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6月11日訊 財經作家吳曉波將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民營企業蓬勃發展、勇立潮頭的30年,稱為「激蕩三十年」。如果以改革開放作為中國市場經濟發展起點,今年是第43個年頭。在這樣一段時代的洪流中,能夠走過三十年曆程,並發展壯大,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樣板之一,確實值得記上一筆。
藍光集團今年迎來企業的第三十個年頭。日前,一部記錄藍光三十年光輝歷程、生動刻畫藍光在中國改革開放時代背景下一步步成長壯大的企業傳記——《藍光創業史》出版,受到廣泛關注,並引發熱烈反響,獲得了眾多媒體和業界大咖的集體點讚。
行業關注《藍光創業史》,引大咖集體推薦
2020年3月,反映藍光企業三十年發展歷程的企業傳記《藍光創業史》,由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正式推出。圖書出版後,關於藍光企業發展歷程、民營企業創業路徑選擇、企業創始人的企業家精神等話題,迅速成為業界熱議話題。
5月底,眾多媒體和行業大咖在讀過《藍光創業史》之後,紛紛對該書進行推薦。這些大咖寄語,經過系列海報的傳播,成為一個備受行業關注的行業話題。
這次大咖集體薦書,之所以備受關注,首先在於,為《藍光創業史》點讚的,皆是當今地產和財經領域知名人士,包括樂居控股集團副總裁、樂居財經總經理陳海保,億翰智庫董事長陳嘯天,中指控股CEO、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著名財經評論家、華夏時報總編輯水皮,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鳳凰網總編輯鄒明,時代周報社長、總編輯孫波,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等。
其次,眾多大咖對《藍光創業史》的點讚和寄語,不約而同地將藍光集團這家企業過往三十年的創業歷程,視為中國民營企業的一個時代縮影,並且充分肯定了藍光在其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不斷凝練形成的企業精神。其中的樣本價值,必將對行業發展和民營企業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一讀後感:民營企業的時代縮影
《藍光創業史》所要講述的,是一個民營企業的中國故事。
資深媒體人、樂居控股集團副總裁、樂居財經總經理陳海保,著名財經評論家、華夏時報總編輯水皮,鳳凰網總編輯鄒明,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等,在他們的推薦語中,給出了「中國民營企業奮鬥史的縮影」「折射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史」「一部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光輝捲軸」「一個時代故事」等評價。
這也正是大多數讀者在翻閱這本《藍光創業史》之後不約而同的第一「讀後感」。
《藍光創業史》的故事敘述從1989年開始,當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已進行10年,但整個民營經濟發展仍處於萌芽階段。這一年,藍光的前身——蘭光汽配廠順應時代而生。
從攻克技術難題生產出鉻釩鈦鑄鐵氣缸套,在全國聲名鵲起,到敏銳捕捉經濟發展帶來的民眾商業消費需求爆發,轉而投身商業地產開發;從試水商品房開發建設,到以民生地產為己任,繼而開發六大產品系;從偏居西南一隅,到進入資本市場邁向全國化進程……藍光在過去三十年發展歷程中的每一個重大決策,既與時代發展的宏大背景緊密相連,又與企業果斷抓住市場機會,迅速進行業務和戰略調整的作風息息相關。
細數30年來藍光的每個重要發展節點,都與中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進程,摩擦出創業創新的火花。而正是這些火花,讓藍光在一次次面臨企業的經營方向、發展戰略調整時,總能找到正確方向,一步步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浪潮中不斷發展壯大。
正因為此,不少行業大咖都一致認為,藍光的創業史,就是中國民營企業的時代縮影。
在《藍光創業史》中,有這樣幾個時間節點,對藍光而言,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1992年新年伊始,國家領導人發表了重要的「南巡講話」,此後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那一年,在藍光創始人楊鏗的帶領下,藍光開始投身房地產行業,並快速地瞄準了成都商業地產市場。2000-2004年,藍光強勢打造了羅馬假日廣場、玉林生活廣場、藍色加勒比、東方時代商城、藍光金荷花等商業項目,並成功鑄就成了成都商業地產的標杆。
1998年,中國全面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中國房地產行業黃金十年的起點由此而開啟。也正是在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間,藍光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民生地產黃金產品系。在全國房地產行業火熱的2004年,藍光推出了首個住宅項目——御府花都,此後又在成都相繼開發了多個住宅項目,創造了當時成都房地產市場中的「藍光現象、藍光效應」。
