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陌刀是什麼樣的,真能砍的「人馬俱碎」嗎?

2020-12-16 歷史真鑑

前言:提到古代的冷兵器,不得不說唐朝時一種讓敵人聞風喪膽長刀「陌刀」,陌刀當時作為唐朝的制式武器,也是唐朝能夠稱霸的原因之一,由於陌刀對於唐朝的重要性,這種刀具不允許陪葬,陌刀的製作方法也隨著歷史的變遷而消亡了,正是這樣,更為陌刀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但是陌刀「人馬俱碎」的兇名卻流傳了下來,由於並無真實出土的實物,關於陌刀的外形構造等一直是討論的熱題,那陌刀究竟是什麼樣子呢?真的能做到「人馬俱碎」嗎?

外形長柄刀,比普通刀劍而言較為沉重

據《新唐書》記載:「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

史書的記載裡有幸提到了陌刀的重量,張興曾經使用這種陌刀,當時的重量記載是15斤,唐朝的一斤與我們現在的不同,一斤大概相當現在的600g左右,這樣來算的話陌刀的重量大概是18斤左右,這個重量已經遠遠超出普通刀劍的重量了,這個重量普通士兵根本難以長時間揮舞。古代將軍使用的武器,與普通士兵是有所不同的,所以這把陌刀應該是張興特製的,軍中制式的陌刀重量肯定要比這個輕。

仿製陌刀

首先來一下說陌刀的外形,陌刀最初的使用是為了對付突厥的騎兵,「一寸長,一寸強」在冷兵器時代對付騎兵的武器肯定是長了佔據優勢,毋庸置疑陌刀是一種長刀。陌刀的原型是自西漢的斬馬劍發展而來,但是相比較斬馬劍而言,陌刀的重量多出了近十倍,這個重量的武器一般都是長柄,短柄就會造成「頭重腳輕」,難以揮舞。

斬馬劍

形如宋棹刀,戰時隊形如牆推進

陌刀製作方法雖然已經失傳,但是與唐朝相鄰的宋朝刀具中肯定會有陌刀的影子。參考宋朝的武器,不得不提一下宋朝的棹刀,在《武經總要》裡的記載,「棹刀是一種長柄刀,兩面都有鋒利刃,刀首上寬下窄」,外形就像是三尖兩刃刀,也是三尖兩刃刀的原型。所以陌刀的外形樣式大概率像是這種棹刀

棹刀

不能否認的是在冷兵器時代「一寸長,一寸強」是非常有道理的,陌刀也因為獨特的外形成為了對抗騎兵的大殺器。有關於的陌刀的使用方法史書記載中的有兩種,揮舞和劈砍。其實在戰鬥使用中,刺、砍、揮、削等等都會使用,不管是如何使用,都是以打倒敵人為目的。戰鬥中士兵將鋒利的陌刀停在身前,排列好隊形,猶如一道牆一樣推動前進,能夠極大的提高己方的士氣,給敵人造成一種畏懼的心理,同時也加強了士兵的戰鬥力,破壞了敵人的陣型。

陌刀隊圖

正常來想,一把重達20斤左右的武器,去砍馬砍敵人,一人一擊想要達到「人馬俱碎」是不可能的,被認為是杜撰誇張的描述也很正常。但是在作戰中,陌刀都是以隊形排列共同前進的,遇到敵人也肯定不是一個人拿著一把刀去劈砍,反而是數人拿著刀一頓亂砍,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做到「人馬俱碎」也不是不可能。

仿製陌刀

失傳原因,工藝複雜繁瑣

陌刀失傳的原因除了不允許陪葬之外,也因為本身複雜繁瑣的製造工藝有關。五代十國時期,戰事頻發,戰爭中武器裝備的消耗日益加重,為了保持武器裝備的製造速度,人們轉而去研究仍然能對騎兵取得很好效果、更容易製造的武器,工藝繁瑣的陌刀也就這樣慢慢失傳了。

