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援藏系列報導(一):奼紫嫣紅綠高原 點綠成金奔小康

2021-01-20 濰坊傳媒網官網

濰坊市第六批援藏工作組貫徹落實科學援藏、務實援藏、接續援藏的發展理念,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克服種種困難,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讓綠色共享發展理念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今天起,我們將陸續推出三集系列報導,全面展示我市第六批援藏工作組三年來的工作成果,今天播出第一集《奼紫嫣紅綠高原 點綠成金奔小康》。

海棠花開迎賓朋,湘河歡騰慶盛會。5月18日上午,南木林高原海棠節盛大開幕,上千名群眾齊聚一堂,共慶萬物吐翠,生機盎然的美好時節。而就在會場兩側,今年新種的千畝海棠正茁壯成長。

海棠牽線,文化搭臺。未來可期的還有產業騰飛,經濟唱戲,而圍繞海棠做文章這源於濰坊市第六批援藏工作組入藏後的一個大膽設想。打造生態屏障的理念沒有變,但在廣袤的高原上多年來政府主導下的造林綠化這種「輸血型」的模式已經日漸吃力,如何挖掘內生動力?援藏工作組提出了一個新思路——生態鏈上嫁接產業鏈。當很多人還在懷疑項目可行性的時候,援藏工作組已經馬不停蹄的開始了運作,幾經考察論證,湘河谷經濟林生態產業扶貧項目開工。海棠、元寶楓、紫葉稠李這些在高原上幾乎看不到的,但是卻有著極高產業附加值的苗木栽植在了艾瑪鄉德慶村的土地上。

走進位於德慶村的示範基地,這個佔地300畝的基地綠意盎然,這批經濟林樹苗首年的成活率就超過了8成,當地村民不僅消除了疑慮,更是主動參與到造林護林中來。65歲的赤列老人原先是村裡的低保戶,原先在貧瘠的沙地上一年僅有2000多元的收入,而今他成了示範項目的專業護林員。

湘河谷項目實施村的村民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除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產業鏈上的收益更加實在。土地流轉讓許多未利用地高效利用,而勞動力轉移也讓原先許多靠外出務工的村民留在了家門口,成為了有一技之長的產業工人。為了讓這片奼紫嫣紅持續扮靚雪域高原,援藏工作組著重推進造血強基工程,先後舉辦了兩期林業技術培訓班,專門組建了60人的管護隊伍,並自籌資金為9個村免費提供樹苗進行義務植樹的探索。從綠起來、美起來援藏工作組打造的綠色長廊正在帶領著村民們富起來、強起來,變被動的輸血為自主的造血,藉助海棠節這個平臺,綠色產業發展論壇、環城騎行大賽、特色產品展銷會、旅遊資源推介會等系列活動串聯成線。而嘗到了甜頭的濰坊金絲達實業有限公司也加大了項目推進力度。三年三個億,依託湘河谷經濟林生態產業扶貧項目,一個集旅遊觀光、苗圃產業、林產品深加工、果品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鏈條正努力形成雛形。

今年,南木林縣在德慶、山巴、孔阿、米如等四個村種植5000畝經濟林,打造田園綜合體,引領鄉村振興,並爭創2020年第一批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力爭1-2個村創建為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

