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傳統史書上,它是被忽視和妖魔化的一群人
歷史長河中,它被勾勒成大悲大喜的角色
有人嘲笑它的夢想,有人敬佩它的勇氣,
它的故事還未終結......
它是企業家
在中國,企業家是稀缺品,值得尊重和保護
慶幸的是,中國的民營企業掌舵人中正在塑造一批優秀的企業
看盡沙場千秋
縱覽行業百態
唯有大佬靜觀其變
《100+企業家故事》全新上線,內含「人物故事」「企業專訪」等報導文章,回顧和記錄創業路上的歷史趣聞及成敗得失~
本期內容將給大家帶來《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十大民營企業家盤點》的名人剪影一覽
#馮侖#
任何時候創業都是年輕的事兒
馮大哥、京城大俠、地產大亨、梟雄、小諸葛、地產理論家、學者、博士……疊加在馮侖身上的這些雅號讓人有些眼花繚亂。
說起馮侖,他曾經是一位在國家機關搞研究,寫文章的「體制文人」,而後成為下海商人,經歷了飢餓、流浪、折騰、成功……29歲時公職解散,他被迫「下海」,在1991年用3萬元創始萬通集團,到現在身價20億;
創業初期,他與王功權、劉軍、王啟富、易小迪、潘石屹共聚一堂,被人們稱作萬通六君子。再到後來,他被稱作地產界的思想家。他們從貧窮到富有、從呼嘯聚義,到各為諸侯,最終都成為了商業江湖中的風雲人物。
在時代與歲月的激蕩與衝刺中,每個人都是矛盾與複雜的。馮侖身上凸顯著他那個時代創業者們的特點與共性。
他風趣幽默,愛講段子,馬雲說最喜歡聽馮侖講故事.....
——馮侖的創業故事
#潘石屹#
家當只剩80塊,連睡覺棉被也賣掉了
1988年春節一過,潘石屹變賣全部家當,連睡覺用的棉被也一併賣掉了,毅然辭職南下深圳。當潘石屹到達南頭關時,身上只剩下80多塊錢,這便是多年後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創業資本」。
由於沒有特區通行證,潘石屹還不能直接進深圳。無奈之下,潘石屹還得在這筆少得可憐的「創業資本」中拿出50元找「蛇頭」帶路,從深圳海關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裡偷偷爬進了深圳特區。
接著他跟著周邊人接觸了地產,和馮侖一起借著銀行槓桿資金在海南炒起了地皮。不過,世事難料,他看到房地產的泡沫橫飛後,他就說服馮侖拋空了所有資產,帶著錢連滾帶爬逃回了北京。
從屍橫遍野的海南成功撤離,是他商海旅行裡最為傳奇的一筆。
——潘石屹的創業故事
#王石#
第一桶金:靠倒賣玉米掙了14
1951年1月王石出生,原籍安徽金寨,生於廣西柳州,蘭州交通大學(原蘭州鐵道學院)給排水專業畢業。
1980年參加某招聘考試,進入了廣東省外經委,負責招商引資工作。1983年春天,32歲的王石隻身一人來到深圳。他的目標很明確:賺錢。
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飼料中介商,通過倒賣玉米得來的,這讓他賺了300萬元,用倒玉米賺來的錢王石開辦了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經營從日本進口的電器、儀器產品,同時還搞服裝廠、手錶廠、飲料廠、印刷廠等等。用王石的話來說,「就是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之外,基本萬科都涉及到了」。
1988年,企業更名為「萬科」。1991年,萬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由此拉開萬科萬億市值的偉大徵程。然而,很多矛頭指向這位輝煌一時的大佬,王石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王石的創業故事
#柳傳志#
駭浪35年,三退兩
1984年,40歲的中科院計算所工程師10位同事一起,在曾經作為計算所傳達室的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裡,開始了「下海」創業之路,後來的「全球PC之王」「世界500強」聯想的故事也緣起於此。
柳傳志的財富數字從未登上任何榜單,外界冠以「教父」之名不肯笑納,但他是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家之一。馬雲稱其為「自己的偶像」,王健林叫他「老大哥」,雷軍把他視為「旗幟和中關村人的楷模」,馮侖視他為「最欽佩的人」……
聯想的創業故事,無疑就是一部濃縮版的中國科技創業史,並在中國創投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記。
——柳傳志的創業故事
#李書福#
「草根創業教父」解密「吉利發展」
李書福是個善於製造話題的企業家。從最初的「四個輪子一個沙發論」到近來的「吉利沃爾沃兄弟論」,調子從之前的「不看好」到後來的「熱捧」。
他從小就是一個有生意頭腦的人。1982年,19歲的李書福靠著做照相生意賺到了第一桶金,後一年,就邁出了辦企業的第一步。1986年,公司轉產做冰箱及冰箱零配件製造,1993年進入摩託車製造業,1997年進入汽車製造業。而後,他的吉利汽車越做越大,2010年,李書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收購福特汽車公司旗下的沃爾沃轎車公司。目前,吉利已連續七年躋身世界五百強,成為中國民營汽車製造企業中的翹楚。
正是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為李書福的產品提供了廣闊市場,但李書福的創業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每一次重新創業,都離不開改革開放掀起的滾滾春潮與萬丈春暉。
——李書福的創業故事
#宗慶後#
42歲蹬三輪車走街串巷叫賣冰棒
33歲的宗慶後回到杭州,在校辦廠做推銷員,10年裡輾轉於幾家校辦企業,依然鬱郁不得志。待到他開始創業的時候,已經是一個42歲的沉默的中年男子。
同年,宗慶後帶領兩名退休老師,靠著14萬元借款,靠代銷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紙張賺一分一釐錢起家,開始了創業歷程。
當他戴著草帽、蹬著平板車走街串巷,叫賣棒冰、文具,為了發煤爐子需要的「打火石」,和隔壁同在教育局下面的兄弟單位吵的不可開交……,十多年後,娃哈哈成為中國最大的飲料企業。
——宗慶後的創業故事
另外四個民營企業家故事將在後續文章中揭曉~
大家還想看哪位企業家的創業故事,可在下方留言,小編會慎重參考及選用哦。
還將有更接地氣的「企業專訪」系列文章接續上線
《100+企業家故事》欄目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和留言。
最後祝大家「八一建軍節」快樂!
廣東材料谷·三大賦能服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