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寺之戰:唐朝的續命之戰,陌刀對鐵騎的完勝

2020-12-17 搞笑熱評Ing

發生在天寶十四年的「安史之亂」,標誌著唐朝的由盛轉衰,是唐朝運勢的轉折點。而安史之亂的轉折點,則來自於香積寺之戰。這一戰,唐朝動用了所有能動用的力量,陌刀對鐵騎,殺了個天昏地暗,用一場慘勝,重新奪回被叛軍佔領的都城長安,給全國的唐軍打下了針強心劑。為以後消滅「安史之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背景:玄宗西逃都城被佔,肅宗即位傾勢反撲

自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爆發以來,玄宗在一開始並沒有在意它,只是當成了一個小小的叛亂來處理。可就是由於玄宗的疏忽大意和盲目指揮,在戰爭初期就損失了高仙芝、封常青、哥舒翰等名將。又猶豫優柔寡斷,讓本來可以在兩年內結束的戰鬥,最終拖了八年之久。不但自己皇位丟失,也動搖了唐朝的國本,使得唐朝在以後的150年內,陷入了動蕩不安之中。

當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攻破潼關,玄宗就知道自己在長安待不住了。於是趕忙收拾行囊避禍蜀中。與玄宗避禍蜀中同時進行的,還有肅宗李亨的崛起。

李亨比起父親李隆基,多了幾分果敢和堅強。他認為,要快速消滅對手,一定要馬上奪回都城長安,讓全國唐軍看到勝利的希望。但是當時的他,還面臨著兩個巨大的考驗。

1、名不正、言不順

玄宗出逃蜀中,但是並沒有將皇位傳給太子李亨。他現在就算想調動全國兵馬,沒有皇帝的虎符和命令,沒人聽他的。於是乎在公元756年,李亨在 靈武城的南門城樓,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登基後,改年號為至德,並且將當年改為至德元載,玄宗被推尊為太上皇。當天,肅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報告這一消息。

與此同時,他還以新任皇帝的命令,向四方節度使發出了勤王的詔書,其中以安西節度使最為猶豫。

安西節度使為梁宰,他是玄宗一手提拔的。當接到肅宗的勤王令後,他發現了不妥之處。詔書之中沒有對玄宗讓位和肅宗即位做明確的解釋。雖然肅宗在即位大赦文中也說了,「聖皇久厭天位,思傳眇身,軍興之初,已有成命。」但是,沒用,這話必須要玄宗自己說才算數。

梁宰思來想去沒有結果,就叫來了副將李嗣業商量。商量了半天覺得應該慎重行事,還是觀望為好。這時候李嗣業的手下段秀實說道:「天子告急,作為臣子的怎能坦然安坐不去救援!特進(李嗣業的散官)怎麼能因流言而違背了君臣之道!」

聽完段秀實的話,李嗣業羞愧難當:只要調兵的命令是真的,依令行事就是了,其他的不是臣子所應當考慮的。在這個時候,最忌諱的就是首鼠兩端。於是乎李嗣業馬上找到梁宰,並自告奮勇作為先鋒前去。梁宰當然求之不得,當即批准,李嗣業遂率步騎五千,以段秀實為副手,東向入援。

2、叛軍戰鬥力超強,唐軍新敗士氣低落

叛軍大部分由胡人組成,尤善野戰。而且叛軍已經攻下兩京,氣勢正盛。反觀唐軍,在香積寺之戰以前,肅宗已經打了幾個小規模的戰鬥,勝少負多。尤其是彭原之戰,由於宰相房琯主動請纓討伐叛軍,在陳濤戰敗,唐軍損失大半,致使唐軍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雖然此次參戰的部隊除了已經同叛軍交過手的朔方軍和關內道部隊外,還有萬裡入援的安西、北庭部隊,以及漠北的回紇,西域的大食、拔汗那、于闐,西南的南詔等諸國援軍,總兵力達到了25萬之眾,但是同樣的面臨磨合時間短,指揮不便等問題。

