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麼愛你,才不願跟你吵家庭作業的事」|《自驅型成長》4

2020-12-12 格子書屋w

這個題目是書中第二章的題目,我也想作為本文的題目,從家庭作業內,談到作業外,一個不分國界的永恆話題。

0101 作業之戰

真的沒有想到,國外的家長竟然和國內的家長一樣,受到作業的困擾,作業大戰每天都在不同的家庭中發生,主配角不一們,劇情都大同小異,不知道在這個作業戰爭中,有多少家長可以斬釘截鐵地對孩子說「我那麼愛你,才不願跟你吵家庭作業的事」

作業原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卻演變成為親子矛盾的導火索

「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怎麼辦

你想考個好學校,考試的機會只有一次,還不努力

我管你嚴一點,長大後會感謝我的

作業寫完沒,寫完了再玩

......」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揮之不去的念叨不僅讓孩子厭煩,還含有另一層意思:我們大人知道怎麼做才算對,而你不知道,你要聽我的。

很多家長認為,現在管孩子嚴一些,逼孩子一把,就能讓孩子更好一些,還能讓孩子避免那無法預見的後果。父母這樣做,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希望孩子能成功,更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面對孩子拖沓作業,不認真學習,家長再不有所作為,是一種失職。

對很多父母而言,這個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要解決作業帶來的家庭負面影響,必須先放棄這個錯誤的思考方式 。

首先,事實說明爭吵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能夠有作用,家庭中不會有一場場的作業戰爭,家長們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苦惱,網上也不會有一個個無奈酸楚的言語和漫畫。

其次,事實也說明,誰也做不到強迫對方,強人所難最終必會以失敗告終,還讓你深感挫敗。家長在給孩子提供幫助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我不會強你所難,逼你做什麼,你要自己明白該做什麼。

再次,在解決孩子的問題時,倘若父母比他們的孩子還要用勁,那他的孩子只會每況愈下,而非逐漸變強,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是這個道理。

最後,父母通常認為自己有責任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但往往忽略了更基本的目標:培養一個有好奇心、能自主學習的人。作業是連續的,十二年的學生生涯天天如此,相互對峙,只能兩敗俱傷,治病先要治根,這個問題最好在青春期前完成。

其實,在信息發達的今天,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從各種媒體上了解到,真正優秀的學生,父母和老師並沒有太過幹涉。改變家長自我原本的認知,是改變作業問題的一個轉折點,對自己的孩子說一句「我那麼愛你,才不願跟你吵家庭作業的事」,相信會有不同的效果。

0202 「智慧來自經驗,而經驗來自失策」

美國治療師兼作家洛裡·戈特利布寫過一篇文章,談到了她的困惑:為什麼有那麼多二十幾歲的患者有著莫名其妙的抑鬱症狀,哪怕這些年輕人有著很棒的父母,而且還有著表面上很好的生活。她一直感到費解,直到發現了問題的真正所在。「在學術研究中,臨床方向所重點探討的,一直是父母的養育缺失會如何影響孩子。從來都沒人想過要問,如果父母養育過度,又該怎麼辦呢?這樣的孩子又會有什麼問題?」

父母養育過度,在我們國家更是普遍,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父輩們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的孩子掃除成長中的障礙。

即使是學步的孩子摔了一跤,孩子還沒有機會體驗走不穩的結果之前,就猛撲過來接住了孩子。甚至還有的孩子不知道雞蛋外面是有殼的,不知道水開了後是沸騰的。

其他事情更是如此。

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即使是到了大學,也沒有太多機會為自己做主。連選專業、選課、做日常的日程安排都無法搞定。

說句大實話:如果你想給孩子更多的控制感,你就不得不放棄一些自己的控制欲。「藉由你,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但他們不屬於你。」

作者用大量的事實提示我們:強迫孩子就範,嘗試逼他們做家長自認為正確的事兒,既會損害親子關係,又會內耗寶貴的精力,而這些精力本可以用在別的地方,以別的方式讓孩子獲得成長。

