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唐朝著名的大德高僧六祖慧能的《菩提偈》,是一首充滿禪宗智慧的偈語。我們每個人都是這紛繁世界的一份子,甚至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枚棋子,在一個無形的棋局中,按照規定的方式在運行。每天重複的活動,使我們或煩躁或焦慮。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內心變得平靜呢?我們來品品這句偈語,或許會給您以啟迪。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惠能是何許人也?他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悟出的這首《菩提偈》?惠能也稱為六祖惠能,唐朝人,俗姓盧,今廣東新興縣人。惠能24歲時聞《金剛經》而到今湖北黃梅偈五祖弘忍法師,弘忍法師安排惠能在寺廟內打雜。弘忍法師想傳衣缽,就讓寺內僧眾每人出一句偈語,誰的偈語好就把衣缽傳給誰。寺內的神秀首座和尚的偈語是: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沉埃。惠能看到後,寫出了《菩提偈》,其中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充滿了智慧。弘忍法師遂將衣缽傳予惠能,惠能成為中國禪宗傑出的一代宗師。
我們都是凡人,對於禪宗知之甚少,對於這首《菩提偈》很難理解。簡單說佛果無形無相 人的內心本來就是無聲無色,既沒有菩提樹也沒有明鏡臺,談不上惹什麼塵埃。這也是惠能大師畢生所倡導的修行方法。
生活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或為人父母、或為子女亦或互為夫妻。深邃的佛學禪宗我們不一定有時間和精力去探研去思考,但把持住自己的內心,使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坦然面對生活之後,你就會覺得生活本身是那樣的美好。
歡迎發表您的看法!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