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第30個年頭,四川人民經歷了5·12汶川大地震的考驗,藍光在這一年裡,肩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釋放自己的公益力量,同時以重慶「十裡藍山」項目,開始邁出了自己全國化的第一步。
2015年,藍光發展(600466.SH)在經歷了多年的上市準備之後,成功登陸A股市場,成為川籍房企上市第一股,同時也是2015年證券市場對房地產企業上市開閘後的第一股。由此,藍光開啟了全新的發展周期,全國化戰略進入新階段。
縱觀30年發展歷程,藍光總是在中國的時代背景下,適時地調整企業發展方向,但又始終以民生需求為其企業發展轉型、產品創新的根本出發點,不斷推出符合當下人居需求的產品與服務,不斷做大客戶基礎,做大市場份額,佔領行業話語權。
創業30年,藍光因改革開放而生,之後更是踩準了時代發展的每一個節奏,穩步前進,最終成長為了市場經濟中民營企業中的樣板之一。
30年本色浪漫,凝聚十大企業家精神
研究房地產行業的機構,不僅長期關注藍光的企業發展,對於藍光創始人楊鏗注入到企業骨子裡的創業精神和價值觀,也有著高度的認知與肯定。
所以,億翰智庫董事長陳嘯天說:翻閱《藍光創業史》,就是跟著企業家楊鏗先生,順著一個企業的成長軌跡,穿越一個時代,經歷30年激情燃燒的歲月。
30年裡,實業報國一直是藍光的的企業理想,在藍光的企業理念和藍光人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無論企業發展到什麼階段,藍光始終把有利於實業發展、有利於民生需要,作為藍光每一次戰略調整堅守的底線。
無論是民生地產的價值堅守,還是發力物業服務、文商旅產業、數字建造,「人居藍光」+「生活藍光」的雙輪驅動模型,始終不離民生、實業兩大關鍵詞。同時,在藍光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公益藍光」,也成為了溫暖社會的一股暖流。「慈生我心善行天下」是藍光的公益理念,「產業扶能、教育扶智」則是藍光在長期公益實踐中形成的公益模式。
如今的藍光,在楊鏗的帶領之下,更擁有了具有鮮明「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團隊」。除了艱苦奮鬥、鏗鏘前行的創業精神,不斷試錯、不斷改進的學習與創新精神,還有藍光得以成長的法治化精神、底線思維、冒險精神、公益精神、人才培養和寬容精神、堅韌與信念、市場化理念、專業與匠心等,都已成為藍光三十年積澱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所以,時代周報社長、總編輯孫波說:三十年奮鬥,從小變大,從弱變強,是因為楊鏗先生的卓越領導力,是因為藍光人的堅持和思變,希望中國有越來越多像藍光這樣的企業。
這十大企業家精神,勢必將推動藍光走向卓越的未來。大咖為藍光的企業精神點讚,實則也是對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民營企業在發展歷程中把握正確方向的一種啟示,以及對引領價值的致敬。
聚力「懂」與「暖」,成為溫度人居引領者
「更懂生活更懂你」,這是藍光的品牌主張,「善築中國溫度」,這是藍光的產品主張。「懂」與「暖」,也是行業與客戶近幾年來對藍光產品、藍光服務最具共性的評價。
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人們更美好的居住需求、更美好的生活與消費需求,日益凸顯。而藍光始終以築就中國人的美好人居生活為出發點,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得到市場認可,也得到行業認同。
中指控股CEO、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可謂一語中的:藍光30年鏗鏘前行,鑄就中國人居溫度。
2012年,藍光仔細研究中國城鎮化發展趨勢及政策,敏銳地抓住了剛需市場需求爆發期,順勢推出了「COCO系」產品,成為了藍光的經典之作。更高的空間使用效率、更可控的總價段、更長的第一套房使用時間,COCO系將剛需產品的性價比挖掘,做到了極 致,不僅在成都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曾創造項目當年拿地、當年開盤、當年清盤的業界神話,更是將這一產品成功帶到了重慶、青島、長沙等全國多個城市,引起巨大的市場轟動。
而早在2015年,藍光又以行業領先的戰略轉型動作,率先開始打造「雍錦系」產品。為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藍光進一步深入研究市場變化及客戶需求,在雍錦系之後,相繼推出了未來系、長島系、黑鑽系、芙蓉系等產品系,形成了充分完善的改善住宅產品體系。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理念、新技術的驅動之下,各行各業正在迅速發生著變化,藍光又不失時機地抓住了物業服務發展的窗口期,旗下藍光嘉寶服務以客戶生活需求為原點,構築起「生活家服務體系」及「金管家服務模式」,不僅將智慧物業與服務緊密結合,讓科技進入到生活的每一處,也實現了物業與用戶間有溫度的連結,開啟了「生活藍光」戰略版圖中極具成長前景的新篇章。
正如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表示:《藍光創業史》就是公司創始人楊鏗30年來帶領藍光人,大膽創新,鏗鏘向前,風雨無阻開創美好生活的創業史。
這是一種準確的概括,也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更高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