在這兩方面的影響下,唐肅宗首先命人火速到成都,抓緊取得玄宗的認可,在禮法上確定自己的合法地位。在軍事上,拜長子李俶為元帥,郭子儀為副帥,利用李俶的禮法地位和郭子儀的威望,來協調各個方面軍隊的關係。

九月十二日己亥,這場壓上唐朝全部基業的香積寺之戰,正式開啟。

二、過程:陌刀對鐵騎李嗣業發威,奇兵對奇兵唐軍險勝

叛軍為了截斷唐朝中央的糧食供給,一直希望以東都洛陽為基地,順著江淮流域東進。但在睢陽被張巡率領的留守部隊擋住去路。由於唐朝的主要軍事力量都集中在西部與北部,所以叛軍原本認為這路戰事會非常順利。結果,卻在睢陽被拖住了9個多月。唐朝的漕運隊伍也就直接改道長江的荊州,去往玄宗南逃的巴蜀。

相比之下,安史集團的叛軍本身也是良莠不齊的大雜燴。在安祿山不斷擴充地盤的階段,他們也以原來的契丹、同羅部隊為核心,四處招兵買馬。由於需要不斷分兵到三條戰線上進行消耗,僅靠原有的範陽基地早就已經獨木難支。但大量的官軍因戰敗或恐懼選擇投靠,又讓發動內部政變的安慶緒感覺可以緩一口氣。在確定唐朝的反攻方向以關中為主後,他們也將相對精銳的力量都集中到長安-洛陽沿線。

九月十三日庚子,唐軍各部全部出發,向戰場開進。部隊沿渭水北岸東行,由興平西南龍光渡渡過渭水後繼續東行。過澇水時,前鋒部隊與叛軍襲擾部隊相遇,元帥先鋒討擊使論惟貞率隊驅散叛軍,掩護主力安全渡河。

九月十五日壬寅,唐軍開進到灃水以東、香積寺西北的預設戰場。這片戰場位於長安城西南、終南山以北,陣地前方地形平坦、視野開闊,西側是南北流向的賀蘭渠和灃水,足以為部隊左翼提供屏護,東側有一道不太高的由終南山方向延伸過來的土塬——神禾原,原下人工水道縱橫,林木茂密,地形比較複雜。

太陽已經升得很高,天空萬裡無雲,秋天的上午空氣乾爽,幅員數十裡的曠野上,煙塵騰起,唐軍陣地旗幡飄舞、戰鼓隆隆、戰馬嘶鳴,大隊的步兵和騎兵穿著閃亮的盔甲、舉著明晃晃刀槍,列著縱隊往北推進。正前方,十萬叛軍已列好隊形,嚴陣以待。

距離叛軍數裡,唐軍排出三梯隊長陣。李嗣業率安西、北庭等部隊為前軍,郭子儀率朔方軍等部隊為中軍,王思禮率關內節度等部隊為後軍,朔方軍左廂兵馬使僕固懷恩帶本部騎兵與回紇騎兵作為機動部隊。

戰爭一開始,叛將李歸仁率軍挑戰。李嗣業作為前軍應戰。唐軍多次衝擊叛軍前陣,叛軍陣型整齊,並不散亂。待唐軍士氣衰竭,叛軍突然前插,箭如雨下、刀槍如林,李嗣業前軍抵擋不住,隊伍散亂,往後退卻,叛軍乘機搶奪唐軍丟下的輜重。李嗣業見狀大驚,大吼:

「今日不以身餌賊,軍無孑遺矣!」

然後脫掉甲冑,裸著上身,手持陌刀,立於陣前,大呼奮擊,被砍中者,人馬俱碎,殺了數十叛軍,才穩住陣腳。前軍迅速整隊,恢復陣線,李嗣業一馬當先,率領將士各持陌刀,如牆而進,勢不可擋,突前的戰鋒隊生生將叛軍陣形正面撕開一個缺口,後續的唐軍一下從缺口擁入。叛軍拼死想把缺口堵住,但面對如潮的唐軍,一時很難達到目的。戰鬥中,都知兵馬使王難得去救自己的部將,被箭射中眼眉,肉皮垂下,將眼遮住。王難得將箭拔出,撕掉肉皮,滿臉是血仍死戰不退。