感謝廣大讀者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留言,我們會繼續努力,做到更好。

參考文獻《唐六典》《新唐書》《武經總要》

相關焦點

  • 唐朝陌刀號稱能「人馬俱碎」,這麼好的殺器,為何失傳了?
    熱愛歷史和軍事的朋友一定聽說過陌刀,據史書記載,它是唐朝近戰的一種大殺器,由於殺傷力巨大,史書稱它能「人馬俱碎」。人馬俱碎?這是一種什麼概念?就像剁餃子餡一樣,把人和馬都剁成肉泥。有人狡辯:陌刀因為成本太高,五代軍閥混戰沒有資本大規模打造使用,所以就失傳了。筆俠想說:別說這點成本,如果能克制騎兵,兩宋傾其國力也會打造陌刀,在國家安危面前,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了。所以,這種觀點是荒唐的。
  • 大唐陌刀兵:「人馬俱碎」是不是古人吹牛?且聽細細道來!
    而唐朝的重裝步兵甚至能夠硬抗少數民族的騎兵部隊,往往還能大獲全勝,他們靠的就是可怕的重兵器:陌刀。 因此唐王朝的這支王牌精銳「陌刀隊」,一直都被認為是能與騎兵相抗衡的步兵,這支精銳也一直讓世人心驚膽寒!那麼,揭開這支雄兵的神秘面紗,他們到底是如何對抗衝擊力強大的騎兵,真像傳說中的那樣正面硬扛嗎?
  • 陌刀:人馬俱碎。始於漢代,興於唐代
    陌刀:人馬俱碎。始於漢代,興於唐代,流行於高宗調露前後至開元十年之間。陌刀是為「斬馬劍」,因唐朝兵器不許陪葬,且陌刀造價極高,在唐代也是裝備於「陌刀隊」。 傳言陌刀所向,人馬俱碎。直至如今,未有陌刀實物出土,網絡上的陌刀圖片皆為後人憑藉文獻記載所制。 《舊唐書》:「天寶初,隨募至安西,頻經戰鬥,於時諸軍初用陌刀,鹹推嗣業為能。」「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李嗣業唐代將領, 據筆者推測,陌刀應是長三米左右,重約10公斤,所需臂力更是非凡。
  • 大唐陌刀一擊之下人馬俱碎,如此強勁,為啥後世不繼承呢
    導語: 時有神通大將李嗣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把陌刀或劈或舞,霎時數十人馬俱碎,作為唐時長柄刀的代表,陌刀專為斷馬,打出了中原王朝的霸氣。
  • 古戰場殺傷力最大的五種冷兵器:狼牙棒能排第二,哪種能排第一?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盤點一下古戰場殺傷力最大的五種冷兵器:狼牙棒只能排第二,哪種能排第一?筆者並不認為自己的排名是正確的,所以希望讀者諸君提出更好的建議:用什麼樣的冷兵器更能讓敵人心驚膽寒?殺傷力第四名:陌刀有人說陌刀也是以青龍刀為代表的長柄刀家族中的一員,但這是不正確的,如果把長柄刀比作猛虎,把長矛比作雄獅,那麼陌刀就是獅虎獸:它既像刀也像槍,能劈砍、能突刺,如果關羽時代有陌刀,我們就可以相信他是用刀刺顏良於馬下的。
  • 陌刀號稱「騎兵天敵」,為何僅在中唐曇花一現?武器也講適者生存
    根據《舊唐書·李嗣業傳》的記載所述:「嗣業乃脫衣徒搏,持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舊唐書》可見當時手持陌刀的李嗣業立身於陣前,一刀下去後那人馬俱碎的霸氣場景,確實是從側面證明了陌刀在實戰中所向披靡的威力。
  • 香積寺之戰:唐朝的續命之戰,陌刀對鐵騎的完勝
    發生在天寶十四年的「安史之亂」,標誌著唐朝的由盛轉衰,是唐朝運勢的轉折點。而安史之亂的轉折點,則來自於香積寺之戰。這一戰,唐朝動用了所有能動用的力量,陌刀對鐵騎,殺了個天昏地暗,用一場慘勝,重新奪回被叛軍佔領的都城長安,給全國的唐軍打下了針強心劑。為以後消滅「安史之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唐朝的步兵如何克制重騎兵?
    然而,進入唐朝之後,以府兵為主的唐朝步兵卻發明了各種足以克制這一「古代戰場坦克」的戰法。 圖/壁畫裡的唐朝軍隊 02 陌刀將 在近戰武器方面,唐朝軍隊配有強大的重步兵隊伍——陌刀隊。
  • 陌刀有多強,香積寺之戰斬敵六萬多,以身餌賊盡顯英雄本色
    導語:「今日不以身餌賊,軍無遺矣」李嗣業一聲怒吼,便脫去了甲冑,手持著陌刀迎敵而去,這位「神通大將」以自己的勇猛展現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邁,手中的陌刀使得數十叛軍人馬俱碎,終究穩住了唐軍的陣腳。唐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朝壓上了全部基業,所幸戰果不負眾望,那難以言喻的四時辰裡,唐軍斬殺了六萬餘叛軍,俘獲兩萬餘,李嗣業的陌刀也威震天下。事實上,那時的唐朝已是內憂外患,如肅宗李亨面向節度使的詔書中,就有著插曲。彼時,安西節度使梁宰顯得猶豫不決,一方面是對於玄宗的忠,另一方面也有冷眼旁觀的心態。
  • 唐宋對抗遊牧民族的王牌武器,陌刀和神臂弓,冷兵器時代的王者
    陌刀起源於漢代的斬馬刀,自西晉以來,對抗少數民族的騎兵成為中央政權頭疼的事情。特別是唐朝初年突厥大舉進逼長安迫使唐太宗籤訂城下之盟以後。唐朝軍隊開始研究如何打敗漠北草原上兇悍的突厥騎兵。在這種背景下後來給遊牧民族騎兵留下深深陰影的陌刀閃亮登場了。陌刀一出,西域漠北各個遊牧民族的騎兵在唐軍面前一路慘敗,成就了唐太宗天可汗的赫赫威名。
  • 手持陌刀、一戰封神的神通大將:談笑間,兩千步兵屠六萬敵軍
    陌刀極為鋒利,砍殺效果極佳,下砍馬腿,上削人頭,快趕上現在的反坦克飛彈,即便不用來殺敵,用來威懾亦是很好。《唐六典·卷十六》:「刀之式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
  • 中國古代最強的冷兵器,方天畫戟只能排行第二,第一無人能及
    但這些兵器都是個人使用的,中國古代集團軍所使用的冷兵器最強的還是唐朝的陌刀,唐朝初年,由於缺少戰馬,不得不在兵器上下功夫,後來陌刀應運而生,如果步兵裝備陌刀,能夠如牆推進,人馬俱碎
  • 陌刀在唐代之後為什麼逐漸退出戰場呢
    導語:陌刀,一種創造了無數傳奇的兵器,以大開大合的打法稱霸戰場。陌刀出現於隋朝,盛行於唐朝,伴隨著兩個傳奇的朝代,創立了無數的功勳。陌刀真的可以說是隋唐時代軍人最強大的武器了,簡直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縱橫天下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