相關焦點

  • 如果「奼紫嫣紅」不能形容「綠」,還有什麼可以形容「綠」?
    「'五彩斑斕'的'黑'不算什麼,上次有個客戶跟我談,讓我做出'奼紫嫣紅'的'綠'」。女問男答的一段短視頻,吐槽男主是中國園林設計師。先不說客戶的話有沒有毛病,作為一名園林設計者,把客戶跟你溝通時的談話拿出來當笑話消遣,對你的客戶有最基本的尊重了嗎?還是覺得這麼一個刁專的客戶根本賺不到這筆錢?
  • 包河援藏幹部許仁忠:在雪域高原書寫援藏使命
    進藏後,許仁忠被派駐到此地,對口支援措美縣農業農村局,在這裡,他正式迎來了自己的三年援藏工作。援藏意味著吃苦奉獻。進藏前,許仁忠對藏區的高寒環境和聖潔神秘早有耳聞,面對這個完全陌生的工作環境,他早早地給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設,誰曾想,進藏後連睡覺都成了問題。
  • 「便捷公交」駛上雪域高原 金旅援藏純電動公交車交付西藏昌都
    2020年8月19日,昌都開投公交新車交付暨新線路開通儀式在昌都市公交總站舉行,昌都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領隊魏東等市領導及交通、國資等相關部門領導,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思瑜,廈門金龍旅行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東慶等嘉賓出席儀式。
  • 高原植草推動生態扶貧 「力士·綠哈達」在行動
    據了解,在力士·綠哈達行動發起之初,圍繞「一人一元一平米 青藏高原萬畝植綠計劃」的主題,先後在西藏自治區的林周縣、貢嘎縣等6個縣區9個鄉鎮開展牧草生態種植,旨在通過大面積的牧草種植減緩青藏高原地區草場退化、土地沙化等問題
  • 京藏緣系列報導之三——高原上的高科技
    我們置身在超過30攝氏度、面積一公頃的「桃子溫室」,外面是清涼的高原夏天,溫室裡卻潮溼溫暖,令人微微冒汗。拉薩市尼木縣卡如鄉黨委委員王榮華穿著一身洗到發白變形的迷彩服,為我們介紹不同品種的桃樹。此地紫外線強烈地一年能曬爛兩套迷彩服。
  • 來東莊,遊村紅野綠賞奼紫嫣紅吧
    酢漿草、紫薇、木芙蓉、山桃草、百日菊、荷花、睡蓮、矢羽芒、非洲菊……一起來看看吧!~酢漿草酢漿草葉片則由三枚倒心形的小葉組合而成,偶爾會出現突變的四枚小葉組成的個體,即俗稱的「幸運草」。紫薇香彩雀花單生於莖上部葉腋,形似總狀花序,有紅紫、粉、白色及雙色等花色,下方裂片基部常有一白斑,是非常優秀的夏季草花品種之一,既可地栽、盆栽,又可容器組合栽植或溼地種植。
  • 援藏故事:《用超聲技術溫暖雪域高原》
    在雪域高原,經常會有援藏醫療隊出現的身影。醫務人員援藏過程中,哪些事讓人記憶猶新?一起來聽聽醫生的故事。 《用超聲技術溫暖雪域高原》
  • 雪域高原上潔白的哈達——常德一醫麻醉科醫生雷奇援藏手記
    簡單休憩一晚,我們又馬不停蹄繼續趕路,高原上起起伏伏的公路,猶如畫下的五線譜,好似我忐忑不安的心情。翻越過兩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山後,我們終於到達了對口支援的目的地——隆子縣人民醫院。來之前,這裡的環境和氣候讓我擔心會產生明顯的高原反應,但到達後,自我感覺還不錯,測了血氧飽和度有88%,是正常反應,只吸了下氧氣稍作緩解。
  • 濰坊「北柳」生態修復,實現從「投錢變綠」到「以綠換錢」
    濰坊市位於渤海萊州灣南岸,沿海土壤含鹽量高,強鹽漬化面積達381平方公裡,佔全市面積的2.35%,該區域自然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綠化成本較高,綜合利用難度大等問題,一直是濰坊海洋生態建設的最大制約。近年來,濰坊市堅持海洋保護與開發並重,下大力氣保護、修復「北柳」的同時加大「北柳」的綜合利用,使昔日鹽鹼荒地正向「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極速蝶變。
  • 來自開窗見綠的西寧幸福感
    高原綠建設,讓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西寧這座古城因為綠色而煥發出勃勃生機。越來越捨不得離開這座綠城西寧市民 李桃勇一到夏秋季節,南北山上或是綠樹成蔭或是層林盡染,車行城市間、人在畫中遊,儼然一幅水墨丹青的山水畫,更是一卷綠色發展、幸福西寧的城市風貌圖,這怎能叫人不愛?我最喜歡春夏季節的西寧,各種綠色植物、花卉鋪滿了西寧的大小街道,街頭隨處可見的公園都是健身鍛鍊的市民,西寧人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 沁源綠
    蟲豸鳥獸是奔花草樹木而來的。山是草木的家園,草木是鳥獸的搖籃。花草樹木以生靈般的站立和深邃的呼吸,醞釀無痕跡的天籟;蟲豸鳥獸以精靈般的竄動和風的速度,釋放無窮盡的天趣。草木以沉靜收回鳥獸的喧鬧,鳥獸以流動帶走草木的問候。生靈與精靈,站立與竄動,靜默與喧鬧,鮮活了一個生態世界。奔逐、旋飛、鳴叫,和與悅,嬉與戲,其情融融,其樂融融;廝殺、搏擊、角逐,退或守,生或死,弱肉強食,強者為王。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遊客李冰讚嘆的,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的「津金同心·農博園·蘋果共享農莊」。在對口幫扶中,成都市新津區投入868萬元幫扶資金,引入「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理念,引進以旅遊分享為核心的品牌資源,通過集體經濟股份化改革,引導村民和村集體將土地及果樹、房屋等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代村民持股,按股份給村民和村集體分紅;並以建設運營一批共享農莊為引爆點,帶動村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
