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花LIFE建立線下體驗店,還要成為鮮花界的「無印良品」

2021-01-20 站長之家

據荷蘭Flora Holland 2015 年的調研報告顯示,2015 年中國花卉市場體量為415 億元,鮮切花年消費總量可達300 億枝的規模。但當前中國的鮮花行業高度分散,即便是線上有幾千家鮮花網店,線下有近20 萬家實體花店,也依然沒有形成一定的品控管理及品牌概念。

而目前國內市場,禮品鮮花消費仍佔主流地位,比如前兩天剛剛過去的情人節,聽花LIFE的銷量達到30 萬左右,玫瑰的銷量達到高峰。而在其它日子裡,鮮花消費則是可有可無。對於在園林花卉行業摸爬滾打了近20 年的裴小軍來講,他覺得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流的缺陷導致鮮花供需兩端信息不對等:

對於上遊種植端,要考慮季節、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花農們通常要依賴天氣原因進行種植,成本高利潤少。

對於下遊鮮花零售端,如傳統的花店產品結構單一,進貨量決定銷量,一遇節日等特殊日子就會導致供不應求的情況出現。

而對用戶而言,對品牌的認知度不高,忠誠度較低,傳統的鮮花店體驗感較差,也無法滿足定製化的需求,高端品牌又溢價過高,不適合日常購買。

「產品急需標準化運作,對品質進行有效管控,從源頭解決問題。」裴小軍解釋道,就像無印良品那樣。

從銷售端介入,回歸源頭把控品質

就在「網際網路+鮮花」、「每周一束花」等鮮花電商玩的火熱的時候,裴小軍卻把焦點放在了線下:

ToC端:在寫字樓或者咖啡廳,建立「咖啡+書+花+綠植「等多種複合形式的直營店,進行品牌形象展示,定位高端產品,以體驗為主。

ToB端:與咖啡廳合作,以店中店的形式做花藝空間布置及花藝培訓等活動。目前已與20 多家咖啡館建立了合作關係。

「只有從銷售端解決問題,將花田的鮮花直接賣到用戶手上,減少中間流程。才能有效控制花的品質。」裴小軍在雲南呆了很多年,深諳鮮花種植採購處理問題,一般來講,採摘下的80%的鮮花,都沒有進行正規的殺菌消毒,降溫保護等措施,而是簡單處理後便拿到花店進行售賣。

其次便是鮮花的物流問題,由於通過第三方配送,很難保證時效及保鮮程度。而其多級經銷商的傳統銷售模式,也導致損耗率居高不下,平均損耗率高達30%-50%。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聽花LIFE在雲南建了幾個採購處理工廠,對鮮花進行規範化殺菌、降溫處理,從源頭來保證鮮花的品質。並在杭州、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建立中央倉庫,進行倉儲分配,然後利用順豐及城市閃送服務,極大縮短了配送時間,降低耗損。據了解,聽花LIFE的鮮花耗損控制在20%左右。

而線上SKU種類不過20 個左右,但為了更有針對性,裴小軍表示未來會將SKU精簡到10 個左右,客單價在200 以內。「鮮花這個行業需要各種工種的人進行團隊協作,光靠線上肯定不行。」

拍攝鮮花紀錄片 讓更多人了解種植等流程

對於多年深耕在花卉行業的裴小軍而言,拍攝紀錄片不僅能讓更多的人對鮮花品類有一個直觀的認知,真正了解這個行業,還可以有效培育用戶。

據創業邦(微信:ichuangyebang)了解,目前世界人均盆花和鮮切花年消費額約 20 美元,而我國人均消費水平僅 0.50 美元;在歐美發達國家,日常鮮花市場的佔比一般都達到40%~60%,而中國目前大約只佔5%。

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邁入2.0 時代,全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收入水平、消費能力都在不斷提升,同時中產階級大量湧現,帶動消費理念的進一步優化,鮮花消費逐年升溫。鮮花更是追求生活品質的象徵,而個人消費端的增長量超過50%。

