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發現,共享單車始祖ofo失聯了,你所能搜索到的地址和電話,無一能聯繫上,只有App上的機器人客服,仍在寂寞地反覆地回復著「請您耐心等待」。沒人知道他們的辦公地點搬去哪兒了,也沒人知道那個90後大男孩戴威去哪兒了。目前ofo欠款高達20億,其中等待退還押金的用戶達1500萬人,涉及金額15億,創始人戴威累計收到高消費限制令247次。
1、回顧:ofo風光和不堪的往事
我們把時間撥回到2014年。那時共享經濟成為一種風口,滴滴、快的已被證明是一種成功的模式。喜歡騎行的戴威與4名合伙人共同創立了ofo,從2015年10月A輪融資開始,短短三年就拿到了大約20億美元的投資。
2017年上半年,ofo毫無節制地瘋狂開拓市場,累計投放共享單車2300萬輛,日訂單突破3200萬,燒錢能力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曾經在60天不到的短時間裡,ofo不可思議地燒了6億美元之巨。
有一句話說得好,要讓人一個人滅亡,必先讓他瘋狂。這對於公司一樣適用。
因為無法找到盈利通道,瘋狂燒錢的模式無以為繼,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共享單車行業遭遇了斷崖式墜落,從原來被所有人看好一夜間變成了被所有人不看好——
合併方案失敗。由投資方主導的ofo與摩拜合併的提議,因為戴威的一票否決權,胎死腹中。後來馬化騰還說到,ofo最主要的敗因,就在於一票否決權。合併失敗後,ofo最早、最堅定地投資人朱嘯虎,將股份出售給阿里和滴滴,匆匆離場。
驅逐滴滴管理團隊。2017年11月,在滴滴成為ofo大股東後,被派駐到ofo擔任高管的付強等人,全部被戴威請走,他近似歇斯底裡地對付強怒吼:「滴滴的人,都給我離開ofo!」
押金退還成風。2018年12月17日,當時ofo辦所以在地,北京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大廈,數百名ofo用戶排著長隊等候清退押金。同一時間段,多個共享單車項目,爆出押金退還困難。這也催生了後來的共享單車以免押金為賣點,吸引新用戶。
2、尋根:拷問ofo敗局的三個原因。
很多人總結ofo為什麼敗時,說過很多原因,比如共享單車這個項目本身不具有風口的性質,只有用戶入口的價值,因此很難獨立承擔投資人和創始人的過高期待;也有人認為過於瘋狂的燒錢推廣,壓垮了本來就沒有盈利的運營模式;還有人認為戴威的個人理想化追求,錯過了ofo最後的自救機會……
今天我不想再重複別人的分析,更希望從管理的角度分析ofo失敗的三個原因。
原因一:組織管理嚴重混亂無序
由於ofo創始團隊的個人經歷相對簡單,基本是大學畢業後直接創業,因此缺乏組織管理的經驗,制度和流程嚴重缺失。
我看一個報導說,ofo的財務報帳流程非常簡單,簡單得就像沒有財務制度一樣,沒有嚴格審核。制度的缺失滋生了大量的灰色空間,灰色空間最終會殺死組織。
可能是看到了這個原因,最大投資方滴滴集團,才向ofo派駐了專業的管理團隊,可惜戴威感受到個人的權威被損,因此才會喊出「滴滴的人,都給我離開ofo」 失態的吼聲。
原因二:沒有充分激活團隊的潛力
一個團隊的活力是否被充分激活,很簡單,看他們的價值觀是否統一,看他們的行為目的是否一致。
ofo一個部門負責人說過,他出差了四個月,回來後發現原來只有800的人公司,突然就猛增到了3000多人。但是團隊看的凝聚力和創造力,而不是人數的多寡。如果不能用核心價值觀統一,人再多也只是團夥,而不是團隊。
團夥與團隊,看似只差一個字,實際差距不止十萬八千裡。只有通過價值觀激活的團夥,才是打不敗壓不垮的鐵血團隊。不能被激活的團隊,只是團夥。
原因三:缺少科學有效的考核工具雖然新型的科技公司不再過於追求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核,但是不看重並不等於沒有。而且要激活一個團隊,就必須要有考核指標,要保證考核指標實現就必須要有考核工具。
ofo是一個創業公司,整個創始人團隊基本是剛出大學校園的學生,他們的優勢是活力,但他們的劣勢是管理。缺乏體系性的考核工具,使很多既定的指標無法完成。比如ofo與摩拜大戰時,ofo方面提出90天內結束與摩拜的「單車大戰」。但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有科學、嚴密的考核工具,畢竟口號是無法幫我們完成任何一個目標的。
