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甲方爸爸最奇葩的需求是什麼?」
「'五彩斑斕'的'黑'不算什麼,上次有個客戶跟我談,讓我做出'奼紫嫣紅'的'綠'」。
女問男答的一段短視頻,吐槽男主是中國園林設計師。先不說客戶的話有沒有毛病,作為一名園林設計者,把客戶跟你溝通時的談話拿出來當笑話消遣,對你的客戶有最基本的尊重了嗎?還是覺得這麼一個刁專的客戶根本賺不到這筆錢?
雙手是用來幹活和吃飯的,大腦是用來記憶和想像的。作為園林設計者,想像是必備條件。客戶說要「奼紫嫣紅」的綠,那就一定有「奼紫嫣紅」的「綠」,如果你硬要說沒有,那就是你工作不合格。
不信嗎?真的有「奼紫嫣紅」的「綠」。深綠,淺綠,嫩綠,翠綠,墨綠等等。這麼多綠集合在一起,像一支隊伍,是不是「奼紫嫣紅」的「綠」?你說:不對,奼紫嫣紅是形容春天的,是形容夏天的,是形容春天夏天那些好看的花朵的。
但是,誰告訴你「奼紫嫣紅」不能形容「綠」的?用在「綠」前面的「奼紫嫣紅」在這裡已經超出了詞語本身的意義,上升成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這是一句詩意十足的話,卻被人當成了笑話,還津津樂道。
不知這是漢語的悲哀還是使用人的悲哀。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說臧隸的詩歌不好看,他竟然給不同的花打了分,詩歌哪有這樣寫的,植物還能打分?為什麼不承認是你貧瘠的大腦,匱乏的想像跟不上那首詩歌的美?
中國著名文學大師,畫家,蔣勳先生在《美,看不見的競爭力》裡說,人的視網膜大概可以分辨2000種顏色。2000多種顏色,綠,只是其中的幾種。「奼紫嫣紅」的綠,就是百分之十的「奼紫」加上百分之十的「嫣紅」,最後是百分之八十的綠。大自然這麼美,你竟然敢說沒有奼紫嫣紅的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