相關焦點

  • ...時,聽花LIFE卻建立線下體驗店,還要成為鮮花界的「無印良品」
    但當前中國的鮮花行業高度分散,即便是線上有幾千家鮮花網店,線下有近20萬家實體花店,也依然沒有形成一定的品控管理及品牌概念。而目前國內市場,禮品鮮花消費仍佔主流地位,比如前兩天剛剛過去的情人節,聽花LIFE的銷量達到30萬左右,玫瑰的銷量達到高峰。而在其它日子裡,鮮花消費則是可有可無。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曾幾何時,這個日本品牌一度在日本本土甚至中國開創了一個自己的時代,並成為了中國中產階級與文藝青年們的心頭好。但或許是因為品牌理念的走偏,或許是未放下海外品牌的倨傲,又或許是錯估了競爭對手的成長速度,無印良品的王朝在中國迅速建立,又迅速崩塌,被「後來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名創優品等包夾。
  • 無印良品倒閉了?
    高價並沒有拉低無印良品的人氣, 15年無印良品上海旗艦店開業時, 你甚至需要排隊80分鐘才能進店。  甚至連門店運營與店員的舉止, 都貫徹著無印良品的細節文化。  無印良品社長松井忠三花了五年時間, 製作了一套13冊的指南手冊MUJIGRAM, 詳細地規定了店鋪運營、櫥窗模特擺放、 早上怎麼打招呼之類的流程。
  • 無印良品:將線上店鋪的流量導向實體店鋪
    但無印良品上線的初衷並非追求銷售額,而更在乎服務。傳統零售業重視成交的瞬間,把銷量額看作是一切。但對無印良品看來,這早已經是「20世紀的想法」。從消費者對無印良品形成品牌印象,到對商品產生興趣,進而深入了解商品,實現真實購買,最後使用商品形成評價。無印良品希望在這一連貫的環節裡,完善消費者售前和售後的需求,從而建立友好的關係,而不僅僅是完成銷售。
  • 從無印良品開始賣菜說起,生鮮店到底要怎麼開?
    但就在這前浪剛被拍在沙灘上的時候,擁擠的生鮮賽道又迎來了後浪:無印良品開始賣菜了。無印良品MUJI marché(菜市場)生鮮計劃中國首店將入駐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昔日的」中產小資」開始有了「煙火氣息」。其實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就已經涉足了生鮮行業,在日本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段相繼開了兩家菜市場。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不僅如此,法院還要求日本無印良品方面在其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內地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還要賠償北京無印良品方面50萬元的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侵權、聲明、賠償......這宣告了日本無印良品方面全方位的落敗,也激發了一些人「搶註卻有理」、「山寨贏了正品」、「國內智慧財產權環境堪憂」的憤慨。
  • 美國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中國無印的日子也不好過
    文/謝舒怡近日,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向法庭申請破產保護,聲明中表示將在180天內重組業務,關閉無利潤店鋪的同時開展線上線下的全面運營。由此看來,無印良品所象徵的簡約、品質生活理念並未過時。可是無印良品的性價比和多元體驗早已經大打折扣了。
  • 無印良品:「去品牌化」的品牌化
    因此,也出現了一批反思歐美生活方式、回歸日本本土生活方式的日本人,這種消費也在接下來第四消費時代成為重要的消費取向。1988年,在無印良品被西友百貨剝離前一年,無印良品理念的創造者們,包括提出MUJI理念的田中一光藝術總監為中心,良品計劃顧問委員會委員、現任生活良品研究所所長的小池一子女士,聯合編寫出版了一本名為《無印之書》的書。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其實每一件產品的銷售,都是在銷售一種心理方式,無印良品進入中國的最大成功就在於他抓住了中國人當時的炫耀需求,無印良品與中國傳統零售商品不同的設計和巨大的MUJI商標成為了無印良品在一段時間內無往而不利的不二法寶。
  • 無印良品在京東總部開了個「便利店」
    在官方披露中,京東店被稱為MUJIcom,是繼無印良品酒店(MUJI HOTEL)、無印良品家裝(MUJI INFILL)後在中國的一次新世代事業形態布局。新世代?這個業態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便利店」概念業態的首次嘗試,主要提供日常必需品的售賣和離你更近的便利生活體驗。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在中國市場「難翻身」