3、復盤:為後來者提出三個建議
ofo已經成了歷史,所有的復盤並非追究誰的責任,而是為後來的創業者提供一個可能的參考。我們認為任何有志於創業的個體,在你決定創業時,有必要在管理方面,給自己準備以下三份禮物:
禮物一:科學的有序管理。
《呂氏春秋》講了一個故事:孔子兩名弟子宓子賤和巫馬期,曾先後被國君任命治理魯國的單父。宓子賤工作很輕鬆,被稱為是「鳴琴而治」,但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豐衣足食。宓子賤離開後巫馬期接管,他早出晚歸地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但效果很一般。宓子賤懂得合理安排每個人的職責,管理有序而不失靈活;巫馬期大小事務都親力親為,所以根本忙不過來,管理反而顯得雜亂無序。
任何一個組織,效率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管理的問題,管理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有序和無序的問題。如果公司是一個龐大的機器,那麼每個員工就是一個個的零部件。管理就是讓這些零部件有序運轉,公司這臺大機器才能良性運轉。
如何讓管理變得有序呢?要懂得管理如何抓重點、工作如何理思路、組織如何配資源、溝通如何找核心、時間如何做配置。如果能做到這五點,管理就不會雜亂了。這也是《有序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一倍的管理法則》一書中的核心內容。
禮物二:激活團隊的方法。
對於所有的管理者來說,你需要的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團隊,而不是一群索要答案的人。因此激活團隊是所有管理者的核心工作。
各種因素等,為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激活團隊,打造問題解決型團隊的方案。
如果把團隊比作一個機器,我們就要找到啟動這個機器的按鈕,觸動按鈕,機器就會運轉起來。那麼,什麼是團隊這臺機器運轉的按鈕呢?答案是「關鍵少數派」,他們是激活整個團隊的觸點。有了他們的積極帶動和正面影響,可以使整個團隊保持超能量、高效率的運轉。所以,找到團隊中的關鍵少數派,讓他們發揮影響力才是激活團隊的重中之重。
這是《管理就是激活團隊》一書中的一個內容。這本書還說到了下面幾個方法:用自身能量賦予團隊能量、找到激活團隊的關鍵少數派、善於培養團隊成員的能力、為團隊提供強有力的後勤支持、剔除影響團隊解決問題能力的因素、知道如何激勵每個人、用競爭增強團隊活力、打破導致團隊僵化的因素,內容很好,方法實用,大家不試一讀。
禮物三:獎分制考核工具
針對考慮工具,我們提倡獎分制這個工作。。獎分制管理工具是一套公開、透明的制度體系,將員工的能力和表現進行全方位的考核,把獎分與員工的待遇、福利、晉升掛鈎,全面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員工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行為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讓員工與企業真正成為利益共同體。
《獎分制管理:積分制管理升級版》一書中提出了一個「七定法則」,通過「定人員、定標準、定權限、定原則、定獎勵、定流程、定要求」等七個方法,幫助管理者徹底擺脫「救火隊員」式管理,讓管理者成為「甩手掌柜」。
因為個人原因,當我最近看到ofo「失聯」的新聞時,我更多地從管理角度考慮他們的問題所在,這也可能與我剛閱讀的打造高績效團隊這套書有關。不管你準備創業,還是已經開始創業,或者從事管理工作,我覺得很有必要閱讀這套書。
這套書一共三本,《有序管理》《管理就是激活團隊》《獎分制管理》,一本是解決管理有序和無序的問題,另一本是解決如何激活團隊的問題,最後一本是解決用什麼工具考核團隊成員的問題,三本書構成了一個管理的完整邏輯。
這套書,紙張很好,裝幀精美,拿在手裡沉甸甸的,而且價格不貴啊,原價174元,現在店家做活動,只賣98元。這在管理書中確實是很有誠意的一個價格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入下面的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