力。
4、版權不是短視頻的短板,可以向知識產權局備案獲取版權備案號,受到國家版權局的監管和維護原創作者的版權利益。
原標題:《短視頻獨家創作者被侵權率高達92.9%,反映出了哪些問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短視頻,獨家,創作者,侵權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