  • 在高原發起「機器人總動員」
    前言2020年8月20日,由中山市委宣傳部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第二輪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走訪川藏線。8月20—29日,本報記者隨採訪團走進中山對口援建的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白玉縣和巴塘縣。
  • 牛油果綠太有氣質了,墨綠色高級,灰調綠溫柔,適合8成女生
    而最近火起來的牛油果,它的綠被大家喜歡,都逐漸地把它的顏色穿在身上,讓我們來看看這牛油果綠有什麼獨特的魅力能讓人那麼喜歡。>墨綠色是一個很高級的顏色,不會讓人眼前一亮,但是讓你有種特別的高級感。把墨綠色作為內搭也一樣很好看,帶點小碎花的墨綠色吊帶,外面再穿一件米色系的開衫毛衣,加上百搭的黑色裙子或者褲子,讓人帶著些特別的女人味。
  • 濰坊濱海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 昔日「鹽鹼白」今朝「生態綠」
    濰坊濱海,昔日「鹽鹼白」已變成了「生態綠」。幾十年來,濰坊濱海人大力開展治鹼改窪工程。2012年4月,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全面動工,曾經廣袤荒蕪的白浪河畔披上了花紅柳青草綠的霓裳。「我們堅持生態立區,實施『水、綠、建築』三個覆蓋,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依靠科學規劃、技術創新和拼搏實幹,將昔日的『不毛之地』初步建設成為一座美麗生態宜居新城,貫穿始終的濱海精神,化作了濱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恆道說。
  • 泰順:「點綠成金」勇當生態文明建設「展示窗口」
    一以貫之護好「這抹綠」沿著58省道駛入泰順,入眼即是青山綠水、燦爛繁花、山居人家。一路上,不禁讚嘆這裡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地處浙南邊陲,泰順有著天然的森林綠色屏障,富含天然礦物元素的氡泉,保有數百年歷史底蘊的古廊橋,以及「天然生物基因庫」的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託豐厚的綠色「家底」,泰順始終如一持續擦亮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
  • 世界屋脊之上,千年小康夢想照進現實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從《詩經》開始,「小康」就是中華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和社會理想。西藏,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這片約佔中國總面積八分之一的土地,曾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
  • 第四屆中國金風箏國際微電影大賽榮譽盛典在濰坊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8日訊 9月27日,第四屆中國(濰坊峽山·華安)金風箏國際微電影大賽榮譽盛典在濰坊峽山區國際微電影城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濰坊峽山·華安)金風箏國際微電影大賽以「中國夢·濰坊美·峽山秀·華安情」為主題,是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主體活動之一,本屆大賽共收到參評作品2663部,徵集作品來源覆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法國、以色列、巴基斯坦、愛爾蘭、泰國、墨西哥等20多個國家地區。
  • 傳播科學種草理念 推動生態扶貧模式 綠哈達行動高原植草持續十年...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房志在致辭中表示:十年來,力士·綠哈達行動在促進西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保護生物多樣性、助力藏區農牧民脫貧攻堅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牧民的認可和讚揚,也成為具有較高社會聲譽度的明星環保公益活動。
  • 裸土復綠 礦山蔥鬱(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過去,一颳風,整個廠區塵土飛揚。如今,高聳的裸露土堆已滿眼綠色。內蒙古生態環境廳巡視員張樹禮介紹,截至目前,內蒙古有52家礦山企業被自然資源部列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有191家礦山企業列入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