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不相信:六祖惠能一字不識,他那首「菩提本無樹」是怎麼來的?真的可以不用窮盡浩瀚佛經,空想頓悟而成佛?
仔細一想,惠能大師這「一字不識」有很大的問題。
一、 惠能真的一字不識嗎?
要知道,惠能並不是普通人家子弟。據《六祖壇經》記載,他的父親是「左降流於嶺南」。一個普通人家怎麼可能被朝廷發配充邊呢?惠能的祖上定不一般。
據說,惠能出生那晚,有兩位遠道而來的僧人專門給他賜名。「惠者,施惠眾生,能者,能弘佛法。」父母深以為異。
惠能打小心性淳樸,富有慈愛之心。這樣天資不凡的孩子,哪個做父母的不為孩子的將來考慮呢?要知道那時候時值盛唐, 「十年寒窗,一舉成名」是天下寒門子弟的夙願,父母並非蠻夷,他們怎麼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獦獠」呢?
惠能雖幼而喪父,但那時候他已經能讀書識字了。
二、 一字不識,如何學佛?
據《壇經》記載,惠能年輕時靠賣柴為生,一日送柴火至一員外家,聽員外在祠堂念誦《金剛經》,頓時心生智慧,領會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諦。員外深以為異,見他與佛有緣,就資助了他白銀十兩,書信一封讓他去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五祖弘忍大師門下學道。
當時,連五祖弘忍也認為:「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惠能一句「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換得東禪寺砍柴舂米八個月。這八個月期間,惠能不敢上堂前聽法。接下來就是弘忍要求弟子寫悟道偈,傳衣缽的故事。
這就奇了怪了,惠能不上堂前聽法,又一字不識,不能自行查閱佛經典籍,這八個月在哪學的佛?要知道,佛涅槃前早已留下遺囑:後世弟子當以經為師,以戒為師。連佛都曾訪道六年,苦修六年,惠能這劈柴舂米八個月,怎麼就開悟見性了呢?
即使惠能耳根子尖,經常有心聽諸弟子論道。但須知「差之毫厘,謬以千裡「,跟讀經悟道是不能比的。
三、 一字不識,如何弘法?
惠能借江州別駕張日用之手改了神秀禪師那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寫下他那首著名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該「。五祖弘忍便私下裡將衣缽傳授與他,認可他為禪宗六祖,並親自送他過九江,讓他返回嶺南,並悟道三年後再出來弘法。
當時,除了衣缽,弘忍大師只送給他一首偈子:「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如果惠能真的一字不識,就憑這首偈子,直指人心,就能代佛宣法了?佛八萬四千法門,也被剝離得太徹底乾淨了吧。
另外,昔玄奘未西行前,已是公認的三藏法師。但他覺得佛經譯本繁雜不一,憂心佛的般若智慧在傳譯過程中失真,於是毅然西行,歷經十九年風霜,三千裡黃沙,只求保留佛法真貌。
惠能若真一字不識,縱使有助理代為誦經,總不如自己去讀去悟更能啟迪智慧。
綜上所述,惠能一字不識是有問題的。難道是惠能自己打誑語?當然不是!一個學佛精進之人怎麼可能不意識到識字讀經的重要性呢?
最大的可能是:起初惠能為生活所迫,不曾學文識字。學佛之後,通過自身努力與不斷積累,早已自學成才。
許多人總是斥責七葉君:不要把佛法當作知識那要去考究,去咬文嚼字。須知「依文解經,三世佛冤「。
可是,不去深究文字的真實義,如何確保你所理解的佛經智慧沒有失真?佛教史上如惠能宣稱「一字不識「者,鳳毛麟角,而且他絕不可能真的」一字不識「!
學佛人不要妄求讀三五本佛經就能洞徹生命真諦,要多讀多看,多去體會感悟,始終保持一顆」在路上「的虔誠心,終將能沐浴真如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