正如爭吵中,一個孩子大聲地說「你跟我吵了那麼久,你以為我回到書桌前,就可以馬上開始寫作業嗎?我平復情緒就需要很長時間。」

大的孩子可以發出這樣的質問,小學生們大多是隱忍了,這一問,可能就隱藏在心中,不知道在哪一天會問向父母。

不如儘早讓孩子體驗長大的曲折,「智慧來自經驗,而經驗來自失策」這是一句國外的諺語,也適用於我們。

0303 「難道我們就應該旁觀他一天不如一天?」

孩子從出生時起,父母就陪伴在身邊,餵他吃,給他穿,陪他玩,親密的母子關係一天天延續,家長習慣了照顧、關愛、控制,孩子也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習慣了被關愛和控制,可是人的天性是反控制的,一場控制與反抗的戰爭早已經潛伏在家中。

直到親子之間相互不滿,家長不滿意孩子學習的態度,孩子不滿意家長的叨嘮,爭吵不斷之中,家長不得不反思,我該怎麼辦?

專家說、書籍說、過來人說等等相繼而來,家長想要接受這些觀點,卻依然有困惑「難道我們就應該旁觀他一天不如一天嗎?」

不是旁觀,不是順從,不是專制,是支持。

家長儘量與孩子們多多地合作做事,對孩子不僅有喜歡,更有尊重,希望孩子能夠從他自己的經歷中學到東西。

這樣的教養方式強調的是自我導向,向孩子傳遞這樣一種信息「為了助你成功,我將盡我所能,但我絕不會試著強迫你做什麼,我說到做到。」

以前,你會問「你今晚還有家庭作業要做嗎?」

今天開始說:「今晚你有什麼要我幫忙的嗎?我想了解一下,以便安排我晚上的時間。

對一些孩子來說,家長要做的,其實就是退讓一步,這就足夠了。一旦孩子的學業能自己做主,他們自然就會迎頭趕上。

如果你還在為孩子的作業焦慮,因為一個分數、一個磨磨唧唧的行為,與自家孩子「交火」,那就會導致學校的壓力在家裡紮下根,最終演變成為毒性壓力。

(毒性壓力的詳解,可以見:@格子書屋 中的 「正視壓力 培養孩子更多的自我控制感|《自驅型成長》3」

因此,那些嘮叨、爭論、一遍遍提醒的效果遠不如一句 「我那麼愛你,才不願跟你吵家庭作業的事」。

作者的一位家長告訴他,自從決定不再爭吵以後,「我們家的溫度降低了20度」。因為吵架總是需要兩個人才能吵得起來,所以只要你能退一步,通常爭吵就沒法再持續很長時間。正如一位著名的精神科醫生所說的那樣:「不爭吵就相當於『風平』,孩子的表現自然也就跟著『浪靜』了。」

