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豔瓊 賴淼蓮
重巒疊嶂,綠意蔥蘢,生機盎然……坐擁1700多平方公裡綠色資源的泰順,猶如一顆閃耀的明珠鑲嵌在浙南大地上。多年來,泰順始終堅持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拼出「駿馬速度」,走出了一條「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15年間,泰順縣空氣、水等環境綜合指標始終保持省市前列,摘得「國家生態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首批碳匯城市」等多項國家級「殊榮」,9萬多山民通過生態搬遷得以圓夢安居。與2006年相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了4倍、11.5倍。
立足新時代、把握新機遇,泰順將矢志不渝沿著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走下去,奮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展示窗口」,交出浙南山城山美、水美、城美、生活美、產業美的答卷。
一以貫之
護好「這抹綠」
沿著58省道駛入泰順,入眼即是青山綠水、燦爛繁花、山居人家。一路上,不禁讚嘆這裡的好山好水好空氣。
地處浙南邊陲,泰順有著天然的森林綠色屏障,富含天然礦物元素的氡泉,保有數百年歷史底蘊的古廊橋,以及「天然生物基因庫」的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託豐厚的綠色「家底」,泰順始終如一持續擦亮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
「錨定生態優勢、綠色優勢,深耕蓄勢、趕超發展」,這是泰順縣委、縣政府歷任領導的共識。立足「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目標,該縣以「退」為「進」奮戰綠色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全域環境綜合整治,常態化開展五水共治「碧水」、大氣治理「藍天」、土壤整治「淨土」、固廢處理「清廢」等系列行動,用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等各類創建形成的制度成果,努力探索市場化的生態保護體系,完善綠水青山的產權制度、保護制度、交易制度,促進生態紅利充分釋放。據不完全統計,15年間已有百餘個投資總額約70億元的招商引資項目因環評問題被泰順「拒之門外」。
今年6月,在泰順縣相關大會上,縣生態環境部門、縣發改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文廣旅遊體育局、羅陽鎮、雅陽鎮、司前畲族鎮裡光村7家單位獲表彰,全縣上下激揚生態建設氛圍,爭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者。此前,泰順還在全省創新推出要素生態化配置綜合改革,把生態指標列入各鄉鎮「大考」,設立億元生態「獎金」,激勵綠色發展。
「護綠」「增綠」,築牢生態屏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專家、科技特派員來到泰順,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產業開展研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巖嶺近年來連續發現新物種,烏巖嶺保護區工作人員劉西每天行走在大山間,給不同種植物做標記。「毋庸置疑,這些年泰順生態越來越好,生物多樣性也越加明顯。」
生態賦能 旅遊主業化
「從來沒想過,好生態也能『換成錢』。」在雅陽鎮黨委委員張建新看來,山鄉生態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產業投資。落戶當地的華東大峽谷氡泉旅遊度假區項目,是泰順縣迄今為止單體投資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也是浙江大花園十大標誌性項目。日前,形如蛟龍的遊客中心外部環境建設進入尾聲,B區正式投用。而今年上半年,泰順招商引稅破難前行,成功召開「共贏兩戰」泰商會,籤約招商項目21個,招商引資到位內資12億元,同比增長32.4%;新招引總部企業8家,完成市級總部回歸稅收3.56億元,完成率達142.4%,位列溫州市第一。
隨著華東大峽谷氡泉旅遊度假區等一批重磅文旅項目落地,泰順生態旅遊也迎來大發展。「從『閩北吆喝』」到『杭城推介』,從『浙江十地百輛大巴遊泰順』到『百萬福利大放送』,不到一個月已連續舉辦8場旅遊宣傳推介活動。」近日,正在緊鑼密鼓籌備泰順職工療休養推介會杭州專場活動的泰順縣文廣旅體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碧時感慨道。
以落實「六重」清單為主攻方向,今年4月起,泰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先後組織開展「我在廊橋等你」推廣、溫州職工療休養推介會泰順專場、泰順旅遊浙南閩北推介會、「好玩民宿在泰順」、「跟著二十四節氣遊鄉村」等多場主題營銷活動,切實激發文旅消費潛能。
「努力將生態旅遊打造成為撬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金槓桿』。」據謝碧時介紹,該縣緊盯客源市場,開展多活動營銷、完善全內容營銷、推進全媒體營銷,「走走泰順、一切都順」旅遊IP持續打響,山城旅遊正全面復甦。5至6月,泰順療休養基地酒店和民宿工作日入住率超過80%,「好玩泰順」電商平臺交易額已超過400萬元,旅遊接待旺中有序,節節攀升。6月份,該縣旅遊「兩大指標」強勢轉正,當月旅遊接待總人數達到48.45萬人次,同比增長0.53%;當月旅遊綜合產值達到3.38億元,同比增長3.59%。
綠色趕超 發力「山城美」
7月底,文泰高速洪溪特大橋實現雙幅貫通,標誌著文泰高速公路主體工程實現全線貫通,也意味著浙江距2020年底實現陸域「縣縣通高速」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綠色發展,交通先行。對外打開大通道,泰順在文泰高速全線通車的基礎上,全力推動通用航空、溫武吉鐵路、泰蒼高速、霞柘泰景高速等重大交通項目從「藍圖」變現實;對內暢通微循環,該縣高標準謀劃和建設一批「四好農村路」,加快推進縣交通綜合樞紐中心、通景公路等項目建設,織密山城「全域旅遊交通網」。
沿路串美景,山城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打開山門迎遠客。追逐「綠富美」的縣城羅陽,孕育氡溫泉建設百億旅遊大項目的雅陽,把牛文化做深做精的柳峰,琴橋臥溪的仕陽,橫跨浙閩的彭溪,雲海翻騰的鳳垟,茶歌悠揚的東溪,美麗蝶變的雪溪,後發崛起的包垟,千年古村寫鄉愁的南浦溪和筱村,總部經濟回歸續鄉情的小鎮西暘……藏在深山的19個鄉鎮各美其美、交相輝映,共同在綠色發展的大路上高歌奮進。
奮戰綠色高質量發展,以「綠起來」「美起來」帶動泰順「富起來」「強起來」。眼下,泰順正瞄準勇當生態文明建設的「展示窗口」、溫州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的西南「門戶窗口」、省際縣域治理現代化的「改革窗口」、康養休閒生態旅遊目的地的「一流窗口」等四大窗口,以最佳生態、康養文旅、最美山城、泰順攻堅、鄉賢泰商、平安泰順「六張牌」為重點,以「六重」清單為主抓手,全速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奮力書寫美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