這裡陌刀陣,顯示出了對騎兵獨有的作用。陌刀陣,是唐朝發明的步兵專門對付騎兵的陣法。陌刀長1.5米,三人成陣。一人主攻,一人主守,一人協作。三三成九,九九成隊。步兵對騎兵想勝利,就要靠過硬的素質和嚴明的紀律。陌刀陣便應此而生。

叛軍眼看抵擋不住,便動用了隱藏在東部的輕騎部隊,妄想給唐軍出其不意一擊,從而取得勝利。然而僕固懷恩率領的4000回紇騎兵早就等在了路上。回紇的騎兵戰鬥力果然強悍,在經過一番廝殺後,戰勝了這支叛軍的奇兵。

李嗣業前軍不斷擴大叛軍防線上的突破口,將叛軍陣形突貫到底,從叛軍後側殺出一條血路。回紇騎兵消滅完伏兵,也繞到了叛軍陣形側後,與李嗣業前軍合為一處,兩軍反身從側後方攻擊叛軍。二線朔方軍組成的中軍也壓了上來,與前軍對叛軍形成夾擊,叛軍陣型大亂,隨即崩潰。

三、結束:四時辰斬敵六萬,收付長安肅宗落淚

這場戰役史稱「香積寺之戰」,戰役持續一共4個時辰,在這4個時辰裡,六萬叛軍被消滅,兩萬多人被俘,整個戰場血流成河,用人間地獄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當「香積寺之戰」大捷的消息傳到唐肅宗耳朵裡的時候,他當著滿朝大臣的面喜極而泣,連連稱好。

儘管由於李俶判斷失誤,讓叛軍首領逃跑,未能擴大戰果。但是此戰過後,給了全國唐軍打了一針強心劑。讓唐軍不再害怕叛軍,提高了唐軍的士氣。這一戰,也讓叛軍內部出現了裂痕,未安史之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有專家稱,這一戰,讓唐朝延續了一百五十呢的壽命,此言不虛也。