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自驅型成長》—自驅的姿勢,你掌握了嗎?
    對於本書總結的知識點如下:1.自驅型成長!不滿足於現狀,渴求成長,即使我們離開這個世界,還會有存在的意義,這體現的便是價值。2.想讓孩子讀書,你要真正喜歡並讀書!你在用心讀書,孩子也會被感染而讀書。比如,此刻我在寫文,他在聽書一樣。
  • 《自驅型成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
    陪孩子寫作業一直是最近幾年的熱議話題。很多父母都有如下疑問:我一直督促孩子寫作業,他怎麼就是不寫?我在旁邊教孩子寫作業,怎麼越教孩子越不願意寫了?……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父母把這歸因為孩子不自律,然後,千方百計的找方法,讓孩子學會自律。
  • 愛你的人,不捨得跟你吵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夜聽,ID:yetingfm】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許多人告訴我,兩個人在一起,若是有吵架的力氣,證明感情還在,若是連架都懶得吵了,那感情才是真的完了。但我想說,兩個人,每吵一次,都會少一點溝通的力氣,直到耐心耗盡,便再也無言以對。我見過一些情侶,生氣的時候指著對方破口大罵,什麼傷人的話都能說出口,仿佛現在面對的那個人,不是愛人,而是仇人。等真正傷了對方的心,才開始後悔、道歉。
  • 你討厭的家庭作業做完了嗎?
    愉快的周末過完了,問一句傷及靈魂的問題: 你的家庭作業做完了嗎? 這位家庭作業之父當年也是一個慈祥的教師,但是學校裡的熊孩子太鬧心了,納維利斯無論如何苦口婆心都搞不定愛鬧的學生們,他搞不清楚這些學生每天都待在一起怎麼還有那麼多話說呢?
  • 吵架後還肯做這4件事的人,才是真的愛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夜叔,ID:yeshuvipyeshuvi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吵架後還肯做這4件事的人,才是真的愛你有人說:「吵架最能檢驗感情,感情好不好吵一架就知道。」的確如此。
  • 吵完架,我們結婚了:吵架時會讓著你的男生,說明真的愛你
    但是也有朋友表示,情侶之間多吵吵架,其實是有利於感情的,畢竟如果每個人都把不滿放在心裡,時間久了很容易壓抑自己,最後在對方面前變成了面具人。前兩天,我的一位讀者跟我報喜,她說她結婚了,說實話我當時挺吃驚的,因為在這之前,她覺得男朋友似乎不怎麼愛她,她想要提分手。
  • [趣讀]揭秘家庭教育真相的4本書,如何拯救你的家庭?
    相關閱讀:「趣讀」關於家庭教育覺醒的4本書——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趣讀」4本書,4個有趣的靈魂,4次改變人生的故事!趣讀記得小時候,父母總是吵個不停,放學時,吵,晚上睡覺前,吵,那時的我只不過一個6歲的孩童,想勸架,可嬌小的身軀就像捲入這場戰爭一樣,隨時都會被撕碎,於是,我只能一個人躲起來哭,小時候的家留下的是童年,更留下了一條無法抹去的陰影
  • 我知道你給我的愛很吝嗇,但沒想到,你連分手都不願給我!
    為什麼說現在的人都更愛自己,因為自己是不會辜負自己的,而更愛別人,往往要面臨一些愛而不得的結果,越是深情的人,越是容易被辜負。 新聞中的女生很讓人惋惜,也讓人心疼。相戀8年,換來的是男方說:談了8年,就算是條狗,也不可能說放就放。
  • 孩子不願再跟家長溝通?就是從「我覺得你冷和我覺得不燙」開始的
    大家都知道有一種愛叫做「我覺得你冷」,其實還有一種愛叫做「我覺得不燙」。上周末突然降溫,我帶著小花去泡溫泉,遇到了這樣一件事:在一個42度的池子旁有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她奶奶一直把孩子往水裡按,孩子燙得哇哇大哭,周圍人勸說:「這個水溫孩子受不了的。」可奶奶依舊拉著孩子:「我覺得還好啊,不燙,她就是嬌氣。」
  • 若12星座願意為你做這件事,代表他早已經深深愛著你,離不開你
    若12星座願意為你做這件事,代表他早已經深深愛著你,離不開你 或多或少我們都遇過, 那種不願付出的情人, 單方面的付出, 讓我們在戀愛這條路上吃盡苦頭, 所以我們很珍惜那些得來不易願意為你付出的人, 一起來看看12星座若是真的愛你