    記者整理發現,早前無印良品在國內沒有建立倉儲中心,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必須要先發到日本,在分揀中心按照每個店需要進行二次分揀,再以進口方式運到中國。出口轉內銷,其中的兩道關稅不可避免。可想而知,在這種商業模式下,物流成本極高,商品在中國的定價會明顯高於日本。
  • 陷利潤下跌「羅生門」 無印良品如何突圍?
    本報記者 許禮清 李向磊 北京報導自商標案塵埃落定後,一則關於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跌」的報導再次讓其成為輿論的焦點。儘管進行了澄清,但不可否認的是,無印良品在中國正遭遇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名創優品、NOME家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行業品牌都在不斷侵蝕著無印良品的市場份額。同時,消費環境變遷的背景下,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既定定位和發展正在接受衝擊。
  • 無印良品下沉賣菜,能否重拾年輕人的歡心?
    2017財年同店銷售僅增加4.6%,低於2016 年同店銷售增長的4.7%,與2015 年同店銷售額增長的20%更是相去甚遠。也是在這一年,無印良品被央視315晚會點名,稱其部分食品來自於日本核輻射地區。儘管無印良品很快回應,央視所指並非產地,而是公司註冊地,但對品牌形象的影響已經產生。
  • 消費者抖音上買到「無印良品」後懵了:我到底買的哪個「無印良品」?
    然而,成都市民於女士卻開心不起來,她在抖音平臺上一家認證為「無印良品官方帳號」的店購買了幾套床上用品,收到貨後發現產品質量沒有在實體店的好,因此,懷疑自己購買的商品並非日本品牌「無印良品」。11月13日,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市場上售賣的打著「無印良品」商標的貨物並非一家。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
    受限於國際環境下的無印良品最終在1991年冷戰結束後「殺」出海外,在英國倫敦開設了第一家分店,並使用「MUJI」作為品牌名稱,同年,在中國香港與永安公司合作營運並開設第一家店,成為打開歐亞市場的起點。千禧年後青春疼痛文學盛行,無印良品在2005年入場中國,那個時代下,萬物皆有儀式感,精緻、小眾成為了中國文青的審美與消費需求,無印良品因此收割了一波文化盛行下的文青粉絲。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RideIP玩轉智慧財產權」(ID:RideIP0606)同為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日本品牌,優衣庫時不時霸佔熱搜,無印良品則各種安靜低調,難得上一次熱搜,竟然是因為商標侵權敗訴……質樸到有點「性冷淡風」的無印良品,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象徵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深陷質量門的無印良品究竟怎麼了
    但也有一些消費者表示,服裝掉色屬於正常現象,還會繼續購買無印良品的產品,但沒想到三年之後無印良品卻上了3.15名單。2017年的3·15晚會上,無印良品被曝出銷售日本核輻射地區食品。無印良品雞蛋圓鬆餅、無印良品無咖啡因香茅薏仁茶這兩款產品的包裝上標示「販殼者株式會社良品計畫RD01東京都豐島區東池袋4-26-3」。
  • 日媒:無印良品北京店為何賣日式便當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日媒:無印良品北京店為何賣日式便當日本《鑽石周刊》網站9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無印良品店開始賣日式便當的理由 今年6月,無印良品MUJIcom概念店入駐北京京東園區,店內首次設置飲食區
  • 無印良品繼續在華開大店:明年實現在中國和日本商品價格一致
    無印良品繼續在中國開「大店」,並目標在2020年實現中國和日本商品價格一致。1月18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第4家世界旗艦店在浙江杭州開幕,總面積超過3500平方米。而上一家世界旗艦店剛於去年12月落戶江蘇南京。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成立於2005年5月,日本企業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為其唯一股東。近年來遍布商場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即是由該公司投資經營。