相關焦點

  • 陌刀有多強,香積寺之戰斬敵六萬多,以身餌賊盡顯英雄本色
    公元757年,唐在香積寺之戰中收復了長安,也為此後李唐的進一步平叛奠定了基礎,陌刀便在此處顯露威能。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使得唐由盛轉衰,唐玄宗李隆基的輕視疏忽以及瞎指揮,使得事態一發不可收拾,不僅僅折損了多名大將,如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也使得戰鬥拖了八年之久。
  • 「安史之亂」轉折之戰:四小時斬首六萬士兵,幫大唐續命了150年
    他知道,要想挽救風雨飄搖的唐朝,就必須重新立威,並且要迅速奪回都城長安,安撫民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唐肅宗一直在調兵遣將,戰場主要圍繞著長安附近。發動了幾次小型的戰役,終於為唐軍進入到長安城內打開了通道。公元757年8月份,唐肅宗召開誓師大會。在大會上,他親自號召將士們為國之存亡而戰。為了打贏這次關鍵性的戰役,唐肅宗可沒少下功夫。
  • 香積寺之戰:安史之亂轉折戰,唐軍4小時斬6萬敵軍,改變大唐命運
    位於陝西西安長安區的香積寺,是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也是我國「佛教八宗」之一。它建於公元681年,是我國佛教「淨土宗」正式創立後的第一個道場。香積寺殿宇莊嚴整齊、規模大,環境優雅。它建成50多年後,曾遭受了一場巨大的災難,差點兒毀了。不過,香積寺為唐朝續命了150年。
  • 先戰而後求勝:大唐如何打贏香積寺之戰,血戰復長安?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做到「先勝而後求戰」。可是,世事未必盡如人意,如果我們不得不「先戰而後求勝」時,我們該怎麼做呢?香積寺之戰,或許可以給到我們一些啟發。唐軍屢次被叛軍騎兵所破。
  • 大唐軍隊靠陌刀所向無敵?這項被西方吹爆的技能才是大唐全員點滿
    陌刀一詞可謂是大名鼎鼎,著名將領李嗣業就是赫赫有名的陌刀將,冷兵器大揭秘這一節目更是把陌刀的威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此節目播出後,陌刀熱度更是紅到發紫。那麼陌刀究竟在唐軍中地位如何呢。首先,讓我們翻開兩本著名的唐朝軍事史料——《太白陰經》與《衛公兵法》。我們讓我們翻開這兩本書來看看使用陌刀的情況。
  • 唐朝陌刀號稱能「人馬俱碎」,這麼好的殺器,為何失傳了?
    熱愛歷史和軍事的朋友一定聽說過陌刀,據史書記載,它是唐朝近戰的一種大殺器,由於殺傷力巨大,史書稱它能「人馬俱碎」。人馬俱碎?這是一種什麼概念?就像剁餃子餡一樣,把人和馬都剁成肉泥。筆俠不是詆毀陌刀,對於古人,我從來都是崇敬之情,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但對於我不能說服自己的東西,我還是持懷疑態度,比如陌刀。並不是史書在吹牛,而是有些現代人誇大理解,歪曲了歷史的原貌。今天,筆俠就來談談我心中的陌刀到底是怎麼回事。
  • 手持陌刀、一戰封神的神通大將:談笑間,兩千步兵屠六萬敵軍
    開元盛世的中期,早早跟隨安西都護來曜討伐不臣擾唐的十姓蘇祿,此戰先登上城牆俘虜敵軍,因斬首俘虜的戰功官至正六品上階武散官昭武校尉,雖沒有標準必有的統兵權力,但也是有著相當於今天師級幹部的等級待遇。 此戰過後李嗣業留在安西都護府應徵當安西兵,其中有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便是當時安西軍在推廣陌刀,李嗣業見之大喜認為這是自己的本命兵器,所以舞得虎虎生威。
  • 唐朝的陌刀是什麼樣的,真能砍的「人馬俱碎」嗎?
    前言:提到古代的冷兵器,不得不說唐朝時一種讓敵人聞風喪膽長刀「陌刀」,陌刀當時作為唐朝的制式武器,也是唐朝能夠稱霸的原因之一,由於陌刀對於唐朝的重要性,這種刀具不允許陪葬,陌刀的製作方法也隨著歷史的變遷而消亡了,正是這樣,更為陌刀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 彭城之戰,項羽3萬鐵騎大破劉邦56萬大軍,為何垓下就不行了?
    劉邦 彭城之戰 項羽的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悍,相信大家都是有所耳聞的。當時項羽也是帶領數萬鐵騎,就輕易的擊破秦軍40萬的主力部隊,而如今面對劉邦的56萬諸侯聯軍,項羽照樣是只帶了3萬鐵騎。項羽連夜馳騁,隨後立馬對劉邦發起了進攻。僅僅用了半天時間,劉邦的諸侯聯軍便徹底被打散,要不是突如其來的沙塵暴,可能劉邦本人的小命都得交代在彭城。彭城之戰可以說是楚漢爭霸中劉邦第一次對楚軍發動的大規模戰爭,也是自劉邦起兵以後經歷的最大的一次失敗。