  • 不吵不鬧心涼了的說說:我累了放你走
    關於不吵不鬧心涼了的說說整理分享,記憶一頁頁翻閱,你卻留下了思念,愛情真的很苦,就像一朵蓮花,有清香也有苦澀,那麼關於不吵不鬧心涼了的說說都有哪些呢?一起來欣賞不吵不鬧心涼了的說說(一) 幸福,被距離拉得太遙遠。沉默,是我給自己旳最後束縛。(二) 有些事、藏在心裡是莫大的委屈。
  • 想知道男人是否愛你,吵一架就知道了,別傻傻不清楚
    聽過這樣的愛情話語:「愛情本來並不複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有些愛,當時無論如何放不開,然後有一天,它終究消逝了。回頭再看,已經說不清當時是放不開還是因為捨不得,是不甘心,還是那時候到底太年輕了。
  • 這兩個學生寫作業的情形,我覺得都有些彆扭,你說說梗在哪裡
    關於學生作業,主要是指家庭作業,我已經連續寫了幾篇這方面的文章。今天主要寫的是我親看到的,都是跟寫作業有關的,兩個學生的事情,她們都女生,一個是小學二年級,另一個是初中九年級。先說小學二年級的這個女生,她的名字叫婷婷。婷婷家和我們家是鄰居,我們家的人和她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經常見面閒聊。
  • 「一眼淚崩」的扎心文案:寧願跟你吵架,也不願愛別人
    4.When you are alone with your umbrella, you must be obedient and profitable.
  • 任何事最怕的是過猶不及,難道愛著你,就要忘了我?
    2015年,向來不愛看綜藝的我因為我是歌手,我第一次認識了她。一開始只覺得她唱歌挺好聽的,也就很自然的成為了她的歌迷。歌手只要歌好聽就足以讓人喜歡,不是嗎?後來她改編了《你不是真正的快樂》,那時我剛結束一段五年的感情,初戀。一度很沉淪,但當我聽到那句「你值得真正的快樂,你應該脫下你穿的保護色」。那一瞬間仿佛被安慰觸及了靈魂,是啊,難道就真的這樣抱著遺憾一直到老嗎?
  • 學習和作業到底是父母的事還是孩子的事?看這個故事,你就明白
    為了學習問題、作業問題以死相逼,以切斷關係相迫,在家庭教育中如此普遍。從兩敗俱傷的親子衝突中跳出來看下:學習和作業到底是父母的事還是孩子的事?孩子怎樣才能保有學習內動力?父母又怎麼才能從費力不討好的監工位置上解放自己?下面這位爸爸的「育女心經」頗具啟發性:賀嶺峰是位心理學教授,女兒賀卓爾目前在日本學習動漫,家庭親子關係十分融洽。
  • 戀愛中,不願公開的人,其實沒那麼愛你
    是啊,你對自己的感情狀態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才是對自己感情負責的表現。不管怎麼說,感情的事終歸是屬於自己人生的大事。我們不能馬虎對待,需要用心去了解它的一切動態。戀愛中,不願公開的人,其實沒那麼愛你。其實,這可以當成是一個標尺。對於戀愛有一段時間的情侶來說。
  • 男生除了吻你和抱你,會做這三件事才是真的愛你
    你要相信,時間是能夠篩選出真正愛你的人。愛你的男人,不僅僅是會對你做出親密的舉動。更會毫無保留的為你做這樣三件事。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暗含了每一句「我愛你」。跟用心對你的男生相處,你總會覺得很舒服。他會時刻想著你,牽掛著你,並且做什麼事都會照顧到你的感受。
  • 用對這四個技巧,讓你越吵越相愛
    我跟老公說這件事,老公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吵架的時候,男人最怕說從前。」我冷哼一聲:「吵架的時候,女人最討厭聽『你又來了』。」不止是表哥表嫂,有多少別人眼裡的恩愛夫妻,最後都是毀在了吵架上?等到自己戀愛後,卻發現「吵架」才是正常的親密關係。記得之前的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裡,陳意涵和丈夫許富翔一直在甜蜜撒糖。「我每次半夜醒來的時候,天哪,我都嫁給許富翔,是我這輩子最幸福的事了!」陳意涵興奮地說出這句話時,我都情不自禁露出了姨母笑。
  • 你知道為什麼你的戀愛談的那麼累嗎?因為你做了不該做的事
    看看身邊的人的愛情,就跟玄幻小說似的,情緒上上天入地,生活裡難分難捨,吵個架天崩地裂,和好了又目中無人,最後還不一定是什麼結局。且遇見愛情和愛情的遇見還是兩回事。遇見愛情是燃起了愛情之火,而愛情的遇見是遇見了一個人,看到了她,就想到了愛情。這少個人,也構不成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