  • 步兵反騎兵利器,漢朝有斬馬劍,唐朝有陌刀,宋朝的床子弩更厲害
    起初,斬馬劍是尚方寶劍,由朝廷的尚方令負責鑄造,而且要專門挑選月食之夜鑄造,是皇權的象徵,可惜由於年代久遠,只是寥寥見於文獻記載,至今沒有出土過文物。據說斬馬劍有著很長的劍柄,然後將劍身鑲嵌在刀柄之上,此劍十分鋒快,一劍下去便可以將駿馬斬殺。可惜漢朝時,斬馬劍大多作為宮廷侍衛的佩刀,幾乎沒有用作戰場上,相關的文獻記載也無從考證。
  • 蒙古鐵騎的折戟之處——釣魚城之戰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宋蒙「釣魚臺之戰」的相關歷史故事。除了這四大汗國之外,蒙古鐵騎還攻入歐洲,在東歐地區擊敗了波蘭與條頓騎士團的聯軍,可謂無人能擋。(詳見以前文章「黃金遠徵——席捲西方的可汗彎刀」)然而,就在十三世紀五十年代末,一切徵服都戛然而止。原本打算進軍歐洲和埃及的蒙古遠徵大軍突然返回,他們要去爭奪大汗之位。
  • 怛羅斯之戰是唐朝與大食的正面衝突,還是文明的交流?
    但羅斯之戰想像圖 怛羅斯之戰的爆發 怛羅斯之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唐將高仙芝對石國問題處理不當。 唐軍 怛羅斯之戰的影響 怛羅斯之戰中高仙芝所率的軍隊受到嚴重的損失, 不過這種損失並不可能從根本上動搖唐朝在西域的軍事實力
  • 《刀鋒鐵騎》新版12月16日上 軍團戰上線
    【17173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國內首款創新冷兵器戰爭網遊《刀鋒鐵騎》亮相騰訊遊戲嘉年華(TGC2015),宣布將於12月16日開啟軍團測試,震撼的現場表演詮釋冷兵器別樣風採,全新玩法視頻燃爆現場!
  • 唐朝的步兵如何克制重騎兵?
    南北朝時代,重騎兵的強大衝擊力與防禦力讓整個中原大地為之震撼。然而,進入唐朝之後,以府兵為主的唐朝步兵卻發明了各種足以克制這一「古代戰場坦克」的戰法。 圖/壁畫裡的唐朝軍隊 02 陌刀將 在近戰武器方面,唐朝軍隊配有強大的重步兵隊伍——陌刀隊。
  • 唐朝將領劉仁軌,如何以少勝多,大敗日本贏得白江口之戰
    唐朝時期,不管是繁盛時期還是衰落時期,都經歷過多場戰爭,而這白江口之戰就是其中的一場著名戰役。白江口之戰發生在唐高宗統治時期,是唐朝與新羅聯軍和倭寇百濟聯軍之間在白江口發生的一場水戰。公元660年,唐朝和新羅聯軍共同覆滅了百濟政權,使得日本不僅喪失了在朝鮮的威信,還受到了國內反動派的挑釁。一年之後,唐朝將領蘇定方在這對高句麗發兵,卻在中途遇到大雪嚴寒天氣,不得已之下唐朝方面只得選擇班師回朝。但副將劉仁軌並不認同,表示要繼續堅守在百濟地區,唐高宗覺得言之有理,因此便讓一唐朝將領劉仁軌帶領軍隊繼續留在百濟城。
  • 唐朝攻滅西突厥之戰(下):決定性戰役以一敵十,還大獲全勝
    當年八月,西徵軍與歌邏、處月二部戰於榆慕谷,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副總管周智度攻突騎施、處木昆等部於咽城,拔之,斬首三萬級。在鷹娑川,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親率兩萬名精銳騎兵迎擊唐軍,總管蘇海政率部出戰與之戰成相持。關鍵時刻西突厥鼠尼施部兩萬名騎兵又加入了戰團,形勢一度危急了起來。
  • 白江口之戰讓日本臣服了九百年嗎?其實並沒有
    關於這場戰鬥的具體情形,《舊唐書-劉仁軌傳》記載如下:「仁軌遇樓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滔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百濟諸城皆復歸順」。此次戰爭以日百聯軍慘敗和唐新聯軍的完勝告終。日本殘部敗撤回國,百濟王子扶餘豐亡命高麗,百濟復國活動徹底失敗。
  • 陌刀在唐代之後為什麼逐漸退出戰場呢
    導語:陌刀,一種創造了無數傳奇的兵器,以大開大合的打法稱霸戰場。陌刀出現於隋朝,盛行於唐朝,伴隨著兩個傳奇的朝代,創立了無數的功勳。陌刀真的可以說是隋唐時代軍人最強大的武器了,簡直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縱橫天下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